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8 章 商業與貨幣8(1 / 1)

【唐宋時期,是華夏古代商業繁榮的鼎盛時期。】

【盛唐的風貌,可以從大唐人的娛樂活動中看出來。】

天幕剛說完,就放出了讓宇文愷張大嘴巴的一幕。

宇文愷感到十分震驚,他看到了什麼!

古色古香的長安城大街上,竟然有著上千人在拔河!

.

隻見一條長達四五十丈的大.麻繩,大.麻繩的中間位置豎著一杆大旗,大旗兩邊各劃一等距的橫線,稱為“河界”。

大.麻繩的兩頭分彆係著數百條小繩索,將繩索困在人的腰身上,在尚武的盛唐時期,一參與拔河就是上千人!

這還不算圍觀的群眾。

單單是參與拔河的人,規模已經十分壯觀,不是十分寬闊的長安街道,換成狹窄的街頭都擠不下那麼多人和圍觀群眾。

參與者分為兩隊,比賽時兩隊一起用力往後拉,把對方拉過“河界”為勝。

——這就是“拔河”名字的由來。

最重要的是參與者,從衣著打扮就能看出,有貴族,有商人,也有平民。

圍觀的群眾更多,幾乎把拔河的千餘人團團包圍住。

路上,道路兩邊的商鋪裡,擠滿了人。

有的人在後面看不到,從商鋪裡借了胡凳站在上面看。

更多的是各自站在各自的一邊大喊:

“用力!”

“你們是沒吃飯嗎?用用力!”

“沒力氣就換我上!”

“過河!過河!馬上要過河了!”

……

拔河的人齜牙咧嘴,圍觀的人群情興奮。

其中有商人在開賭局:

“你們賭誰輸誰贏?”

有小販穿梭在圍觀群眾中,兜售著食品。

“炊餅!炊餅!新鮮的炊餅!”

“賣漿飲!熱乎的漿飲!”

“賣果子咯!酸酸甜甜的果子,一文錢一大捧!”

……

人聲鼎沸,好一派繁華熱鬨的盛世大唐景象。

.

“哈哈哈哈,朕也曾組織過千人大賽!”

李隆基看到這一幕,是最為驕傲的。

看著看著,還有些遺憾:“可惜了,沒有音樂。”

唐朝的皇帝中,唐中宗和唐玄宗是最為喜歡拔河的。

剛開始拔河沒有裁判,規則不是很明確,後來皇帝親自去當裁判,用大旗做準繩,畫線當河界,並且有了裁判把繩。

唐中宗很喜歡在宮中看宮女拔河,人越多、場面越大越熱鬨越好。曾經在清明節踏春的時候,組織幾百名宮女到玄武門外拔河。

唐玄宗時期,李隆基多次組織拔河比賽,並且還伴隨著武將擊鼓、文官裁判,一群壯士兩邊使力,相持不下,圍觀的官員激動喝彩的連宮中的美食都忘了吃,一起圍觀的外國使者看得筷子都丟了。

在李隆基看來,這街頭熱鬨的拔河,還是不如宮中有氛圍,沒人擊鼓,不夠有氛圍。

不過在他的兒女們看來,覺得宮外的民間拔河也有不一樣的風趣,看得他們也想拔河了。

一群人你推我我推你,最後太子李亨被推到李隆基面前,李隆基看出了兒女們的小動作,笑容淡了淡:“怎麼了?”

“弟弟妹妹們也想拔河。”李亨無奈道。

李隆基反而笑了,隻要兒子們不惦記著自己的王位,他都很好說話。

這種喜歡玩鬨的事,反而更符合他的心意。

李隆基大方一揮手:“讓人去取繩子和旗杆,就在宮中拔河!”

看著天幕上拔河,宮中也開始拔河,當鼓聲響起,李隆基來了興致。

天上地下都可以看熱鬨,美哉!

.

“這不是牽鉤嗎?”

大秦時期,還記得楚國風俗的舊楚人最為熟悉了。

拔河,並不是現代才有的遊戲,最早能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拔河又叫牽鉤,還有強鉤、拖鉤等名稱。

春秋時期,楚國與吳國經常水上作戰,楚國地處大江南北,水道縱橫,不僅有陸軍還有強大的水軍。為了打敗吳國,楚國聘請來楚地遊曆的魯國名將魯班,打造了一種名為“鉤拒”的器具。

鉤拒長長的,可以在水上勾住敵人的船隻的船舷,不讓敵人逃脫。如果楚國失利,也可以用來抵擋敵人的船隻不讓其靠近。

為了訓練軍士對鉤拒的熟練程度,楚國軍隊就將之設為日常的軍事訓練項目,讓士兵們互相對拉。

但是為了方便,士兵們用纜繩取代了鉤拒,一開始為了水戰,楚國士兵是在水上訓練——唐朝時期的“河界”就是模仿的河流。

後來漸漸的到了陸地上,又從軍中傳到民間,纜繩也逐漸變為民間更容易得到的麻繩,慢慢成為了傳統的民間遊戲。

楚國人民每到春天,民間還會有牽鉤比賽。

嬴政饒有趣味:“是嗎?也是這麼多人拔河?”

先出聲的楚國人話一出口就後悔了,擔心秦始皇責罵自己還念著舊楚,嬴政一問,嚇得唯唯諾諾不敢出聲。

這一來,讓膽子更大的劉季搶過了話頭。

劉季大聲道:“嘿,我們沛縣也有這牽鉤遊戲。”

沛地曾經屬宋國,後來齊、楚、魏滅宋,楚得沛地,設縣,沛縣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就屬於楚國之地。

嬴政看向劉季,不愧是未來的漢高祖,彆的不說,論膽大,比他的幾個兒女都強。

能成事者,首先不能怕事,劉季的性格,讓嬴政很欣賞。

被嬴政看過來,劉季也不害怕,大膽地一番解釋。

當然,沛縣地小人少,不如大唐的繁華,成年人要忙於耕種,拔河多是無事可乾的小兒的遊戲,大人很少玩。

劉季不同,他小時候玩過,長大後依然玩,還仗著年富力強欺負小孩,把一

群小孩欺負的哇哇哭。

劉季笑嘻嘻在朝堂上得意說道:“我們縣裡幾十個小孩都沒我一個人力氣大!”

蕭何閉上眼:這個臉皮厚到欺負小孩的男人是誰,不是他朋友,他不認識,不認識……

張良卻彆有心思,他倒是覺得劉季這樣能與小孩一起玩鬨,一定是小孩眼中最有趣的大人。

滿朝文武加上百家弟子,如今各國之人眾多,大多數都是成年人,一個個看著劉季側目。

頂著眾多複雜的眼神,劉季依然淡定地笑眯眯。

“看起來很有意思。??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嬴政認真地聽完,給出了自己的意見,“牽鉤既然可以訓練水軍,也可以民間娛樂,大秦也可以推廣。”

說完,他看向劉季:“此事,就交給你了。”

劉季欣然領命:“諾!”

至於如何推廣,如何進入軍中,如何在民間各地推廣,嬴政沒說,顯然也是對劉季的一個考驗。

雖然,用拔河來考驗漢高祖看起來有些大材小用。

但是劉季最大的優點,就是心態好,哪裡都混得開。

隻要始皇帝願意用他,他敢保證,自己能把事情好好乾,沒準來年就能取代李斯!

劉季的眼神微妙的瞅一眼已經年邁的李斯,又快速低頭。

隻要有了權力,哪一天大秦不行了,自己當上漢高祖,豈不是更快!

【這樣的拔河比賽,不僅僅是為了娛樂,也是對外宣揚武力,與大唐的尚武風氣有關。】

【尚武的大唐,喜歡舞劍,喜歡打馬球,喜歡拔河,看起來仿佛都隻是娛樂,但是古語有雲:“窮文富武”。

沒錢,吃不飽肚子,買不起劍或者馬,也沒有力氣跟人拔河。】

【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也可以用現代哲學來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沒有經濟基礎支撐,大唐人是沒有心情也沒有經濟實力去進行如此聲勢浩大的娛樂活動的。】

這一點,漢高祖劉邦表示非常讚同。

“打什麼馬球,舞什麼劍,有那馬匹和銅鐵,給軍中用不好嘛。”

漢初雖然繼承了秦朝府庫中的黃金,但是黃金又不能打鐵練劍,就算買,也得有地方買。

現在大漢還要給匈奴送禮送公主維持和平,劉邦看著大唐的長安城街道如此寬闊,商販如此活躍,庶民看起來都很健康富貴,衣服如此華麗,劉邦羨慕了。

“大唐,果然富庶!”

夏侯嬰眼睛隻顧著盯著長安街上小販手裡的食物,已經看著開始流口水了:“好多吃的,看起來都好好吃……”

劉邦哭笑不得,隻能讓宮中上食物。

因為天幕的啟發,大漢已經研發出來用精白面製作的白面饅頭,禦廚們幾番研究後,做出了各種餡兒的餡餅和包子,在這個蔬菜和水果種類都不豐富的年代,這些面食是大漢最好的美味了。

禦廚呈上羊肉餡餅與熱豆漿,君臣們總算可以一口餡餅一

口熱豆漿,吃得香噴噴美滋滋,終於不用隻羨慕彆人家的美食了。

【唐朝作為當時的世界第一強國,經濟文化比當時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繁榮昌盛太多,但是這並不代表著大唐會閉關自大,相反,開明的大唐也是對外貿易最發達的時期。】

大唐時期,對外保持貿易關係的國家主要有阿拉伯帝國、波斯帝國以及日本、朝鮮、泥婆羅和越南,以及西域各國。

從日本購買鬆木、杉木、羅木、白銀、黃金、鹿茸、茯苓和銅器等;

從朝鮮購買人參、海豹皮、木材、木炭等。

廣州依然是海上貿易的主要交易城市,唐朝廷設立了市舶司,相當於現代的海關,主要負責海上對外貿易。

不過大唐的市舶司不完全是海關,主要對帝王服務,比如唐玄宗時期,由李隆基派遣心腹宦官來擔任官員,隻為帝王斂財。

市舶司起始於唐朝,興盛於宋朝,到明末逐漸被取消。

在盛唐時期,以市舶司為入口,海外流入非常多的精美奢侈品。

珠寶,香料,琉璃器,藥材,都是貴族人士才購買的起的奢侈品。

也因為外貿成本太高,商人隻能運輸昂貴的奢侈品才能賺回本,所以唐朝時的外貿主要是由能購買奢侈品的權貴人士支撐起來的。

.

“朕剛剛聽到什麼?宦官擔任官員?”李世民坐不住了。

三國時期,都是身為皇帝的司馬炎親自去交易,哪怕皇帝要斂財,要把海關貿易的收入都納入自己的私庫,為什麼要交給宦官!

宦官作為最親近帝王、深居宮中的人,知道許多深宮的秘密,到市舶司頻繁與外邦人交流,就不怕泄漏朝廷機密嗎?

大臣們彼此眼神交流,在這一事上不好開口。

廣州的海外貿易看來都屬於帝王的私庫,事關皇帝的錢包,他們不好乾涉。

長孫皇後微微蹙眉,當著眾臣的面沒有直言什麼。

李世民同樣眉頭緊皺,看朝中伺候的宦官眼神都不對勁了。

他甚至可以想的更深遠一些,市舶司本就是財源廣進的地點,即使宦官本身無意,被敵人利誘能一直抵擋誘惑嗎?或者太蠢,無意間透露什麼看起來不重要實際上很致命的情報?

滿朝文武,派誰不好,怕大臣有心思,派外戚不也是自家人!

李世民很信任長孫無忌,長孫無忌既是他的大臣,是外戚,也是朋友,未來還是他的托孤大臣。

所以李世民不理解,為什麼李隆基寧願派遣宦官去市舶司,不派外戚去?

換句話說,宦官識字嗎?懂經商嗎?哪怕他不親手做生意也知道這事不是光靠忠心和會哄人就能成事的。

他沒有直接批評宦官什麼,這權利明顯是帝王授予的,罵宦官還不如罵那不肖子孫。

“既然大唐有市舶司,現在也可以開始張羅。諸位有什麼擅長經商的人,推薦幾個。”李世民直接對大臣們開口,也就意味著,他決定先把

宦官這個口子堵住。

李世民首先看向的就是長孫無忌:“長孫無忌,這事就交給你了。”

長孫無忌連忙應喏。

【大唐人不僅僅從國外購買生活物資,還會主動派遣使者去國外考察學習生產技術,並且引入國內發揚光大。】

【比如唐太宗時期,曾經看上摩羯他國的蔗糖後,主動派遣使者去摩羯他國考察蔗糖的製作方法,還引進了泥婆羅三種種植蔬菜的方法。】

大唐的開明與包容,在商業貿易中也有體現。

李世民的氣度,不僅僅在政治軍事上,在商業上同樣如此。

他並不會覺得大唐最強大就看不起其他國家的技術,也不會覺得華夏是農耕大國就看不上其他小國的蔬菜。

【所以,大唐的海外貿易,其實是雙贏的貿易,海內外進行交易的表面上看是奢侈品,其實也是技術文明的交易,並不是後世那種買了之後束之高閣的做法。我說的是誰,大家應該猜到了。】

弘曆:“……”

他猜,說得是大清。

他的身上穿過洋布,佩戴的寶刀是洋鋼,禦書房有不少洋人玩意,還有不少洋人使者到他面前貢獻洋玩意。

弘曆喜歡這些小玩意,其他貴族也喜歡,民間雖然不知道,但是清朝的上層貴族並不缺西洋那些與時俱進的玩具。

但是在天幕出現之前,弘曆並沒有認為大清非要去學那些奇技淫巧,也沒有人會主動琢磨,假如把那些洋玩意的機關放大,用在工業或者軍事上會如何。

在這一群封閉的滿清君臣嚴重,西洋再厲害,距離大清如此遙遠,大清隻需要禁閉國門,不讓洋人進來,就算洋人有再厲害的火器又如何,大清也有火器。

最重要的是,海上路途遙遠,也許還沒到大清門口,洋人已經海上遇難了。

“朕怎麼知道,他們還有那麼快的大船不呈上來,都是洋人奸詐!”弘曆不肯承認自己短視,把責任全推給洋人。

大臣一片阿諛中,弘曆卻開始發愁。

現如今大清也開放了廣州對外通商,但是西洋的技術太厲害了,他是不是也得派人去西洋學習?

但是大清距離西洋太遠,海船抵達西洋得多久?總不能乘坐西洋人的商船吧?

好面子的弘曆有些不情願,最終先吩咐工部打造海船,這通商與學習之事,還要再看看。

【唐朝,也是茶葉對外貿易商一個承前啟後的朝代。】

唐朝之前,人們喝茶大部分是粗放式的豪飲,有些人是為了解渴,有些人是看重茶葉的藥用價值,在喝茶的時候還要假如不少作料,喝茶的時候連吃帶喝,所以那時也叫“吃茶”。茶磨成末,裡面假如蔥、薑、棗、橘子皮、鹽、胡椒等,濃稠的如同羹湯。

直到茶聖陸羽橫空出世,寫出了《茶經》。

《茶經》是世界上的第一本茶書,詳細講述了茶葉的起源、采茶工具、製茶工具等等,內容齊全,自稱體係,堪稱茶文化詞典和

茶葉大全。

同時,陸羽還大力推廣茶葉的種植,一聲跑遍了長江流域中下遊地區,從湖北到江浙,考察地形,培育良種,擴大了南方的種茶面積。

陸羽不但發展擴大了大唐的茶葉種植,還把茶文化傳到了日本。

日本的永忠和尚曾在大唐流血,陸羽的《茶經》面世後,永忠和尚開始接觸並且學習大唐的茶文化。

陸羽去世後,永忠和尚帶著陸羽的《茶經》回到日本,並且用陸羽的烹茶法博得天皇的賞識。

兩個月後,天皇下令,全國推廣飲茶文化。

.

另一條絲綢之路上,大唐商人與西亞、非洲商人貿易往來,大唐的茶葉開始傳入西亞和非洲。

同時,朝廷對內用貢茶開“清明大宴”,設立茶舍和貢茶院,從上到下影響民間廣泛種植茶樹,出現了很多茶肆、茶店,也開始有了“茶稅”。

這個時期的茶店還沒有獨立出來,主要與旅店、客舍結合在一起,到了宋朝才開始有了獨立的茶館。

對外,朝廷立了榷茶使,來管理對外茶葉的輸出。

世界各國最初飲用的茶葉、種植的茶種以及飲茶方法、飲茶禮儀,都是直接或者間接從華夏傳播出去的,而大唐,就是這個傳播的起點。

.

劉徹看著又是用他的絲綢之路,視線一轉,問起宮中的工匠:“朕讓你研究的炒茶術研究出來了嗎?”

茶葉起源於華夏,大漢自然也有,並且也有貴族飲用。

但是這時候的茶文化與炒茶方法沒有後世的花樣繁多,同一種綠色茶葉,因為炒茶與發酵等手法不同,可以炒出紅茶、白茶、黑茶,還可以香味濃烈的花苞一起窨製花茶。

工匠自然是沒有完全研究出來,不然早就主動來請功了:“陛下,這……”

看到他猶猶豫豫的模樣,劉徹哪裡不知道沒有,他問起了進度:“現在研究到哪一步?”

這一次工匠很果斷:“陛下,如何采茶和如何研磨茶粉茶末我們研究出來了,但是炒茶,需要鐵鍋,還需要特殊的火候,目前沒有把握好。”

沒把握好,意味著容易損壞。

但是大漢光是鐵鍋,就很珍貴,更不用說還沒形成種植規模的茶葉,所以工匠們並不敢放開手去研究。

其實從天幕講過茶葉之後,劉徹已經命人去擴大茶樹的種植範圍,但是時間太短,茶樹也不會一兩個月就長大。

劉徹也沒有為難人:“先用最簡單的,多掙點錢了再試。”

至於怎麼掙錢,天幕已經指出來了,西域,海外,這麼多路徑,大漢不缺敢於冒險的大臣,一個張騫出使西域後青史留名,多少大臣躍躍欲試,想做下一個出使留名者。

劉徹長長地吐了一口氣:商路有了,就差貨物了,大漢除了絲綢和茶葉,不知道還有什麼可以賣的?

【對外貿易過程中,國力是否強盛,也決定了面臨什麼樣的待遇。】

【最典型的

同樣是大唐,分為兩個階段,安史之亂前與安史之亂後。】

大唐內陸養馬地少,所以馬匹主要靠進口。

?想看西羚墨寫的《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第 108 章 商業與貨幣8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在盛唐時期,東突厥曾經主動給唐太宗李世民送牛送馬,一送就是幾千匹;

但是到了安史之亂之後,大唐就成了貿易裡的冤大頭。

大唐與突厥、回紇、吐穀渾等,都設立了互市,展開外貿交易。

大唐用縑帛換取少數民族的軍中戰馬,當時每匹馬的價格大約是40匹縑帛。

大唐時期實行銅幣與布幣兩種貨幣,銅幣就是“開元通寶”,布幣就是布匹,其中縑帛是名貴布料,在大唐可以當做貨幣使用。用40匹縑帛換取一匹戰馬,可以說是價格相當昂貴。

在安史之亂前,朔方節度使王忠嗣每到互市時,就故意報出高價,以高額利誘少數民族來交易馬匹。

哪怕當時有少數民族不願意賣,在其他少數民族與大唐交換了高額利潤後,也會起競爭意識,也與大唐賣馬。

大唐就擇優買賣,買下良馬作為漢軍戰馬。

.

在安史之亂之後,大唐進入藩鎮割據階段,此後再進行外貿交易時期,大唐就成了被動方。

比如回紇故意將病弱無力的老馬賣給大唐,唐朝廷不但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拒絕,還因為馬匹的昂貴價格導致國庫承擔了巨大的壓力。

.

“陛下,回紇使者又帶馬匹來了。”唐代宗時期,負責互市的官員急急忙忙派人稟報朝廷,“說是要進行互市交易。”

一聽到這個消息,唐代宗差點厥過去:“又來了?”

“帶了多少?”

“臣看著,至少萬匹!”

“又是萬匹!”唐代宗想起空蕩蕩的國庫,就一陣陣的揪心,懷著不切實際的念頭追問,“是良馬嗎?”

“不是。”信使提到這也很生氣。

往年來,回紇賣馬也很有心計,為了讓大唐源源不絕地從回紇買馬,賣給大唐的是騸馬,也就是閹割之後的馬匹,無法與大唐的馬進行配種。

而大唐的馬不經過良種優化,本土的環境也不適合養出高大健壯的馬匹,隻能繼續購買西域馬。

但是現在,回紇越來越過分了,不說騸馬,甚至連年富力強的馬匹都沒有,儘給病弱無力的老馬病馬,他都懷疑是回紇軍中退役不要的馬,故意送到大唐逼迫他們購買。

但是,大唐如今偏偏沒有實力拒絕,上一次拒絕,回紇人故意在長安打架鬨事,就是逼迫朝廷再開互市。

信使憤怒中含著憋屈:“回紇說,馬都帶來了,不買的話也帶不回去,馬若是亂竄,竄到長安城就不好了。”

“這是威脅!”

唐代宗同樣感到憋屈,但是為了朝廷安穩,不得不忍下這口氣,花錢買平安:

“不行,最多隻買6000匹,儘量挑好的。”

最終,回紇帶來一萬匹馬,大唐買下6000匹,儘管大唐此時完全不缺馬。

.

李世民再次被創。

憋屈!

太憋屈了!

看著唐代宗用國庫的240000匹絹帛去換6000匹老馬,李世民覺得這輩子都沒做過這麼虧本的生意!

不光是皇帝憋屈,大臣也憋屈,女人們也憋屈。

“女子辛辛苦苦紡織布匹,竟然被蠻夷逼迫換老馬病馬?”上官婉兒不複往日的淡然,臉上燃燒起熊熊怒火。

太平公主不知道那唐代宗是誰,隻覺得帝王無能且廢物:“換做是我,我哪怕做生意,也得派人藏在貿易使團來一波暗殺!”

而且互市上故意設置陷阱暗殺少數民族首領的,漢朝時期就有了。

武曌慢悠悠喝了一口茶,欣賞一番女兒的怒火,最後才問道:“現在,你還覺得一定是李家的人才適合當皇帝嗎?”

太平公主被問的一陣啞然。

在天幕出現前,她其實更支持李家人繼位。但奈何李家的皇帝不爭氣,一次次讓自己打臉。

真是,氣死她了!

【曾經,大唐的軍馬無敵,橫掃四方,成就了李世民“天可汗”的威名。】

【然而到了末年,戰馬貿易,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晚唐覆滅。】

【這充分說明商業,與政治、軍事實力,是深深掛鉤的。】!

西羚墨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

:,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