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4 章 文學與文化影響力15(1 / 1)

【明朝,看似科舉大興,讓寒門學子多了一條出路,實際上思想管控特彆嚴格。】

【朱元璋屢次興起文字獄,為了帝王集權屢次殺宰相,並且立下“有明一朝不設宰相”的規定,給文人帶來極大恐慌;朱棣因為藩王上位、搶了侄子的皇位,上位後再次大殺特殺,對民間的文人言論管控更加嚴格。】

秦朝,王綰、李斯等左右相頓時看始皇帝無比感激。

雖然陛下為了分權設立了左右相來互相掣肘,但是比起動不動直接殺丞相的皇帝,真是仁慈太多!

他們在大秦當丞相還能活到年老退休,到後面的朝代怕是動不動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陽!

李斯更是瘋狂反省:他比始皇帝年長那麼多,活到始皇帝病逝了自己還健在,竟然還那麼貪婪的矯旨扶持胡亥,簡直是不知感恩!

淳於越等儒生突然開始慶幸自己生對了時代,屢次與帝王唱反調還能活著當博士、當扶蘇公子的老師,若是在後世,動不動被抄家滅族,這還當什麼官!不如歸隱算了!

突然被感激的目光看著的嬴政:“……”

他的好名聲,全靠後世的同行襯托。

【在明朝,對戲劇的管控更加嚴格,隻能演複古戲。】

【明朝這項慣例,其實也是延續的元朝。】

【前面元朝為什麼都演繹得是唐宋?這就是答案,元明清三朝的中央戲曲政策,管控嚴格,不但要求隻能宣揚忠臣孝子義夫節婦的故事,而且對唱戲者有嚴苛的刑罰。】

天幕放出了元明清三朝密密麻麻的禁戲法律,看完頓時讓唐宋文人感到慶幸。

相比之下,自己的帝王已經很開明了!

元朝對戲曲的禁毀主要使用“死、流、杖”三種處罰方法,規定亂編詞曲的人必須處死,把胡編詞曲與謀逆並列為極其惡劣的犯罪;如果編造詞曲譏諷議論政治,就會被流放偏遠地區;朝廷還對各行各業進行嚴格分類,藝人隻能負責戲曲行當,不能從事其他行當,其他行業也不能隨意唱戲,違規者屬於不務正業,會被處以杖刑。

元朝重視農耕,若是百姓不聽法令,隨意唱戲、聽戲,都會被處以杖刑。教習戲曲的師傅和土地杖責77大板,立集市唱淫詞犯人杖責47下,地方官吏杖責27大板——杖刑以“7”為尾數,從7、17開始一直到87、97和107。

此外,對藝人也有約束,禁止藝人參加科舉考試——這一點被明清完全繼承下來,明朝規定“娼優隸卒之家不準入鄉校”,都對藝人十分歧視。

元朝嚴禁聚眾看戲,尤其是夜間看戲,也被明清不同程度的繼承了下來。

到明洪武時期,刑罰更加嚴重。

洪武帝好酷刑,刑罰變成了充軍、贖刑、枷號、廷杖等。比如禁止戲曲娛樂,違規唱曲者割去口鼻,以損害外貌的方式摧殘犯人比刺字更殘酷;還有把犯人綁起來倒掉在城樓上,不給食物,飲水三日而死;

明成祖時期,

戲曲政策遵循明太祖政策,不得褻瀆帝王聖賢,違規者滿門抄斬。()

明初法典《明大誥》比《大明律》更殘酷,刑罰嚴苛,而清朝對違規接觸戲曲者的刑罰大多來自《大明律》和《明大誥》,清順治時期,清世祖下令編纂的《大清律》參考了許多《大明律》對戲曲更加嚴防死守:

℡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第一時間在.?更新最新章節,記住[(()

禁止扮演帝王聖賢,禁止喪葬時期演戲,禁止民眾夜間聚眾看戲,禁止妄編戲曲,杖責等刑罰比明元更加嚴重。

元朝禁戲中央法律有13條,明朝有8條,清朝有50條。

而且清朝連戲曲的創作、出版、買賣、傳播、教習、演出接受等環節都被禁止。

.

“原來元朝管控的也這麼嚴格,難怪都用的唐宋時期的傳奇和詩歌。”

白居易算是找到原因了,甚至能想到,帝王最喜歡的一定是大團圓、和諧喜慶的戲劇,所以民間才都寫成了那樣的結局。

元稹笑不出來了,折扇在手中一拍:“難怪天幕說大唐才是文學盛世,後世管的如此嚴格,文人就算有才華也發揮不出來。”

白行簡想想自己的作品,小聲道:“我的書在大明可能會被禁毀……”

三人一起笑了出來,讓氣氛輕鬆了些許。

【明朝禁戲最嚴苛的階段,是明太祖時期,這時期有五條法令,位於明朝各階段禁戲政策數量的首位。】

“朕還讓大臣寫了《禦鑾歌》,宮中宴樂收錄的戲曲也是種類繁多,樂府、小令、雜劇都有,怎麼嚴苛了?”

朱元璋不服,“還有南戲《琵琶記》,朕也很喜歡,怎麼不提?”

他對戲劇並非完全不喜歡,而是更喜歡所謂的“正統音樂”,比如歌功頌德、禮義忠信之類,這也是曆代帝王更推崇的。

至於刑罰嚴苛,在朱元璋看來,還不是為了農耕,百姓不沉迷戲曲才能安心務農,那前朝不就是因為戲曲亡國!

【不過吧,朱元璋雖然總是各種約束民間,最難約束的就是自己的兒孫後代。】

【比如在明初刑罰管束最嚴苛的時候,最出名的戲曲家就來自皇室呢~】

朱元璋瞬間暴怒:“誰!是誰!”

朱橚身後,朱橚的嫡長子朱有燉心裡一個咯噔,開始往父親背後躲。

不是吧不是吧,他的戲曲都沒刊刻出版,天幕怎麼就知道了?

【這位著名的文學家、戲曲家,就是朱元璋的嫡孫、朱橚的嫡長子朱有燉。】

【朱橚是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棣的同胞弟弟,著作了《救荒本草》,在醫學史、文學史上青史留名;他的兒子朱有燉同樣很優秀,是一位在散曲、詩、詞、文等方面著述眾多的文學家、戲曲家。】

【朱有燉創作的31本雜劇悉數存世,為元明兩代雜劇作者中,存世作品最多的一位。其作品原刻本今保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是僅次於《元刊雜劇三十種》後,年代最早的雜劇刻本,在戲曲史上具有重要價值。】

【朱有燉並不是完全

() 照搬傳統戲劇形式,也有所創新。他所創作的劇本,打破了雜劇四折一楔子的模式,改一人獨唱為對唱、輪唱或多人合唱以及南北曲合套等多種表演形式,對後世的戲劇行業影響巨大,可以和選進教科書的關漢卿相媲美,是明朝宗室的一股清流。】

關漢卿輕輕“咦”了一聲,對這位後世的宗室親王有了好感。

朱元璋原本眼神犀利,現在聽到不是沉迷玩鬨而是做出了點成就,眼神柔和了下來。

“我大明宗室,也不全是廢物。”

說這話時,朱元璋看著朱橚父子,再看看朱棣、朱允炆,眼神又複雜起來。

現在想來,不需要所有兒子都擅長軍政,有兒子在文學、醫學、戲曲等行業深究也挺好,至少不會動不動造反,影響大明江山的穩定。

【朱有燉沉迷文學戲曲其實有一定的政治因素,因為從建文帝朱允炆削藩開始,朱橚次子、汝南王朱有爋向朝廷舉報父親圖謀不軌,朝廷遣李景隆突襲開封逮捕朱橚,把好好一位周王貶為庶人,流放到了雲南蒙化。】

朱元璋聽到朱允炆,心裡有點不詳的預感。

朱允炆並不是朱標的嫡長孫,天幕說過朱標早逝,難道朱標的嫡子朱雄英、朱允熥全部早逝?

不然實在無法理解怎麼會輪到朱允炆上位。

“標兒的身體也不好,雄英這孩子也得好好照顧。”朱元璋對太醫院正吩咐道,“稍後你們太醫院安排人去太子府上常駐。”

但是如何處置朱允炆,朱元璋沒有提,他的兒孫們哪怕對朱允炆有怨念也不敢發泄。

他們都知道,目前天幕才是最重要的,一切得等天幕結束後再處置。

【等朱棣上位後,恢複了親弟弟的爵位和待遇,但是沒幾l年,再次有人指控朱橚謀反。】

朱橚眼淚當場哭出來。

他怎麼那麼慘!

明明一直醉心醫學、文學,已經不問世事了,怎麼反複被人指控謀反!

朱元璋生性多疑,忍不住看向這個老五:總是有人指控他謀反,難道真是老五做了什麼容易讓人誤會的事?

他現在還不知道,反複指控這一家人謀反的,還是自家人。

【大家可以想象,朱橚在不斷地政治鬥爭中是如何提心吊膽,朱有燉作為嫡長子,又是怎樣跟著一起受苦受罪。】

【這還沒完。】

【等朱有燉繼承周王爵位後,朱有爋和五弟新安王朱有熺聯合,再次指控朱有燉、祥符王朱有爝聯係趙王謀反——從建文帝指控到永樂帝又指控到明宣宗,不得不說朱有爋非常持久。】

朱橚出奇憤怒了:原來還是朱有爋!自己的次子和第五子,竟然對老大如此不滿嗎?!

指控謀反,就不怕連累全族!

“對父親不敬是為不孝,對兄弟不仁是為不悌,這朱有爋實在可恨!”朱元璋一想到全天下都能看到老朱家的父子相爭、兄弟鬩牆,就想殺人。

果然還是他太過仁慈了,

才會有這樣不孝不悌的孫子!

【前面說過,明英宗朱祁鎮取消大明陪葬製度,有個很重要的觸發點,就是周王去世前不舍妻妾想要免除妻妾殉葬,向皇帝請聖旨特赦,朱祁鎮答應了,但是聖旨傳達遲了,王妃和夫人共7人全部殉葬,那位周王就是朱有燉。】

【朱祁鎮也因為此事太過慘烈,自己宣布太遲深感愧疚,才立刻下旨廢除殉葬。】

已經結婚的朱有燉想起王妃和自己的愛妾們竟然全部殉葬,眼前一黑,差點當場去世。

【這裡我們得感謝朱橚父子為醫學界、文學界、戲曲界做出的貢獻,雖然我估計他們可能也不想。】

朱橚和朱有燉兩父子苦哈哈對視一眼,恨不得抱頭痛哭。

【對了,朱有燉還無後,應該是他不能生育,跟明武宗朱厚照一樣,他妻妾很多,不止7人,但是妻妾壓根沒懷孕過。朱有燉自己也知道,晚年覺得愧對妻妾,想要過繼朱有爋的兒子,但朱有爋想要爵位把過繼的兒子又給搶回去了,最後是四弟祥符王朱有爝繼承了周王爵位。】

【不得不說,周王府真是一代有一代的好戲,難怪朱有燉那麼會寫戲。】

朱有燉聽著自己一個個慘絕人寰的噩耗,又是跟父親一起被流放雲南,又是多次被指控謀反,又是妻妾全部殉葬,最後還不能生育無後!

大家齊齊朝他投來同情的眼光,連朱元璋對這個倒黴孫兒也憐愛了。

朱有燉終於控製不住情緒,當場氣暈,朝後倒了過去。

“太醫!傳太醫!”朱橚對嫡長子本就非常疼愛,聽到這一出出不幸的故事後,更多了幾l分憐愛。

看到兒子一氣暈,嚇得原地蹦起來,比朱元璋還快大聲喊太醫。

還好朱元璋原本是為了避免自己被氣暈早讓太醫在一旁候著,這時正好來救人。

.

關漢卿聽得津津有味:“這大明周王府的故事,比我們民間的故事有意思多了!”

他不禁有些意動,寫元朝王室不讓寫,他寫後世的大明王室總可以吧?

反正大明還推翻了元朝,元朝統治者沒準正樂得看明王室好戲。

【朱載堉被稱為“律聖”,這個“律”,是音律的律。】

【朱載堉是河南鄭王一係,是明太祖九世孫,鄭藩第六代世子,在他15歲時,父親遭到誣告,就被囚禁到了鳳陽關了19年——是不是與朱橚很像?】

正與父親朱厚烷一起被關在鳳陽的朱載堉原本正看著天幕打發時間,突然聽到了自己的名字。

“律聖?我竟然是律聖?”

他因為不滿父親被冤枉,主動一起築室獨居,被關得苦悶,不得不靠音樂打發時間,是寫了不少作品,沒想到反而成就了自己的名聲?

朱橚寫得《救荒本草》受到重視朱載堉都能理解,畢竟可以救人,音樂戲曲一向是小道,自己喜愛音律還被當做不務正業,想不到還能有如此成就!

【朱載堉的成就非常高,甚

至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歐洲近代的崛起。朱載堉在天文、音樂、數學三個領域成就驚人,尤其是音樂方面的《十二平均律》,解決了音樂領域一千多年來的難題,是近代音樂的奠基人之一。世界上第一架鋼琴,就根據《十二平均律》製造出來的。】

【世界上已知的90%樂器定音,都是依據朱載堉的這一理論。如今,它更被西方普遍認為是“標準調音”、“標準的西方音律”。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這樣點評:朱載堉是“世界上第一個平均律數字的創建人”,其“著作曾經得到很高的評價”。】

【據《明史·藝文誌》載,朱載堉的一生共著有《樂律全書》四十卷、《嘉量算經》三卷、《律曆融通》四卷、《音義》一卷、《萬年曆》一卷、《萬年曆備考》二卷、《曆學新說》二卷等。】

清朝的戲劇家有些覺得很奇怪:“明朝宗室還有朱載堉?我怎麼記得他名聲不好?怎麼還會音律,還是律聖?沒聽說過啊。”

“我隻記得明朝宗室都很荒唐,生兒子生幾l百個。”與之一起在民間唱戲的伶人、說書人們湊在一起,說起民間傳言都很清楚,但是說起上層的事跡就有些沒有途徑。

有人猜測道:“恐怕是上面……”

他用手指了指天,暗示“天家”。

一群人齊齊噤聲,用眼神示意。

為什麼不知道,還能為什麼,還不是不讓他們知道。

【朱載堉的相關音樂理論的書籍,在清朝時期被封禁了,所以民間對朱載堉幾l乎完全沒聽說過。但是東邊不亮西邊亮,隨著西方傳教士將朱載堉的“十二平均律”和《樂律全書》《律曆融通》等書籍帶到西方,十二平均律理論也被帶到西方,王子朱載堉隨之享譽歐洲。】

【現代樂器的製造都是用十二平均律來定音的,朱載堉為現代音樂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德國,物理學家赫爾姆霍茨曾評價朱載堉:“在中國人中,據說有一個王子叫載堉的,他在舊派音樂家的大反對中,倡導七聲音階。把八度分成十二個半音以及變調的方法,也是這個有天才和技巧的國家發明的。”】

朱元璋長長地吐出一口氣,卻半天沒說話。

他為自己後世子孫的成就高興,卻也為子孫之間激烈鬥爭、互相誣告的現象感到悲傷。

自己極力想要實行嫡長子製度,就是吸取元朝因為不實行嫡長子製度、王室動亂的教訓,但是看來,最終還是沒有用。

他各種吸取前朝教訓,做出的措施,看來不但沒有起到作用,還起到了反效果。

就如同這禁止唱戲,連宗室都去研究戲曲音律,民間又如何避免?

可是重罰宗室嗎?

朱元璋不用詢問都能猜到,宗室也是不得已,為了不被猜忌才故意放縱自己沉迷戲曲優伶。

一個被貶為庶人流放雲南,一個被關19年,除了研究戲曲音律還能做什麼?

若是不找點事情做,恐怕早已抑鬱而終了。

朱元璋第

一次感到了無力,兒孫還能教育,這隔得那麼久的子嗣,該如何教育才能避免悲劇?

【從宗室的態度我們就能看出,明朝禁戲不會長久。】

【明成祖和明英宗時期,各有一條法令,後者為京城五城兵馬司禁止流行小曲《小寡婦上墳》,禁止唱這種不吉利的“墳戲”。】

【到了明朝中後期,統治者就對部分戲曲加以鼓勵,極少禁毀。】

【明神宗萬曆年間是明朝傳奇戲曲的繁榮階段,明憲宗和明武宗還是戲曲愛好者。】

朱棣:“……”

這子孫可真是打老祖宗的臉,生出來就是為了氣人的嗎?

【到明末時期,隨著通俗的繁榮,明神宗和明思宗頒布的文化管理政策都轉而針對,尤其是極易煽動百姓滋事鬥毆的《水滸傳》等。】

施耐庵:???

怎麼又來!

他的《水滸傳》這麼不受人喜歡嗎?!

【明朝既保守,又開放,是有一個過程的。】

【從明初洪武年間到明英宗正統年間,政治氣氛嚴峻。尤其是洪武大逃殺時期,明太祖大殺功臣,同時打擊知識分子;以及明成祖剛登基時嚴厲打擊建文舊臣。】

【宣德時期,因為宣德皇帝朱瞻基也喜歡玩,政治一度比較寬鬆;到了明英宗時期,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榮為代表的文官定年號為“正統”,意思就是要回歸到祖宗的法治、聖賢道理。這其中是有個觸發點,觸發點就與前面所說的《剪燈新話》有關。】

江西吉水人李時勉在北京做國子監祭酒,他發現國子監的風氣很不好,於是給朝廷寫了一封奏疏:

“現在國子監很多學生不學好,不願意讀孔孟之書,而是讀歪門邪道的,比如《西廂記》《剪燈新話》《剪燈餘話》。都是寫誨淫誨盜的書籍。”

“國子監的風氣需要大力整頓!民間讀書人的風氣也需要整頓!”

說這話、並且執行的,正是曾經的落榜書生、後來臭名昭著的宦官,王振。

在大臣提議、帝王許可、宦官執行的手段下,民間風氣再次變得嚴峻起來,最體面的職業隻有一種:從仕。

【第二階段,從正統年間到成化年間,從明英宗朱祁鎮到明憲宗朱見深。】

【這段時間出了兩件大事,就是“土木堡之變”和“奪門之變”,都與朱祁鎮有關係。】

【因為上層的混亂政變,民間出現了一批富人幫助國家賑災、救災,朝廷將他們表揚為“義民”,這一階段的風氣漸漸開明;】

【然後就是成化到正德年間,明朝進入了多元化社會,有了豐富的文化。】

北方出現了李夢陽為代表的“前七子”,南方出現了“吳中四才子”:祝枝山、唐伯虎、文徵明、徐禎卿。

還出現了一係列的名師講學:陳獻章、湛若水師徒講學,羅倫、章懋講學,王陽明的心學出現,各地開始開辦私學——在明初前五十年,是不允許私人講學的。

.()

張居正對這些私學並沒有好感:私學真是屢禁不止,日後定成大患!

?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第一時間在.?更新最新章節,記住[(()

所以,他執政期間,摧毀了一批書院。

無獨有偶,在明末,魏忠賢也摧毀了一批書院。

理由都是一樣,因為書院評議朝政。

【萬曆年間,因為萬曆皇帝不上朝,反而讓民間風氣更為開放——由此可見,有時候當權者亂作為還不如躺平,就像西方有些地方政府選舉地方官寧願選隻貓或者選隻狗,畢竟不會說話的貓狗比亂說話的皇帝好伺候多了。】

為了證明自己所言不虛,荊咕特意放出了歐美的貓市長、狗市長,狗市長還是世襲的,媽媽去世了孩子連任。

市民對動物市長非常喜愛,接受采訪時直白地表示:“這是美國唯一可以按命令閉嘴的政客。”

“它從來不咬人,還很喜歡和孩子們親近,這是一個真正親民的市長。”

網絡上也表示各種支持:“有狗市長在,永遠不會有狗仗人勢的狗官,比連狗都不如的人當市長好多了。”

.

古人看得目瞪口呆。

“我們總罵人是狗官,現在發現,後世還真有狗官。”百姓看著那貨真價實的狗子官員,還被人穿上小衣服,佩戴者勳章,還有授勳儀式,越看越喜歡。

那毛茸茸的狗子那麼親人,還會跟人握手,比隻會加派徭役的狗官值得信賴多了:“這種狗官比那種狗官的確可愛多了。”

“我們現在的狗官連狗都不如,不如……”一群人說著說著,自動消音。

但是眼神都是帶著躍躍欲試,隻要想想自己現在的地方官真被換成一隻狗,就覺得有趣。

【就在這一時期,東西方發生了交錯,也開始朝著兩個方向發展。】

荊咕做出了熟悉的東西方的對比圖:

1492年,正是明朝唯一一位一夫一妻製的皇帝,明孝宗朱祐樘在位。

當朱佑樘在內改“糧中鹽”為“銀中鹽”、忙於治理水患,各種改革,對外開始限製“朝貢貿易”,取消了貢使的許多特權,讓“朝貢貿易”走向尾聲時,哥倫布攜帶西班牙國王致中國皇帝的書信,率碼叢領一支小型船隊駛向遙遠的未腔歲知世界。

從這一刻開始,華夏與歐洲在世界上的地位開始發生改變。

1492年,心學創始人王陽明正在參加浙江的鄉試;

同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

1498年,蘇州人唐寅,或者說更熟悉的名字吳中才子唐伯虎,在南直隸的鄉試裡中了舉人第一名,也就是解元;

同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到達了印度;

1499年,王陽明和唐寅同時參加明朝的會試,這是唐寅的第一次會試,也是王陽明的第三次會試;

同年,達·伽馬回到了葡萄牙,世界進入了大航海時代,進入了全球化時代。

1522年,王陽明在紹興賦閒,和學生講論《

() 大學問》;

同年,葡萄牙人麥哲倫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進行環球航行,已經到達尾聲,成功返航……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明朝的文化風氣,主流依然是科舉,而且是越來越狹窄的科舉。】

不愛學習的年輕版王陽明連連點頭:沒錯,科舉多狹隘,還不如竹林廣博,適合思考深刻的哲理!

而被牽連舞弊案的落魄唐寅隻覺得快意:沒錯!既狹窄又逼人瘋狂,還不如自己寫書畫畫,浪跡江湖!

看到天幕把自己與西方的航海家對比,唐寅在落魄中發現了新的世界。

反正官場無望,不如,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這裡先介紹一下,不是每朝每代的科舉都很狹窄的。】

【隋煬帝初開科舉時,分十個科目錄取人才,叫做“十科取士”,招募的對象既包括治理國家的人才、也包括貫徹法律的人才、創作詩賦的人才;】

【唐朝時期,科舉既有熟悉儒家經典的明經科,也有考才學的進士科,還有算科、書科,也是錄取各方面的人才;

宋朝前期,科考以辭賦為主,從王安石開始,科舉考試變成以經義為主;】

【到了明朝,科舉考試依然是以經義為主,而且被局限在了朱熹章句的“四書”、“五經”裡,以“四書五經”出題,要求考生以“四書”的集解回答,作答必須要帶“聖人言”。

到明朝成化年間,科舉進入八股時代,科舉靠文章必須根據八股八段的程序化寫作——這也正是傳到清朝,被後世批判的明清“八股取士”。】

朱元璋暴怒:“這是誰這麼愚蠢?八股取士,你這是偷懶!”

想不到,有一天大明的皇帝竟然被並列在隋煬帝的旁邊,還是不如對方,朱元璋深以為恥!

李世民大開眼界。

“全天下文人隻寫八股文,那六部官吏如何安排?”

都寫八股文,誰適合去兵部,誰適合去吏部,這怎麼看???

劉徹摸了摸下巴,覺得後世也不是什麼都先進,這科舉製度不也是越走越奇葩。

【很多人可能說,八股取士也不是誰能會寫八股文的,八股文寫得好,那都是人才。】

【話雖然沒錯,但是一個國家隻有八股人才不覺得可怕嗎?】

明朝考生也瘋狂點頭:他們也不想!

正是因為嚴苛的八股取士,多少考生屢屢落榜,這八股文難度很大,為難了不少原本更擅長其他科目的考生。

【咕咕說幾l個八股取士的後遺症:】

【首先,明朝朱元璋定下的四夷館無以為繼,科舉不考外語,漸漸的沒人學習,導致沒有了懂外語外文的人才,加上朝廷推行“禁海”“禁邊”政策,連日語、蒙古語、朝鮮語的人才都沒有。

到萬曆年間,援朝戰爭時,朝廷竟然找不到懂外語的人,四夷館幾l乎快倒閉了!最後朝廷隻能臨時從寧波找了一個書生。】

朱元璋閉上眼睛,第

一次有了逃避心理。

他並非不知道外界的威脅,也並不是要完全不去關注外面的世界,四夷館屬於禮部,就是專門學外語、做外交部門,想不到竟然會沒落到快倒閉了!

朱元璋現在很想問問,後世的子孫到底是怎麼想的!

日本倭寇騷擾大明那麼多年,一直到明末還有百姓自發組織去抗倭寇,朝廷竟然沒有會日語的官員!

【其次,欽天監無人。

在東漢張衡發明渾天儀,元朝郭守敬編製《授時曆》,而明朝欽天監沒有任何科研成果,也無力創新,用得竟然還是元朝的《授時曆》。這有一個可怕的後果,就是曆法不準!】

朱元璋頓時更緊張了。

明初,現在也在用《授時曆》!

【從元朝到明朝中後期,《授時曆》已經用了三百多年,預報和計算出現了很多問題。

從開始的小錯堆積到後來,時間誤差越來越大,連農耕的時辰都不準,比如南方的立春和北方的立春因為地理氣候不同,原本不同,需要曆法農時來參考。還有月食日食,計算錯誤會導致民心大亂,這原本是欽天監來觀測天象的責任。】

【而且作為宗主國,是要給藩屬國頒發曆法,明朝給藩屬國頒發的曆法不準,藩屬國還會怎麼看宗主國?天子的正統性、朝廷的合法性都會受到質疑,這是一個很嚴重的政治事件。】

【曆朝曆代都很重視欽天監,重視曆法,不僅僅是因為華夏重視農耕,也因為這關係帝王的合法性。】

這一波,元仁宗笑了:“中原的漢人皇帝也不過如此,還用我們的曆法,還用錯了,哈哈!”

說完,他對郭守敬大加讚賞:“郭愛卿做得不錯,賞!”

【崇禎年間,崇禎皇帝開始啟用以徐光啟、湯若望為主的團隊修正曆法,可惜已經遲了,這個曆法到了清朝順治時期才得以頒布,因為以西方傳教士為主,實際上最初它有另一個名字《西洋曆法新書》。】

朱元璋氣到咬牙切齒:“修曆法!大明必須有自己的曆法!現在就修!”

已經到末年才修,修了還便宜清朝,這是多麼汙辱人的事!

【為什麼明朝不自己修曆?】

【因為閉關鎖國和無人。】

【郭守敬修《授時曆》,和團隊吸收了色目人、阿拉伯人的信息,把天文觀察站建立在北到貝加爾湖,南到海南島,東到朝鮮,西到甘肅、雲南等遍布了大江南北的地方,《授時曆》才得以完成。】

【明朝的文人一個個在沉迷八股文、在搞黨爭、文鬥,誰去建立天文觀察站?】

徐光啟看到天幕提到自己,又激動又有些無奈。

太晚了,已經太晚了!

若是自己早生個幾l百年多好,現在他研究的曆法隻能給滿清用,真是不甘心!

【而西方,不僅當權者的目光看向了外面的世界,文人的題材、眼光,也受到影響,開始關注更外面的世界。】

1589

年,明神宗萬曆皇帝開始沉湎酒色,不再上朝;

1590年,伊麗莎白一世執政期間,經濟和工商業大力發展,莎士比亞受到影響,充滿樂觀情緒,創作曆史劇《亨利六世》;

1591年,湯顯祖目睹了萬曆朝的官僚腐敗,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觸怒了皇帝而被貶為徐聞典史,後調任浙江遂昌縣知縣;

1594年,莎士比亞創作經典名著《羅密歐與朱麗葉》;

1594年,湯顯祖在遂昌縣當官,他建射堂,修書院。有時下鄉勸農,勸課農桑,讓當地欣欣向榮。仿佛是受到鼓舞,湯顯祖竟然把監獄裡的犯人放回家過年,被政敵抓到了把柄……

1595年,莎士比亞創作《仲夏夜之夢》、《理查二世》;

1596年,莎士比亞創作《威尼斯商人》、《約翰王》;

……

此時,湯顯祖還在遂昌縣當地方官;

1598年,湯顯祖怒而辭職,回到家鄉。後來,吏部和都察院以“浮躁”為由正式給他一個罷職閒住的處分時,他棄此敝履早過三年。

1598年,湯顯祖作《還魂記》,即《牡丹亭》,不少情節取自宋朝話本《杜麗娘慕色還魂》。

1600年,湯顯祖作《南柯記》,根據唐代李公佐的傳奇《南柯太守傳》改編;

1601年,湯顯祖作《邯鄲記》,根據唐代沈既濟的傳奇《枕中記》改編,與《南柯記》相似,都是大夢一場表達對腐敗官場的譴責;

1601年,英國開啟圈地運動,社會動蕩,莎士比亞開始轉向悲劇,作《哈姆雷特》;

1602年,李贄死於獄中,湯顯祖悲痛欲絕,為崇拜的思想家和好友作詩哀悼,此後逐漸信佛,晚年潛心修佛;

1602年,莎士比亞創作悲劇《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

1605年,莎士比亞連作悲劇《李爾王》《奧賽羅》《麥克白》,集齊“四大悲劇”;在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創作的長篇《堂吉訶德》出版……

1616年,湯顯祖在東方去世,莎士比亞在西方同年去世。

.

湯顯祖在天幕上,仿佛看完了自己的一生。

原來,在西方的同一時刻,還有另外一個西方人,寫了如此多的著作。

再看看自己,剛因為《紫簫記》被人攻擊,說他影射朝政,不得不停筆擱置。

湯顯祖突然對官場完全沒什麼興趣了。

反正現在的黨爭文鬥煩不勝煩,未來也是要辭官歸隱,不如早點辭官,多寫一些作品!

這個莎士比亞,比自己的作品多出太多了!

【曆史學家稱原始人文主義在歐洲廣泛傳播的14至16世紀為文藝複興時期,莎士比亞正是英國文藝複興時期的傑出文學家,劇作家。】

【無獨有偶,湯顯祖所生活的時期,文學思想也在進行激烈的鬥爭。】

嘉靖時期,文

壇上就盛行著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倡導的“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

萬曆期間,以王世貞、李攀龍為首的後七子步其後塵,更加提倡“複古”。

當前、後七子複古運動興起時,文壇上又相繼迭起“唐宋派”和“公安派”。

.

秦漢文學家、家一陣陣無語。

“明朝距離我們現在幾l千年了,還學我們,自己都不動動腦子嗎?”

賈誼想想幾l千年後自己子孫還寫自己風格的文章,頓時皺眉,隻是想象一下就來氣了。

這千年的時間學了什麼,學自己怎麼可能超越自己,子孫還不如祖宗,這樣的廢物子孫要來何用!

唐宋時期的文人也感覺壓力劇增。

唐宋派?

合著他們的文不但要給同時代的上官、同僚等人看,還要擔負後世的文壇?

【人文主義的思想其實在過去希臘和古羅馬文明中已經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古希臘羅馬文化“再生”和“複興”的意義。到中世紀末期和文藝複興初期,但丁、彼得拉克、薄迦丘和其他人的詩歌和反對禁欲主義。】

【文藝複興不隻是片面的模仿或零碎的搜集,不是為了恢複古典文化和羅馬帝國的榮光,而是一個新生,是古典文化與意大利人民天才和民族精神相結合的產物,西方這時期出現了文壇上的三傑彼特拉克、溥迦丘、但丁。他們分彆創作了《歌集》《十日談》《神曲》等傳世名作。】

【但是文藝複興與明代複古的思想與西方文藝複興思潮社會環境不同,在藝術上內容不同、題材也不同、藝術家觀念的相異,造成了“師古”活動的方法和結果也大不相同。】

【西方文藝複興中對古典藝術的複興是在產生新興事物的基礎上應運而生,名為複興,實為創新;而明代的複古卻是文學家面對愈加集權的傳統統治的一種無力的抗爭,皇帝的意誌和人民的士氣遭到強烈的反對。】

【就像是文學藝術,如果一味摹古,或流於空泛,其結果是其藝術成就不僅難以望古人項背,更彆說有所創新了,這便從客觀上阻礙了文學藝術的進一步發展。】

【所以,彆看明朝出版行業繁榮,各種書籍、圖畫書都很豐富,但是論文學價值,我們依然最推唐朝。】

唐朝的文人看完之後,心裡沉甸甸的,完全驕傲不起來。

看起來,宋詞的詞牌來源於唐朝,元曲的雜劇、曲牌名也來源於唐朝,甚至明朝的寫法、故事靈感也有許多來源於唐朝傳奇,唐朝文人應該驕傲的。

但是再一細細思考背後反映的政治背景,就覺得文人的處境非常艱難。

從開始大興文字獄的宋明清開始,不斷地師古、複古,仿佛完全不會創新,但是換個角度看,看相權的徹底淪落,封建□□一步步加強,也可以看出文人的地位和自由度在步步下降,話語權越來越小,創作的自由空間越來越窄。

這樣的文學,從一開始,就是不自由的。!

西羚墨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