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漢武大帝 世界史開篇第一人!(1 / 1)

【我們都知道, 弱國無外交。有強大的大漢朝廷在背後撐腰,使節們自然就能挺直腰杆說話。若是實在無法想象漢使的豪橫,小希這裡有一個小視頻, 僅供參考。】

天幕上出現了一個談判現場, 身著古裝的兩方人對面而坐。

評論區立刻有人發出了驚呼,“是辛大人!”

“啊……我最喜歡的名場面!”

“前方高能預警!”

……

天幕下的古人看的一愣一愣的,這不就是一個兩國談判現場嗎,有何特殊之處?

隻見天幕中,辛大人對著旁邊的範大人道:“兩國談判,言辭自當雅量,要懂禮貌,要客氣, 這樣才能彰顯我大國之氣量!”

天幕下的觀眾微微點頭, 沒錯, 就是這樣,談判嘛, 當然要彰顯出我們的風度!

然而不等他們回神,辛大人突然一拍桌子, 大喝一聲:“放屁!”當即便有人將這兩個字端端正正的記載在史書上。

天幕下的古人踉蹌了一下, 險些閃了腰,他們慢慢睜大了眼睛……

辛大人:“我雄師所占一州之地絕不可能還你們!”

“那是我國疆土……”

“你國疆土, 還你國疆土。想要回去,派兵來打呀!”

對方使者張口結舌, 無法反駁。天幕下的古人也張大了嘴巴,倒吸一口涼氣……

辛大人就不知道什麼是退讓,繼續步步緊逼道:“要不我宣布談判暫停,等兩國打完之後再繼!續!談!”

對方無話可說, 隻能人身攻擊:“你粗鄙!”

辛大人不為所動:“爾等的嘴臉我早就看出來了……我大軍所占一州之地不可能還,而且你們還要賠付我大軍開拔之資!”

最後兩方人馬在談判桌上打了起來……

天幕下的古人看的目瞪口呆,回過神來後卻覺得無比爽快!我大秦(漢、隋、唐、明、清)國力強大,就要這樣強勢才對!

漢武帝興奮道:“這個好,以後打下來的匈奴國土,還要讓他們負責漢軍的糧草輜重,把我大漢子民的壓力轉嫁到敵國身上!”

桑弘羊立刻思索這個政策的可行性,如是當真能要到賠償,多少能省下來一些糧草。

汲黯卻上諫道:“陛下,我大漢出擊匈奴是為了讓其接受教化,成為大漢的子民,當以德服人,以禮教化,這樣……這樣豈不是有損我大漢的臉面!”

汲黯原本就是一個主和派,主張與匈奴和親,即便大漢已經取得了多次勝利,他依舊堅持自己的看法,對公孫弘、張湯等後來居上者更是看不上眼,不斷的挑戰武帝的忍耐極限!

武帝沒有開口,自有手下心腹替他說話,主父偃反駁道:“汲大夫,你堅持的那一套已經過時了,看看天幕吧,這才是大漢子民真實的想法——”

評論區

“弱國無外交,這才是我們喜歡的外交官!”

“戰場上得不到的,在談判桌上也不可能得到。”

“將士們出生入死,好不容易才贏了,我們不強勢,對不起這些兵啊!”

“大明將士看了沉默,大宋將士看了流淚……”

“請宋、明的皇帝出來挨罵。”

趙匡胤面色瞬間陰沉,怎麼什麼時候都有大宋,現在他恨不得大宋能低調一些,不要被後人一次次提起,難道我大宋就沒有什麼值得誇讚的事嗎!

朱元璋則是憤怒了:“咱的大明居然與宋朝相提並論,你們說說,天幕到底是什麼意思?”

朱標見無人說話,隻能自己站出來,頂著老爹的憤怒,分析道:“按著天幕的意思,將士在戰場上打贏了,朝廷卻在外交上一敗塗地,說的應該是宋朝的澶淵之盟。難道我大明也有這樣的盟約?”

大明沒有簽訂盟約,隻不過是某些皇帝覺得自己管理的國家太大了,就將一些邊疆地區放棄罷了……

【從漢初的白登之圍,屈辱和親,到武帝統治後期的強硬之姿,當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從漢朝初立,匈奴就是大漢的心腹之患,漢高祖遭白登之圍,漢高後被書信羞辱,漢朝采取和親的政策向匈奴求和,但匈奴賊心不死,從不曾安分。】

【漢文帝時(前177年),匈奴右賢王侵占河南(河套地區黃河以南),襲擊上郡,殺掠漢民,威脅長安!】

【前166年,冒頓之子老上單於進占蕭關、彭陽,燒毀秦宮,前鋒直抵甘泉,距長安僅兩百裡,直接威脅西漢王朝的統治中心。兩軍交戰月餘後,老上單於全身而退回到塞外,而漢軍根本無力出長城追擊匈奴,這讓匈奴越發驕橫,每年都侵擾邊疆,殺掠漢人……】

漢文帝時期。

這是兩年前才發生過的事,滿朝文武記憶猶新,那種驚心動魄生死一線的感覺至今想起來還心驚膽戰。

文帝咬緊牙關,狠狠道:“匈奴!”

賈誼勸諫道,“陛下,天幕將要講解武帝時期與匈奴的戰爭,或有可借鑒之處。”

文帝恢複了冷靜,道:“諸位愛卿都要認真聽了。”

【老上單於之子軍臣單於也是一個好戰分子,前158年,他撕毀了和親的盟約,發動戰爭,悍然入侵上郡、雲中。可是,文帝朝根本沒有能力打敗匈奴,隻能任由匈奴在大漢的邊境肆意往來,將大漢當做他們的糧倉與草場。】

劉恒攥緊拳頭砸向桌案,天幕說的沒有錯,不能保護漢朝子民,這是他劉恒的恥辱!

“六年後,軍臣單於!”

賈誼再次上諫:“從另一方面看,這六年間,匈奴老上單於去世,定會有王位之爭,匈奴內亂將起,或許是我大漢的機會。”

匈奴可沒有中原王朝的繼承製度,他們向來是強者為尊,每個匈奴單於都是從眾多兄弟中廝殺出來的。

文帝點點頭:“多派些人手,滲透入匈奴,一來探查匈奴動向,二來可以扶持一個不弱於軍臣的王子,等到老上去世,我大漢或可影響匈奴的王位歸屬。”

【景帝時,面對匈奴的小股騎兵騷擾,大漢朝廷隻能被動防禦,在長城沿線構築防線,嚴防死守。再用和親政策向匈奴低頭,維持著表面的和平。】

【漢武帝卻清楚,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作為一個乾綱獨斷的君王,他無法忍受北方有一股勢力時刻威脅著自己的統治。於是,漢武帝開始了他平定四方的第一步:漢匈戰爭!力圖實現“王者無外”的大一統局面。】

始皇讚道:“好一個王者無外!”

他也是熱衷於開疆拓土的,整個天下都應該是大秦的土地,雖然看到世界地圖後就知道這個願望永遠也實現不了了,但最起碼也要達到後世華夏的疆域。

【漢匈戰爭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漢朝的戰略反擊與試探階段,從元光二年(前133年)到元朔五年(前124年),這段時間漢武帝的目標是收複河南地,河西走廊,並尋求與匈奴主力決戰,摧毀對方的軍事實力。】

漢武朝的群臣有些疑惑,東方朔問道:“為何是元朔五年?那一年發生了什麼特殊之事?”

公孫弘道:“或許是因為出兵規模。”

【早在建元年間,劉徹登基第二年便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試圖找到被匈奴驅趕到西方的大月氏,結為軍事同盟,夾擊匈奴。】

【他們在途徑匈奴地界時便被軍臣單於扣押,但張騫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他在匈奴被扣押十年之久,直到元光六年,才逃出了匈奴的勢力範圍。】

【此時,西域的形式已經發生了變化,在匈奴的支持下,烏孫進攻月氏,月氏大敗,逃亡西方,到達鹹海附近,打敗了大夏國,建立了新的統治。】

評論區

“所以,大夏是被匈奴的小弟烏孫的手下敗將月氏打敗的,那麼請問:打敗匈奴的大漢與大夏之間隔著幾個大宛?”

“好家夥,擱這套娃呢。”

“當時的大夏還是一個奴隸製國家,怎麼可能是東亞怪物房孕育出來的怪物的對手,即便月氏已經被東亞淘汰了……”

【月氏跑得實在太遠了,張騫估計了一下,還是得找個向導,他轉而進入大宛,請大宛派人護送,隨後經康居(今烏茲彆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到達大月氏。可是月氏很喜歡自己現在新征服土地,根本不想回去西域修羅場,夾在大漢和匈奴之間伏低做小。】

【勸說失敗,張騫隻能返回漢朝,為了躲避匈奴,張騫轉道南下,從羌人的地盤路過,誰知,羌人也歸附了匈奴,張騫再次被匈奴俘虜。】

評論區

“博望侯真是命運多舛啊!”

“估計是匈奴開了天眼吧。”

張騫也感歎著自己倒黴的運氣,怎麼就那麼背呢……

【一年後,匈奴內亂,張騫與堂邑夫兩人才輾轉逃回長安。】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雖然沒有達成武帝夾擊匈奴的謀劃,但其曆史意義確是巨大的!】

【始皇統一天下後,大秦的西方疆域僅到臨洮,玉門之外的廣大地域對於華夏還是一片迷霧。張騫鑿空西域,開拓了一條絲綢之路,使得華夏文化的影響力直達蔥嶺以西!】

【自此,中國和中亞、西亞、歐洲的聯係日益密切,中原的統治者方才知西方還有那麼多國家,那麼廣大的地域。西方也知道了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盛產絲綢、陶瓷、茶葉的神秘的國度,整個世界島連在了一起。因此,張騫被譽為“世界史開篇第一人”!】

張騫無視同僚羨慕的目光,他心中無比自豪!此後餘生,他還要再去西域,將絲綢之路開拓的更加完善,方不負後世對自己的褒獎!

始皇也有些羨慕,他怎麼就沒想到西邊還有國家呢,“可惜了,若能早日平定百越,掃平匈奴,我大秦也有機會前往西域,開創絲綢之路!”

漢朝之後的國家也是第一次知道了北方那條通道的意義,不隻是在經濟上不可或缺,其在政治上的意義更加重大。

宋朝再次受到會心一擊,作為曆史上的正統王朝,居然沒有前往西域的通道,更彆說控製西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