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 章 武術與軍事11(1 / 1)

【宋朝是華夏古代專.製社會前後期的分界線,是專.製社會從前期轉入後期的決定性的關鍵時代。】

【從宋朝開始,政治上開始實行高度的中央集權。】

比如??[]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軍事上內重外輕,把軍事力量集中在首都周圍,京城禁軍擁有最精良的裝備,以及最多的人數。

在政治上同樣重內輕外,行政體製高度中央集權。

在社會上采用優待士大夫、以禮相待和鉗製相結合的方法,來控製文人士大夫,造成重文輕武的社會風氣。

種種政策下來,折射在軍事方面,便形成了本質上是消極防禦的軍事戰略,與重文輕武結合,成為了“弱宋”。

儘管宋朝文治鼎盛,官方修書編纂了曆史上第一步兼具軍事理論和軍事技術的綜合性兵書《武經總要》,編纂了第一步軍事叢書《武經七書》,還擁有最先進的火器火藥,但是仍然改變不了它被困於遼、西夏,亡於金、蒙古的命運。

儘管宋朝有了發達的文化產業,有了科舉取士的上升途徑,但從來不是科舉製有了許多人才就能改變“弱宋”。

瘸腿注定沒法正常行走,思想再發達也隻能困守原地。

.

“我還是打過勝仗的,怎麼就弱宋了?”趙光義不服,“這是汙蔑!純屬汙蔑!”

趙匡胤靜靜地看著趙光義,反常的沒有揍人。

他已經不氣了,非常平靜。

弟弟沒救了,最後發光發熱一下,研究出了毒藥火器就送他上路。

平靜的心態下,是毫不猶豫的殺心。

【正因為宋朝是屬於消極防禦,兩宋時期艱難打出的勝仗,其實都屬於防禦戰。】

【北宋末年,東京保衛戰,是在東京防禦金國;】

【南宋末年,釣魚台保衛戰,是在釣魚城防守蒙古。南宋能抗住蒙古40年,基本上都是屬於防禦戰。】

【但是,偉人曾說過: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而兩宋的最終滅亡也證明,消極防禦是不可取的,最終依然避免不了戰敗。】

“原來我們這種防守叫做防禦戰……”李綱原本是進士及第出身的文人,打贏了東京保衛戰才開始從武,他沉思著,“除了防禦,大宋難道不能打出去嗎?”

直到聽到天幕提到的偉人的話語,頓時醍醐灌頂:“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說得好!”

大宋步步防守,蠻夷步步緊逼,最後大宋隻能步步後退。

大宋如果不想繼續後退到龜縮一角,必須進攻!

但緊接著,李綱就想到了大宋的困境。

他們,真得能打出去嗎?

【那麼宋朝為什麼不敢出擊,真得是因為骨頭軟不敢打嗎?】

【首先,我們說一下宋朝的馬。】

【唐朝騎兵彪悍有一個很大的優勢,是馬匹多,養馬場也多。】

【但是宋朝完全相反,是馬匹少!越到後面越

少!】

北宋初年,就失去了河套平原,這一個重要的養馬之地。

?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最全的《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儘在[],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因為缺少養馬的地方,北宋開始對外買馬,比如茶馬古道,就是以茶葉作為軍用物資來買馬。

南宋,認為養馬開銷巨大,更因為疆域更小,養馬需要占用農田,最終直接取消了養馬。

換而言之,取消的是軍隊的進攻部隊——騎兵。

而宋朝的敵人,遼、金、西夏,都是遊牧民族,都擁有強大到甚至全民皆兵的騎兵部隊,宋人的步兵對上遊牧民族毫無優勢。

論火器,在高速移動的情況下,火器的準度和射程有限,依然需要依托騎兵或者城池。

這也就意味著,失去了騎兵隊伍之後,哪怕擁有最強大的火器,宋朝對外武力依然徹底轉為消極防禦。

.

劉徹的嘴巴微微張開。

雖然天幕分析了種種宋朝放棄騎兵的原因,比如沒有地方養馬,比如疆域太小。

但是在劉徹看來,什麼困難都得克服,沒有馬,沒有騎兵,無法進攻,這不就等於是坐以待斃!

“什麼叫一招出錯滿盤皆輸,朕算是見到了。”劉徹對宋朝皇帝的軍事才能佩服不已,這些皇帝最大的本事大概就是投胎了。

像那個宋高宗趙構,排行那麼遠,誰能想到前面的皇帝和宗親全被敵人一鍋端了還能當上皇帝,這投胎本事和運氣,誰都比不過!

“從一開始重內輕外,就導致了邊防弱,被敵人步步蠶食。”李世民也在與大臣討論這個距離大唐最近的朝代,“然後還是因為重內輕外,敵人直接衝到京城把皇帝給擄走了,半壁江山也沒了。”

“一開始土地少不適合養馬,騎兵弱被人打。後來被打的土地更少,更沒法養馬。”魏征犀利道,“這不就是自尋死路嗎?”

尉遲敬德搖頭總結:“一個惡性循環。”

【其實宋朝皇帝並非不知道大宋馬少,起初通過公有養馬來試圖解決過這個問題。】

【但是,敵不過朝廷的無能、官員的腐敗。】

起初,宋初的統治者對馬政十分上心,在北宋建立之初馬政建設就十分完善。

在中央,宋朝設有群牧司、太仆寺、駕部等機構對馬政進行管理。群牧司是北宋馬政監牧事務的管理機構,源於隋唐時期的典牧署——“掌國馬,以待軍國之用”。

在地方上,宋朝設立了完備的管理體係,諸州的牧監是最基層的馬政機構,由知州、通判共同掌管。

在馬匹飼養方面,宋太宗曾讓專業的馬匹飼養人員製定了合理的飼養方法頒於諸軍,提醒牧監在不同季節喂養馬匹時要注意的問題,以此減少馬匹生病或死亡的情況。

在馬匹的繁殖方面,馬匹的生育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負責馬匹生育的官員可以有賞,但達不到百分之四十的則會給予處罰。

在病馬管理方面,除了設置專門的機構和專職獸醫負責病馬的治療和防疫外,還製定頒布了官員賞罰的法

令。死亡率在十分之三以下的給予賞錢,十分之八以上就要獲罪受罰。

在宋仁宗之前,官方飼養的馬匹數量足、質量佳。宋真宗時全國上下軍所養的馬匹共有20多萬匹。

那麼為什麼後面突然急轉而下,養馬直接被廢呢?

首先,就是檀淵之盟。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後,花大量金錢買來短暫的和平。

宋真宗認為監牧製度花費過大,宣布廢除一些牧監,廢除了部分公有養馬製度。

此後,宋朝皇帝受到檀淵之盟的啟發,對比發現花在歲幣上的錢比花在養馬上的錢更少更劃算,所以他們寧願選擇——賠款。

其次,由於宋朝冗兵、冗官、冗費嚴重,花費巨大,為了緩解國庫的財政危機,朝廷開始改監牧馬地為農田,將用了養馬的監牧土地租給農民種植農作物,然後向百姓收取租金。

最後,朝廷自己無力公有養馬,開始分攤給百姓,要求百姓自己養馬。但是百姓分攤養馬隻會帶來更大的壓力,勉強養出的馬並不符合戰馬的標準,也沒有接受過正式訓練,根本不能上戰場。

.

“打了勝仗欠了賠款條約竟然還有後續?”嬴政也被震驚了,怎麼看都是需要深刻銘記的恥辱,怎麼宋真宗的後世記是記住了,但仿佛不覺得是恥辱還想要學習?

“一個個都不會吸取教訓嗎?”

嬴政還不知道,簽訂了檀淵之盟的宋真宗自以為有了大功勞,還去泰山封禪了。

若是知道,再看自己的泰山封禪都覺得不對勁了。

雖然現在不知道,但是看到一個個皇帝寧願花錢賠款也不願意花錢養馬,嬴政沉默了。

這些皇帝到底在想什麼?

一個是花錢在自己人身上,一個是花錢在敵人身上,這能比嗎?

這就好比他到底是把錢花在自己兒女身上,還是花在趙國貴族身上,哪怕給趙國貴族的錢少,那也不行!

“沒救了,滅了吧。”嬴政最後隻吐出一句話,還有些怨念。

這樣的大宋竟然還有兩個大宋,還能苟活百年,他的大秦竟然二世而亡!

二世而亡!

對比之下,嬴政再次內傷了。

【再說一下宋朝的兵。】

【很多人以為隻有宋朝才開始有募兵製,但其實並不是,募兵製是從唐朝開始的,對士兵刺面同樣是從唐朝開始。】

【這就不得不提到我們的大聰明,唐玄宗李隆基了。】

隋唐時期的軍事製度,原本是非常有特點,非常完善的。

盛唐時期的赫赫軍威,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完善的、運行良好的軍事體製。

一方面軍權集權於中央,由皇帝親自掌握。

一方面實行府兵製,寓兵於農、兵農合一。

府兵來源於自耕農、地主、貧民,都有。三年一選,20歲以上成年男子都是簡選對象。

在選擇的時候,以資產、材力、丁

口三者為根據。

財產相當者取其富裕者,力量相當者取力量更強者,財、力均相當者取家中丁口多者——可以從此處看到,唐朝當兵還是處於擇優錄選,士兵的質量也比較高。

加入府兵後,府兵免租庸調,到60歲才可解除兵役。

但是盛唐以後,征戰變多,賞賜不兌現,士兵社會地位下降。加上土地兼並嚴重,均田製被破壞,府兵無田可以耕種,軍資無處依靠,資產者開始厭惡並且逃脫兵役。

於是,唐玄宗開元十年,開始大規模募兵。

募兵具有雇傭兵的性質,但是並不是經過訓練的雇傭兵,而是兵員素質更差、平時無所事事橫行市井的街頭混混惡霸。

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這樣的雜牌大軍就沒少拖後腿。

到唐朝中後期,大唐由盛轉衰,朝廷供應不起軍費,軍費開支被轉嫁給民間,讓民間怨聲載道,士兵的地位再一步下降。

募兵製既是唐朝由盛轉衰的原因之一,也是由盛轉衰後不得不為之的體現。

華夏傳統社會的尚武精神開始流失,在經曆過藩鎮割據、節度使叛亂之後,宋朝皇帝隻吸取教訓沒看到更深入的原因,選擇重文抑武,導致了朝廷的軍隊一步步淪落。

到了宋朝,軍隊分三種:禁兵、廂兵和鄉兵,邊境地區有蕃兵。

禁兵是正規軍,負責守衛京師,擔任征戰和屯戍邊郡、地方;

廂兵是地方軍隊,實際上專任勞役,分屬各州和部分中央機構,擔任築城、修路、運輸等任務,日常不訓練;

鄉兵就是民兵,是非正規的地方武裝。但是因為宋朝複雜的四面環敵形勢,部分區域的鄉兵因為常年作戰反而有更強的戰鬥力。

禁兵、廂兵都實行募兵製,“亢健者”入禁兵,“短弱者”入廂兵,二者都需要黥面涅臂,不得退役,終身服役製。

若是人數有短缺,從入選者的子弟中補選,如果逃亡或者犯罪,懲罰極重;

每遇凶年饑歲,大量招募破產農民,從而形成宋朝冗兵冗費的局面。而且因為良家子不願意當兵,往往隻能收編盜賊為兵,在兵源短缺時,罪犯也是士兵的來源之一,軍隊的素質大幅度下降。

.

看到大宋的募兵法,挑選的破產農民、盜賊,這讓擇優錄取的唐朝士兵看得目瞪口呆:“宋朝是不是以為,隻要四肢健全能賣命就能當兵?”

軍營中,一個個身材健碩的士兵正在軍營中圍著一團團的開火吃飯。

他們看著天幕裡瘦胳膊瘦腿的農民被前行拉去當兵,嫌棄中還帶著憐惜:“破產農民不去好好安置,拉去當兵,飯都吃不飽哪裡有力氣打仗?”

後面的越聽越氣,士兵們大口大口咀嚼著熱乎乎的餅子,仿佛在撕咬宋朝統治者的肉。

“這純粹就是被拉去當炮灰,上戰場死的最快。”

“還有盜賊,本就目無法紀,拉去當兵能聽軍令嗎?就不怕一犯橫直接把將軍給砍了?”

“不選良家子選罪犯,這樣的士兵打仗不行,欺負鄉裡肯定禍害人。”

作為行軍多年的士兵,經驗豐富,什麼沒見過。

人多了,總有一兩個人面獸心的家夥。

有些士兵在自己家鄉都是熟人,表現得人模人樣,一到外地,打勝仗後就成了禽獸,欺負女子,搶奪金銀,虐待老幼,什麼不做人的事都做。

大唐還都是擇優錄取,選良家子都有這樣的隱患,那些本來就是盜賊罪犯的士兵打勝仗之後如何為非作歹,更是不敢想。

最後千言萬語總結成一句話:“這宋朝,果然不行!”

【而且,宋朝真正掌握兵權的將領,可能完全不懂軍事,這才是真正讓人絕望的事。】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永樂之戰”。】

公元1081年,宋夏永樂之戰。

宋神宗舉行熙寧變法,舉全國之力增加國庫收入,攻伐西夏,想要一雪前恥。

初期,宋軍勢如破竹,卻在靈州城下折戟沉沙,但依然還是占領了大量地盤。

種諤上諫宋神宗,以築城的方式穩固防線,並且逐步蠶食西夏領土,等城池穩固後,攻占靈州就是時間問題。

宋神宗采納了這個方式,但是並沒有重用種諤,而是按照宋朝皇帝一貫的手法,派遣了自己的心腹——文臣徐禧,和宦官李舜舉。

正是因為這一舉動,讓戰爭從一開始,就注定了結局——慘敗。

徐禧選擇了永樂城作為築城地點,發動23萬民夫建城,14天之後,就修建起了永樂城。

這個位置看起來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距離西夏不遠。

也因此,西夏很快就發現了永樂城的動靜,並且迅速做出反應,開始集結軍隊。

黨項人並不多,為了抽取大軍,從平民壯丁中10抽9,可謂是全民皆兵,最終抽調出30萬大軍,向永樂城氣勢洶洶殺來。

【我曾經想在軍事這一章節講述古代戰術,然後翻閱了一下東西方的兵書後就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東方的兵書,大部分隻講述陣法、計謀,看起來天花亂墜,很適合編成語。但是西方的兵書才是真正的實用性的兵書,士兵,地理。】

【宋朝能寫出最早的兵書,但是這些兵書同樣是文人編纂,並非武將。】

【所以它不會在意,城池裡有沒有水源這種“小問題”。文人認為白起打勝仗是為士兵吮吸膿血,是與士兵同吃同住就足夠了,是仁者會收心,是想出一個奇謀就一定能取得勝利。】

當時負責的還有軍官種諤,但是宋神宗寧願委任一個文官和一個宦官,都不願意將軍權還給應該領兵的將軍。

所謂術業有專攻,如果所有的文官都能因為道德高尚、文采華麗就□□,還要武將做什麼?

【但是兵書不會告訴你,理想與現實的差異,就如同王莽變法,每一個變革看起來都很完美,但是最後以農民起義結束。】

【文人最大的缺點,就是脫離實際,

隻會高高在上。】

【徐禧並不是貪生怕死之人,最終也做到了奮勇抗敵,與士兵同甘共苦。

他隻有一個缺點,他不是真正的武將。】

徐禧從頭到尾,都是一個書生意氣的文官,不懂戰爭,也不懂士兵。

從一開始,種諤就認為永樂城不適合防守,因為沒有水源。這都不是位置合不合適,就是原則性問題。

但是徐禧認為可以在城外修水寨,並且把種諤打發到了延州城;

——於是當西夏軍包圍永樂城,輕而易舉就隔斷了水寨於永樂城的聯係,永樂城徹底斷水。

當西夏士兵即將到來,大將高永享認為城中士兵太少,而且沒有水,最好放棄永樂城。

徐禧認為高永享動搖軍心,把高永享投入監獄;

後來士兵勸徐禧先疏散城中無辜百姓,徐禧要民眾與士兵共同進退,再次拒絕。

於是當城中水源不足,百姓活活渴死,士兵渴到不得不去喝馬糞裡的汁水。

當西夏軍到來,大將高永能提議在西夏軍還未列陣好時提前偷襲,徐禧再次拒絕,要親自帶兵出城列陣迎敵。

等徐禧整頓軍馬,排好兵陣,輪到前一步整頓完成的西夏軍發起猛攻。

最重要的是,西夏舉全國之力來襲,抽取大軍30萬,而永樂城隻有3萬兵馬,裡面包括不到1萬的騎兵,還有23萬都是修城的民夫。

西夏的30萬大軍包圍了整座永樂城,徐禧還要開城門出去派兵列陣正面迎敵,除了送死沒有其他結局。

兵書上的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終究隻是兵書上的奇跡,徐禧並沒有能創造奇跡。

生死存亡之際,士兵提議突圍,徐禧再度拒絕。

最終,永樂城變為人間煉獄,沒有一個人能逃生。

高永能戰死,徐禧和監軍太監一起死於亂軍之中,士兵、百姓、修城的民夫、役夫等二十萬餘人全部死在永樂城。

此次戰敗,是北宋以來最慘痛的一次失利。它葬送了熙寧變法,也葬送了宋神宗不顧朝臣反對堅持的舉全國之力來抗擊西夏的決心,葬送了大宋好不容易敢打的決心。

永樂城慘敗傳回朝中後,宋神宗當朝痛哭,認為是自己的錯導致了二十幾萬人的慘死。

受此刺激後,宋神宗壯誌未酬,於三年後飲恨而死,享年38歲。

【但是,徐禧敗給西夏,造成二十萬傷亡真得是變法的錯誤嗎?】

【首先,我們要知道,不是每一個文官,都擅長打仗的。其次,徐禧正是一名文官。】

【在戰爭的一開始,這位從沒打過仗的文官就做出一個最大的錯誤判斷:守城,你守城也要先判斷地理位置,這座城,沒有任何水源!】

【永樂城慘案,可以說完完全全是徐禧一個人的錯!】

宋神宗正提起靈州之戰:“築城為戰策略不錯,可以一試。”

說著他就看向自己喜愛的大臣徐禧,正要點名,就聽到天幕

說起永樂之戰,說起了這次慘敗全是徐禧一個人的錯。

更重要的是,他聽到自己受此刺激三年後就死了!三年後,才38歲就死了!

宋神宗盯著徐禧,後面的話語怎麼都說不出口了,手默默捂住胸口,覺得現在就有些受刺激不舒服了。

徐禧臉色通紅地低下頭,不敢面對同僚的視線。

因為他頗有才華,是康州太守黃庶的女婿,北宋大文豪黃庭堅的姐夫,年紀輕輕就收到宋神宗的器重,成為帝王的心腹。

所以宋神宗才把如此重要的戰事交給心腹,給他鍍金積累軍功,也出於對將軍不信任、更信任文臣心腹的原因。

但是誰能知道,敗的如此之慘,慘到幾千年後還有後人在罵。

“臣,無力擔負此等重任,請陛下另做人選!”徐禧主動拒絕了這個注定要慘敗的領軍任務。

已經被罵了一次,不想再被罵了。

宋神宗也不放心,又看向彆的心腹大臣。

誰知一個比一個拒絕的快,為了拒絕,裝病的都來了。

宋神宗很快就想到了原因,注定要失敗的戰役,誰背上都要惹得一身騷,難道直接放棄?

可是現在大宋已經占領西夏兩千裡地,隻要堅守住,就能反攻!

天幕都指出戰敗的原因,難道依然不能反敗為勝?

最後,是提出建議的種諤主動申請:“臣請令!負責永樂城之戰!”

既然是他提出的築城蠶食,他早就有所打算,隻是原本因為帝王的多疑沒有直接提出。

現在看來,文臣不敢擔負責任,他敢!

武將本就是生死就在一線間,左右不過一個死字,戰死也比連累二十萬百姓無辜死去的好!

宋神宗深呼吸一口氣,第一次沒有點新的文臣和監軍。

他看了看天幕,耳邊天幕的罵聲還沒停,終於做出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好,這一次,以武將為主!”

“種諤為主將,高永能、高永享為偏將,輔佐爾等築城蠶食西夏。”

“朕等著你們的好消息!”

儘管文臣立刻有反對,但是一想到自己的死期也近在眼前,宋神宗反而淡定了。

大臣再要上諫,宋神宗就捂著心口:“天幕說朕三年後就要含恨而死,愛卿是想現在就氣死朕嗎?”

大臣瞬間閉嘴。

然後緊張,對啊,永樂城萬一又戰敗,陛下又給氣死了怎麼辦?

於是開始改口風勸宋神宗注意身體,讓太醫來看病,開始圍著宋神宗的龍體勸諫。

三位武將並沒有去管文臣們,強行忍住興奮,彼此對視一眼。

儘管他們知道,曆史上的自己很可能都死在永樂城,但是這一次,可以痛痛快快打一戰,這是大宋建國以來多久沒有過的事了!

或許,從現在開始,大宋將會迎來新的局面!

三人眼神堅定:為了其他武將,為了大宋的未來,這一戰,必須贏!

【不說老將,就連打過仗的老兵也能看出多處不妥之處,提出有用的建議。但是徐禧拒絕,並且以他文人的理想主義,拿出看過的兵書上的知識,來運用到實際之中。最後,死在了自己的第一次出征路上。】

【而這樣的錯誤,發生在宋朝許多次戰役上。】

其他朝代是打了勝仗之後升官發財,在宋朝打仗,非常憋屈。

不說打勝仗之後沒法升官還可能貶官,在戰場上真正懂軍事的武將沒有權利,反而聽什麼都不懂的文官和監軍太監瞎指揮,最終眼睜睜看著大軍送死,連累自己送命。

楊家將的原型楊業,死於監軍太監的記仇;

還有軍神嶽飛,死的更憋屈!

十二道金牌追回,以“莫須有”罪名殺死。

反觀權臣,花石綱宰相蔡京,馬球太尉高俅,蟋蟀宰相賈似道,都是宋朝特產。

奸臣不需要文采,隻需要會玩樂,會阿諛奉承,會哄帝王開心就能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如此風氣,如何能夠打勝仗!

【宋朝軍隊的弱,是從上到下的弱。是帝王的權力欲,是文人的嘴強,是武將的卑微,是底層士兵的不受重視!】

【但是宋人弱嗎?】

【並不弱。】

一身紅衣的楊妙真,站在抗金的戰場上,擦拭著梨花槍上的鮮血,身後的紅襖軍投來敬佩的眼神;

宋朝淪陷在金人的北方,辛棄疾正在獨飲獨酌,他的桌子上放著凜冽的寒劍,目光透過窗口,看向了他想加入的起義軍;

邊境的軍營中,梁紅玉與韓世忠正在對招,周圍的士兵一邊看一邊學習,看到興頭連連叫好;

南宋鄂州,嶽飛正在訓練嶽家軍,他兒子嶽雲忍不住分心看向天幕,被嶽飛毫不客氣叫出來受罰……

他們在後世聲名赫赫,在當時武德豐沛,戰績醒目。

然而,最終都沒有得到重用,一身武藝敗給無能的朝廷。

【前面舉過武林高手的例子,朝廷崇文輕武時,民間武林高手眾多。】

【現在再看另一個同樣是朝廷不管,但是戰鬥力強悍的軍隊——緣邊弓箭手。】

宋朝的“弓箭手”和“弓手”叫法比較混亂,“弓手”並非是弓箭手的簡稱,而是隸屬地方的基層治安武裝力量。

“弓箭手”也不止是手持弓箭的士兵,還有一種地方武裝勢力——比如緣邊弓箭手,就是隸屬北宋鄉兵係統的西北土兵部隊。

這支土兵也不是全部使用弓箭,武器自備,根據自己的財力準備武器。

.

地處兩國邊緣的當地人,飽受戰爭之苦,也讓當地民風彪悍,無論男女都很能打。

西夏與宋朝交界處的土人就是如此,不論哪一方發起戰爭,最苦的都是當地人。

宋人的村子裡,有守衛者站在高處看到遠處的軍旗伴隨著塵土而來,立刻衝下來通風報信:“軍隊過來了,看樣子是要打仗了。”

村子裡的小孩組織有素的開始把這個消息傳遍全村,挨家挨戶通知。

男人從田裡回來,勒緊腰帶,綁緊袖口和褲腿,放下手裡的農具,換上用金屬農具改製而成的刀:“打就打吧,刀也磨好了,馬也喂肥了。”

因為是西北邊境,有適合的草場養馬,這個地方的農人反而不缺馬用。

女人問道:“老人孩子要不要送去鄉下?”

“送什麼送,老子不走。”老爺子提著根大棒子語氣不善地走出來,“死在戰場上總比死在病床上好,老子還能殺幾個西夏人。”

家裡的小孩也跟著哼哼:“老子也不走!”

他老子一巴掌拍在小孩頭上:“跟誰學的老子!”然後又跟他母親道,“男孩子半大不小了,在後面殺一些漏網之魚。”

女人也不是扭捏的性格,點點頭,又看向大一點的女兒,遞給她一把磨得鋒利的鐮刀:“咱這地方苦,女孩子嬌養是害了你們,跟著兄弟一起不要亂跑,拿好武器。”

女兒接過鐮刀,常年做農活,力氣很大,重重地捏著鐮刀揮舞幾下:“嗯!”

最後全村的人都出來,壯年男子站在最前面,女人和老人組成中間的防線,小孩在最後。

全民皆戰不是說說而已,這個全民包括男女老少所有人。

弓箭,長槍,棍棒,菜刀,鐵鍬,鐮刀……有什麼武器就用什麼,隻要趁手都行。

當外來的軍隊遠遠地出現,露出詳細的軍旗,果然是西夏人。

西夏人看到村落,興奮起來:“嘿,這裡有個村子。”

“去找點肉吃……”

“是吃肉還是吃女人啊?”

西夏人看到村落門口設置了簡單的木刺擋馬,不以為然。

隻有部分人在村落門口勒馬,翻身下馬,準確先把會傷害馬的木刺和擋馬挪開

誰知剛推開木刺擋馬,就聽到村子裡突然傳來一聲氣勢驚人的:

“殺——”

緊接著,藏起來的男人們騎著馬衝出來,各個手拿兵器,滿身殺氣!

衝撞!

殺戮!

鮮血四濺!

最終,西夏首領大喊:

“撤撤撤!”

大軍並非敵不過一個小小的村落,但是他們的敵人不是這當地土人,不能在這裡犧牲太多。

西夏人退走,村人沒有追殺,齊齊站在村口,滿身是血,警惕地看著。

直到西夏人徹底離開,村人這才暫時放鬆。

老人斷了一條胳膊,滿臉是血的大笑:“老子還沒老哈哈!”

媳婦熟練地喊道:“閨女,給你爺爺敷藥止血。”

“哎,好。”

所有人都十分熟練,見怪不怪。

村人們收斂屍體,處理傷口,去重新布置被破壞的擋馬和陷阱,去修整被禍害的菜地,去繼續堅強地生活,去勇敢地面對每一次戰亂與不安。

.

公元1005年,大破西夏的北宋名將曹瑋,向宋真宗提議,用宋、西夏邊境的土兵作為防禦體係,隻要稍加訓練就可以配合大宋禁軍作戰。

為了籠絡這股力量,曹瑋給出各種福利:最直接的就是給予當地土人田地,並且永遠免除田稅,還要在春秋農忙的時候派兵保護他們免於西夏侵略。

宋真宗采納了這個意見,實踐之後也證明,非常有用,而且省錢省事。

邊境的土著居民常年與西夏人打交道,不僅精通兩國語言,還擅長弓馬騎射,對戰西夏兵絲毫不落下風。

並且因為是漢人,依然擅長耕作,對土地有很深的執念。

這也就導致,當土人編入北宋軍隊,並且有了自己的田地後,對土地的占有欲導致了對西夏人時的戰鬥力相當驚人!

“搶我的人可以,不許搶我莊稼!”

“禍害我們村子可以,不許禍害我的田!”

這可是朝廷認可的田,可以祖祖輩輩傳下去的恒田,可以不用交稅的田!

【有了緣邊弓箭手之後,北宋終於有了像樣的邊防能力,開始實行“塔防流”邊防體係。】

【所謂的“塔防流”,就是建造寨堡,形成一個防禦體係,各個寨堡可以互相呼應,互相支援,並且可以不斷往前推進。】

寨堡類似長城的烽火台,主要負責警戒和巡邏。

弓箭手輪流屯兵防守,同時也圍繞著寨堡耕地種田,一旦遇到西夏來襲,第一時間把家人轉移到寨堡中尋求庇護,防禦對外。因此這些寨堡也被稱為“護耕堡”。

北宋不僅僅隻用弓箭手防禦,一步步把寨堡往西夏腹地延伸。

而且,到後來為了土地,都不需要朝廷去修,當地土人主動修寨堡,繼續往西夏人的領土上蠶食。

於是形成一個很有趣的循環:

西夏人開戰,侵擾邊境,邊境土人憤怒,修堡寨占有土地,向宋朝示好;

西夏人土地被占,再次開戰,邊境土人修建更多堡寨,再次占據西夏土地……

到後面,不僅僅是宋朝邊境土人在修堡寨,連其他少數民族也在修,步步蠶食,步步緊逼,反過來蠶食西夏……

.

李靖覺得頗有意思的摸了摸下巴:“名為招募土人,實際上就是自己人守護自己領土,難怪紀律好。”

李世民對比大唐的製度發現了共同點:“這與大唐的均田製和府兵製相似,兵農合一,平日屯田,戰時為兵。”還是大唐的府兵製好。

事實上,這是大宋為數不多比大唐的府兵製更好的政策。

弓箭手入編後,朝廷有福利“給田二頃,有馬者加五十畝”,從面積來算比隋唐的均田製待遇高兩到三倍。

一家出一人當兵,全家免稅——隋唐的府兵製隻給當兵者一人免稅。

正因為有大量的永業田,還沒有田稅,邊境的土兵種出來的糧食有了多餘的,最後反過來可以供應給其他軍隊和商販,緩解了

西北軍隊的糧荒。

一直到北宋滅亡之前,這支土兵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個人覺得“緣邊弓箭手”之所以強大,最大的原因是全是實戰出來的經驗,不是被朝廷訓練出來的花架子兵。也幸好不是趙光義在位時期實行,若是趙光義來了,讓“緣邊弓箭手”表演個幾次雜技,那就要變成“緣邊雜技團”。】

【最後,我們來到釣魚城。】

【大宋能抵抗蒙古軍隊40年,除了火器,還有個優勢就是大宋擅長防禦戰。釣魚城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甚至改變了整個世界的局勢。】

1227年,蒙古滅西夏;

1234年,蒙古聯合南宋滅金,金哀宗自殺,南宋將領帶回一半金哀宗屍體,獻祭南宋帝王宗廟,慰藉徽欽二宗;

1235年,蒙古以南宋違約為借口,大舉攻宋,兵分三路攻宋。南宋地處水鄉,蒙古大軍受挫久攻不下;

1252年,蒙哥即位後的第二年,再次部署攻宋。

1254年,釣魚城守將王堅已經有了危機意識,進一步添置大量火器來完善城防。

釣魚城不僅用上各種火器,在沒有火器的時候,還用上了煮沸的開水、焦油、瀝青,熔鉛,甚至還有金汁。

金汁就是煮沸的人糞尿,潑在敵人身上不僅帶來重度灼傷,因為糞尿還會導致傷口嚴重感染,在古代基本無藥可救。

宋軍守將還用人糞乾、草烏、砒.霜、石灰等物體混合在一起做成開.花.彈,投向蒙古軍,帶來更大的傷害。

蒙哥大汗眼看著蒙古軍隊久攻不下,氣得親自來前線觀察戰況。

1258年,蒙哥登上釣魚城新東門外的一座小山丘,正要站在高處觀察敵情。

“看,大魚上鉤了!”城中的守將看到被眾星捧月的蒙哥,儘管這時候不知道這就是新的大汗,但是本能的知道是一條大魚。

點火,開炮,轟炸!

“嘭!”

大魚被炸死了!

蒙古軍隊傻眼了:“大汗駕崩了!”

宋軍還在慶功,就發現蒙古大軍竟然集體撤軍了。

守將王堅對著士兵叮囑:“不可放鬆,小心是蒙古人的奸計。”

士兵們狠狠點頭。

沒想到幾日後傳來新的消息,蒙古大汗駕崩了,被釣魚城釣升天了。

蒙古大軍匆匆撤走,是要送大汗的屍體回草原安葬。

而因為蒙古大汗特殊的葬禮,不留任何標記,也不留任何活口,北上安葬的途中,一路據說殺戮達到兩萬之眾。

在蒙哥死後,釣魚城再次堅守20多年。

而這一次戰勝,不僅僅幫大宋再次續命20多年,還讓正在被蒙古鐵蹄蹂.躪的歐亞各國得到喘息的機會。

為了奪大汗之位,各地的蒙古大軍紛紛回朝,開始大汗之間的內鬥。

而釣魚城在世界戰爭史上樹立起了一座豐碑,被譽為緩解歐亞戰禍、阻止

蒙古向非洲擴張的“上.帝.折.鞭處”“東方.麥.加.城”。

【從1227年到1279年,釣魚城以一己之力,抗蒙長達36年!】

【36年時間,還獻祭了蒙古大汗蒙哥。可謂是“釣魚”名副其實。】

【直到南宋滅亡,大勢已去,城中守將王立在新的蒙古大汗忽必烈答應不傷害城中居民之後才開城門。但是沒有一位將士投降,開城門之後僅剩的32名將士全部拔劍自刎!】

太平公主看前面憋屈好久,看到現在終於吐了一口氣:“想不到宋朝也有這樣的好漢!”

武曌慢悠悠說道:“宋朝的好漢還是不少,武林高手也多,還有女英雄,是朝廷昏庸無能。”

“帝王昏庸,不辨忠奸,實在是太可惜了!”上官婉兒現在終於理解天幕的心情,為什麼那麼多歎息,那麼多的可惜。

如果沒有能力挽救也就罷了,但是有!

一直都有!

宋朝被稱為“弱宋”,但是不是宋人弱,也不是宋將宋兵弱,庶民忠從來不缺忠肝義膽的俠士,不缺敢拚死流血的好漢。

缺的是朝廷的信任,是帝王的重用!

大宋,有如此多的英雄豪傑,偏偏一直被無能之輩壓製,導致了宋朝的弱勢,怎麼能不讓人遺憾!

【蒙古大軍所到之處,處處屠城。宋朝的城市投降的越快,蒙古大軍絲毫不會憐惜軟弱的敵人,屠城毫不手軟。唯獨在面對釣魚城,無論是處於信守承諾,還是出自對川渝人民的警惕,沒有屠城,釣魚城人民得以幸存。】

【敵人隻會尊重值得尊重的對手,跪得太快,連敵人也瞧不起你。】

【這番話也要送給明末投降清朝的官員,還有藩王。

很遺憾,雖然他們以為投降清朝會得到榮華富貴,但是許多都沒有好下場呢~】!

西羚墨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

:,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