77.漢武大帝(1 / 1)

【建元六年(前135年), 匈奴又派人來漢朝要求和親,以大行令王恢為首的主戰派,與禦史大夫韓安國為首的主和派激烈交鋒。最終, 劉徹采納了主和派的意見,韜光養晦。】

劉恒對太子讚道:“這孩子真不錯, 有雄心,也能忍耐。”

若是他記得沒錯, 此時太皇太後已經去世了,劉徹完全掌握了朝政,卻能忍一時之辱, 沒有被權利衝昏頭腦。

太子劉啟也滿心驕傲,雖然他還沒有生下這個兒子。

【元光二年(前133年), 王恢提出馬邑之謀,利用軍臣單於貪圖馬邑財物的心理, 利誘軍臣單於進入大漢國境,在馬邑設伏消滅他。武帝命韓安國、李廣、公孫賀、王恢等將軍領兵, 率三十萬大軍埋伏在馬邑附近。】

劉徹面色陰沉下來, 馬邑之謀是他出擊匈奴遭受的一大打擊,之後, 主和派占據上風, 滿朝文武懼匈奴如虎。

【軍臣單於率軍即將到達馬邑, 卻見到滿地的牛羊無人放牧。細節決定成敗,軍臣單於頓生疑心, 埋伏之策徹底失敗。軍臣單於撤兵回到草原,漢軍追之不及,隻能罷兵。此後,匈奴斷絕和親, 但又舍不得放棄大漢的財物,沒有斷絕關市。】

【馬邑之謀雖然失敗了,但此戰結束了漢朝一直以來的屈辱和親政策,開始了正式反擊的序幕!】

劉邦歎息一聲:“可惜了,一擊不成,失去了大好時機。”

呂雉卻很淡定:“不過是一次試探罷了,大漢從未主動與匈奴交戰,對這樣的戰爭模式還不適應,這隻是一個開始。”

劉徹還記得那三年,朝堂上主和派一家獨大,主戰派一蹶不振,而他也成了窮兵黷武好大喜功的昏君之流……

若不是仲卿橫空出世,他反擊匈奴的戰略怕是要功敗垂成了!

【元光五年(前130年),匈奴興兵南下,兵鋒直指上穀。漢武帝派出四路兵馬出擊,車騎將軍衛青出上穀,公孫敖出代郡,李廣出雁門,公孫賀出雲中。四路將領各率一萬騎兵,迎擊匈奴。】

天幕上出現了鼓點,鼓聲慢慢加強,遠處馬嘶人吼,刀劍碰撞聲逐漸出現,一幅金戈鐵馬的畫面出現在所有人眼前——

【這是大漢軍隊第一次離開長城的保護,在草原上主動出擊。結果,李廣、公孫敖兩路兵馬皆失敗,損兵折將,死傷慘重。李廣被匈奴人俘虜,全軍覆沒,假死逃脫,第三路的公孫賀也無功而返。】

文帝朝的李廣沮喪無比,上次迎擊匈奴時,他以良家子身份參軍作戰,戰鬥勇猛,立下大功,被任命為漢中郎。

文帝十分看好他,曾對他說:“可惜你生不逢時,若是在高祖時代,定能獲封萬戶侯!”

好消息是,他晚年終於迎來了主動出擊建功立業的機會。

壞消息是,他沒有把握住——全軍覆沒,僅以身免,這是一個將軍最大的失敗!

他很快就會知道,這樣的失敗隻是開始,遠遠沒有結束……

【三路兵馬儘皆失敗,大漢第一次主動出擊眼看著又要功敗垂成,漢武帝定是十分沮喪的。就在這時,前線傳來捷報,第一次上戰場的衛青卻創造了驚人的戰績——衛青長驅直入深入險境,直搗匈奴祭天聖地龍城,消滅匈奴數千人,凱旋而歸,被封為關內侯!】

劉邦擊掌而歌:“好!”

匈奴的祭天聖地都被大漢軍隊踏平了,看他們還怎麼囂張!

漢初的文臣武將都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憋屈了這麼久,被匈奴欺辱了這麼久,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再次上朝的韓信眼前一亮,他本來還沒有想好如何面對劉邦蕭何等人,是蕭何主動上門求和,他才順勢答應了他的請求,進了宮門。

此刻,他端坐在大殿一角,手指無意識的劃拉著,顯然是在推演兩方對戰的形勢。

劉恒勉勵李廣道:“卿的才能不弱於人,隻要掌握了反擊匈奴的手段,定能反敗為勝,建功立業!”

李廣也擺脫了沮喪的情緒,信心滿滿的看著天幕。

可惜,他們不知道,有些人是天賦型選手,學不來的。

【這是大漢對匈奴出擊的首次勝利,打破了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為進一步打擊匈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更重要的是,漢武帝終於找到了可以倚重的大將——衛青!】

【衛青,華夏古代八大軍神之一,軍事才能可以與白起、韓信等人並肩而立,因其對漢朝的貢獻,更是被後人譽為“大漢雙璧”之一!】

評論區

“在衛青之前,主動與匈奴交戰,大漢沒贏過。有衛青之後,大漢沒輸過!”

“羨慕武帝的好運氣,這就是歐洲血統吧!”

“武帝這一輩子順風順水,隻要想做的事都能做成,馬邑之謀剛剛失敗,便找到了攻克匈奴的神兵利器。”

“第一張SSR卡。”

“……”

王昌齡:“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陳元靚:天生將材,社稷之衛。侯以勳封,名因位貴。萬乘是賴,四夷所畏。千載凜然,而有生氣!

漢武帝哈哈大笑:“仲卿乃上天賜予我大漢的福將,軍神之稱當之無愧!”

群臣也心悅誠服,紛紛恭賀長平侯,衛青則謙遜的一一回禮。

嗯……不服的人都已經被武帝清理出朝堂了……比如元朔二年抑鬱而死的主和派韓安國。

衛青心思細膩,他想到天幕曾說過“衛、霍”都在八大軍神之列,不會真的是自己和外甥吧!身為外戚,風頭太盛可不是什麼好事……

【元朔元年秋,衛青領三萬騎兵出雁門,斬殺數千匈奴人。這不過是場開胃小菜,史書上都不曾詳細記載。】

李廣、公孫賀等人心口嘔血,斬殺數千人還不算什麼,那他們豈不是廢物。

但一想到長平侯後來的戰績——這確實不算什麼!

【元朔二年,匈奴大舉入侵上穀、漁陽,殺死遼西太守,劫掠百姓兩千多人。武帝派李息出代郡,衛青進攻河套地區。衛青並沒有直接上去莽,而是迂回側擊,一路向西繞道匈奴軍後方,切斷了駐守河套地區的白羊王、婁煩王的後路。而後,從匈奴人的背後飛兵南下,包圍了白羊王、婁煩王。】

【此戰,漢軍活捉匈奴數千人,奪取牲口數百萬之多,控製了河套地區。河套地區位置優越,過了黃河便是一馬平川,騎兵馳騁可直達長安,如同懸在大漢頭頂的利劍。】

【衛青一戰解除了匈奴騎兵對大漢都城的威脅,建立了反擊匈奴的前進基地。漢武帝在這裡新建一座城池,便是朔方城,又設置朔方郡、五原郡,遷徙內地百姓充實邊疆,進一步鞏固此地的統治。】

【此戰,漢軍全甲兵而還,幾乎零傷亡,衛青被封為長平侯,部將蘇建、張次公也被封侯!】

劉恒激動不已,“乾得好!不愧是八大軍神之一!隻是不知這衛青是何出身,父祖可曾在朝為官?”大漢初年,朝堂上為官的都是列侯功臣子弟。

賈誼想了片刻,回道:“臣不曾聽聞,衛青怕是尚未出生,他的父祖也名不見經傳吧。”

景帝劉啟也在朝中尋找未來的長平侯,當然也是無功而返。

【元朔三年,軍臣單於去世,匈奴爆發了王位之爭,軍臣單於的弟弟左穀蠡王伊稚斜自立為單於,打敗了太子於單,於單兵敗降漢。】

賈誼眼前一亮,他試探的提議道:“陛下,您的計劃或許可以著落在這個伊稚斜身上。”

劉恒也是面帶微笑,吩咐道:“派出特使,暗中接觸伊稚斜。”

不論他們誰能上位,隻要匈奴的王位之爭更激烈一些,對大漢就是好事。

【元朔五年(前124年),為了解除伊稚斜對朔方地區的騷擾,漢武帝發兵十萬,進攻盤踞漠南的右賢王。此戰以衛青為主力,衛青親率三萬騎兵,從高闕出發。蘇建、李沮、公孫賀、李蔡各領數萬軍隊,作為輔助。李息、張次公從右北平出發,進攻左賢王,牽製其兵力,兩路漢軍齊頭並進攻擊匈奴。】

【當時的匈奴右賢王還在飲酒作樂,他自信的認為,王帳所在距離漢朝邊界十分遙遠,漢軍不可能在茫茫草原找到自己。誰知,夜半時分,衛青率領的一路漢軍突然出現,包圍了右賢王,右賢王連夜遁逃,僅數百人逃出了包圍圈。漢軍俘虜右賢王小王以下一萬五千人,牲畜千百萬頭,凱旋而還!】

天幕說的簡單,隻有那些真正領兵出征的將領才知道其中的艱難。帶著三萬騎兵遠程奔襲,糧草輜重如何解決,如何在茫茫草原上找到敵人所在,還要避過敵人的斥候,在他們沒有發現的時候實施包圍。

每一項都需要極高的天分和軍事素養,顯然,衛青是其中的佼佼者!

蒙恬擊節讚道:“真是一員難得的大將!若能與其相逢,定要好生切磋一番。”

始皇也感慨不已,“那漢武帝還真是好運氣,身為皇帝,能發現人才也是他的本事。”

希望他不要像劉邦一樣隨意懷疑大將,與匈奴比起來,始皇還是希望大漢能取得勝利的。

小皇子劉據和霍去病都用亮晶晶的眼睛看著衛青,“舅舅好厲害!”

霍去病:“我時常推演舅舅的行軍路線,複盤每一場戰役,舅舅就是我的啟蒙師父。”

武帝則調侃道:“怪不得朕要你學習古人兵法,你從來不聽,你舅舅的兵法謀略確實更適合漢匈之戰。”

霍去病也喜歡千裡奔襲,直搗匈奴人老巢,可以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漢武帝對於有功之人從不吝嗇,他特派使臣捧著印信,到軍中拜衛青為大將軍,加封食邑八千七百戶,令所有將領歸衛青管轄,位在丞相之上。衛青的三個兒子也被封為列侯,衛青謙遜的將功勞都分給了跟隨自己的將領,所有副將皆被封為侯爵。】

不少名不見經傳的將領眼紅了,好生羨慕那蘇建、張次公等人,能跟隨一位謙遜不貪功的主將,何其難得!

朝中因軍功封侯之人對衛青無不感激涕零,恨不能為其赴湯蹈火,聊表心意。

【成為大將軍的衛青,並不居功自傲,不結交權臣,他依舊事事親力親為,謙遜自持,謹慎柔和,這樣的性格源自他的出身與成長經曆。】

衛青:陛下是好相與的嗎,我若是不謹慎自持,怕是會落得呂家竇家的下場。況且,若不是陛下賞識,他現在還隻是一個奴隸呢,也不知最後能不能善始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