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9 章 這看不懂了(1 / 1)

蕭君澤吩咐完幾個屬下,便讓青蚨略作收拾,順便帶上了魏道長。

魏知善顯得十分不情不願:“我解剖圖已經畫到一半了,不管你有什麼大事,也該為這醫道讓步。”

蕭君澤翻了個白眼:“你跟我過去,回頭我讓人給你做五臟六腑的模型,保證和真的差彆不大。”

魏知善遲疑數息,勉強接受,於是同意隨行。

蕭君澤又去尋了元英,說準備去各地巡視,大約兩三月後回來,有什麼事,幫崔曜他們看著點。

元英自然是拍著胸脯保證,這事交給他了。

蕭君澤又把三個徒弟拎著,耳提面命:“記得,我出門後,保命為第一緊要,什麼工坊、財貨,都沒有你們重要,你們護住書院老師和幾位農事官就好,實在要跑,就去南朝,明白麼?”

三人當然滿口答應。

事便就這樣定了。

次日清晨,船已備好,君澤沒有允許他們遠送,他們便在城門上眺望著蕭君澤離開。

一起離開的,還有一隻載著數十隻咕咕的小船。

他與蕭衍走上大船,在江水上看看碼頭上的襄陽城漸漸遠去,消在江邊無儘的蘆葦叢中,微微歎息。

“陛下為何歎息?”蕭衍走到他身邊,微笑道,“襄陽雖好,但我南朝物華天寶,詩文錦繡,有萬裡江山,又豈是一座郡城可比?”

蕭君澤搖頭道:“我這一離開,不知多少牛鬼蛇神會冒出來,算是他們幾人的考驗了。”

先前他去洛陽,雖然也是離開襄陽,但行蹤明顯,能讓人顧及,可他若不在,覬覦襄陽城的權貴們,便會有各種試探了。

“為何不帶他們南下?”蕭衍好奇道,“陛下臨大位時,必然要起用一些自己人才是。”

“將軍不就是我的自己人麼?”蕭君澤微笑道,“若我上位,將軍必然是少不了一個相位,朝廷大事,當相托於你才是、”

蕭衍搖頭苦笑道:“陛下何必試探於我,治國一道,您早就自成一脈,這世上怕是難有人及,下官豈敢班門弄斧?”

“你心中有大抱負,”蕭君澤凝視著滔滔江水,“若不施展一番,將軍這心中也必然不甘吧?”

“這正是下官想要討教的,”蕭衍一說這個,眸光中便顯出了躍躍欲試之色,“當初,陛下曾與下官坐而論道,言及下官將儒道釋三家之學相融,治天下之策有缺,不知所缺何處?”

蕭君澤看他炯然有神的雙眼,不禁笑道:“好,那便與將軍說說,缺在何處。將軍心中有佛,卻缺了佛家最重之意?”

“何意?”

“眾生平等之意。”

……

襄陽順漢水而下,走楊夏水道,三日便可直達江陵。

這三日中,蕭君澤便指出了蕭衍治國中最大的缺陷,蕭衍的治下,是沒有“民”的,他想證道,想渡眾生於苦海,但在他眼裡眾生,是權貴,是世家,唯獨不是黎民。

或者說,黎民在他眼中,是稍帶著用來刷聲望的,因為一旦遇到不公,遇到上位者對下位者的欺壓,蕭衍都是偏袒權貴,他對親人和百官的寬容到一個讓人吃驚的境地。

他覺得隻要滿足和人的欲望,是可以用善良和寬容來感化改變這個社會的。

他是真是相信佛法,而且隨著年紀增長,越發地相信。

蕭君澤很欣賞蕭衍的勤奮和聰慧,若隻是當宰輔,他節儉自律,是最好的人物。這世上誰都能相信佛法,相信人性本善,唯有皇帝不能相信。

因此,蕭君澤覺得可以和蕭衍辯一辯。

這並不難,後世能值得一說,在人性和邏輯中辯駁的材料實在太多,蕭衍這種聰明人,隻要不魔怔,一切好說。

……

江陵很快便倒了,蕭衍一到自己的大本營,立刻召集部下,給蕭君澤介紹了自己的心腹。

包括張弘策、呂僧珍、王茂、柳慶遠、吉士瞻等人。

當知道這位少年便是臨海王蕭昭澤之後,蕭衍的心腹們陷入了一片茫然之中。

不是,老大,這和你說得不對啊,我們不是準備跟著您造反麼,怎麼一下子變成一個不知道真假的小孩子啊?他毛長齊了嗎?

蕭君澤居於上位,自然看出了諸人的迷惑,不由向蕭衍微笑了一下。

蕭衍迅速道:“你們不可無禮,臨海王殿下雖然年幼,卻早是本官效忠之人,不隻如此,崔慧景、王敬則、陳顯達將軍,都已經效忠臨海王,隻等大旗一舉,便會依附,與我等一同攻打建康城。”

這個雷太大,一時間,眾屬下神情恍惚,看著蕭君澤的神情,如同看著一個妖怪。

脾氣最急的呂僧珍更是直呼:“這怎麼可能?”

蕭衍怒道:“殿下面前,豈能如此無禮!來人,把他拖下去,軍法從事!”

蕭君澤笑道:“不必了,叔達,他們都是你的臣子,不必向我效忠。”

蕭衍正色道:“等殿下入朝登基,撥亂反正,這率土之濱,皆是王臣。”

“那也等入主宮城再談,也不遲,”蕭君澤隨意道,“天下,是世家的天下,君王,不過是世家的共主,沒什麼可稀奇的。”

……

有蕭君澤的加入,蕭衍很快便樹起大旗,他有甲士一萬多人,戰馬一千餘多匹,大小船隻三千。他將蕭君澤介紹給了自家部下,並且向天下人發布檄文,將立齊武帝之孫、鬱林王之弟,臨海王蕭昭澤為帝。

蕭寶卷知道這消息,大怒,讓離得最近的崔慧景討伐叛逆。

大軍順長江而下,直達數百裡外的郢州,而郢州之主崔慧景嚴陣以待,臨海王失蹤那麼久了,我怎麼知道你身邊是不是臨海王,你要過來,彆怪我不客氣!

但當大軍到達郢州城(武漢)後,崔慧景不但命令諸軍不得出手,還主動帶著親衛前去迎接,這位六十多歲的老人,在看到蕭君澤的一瞬間,頓時熱淚盈眶,大喊一聲殿下,猛虎跪地,淚如雨下:“殿下,真

的是您啊,

老臣有生之年,

居然還能再見武帝血脈……老臣愧對武帝、愧對高祖啊——”

蕭君澤心裡直翻白眼,卻不得不親自上前,扶起這位“忠心老臣”,好好一番寬慰。

蕭衍在一邊感慨學不來學不來,他自視甚高,實在沒辦法如此圓滑。

崔慧景痛哭之後,自然一番效忠之言,還將自己的親衛留下送給殿下,同時,回到自己軍中,召集手下軍主。

他對軍主道:“我受高祖、武帝厚恩,隻是明帝勢大,才不得不委身為其下,臨海王殿下光複帝位而潛伏於朝廷,如今,那偽帝昏庸狂妄,讓朝廷綱紀敗壞,我匡扶家國危難,拔亂反正的日子就選在今天了,你們願意和我一起建立擁護皇帝的功業,安定江山社稷麼?”

得,這位臨海王殿下已經得到崔、蕭兩位刺史的擁護,他們難道還能說不麼?

於是,在郢州,崔慧景與其部下一個原地轉身,跑到蕭君澤麾下,還順便送了蕭君澤一件禮物。

一個十三歲、瑟瑟發抖的少年,正是蕭寶卷的弟弟蕭寶夤。

少年模樣俊秀,衣衫淩亂,眼眶通紅,但眼神有著一種倔強,梗著脖子,不願意低頭。

蕭君澤忍不住笑了起來:“你一孩子,我也不會為難你,這樣,給你兩個選擇,要麼你呢,下船逃跑,我不會追你,你可以去建康找你兄長,要麼你留下來,我這也不少你一口飯吃。”

蕭寶夤眼神戒備沒有說話,仿佛在思考著這個問題哪個是正確答案,又或者都是死亡的答案。

但蕭君澤卻沒有理他,因為他們的大軍又沿長江開拔,下一個,是著名造反基地江州,鎮守在潯陽大將軍陳顯達已經收到朝廷的讓他阻擋叛軍的要求。

陳顯達讓水軍早早地等到江口,披甲迎接了蕭君澤——他早就被蕭寶卷猜忌,擔驚受怕許久,如今臨海王過來,他這個年紀,也終於能安心了。

於是在大軍過來之時,果斷改旗易幟,隻乘小舟,親自前去覲見臨海王。

至此,大軍順長江而下,離南京隻有八百裡。

從蕭衍自江陵舉事,他們以一萬甲士起家,不到半月,居然已經有甲士十萬,軍馬萬餘,沿途所至之處,郡縣無不望風而降——這也是南朝內亂的基操,上位者們一般也不會與這些牆頭草們為難。

蕭寶卷和南朝上下都沒有想到居然會是這個情況,一時間,南朝上下有點關係的朝臣們,都悄悄與蕭衍、陳顯達、崔慧景等人暗通曲款,試圖順滑地轉到下一個朝廷去。

不隻是朝廷的人如此行事,很多人也已經品味出來,這臨海王實在是厲害,能不聲不響收服朝廷最有名的三位大將,且還不知有多少人為他潛伏在朝中,此時不去投奔,那可就趕不上發達了!

於是,上庸太守韋睿親自率領郡兵兩千,星夜兼程,加入了蕭君澤大部隊,華山太守、梁州、南秦州等刺史也都聞到不對的味道,紛紛帶兵前去投奔。

理由都是現成的,臨海啊,高祖的曾孫、武帝的親

孫,

王國正統,

能收服諸將,怎麼看都比那個隨機點名來殺的蕭寶卷靠譜!

蕭寶卷頓時慌了,急令左興盛帶兵前去平叛。

但這次,堅固的長江天險,遇到了北魏絕密的武器,配重投石機,幾乎沒上幾炮,守軍無心抵抗,紛紛出城投降——蕭君澤這才發現,他那祖爺爺和爺爺十多年的治理,對南朝百姓來說,似乎已經是十二分懷念的日子了。

他們早已不堪忍受蕭寶卷帶來的精神內耗,就等著天降正義呢。

更重要的是,各地宗室諸王,都支持了蕭昭澤——蕭鸞和蕭寶卷殺起宗室太狠了,他們也需要安全保障。

蕭寶卷這才發現事情大條了,急忙大赦天下,還釋放囚徒組成大軍,想要抵擋。

但這時,東邊又有消息傳來,大將軍王敬則率領一萬甲兵渡過了錢塘江,打出了支應臨海王的大旗幟,駐守鬆江的張環本來是當年明帝蕭鸞防備王敬則的主將,但在這時關鍵當口,他表示自己知天命順天意,願意棄暗投明,直接入了王將軍麾下。

而百姓們知道是擁護武帝高祖的親孫後,受不了蕭寶卷的他們也紛紛拿著竹竿鋤頭前來投奔,追隨的人很快就達到了十萬人之多。

如此,建康城瞬間陷入了四面八方包圍之中。

而此時,離蕭君澤起兵,還不到一個月……

局勢變動之快,累死了北朝數百匹健馬,北朝為之大嘩。

元宏怒不可遏:“這蕭昭澤是從哪冒出來的,朕才剛剛調兵,他怎麼就已經要打入建康城了?”

那分明是他要進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