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0 章 武術與軍事7(1 / 1)

【在古代,習武是一個非常費錢的事。】

想要吃得好,肌肉發達力量充沛能習武,就得攝入大量蛋白質,就離不開肉類,需要錢;

想要習武,需要練力氣,比如訓練的“石鎖”就需要請人打造,又需要錢,而且“石鎖”不是一個就可以,類似現代的“壺鈴”,重量大小不一,是需要一個係列來循序漸進的練習力量;

最重要的還是武器和名師。

在武器管控極為嚴格的年代,比如《天龍八部》的背景是宋朝,能看到裡面的人物大部分都是赤手空拳,也是因為宋朝對武器管控極為嚴格。到了南宋末年,朝廷無力管控,也就是《射雕英雄傳》的背景,裡面的英雄人物才開始配著君子劍淑女劍到處跑。

最重要的是師承。

文人拜師,一名老師可以帶一群學生,拜師禮分擔下來,一位學生也出不了多少錢。但是武術拜師基本上都是一對一,需要一對一的喂招,拆招,受傷了還得敷藥。就算弟子再多,也沒有學堂裡的文人學生那麼多,成本由一人分擔,極為昂貴,因此大部分都是家傳。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去給彆人打工。

【大內高手董海川,就是“葵花寶典”裡高手的原型。

中,“葵花寶典”的來曆沒有細說,但是提及神功創世者為前朝太監,參考的原型很可能是董海川。】

天幕上,放出林平之看著《葵花寶典》的畫面:“欲練此功,必先自宮!”

他糾結了片刻,最終拿起刀,狠狠往身下一切:“啊——”

天幕下,剛剛還有想成為武林高手心思的男人齊齊感到身下一痛:“啊!”

.

董海川本人:“…………”

他此時正在鐵帽子王肅親王府當差,看到這一幕,肅王驚得□□一涼,和府中家眷齊齊看向董海川。

肅王欲言又止:“海川,你真得是……”自宮嗎?

董海川無奈:“殿下,這隻是家戲言。”

事實上,在清朝的太監隻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貧窮,賣身入宮求生存;二是犯罪,可以通過受宮刑抵罪。

董海川就屬於後一種,誤傷人命,靠宮刑抵罪,後入肅王府伺候。

肅王失笑,拍拍董海川的肩:“哈哈想開點,你也算青史留名了,可比本王厲害多了。”

董海川連忙反過來感謝肅王:“沒有殿下,也就沒有奴婢的今日。”

“我就罷了,你身手不凡,沒有我也有其他人賞識。”肅王拉住他,換了個語氣。

“你也看到了,天幕說我大清的軍備渙散,士兵軟弱,再好的兵器到了他們手上也發揮不出作用。朝廷不允許少林寺去教習,但我認為,對你應該會允許。”

董海川的心情同樣沉甸甸的。

天幕提到他們這些武林高手,一直說的是“清末”。

如今,已經是大清末年,是最後的時刻,若是再不救

亡圖存,恐怕依然會落到同樣的地步。

董海川正式行禮應喏:奴婢遵旨!

?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最全的《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儘在[],域名[(

.

“習武竟然還要自宮!”正處於少年愛幻想時期的霍去病原本對萬軍從中取人首級的高手十分羨慕,看到這裡羨慕立刻縮了回去,“難不成後世的武林高手都是宦官?”

他說完不等衛青回答,自己反應了過來:“不對,後世明明還有女子高手,不可能都是公公。”

衛青更為沉穩,哪怕同樣羨慕,但還是解釋道:“天幕說了是,這應該是裡的劇情。”

劉徹一提到,就想起天幕說過後世把他叫“劉豬豬”,是因為《漢武故事》裡造謠說他小名叫劉彘:“哼,家一天到晚沒事乾瞎編故事,朕遲早得把他們一網打儘。”

“陛下!”汲黯驚了,因言之罪這不是後世明清才喜歡乾的文字獄嗎?

劉徹瞥了這位一本正經動不動上綱上線的大臣,無語解釋:“自己瞎寫還不如弄到朝廷裡來,給朝廷賺賦稅。”

原來是這樣,汲黯放心了。

桑弘羊開心了:“陛下,好主意!”

尤其是天幕放出這麼多武術高手的故事,讓家多寫一些,民間肯定很受歡迎。

劉徹嘴角上翹之餘,還有些不高興:“明清那麼多武林高手,都是有名有姓有故事,在後世很受歡迎。大漢不可能沒有,隻是因為造紙術和印刷術不發達沒留下來而已,給朕去找,找了讓家去寫。”

天幕誇了那麼多次漢唐武功厲害,他的大漢怎麼能沒有武林高手?

必須有!

【董海川,是八卦掌的創始人,清朝鹹豐年間,董海川成為太監在蘇王府當差,任七品首領太監。他所創的八卦掌,至今是三大內家拳之一,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能打的太監。

裡經常寫到清朝會有厲害的大內高手,都是以太監的形象出現,與這位董海川有關係。】

【而且可能是受董海川的影響,清代有習武太監,叫“技勇太監”。比如共有五百多名太監的圓明園裡,就有“技勇太監六十名”。】

1860年,英法聯軍殺到圓明園時,20多名“技勇太監”在“八品首領”任亮帶領下,不顧個人生死攔在了圓明園門口。

任亮作為小管事,有一把清朝的老舊火器,槍口對準英法聯軍的首領:“站住!這裡是圓明園,是華夏宮殿,爾等不可進入!”

他尖細的聲音、面白無須的模樣,讓來大清已經見識了不少的英法聯軍立刻認出他的身份,一頓嘲笑:“哈哈哈哈,閹人!”

任亮不為所動,依然板著臉,手指扣在扳機上:“站住!不許進入!”

區區二十人,在成百上千的英法聯軍面前,根本不夠看。

對方不為所動,看著任亮身後的雜牌軍,有人拿著破舊的火器,有人竟然還提著刀劍這樣的冷兵器,英法聯軍一陣嘲笑後,馬不停蹄朝圓明園內走。

他們已經看到

了圓明園的奢華,一想到裡面會有各種各樣的寶藏,就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想要進去奪寶。

這時候再看眼前阻攔自己的幾人,十分不耐煩。

英法聯軍抬起槍口,任亮快速喝道:“動手!”

“嗤——”

持劍的太監悶不做聲,上前對著看起來像是軍官就是一劍直刺胸口!

“砰——”

持槍的快速拉動火繩,對著領頭的就是一槍!

但是,英法聯軍人多勢眾,而且火器更為先進,子彈轉換速度更快。

“突突突!”

連發子彈直接把20名太監射成了篩子!

除了先發製人的劍術,讓一名軍官被刺中胸口身受重傷,大部分的西洋軍官完全沒有被刺中。

冷兵器遇上熱武器就是碾壓狀態,哪怕有少量的老舊火器,射程和準確度同樣差距太大,隻射中了一名軍官,還沒有致死。

之後,就完全失去了主動權,被更先進的西洋火器密集火力一通掃射,齊齊射死。

最終,20多名技勇太監全部殉難。

【雖然因為是太監之身,除了領頭的任亮,史書上沒有留下其他技勇太監的名字,但是為了保衛圓明園戰死,依然稱得上是“俠義”!】

此時還在圓明園內顯得默默無名的任亮,看著天幕上的自己,心血澎湃!

他突然想到自己最崇拜的太史公司馬遷,想起那一句“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太史公以殘軀寫就不朽著作,一直是他的榜樣。

沒想到有朝一日,自己同樣能成為其他人的榜樣。

成為卑微的閹人又如何,他依然有一顆俠義愛國之心!

他是不知道洋人的火器厲害嗎,一直都知道,兩次鴉片戰爭,打得大清官兵對西洋官兵聞風喪膽,甚至有些根本不敢戰。

他覺得無所謂,反正一條殘軀,一副爛命,與敵人同歸於儘也算是死得其所。

隻是可惜,竟然隻傷了兩人,都沒殺死,太可惜了!

“任公公,天幕上我們的火器跟敵人差距太大。”一名本就是跟隨他的太監悄悄地與他耳語,“太後和陛下都不管,我們不如自己去搞點西洋火器?”

任亮本就是這一群小團體裡的領頭者,在天幕誇了他之後,小太監們更加親近他。

身為閹人,哪怕是有幸從宮中放出去,養老也沒地方養老,要麼收個徒弟,要麼去寺廟多出點錢日後去寺廟。

但是亂世之中,哪裡又能安生?

還不如跟洋人搏鬥戰死,求個身後名!

任亮也下定了決心:“成!”

【太極拳楊露禪曾經在北京開武館,當時不少人上前踢館,被楊露禪一一打敗,楊露禪因此得名“楊無敵”。】

【一直到宗師們請出董海川,兩人閉門比武,才結束了楊露禪無敵的不敗紀錄。】

【相傳,八極拳、八卦掌名家劉雲樵,

曾對其弟子揭秘道:“八卦掌的走圈要夾檔,對腎囊的摩擦甚多;加上八卦掌內修以練精入手,年輕人腎火旺則忍耐不住。”

據劉雲樵揣測:董海川當年可能也有□□難馭的苦惱,為了修練功夫而痛下決心自宮。不知道這是不是《葵花寶典》中“欲練此功,必先自宮”的靈感來源~】

董海川:“………………”

不至於,真得不至於!

他如果沒犯罪,好好的生兒育女不好嗎,自己的武功可以傳給自己後代,何必下如此狠手!

肅親王在一旁笑的前仰後俯,其他人也沒好到哪裡去。

經過天幕如此揚名,肅王算是歇了名揚天下的心。

此次過後,恐怕民間都會猜測董海川是如何自宮的,關注他的厲害之處倒是其次,沒辦法,人總是更喜歡八卦的事。

一想到董海川去軍隊教授武藝可能會被詢問為何自宮,肅王就滿是同情心。

罷了,給他高點俸祿吧,海川也太不容易了!

【還有高手選擇去給大家族當護院。】

【護院裡,最有名的就是“形意拳”的創始人李飛羽,江湖外號是“神拳李”,李飛羽曾經給太穀縣鄉紳盂勃如當過護院。。】

【清朝鹹豐、同治年間,八卦掌董海川、太極拳楊露禪、形意拳李飛羽三足鼎立,在江湖上赫赫威名。】

【選擇當保鏢的武林名人就更多了,最有名的就是大刀王五。】

大刀王五,本名王子斌,字正誼,河北滄州人。

王五自幼習武,成年後,刀槍劍戟十八般武藝都學糊了,由於他喜歡用刀,又在師兄弟中排行第五,故得“大刀王五”的美名,與譚嗣同是至交好友。

1898年,維新變法失敗,“戊戌六君子”被抓入獄。

大刀王五為人仗義,在江湖上頗有美名,與獄卒也有交情,他進入大牢,對譚嗣同道:“我帶你走!”

“不要劫牢獄,也不要劫法場。”譚嗣同拒絕了,“自古以來,變法總是需要人流血犧牲的,今日,從我開始!”

王五還想再勸,譚嗣同卻隻給了他一封信,要求他在自己死後幫忙寄給自己還在湖南的妻子李閏。

王五捏著信,感受到譚嗣同堅定的死誌,悲痛欲絕。

譚嗣同反而爽朗一笑,提起毛筆,在牢獄的牆壁上大筆寫道:“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待到刑期當日,王五還是沒忍住去劫法場,然而中了清廷的調包計,跟錯了囚車。

等他趕到菜市口時,譚嗣同六人已經集體被斬首。

王五悲痛欲絕,把信件寄走後,開始蓄謀報仇:“我不會放過清廷!窩囊的清廷,對漢人蠻橫,對洋人奴顏婢膝,一群狗官,遲早通通殺了!”

王五屢次行刺,但都以失敗告終;

想要重啟變法,但是因為梁啟超、康有為都逃亡海外,無人領導,再次失敗。

當他聽到義和團要北上滅洋,王五興奮了:“義和團要來了?”

我是大刀王五!?[(”王五主動投奔義和團,“我來參加義和團!”

義和團對大刀王五的名聲早有耳聞,非常熱情地歡迎他:

“好兄弟,一起殺洋人!”

“殺!”

當殺聲響徹北京的洋人大使館、教堂之後,緊隨而來的,就是反攻的槍聲。

是清廷倒戈之後的背叛,是義和團被清廷聯合八國聯軍追殺的慘敗,是清廷帶領八國聯軍圍住了王五的順源鏢局。

看著自己的心血被槍炮肆意炮轟,王五再也忍不住了,衝上前去:

“住手!”

“老子今天跟你們拚了!”

“突突突突——”

因為寡不敵眾,大刀王五最終死在自己的順源鏢局門口。

死後,他的頭顱被斬下,懸掛於城門上,不允許王家人去收斂。

“哼!”

天津,霍元甲從報紙上得到這個消息,看著王五死不瞑目的頭顱,憤憤然把報紙拍在了桌子上。

“清廷不過是洋人的走狗,如此窩囊!”

霍元甲在天津聽到這個消息後,就決定親自去幫大刀王五下葬。

他安頓好妻兒,連夜從天津趕回北京。抵達之後趁著夜色,從城門上取下王五的人頭,將他的人頭送回王家人手中。

“未免夜長夢多,趕緊下葬!”

正在祠堂守靈的王家人看著失而複得的人頭,連忙給霍元甲下跪道謝:“是,多謝霍大俠!”

來不及等七日停靈,草草將人頭與屍體裝在一起,連夜下葬。

.

“這大清,天幕還說是奴清,但是庶民倒是很有血性。”

大秦的土地上,張良看著天幕,佩服不已。

他身邊的大個頭揮舞著自己的拳頭,熱血沸騰的恨不得現在再去行刺秦王:“大刀王五,大俠霍元甲,各個都是好漢!”

“你也是一位好漢。”張良看著大個頭,這位他特意找來的大力士,還為他打造了特質的武器,哪怕對上始皇帝的戰車也能砸的他魂飛魄散。

想到這裡,張良又有些苦惱。

刺客與武器都準備好了,始皇帝怎麼不出巡了?

.

鹹陽宮內,始皇帝更加堅定,自己短期內不要出巡的心思。

先前為了天下穩定才到處巡遊,現在天下英才彙聚鹹陽,他需要處理的事務太多了。暫時先處理完手頭上的事情。

而未央宮內,劉徹也是同樣的心思。

嗯,絕對不是怕民間有王五這樣的大俠,他不慫,他隻是愛惜民力,不想浪費錢。出巡一次多費錢啊,還是不去了吧。

【還有街頭賣藝的,黃飛鴻。】

【前面說黃飛鴻曾經開醫館開武館,為何又說他賣藝?】

【黃飛鴻的父親黃麒英是晚晴的“廣東十虎”之一,黃飛

鴻3歲從父習武,13歲隨著父親一起街頭賣藝。後遇林福成授其“鐵線拳”、“飛砣”絕技,並在宋輝鏜處學得“無影腳”,武藝日臻精熟,後來成為一代宗師。】

【1872年,黃飛鴻移居廣州,銅、鐵行工人集資為其設武館於第七甫水腳,黃飛鴻這才結束了賣藝生涯。】

鞭炮聲陣陣,有新武館開業,黃飛鴻在店面門口表演著舞獅。

他的妻子也在一旁看著,有船工看到十三姨,呼喊她:“十三姨,我有些不舒服。”

十三姨熱情道:“哎,待會給你瞧瞧。”

“十三姨,我小女兒最近總說肚子漲!”

“好,待會我給她看看!”

“十三姨!”

“十三姨!”

……

黃飛鴻表演的舞獅讓人連連叫好,十三姨的醫術也讓人十分敬佩,在民間人氣很高。

當表演結束,需要剪彩,黃飛鴻卻被武館的主人推到面前:

“飛鴻!送你一個見面禮!”

黃飛鴻一愣:“這不是你的武館嗎?”

“不,是你的武館!”武館主人握住黃飛鴻的手,拉住遮著武館牌匾的紅布,往下一拉,牌匾露出來,正是:黃飛鴻武館!

黃飛鴻激動地難以想象。

“這是大家集資送你的。”一群銅鐵行工人從觀眾變成了出資者,不好意思地看著黃飛鴻,“感謝你們夫妻幫我們好多年,又是看病施藥,又傳授武藝,我們也沒什麼錢,這武館是大家一起湊錢買的,你看看合不合你心意?”

黃飛鴻和十三姨幾乎是異口同聲:“合!合!合!”

【一說起黃飛鴻,不得不提影視劇裡常與他一起出現的“十三姨”。十三姨是有原型的,是黃飛鴻的第四任妻子莫桂蘭,而且也是一位武林高手。】

【影視劇裡,莫桂蘭是西洋留學回來的洋氣女留學生,熱情大方。現實裡的莫桂蘭從小父母雙亡,成了孤兒,是廣州開武館的叔伯公把她撫養長大,不僅教她中醫理療,還教她莫家拳法,後來她成為了莫家拳的傳人。】

【黃飛鴻的前三任妻子都早早病逝,街坊四鄰都傳出了黃飛鴻克妻的謠言。

莫桂蘭與黃飛鴻的年齡相差極大,19歲的時候不顧黃飛鴻“克妻”的傳言嫁給已經60歲的黃飛鴻。黃飛鴻娶了莫桂蘭,本應該稱之為四姨太,可是“四”和“死”同音,黃飛鴻還是擔心自己克妻,於是讓家裡人不稱呼她四姨太,而是稱之為一三姨,這也是十三姨人物的靈感來源。】

1924年,廣州發生□□,黃飛鴻的心血“寶芝林”被付之一炬。

再加上老年痛失愛子,這讓年事已高的黃飛鴻一經此事便一病不起,最後鬱鬱而終。

黃飛鴻去世不久便爆發了抗日戰爭,廣州混亂不堪,莫桂蘭帶著兩個繼子移居香港謀生。

為完成黃飛鴻的遺願,在親友的幫助下,莫桂蘭再次讓“寶芝林”東山再起,還創辦了多家以夫妻二人的

名字命名的武館,如黃飛鴻國術館、莫桂蘭健身院等,將黃飛鴻教授給她的武學繼續傳承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在徐克導演拍攝黃飛鴻係列影片時,還專門請了莫桂蘭來坐鎮武術指導。】

莫桂蘭曾跟黃飛鴻學醫學武,開創武館後一直精心守護著武館,在武館中傳武看病,直到90歲高齡實在無力經營才關閉了武館。

1982年,莫桂蘭安詳地離開了人世,享年91歲。

.

“丈夫去世後能幫丈夫完成遺願,是位好妻子。”朱元璋難得誇獎女子。

在他看來,克妻不克妻都是鄰居亂說,女子就應該從夫,嫁過去就應該能跟著丈夫吃苦。

莫桂蘭年輕時能照顧年邁的丈夫和繼子,丈夫死後幫他重振武館、重開武道,繼續照顧和養育繼子,完全符合朱元璋對女子的要求。

哪怕莫桂蘭拋頭露面親自治病救人、傳授醫術,在負擔家庭的責任下,也是顯得有情有義有責任感。

馬皇後含笑點頭:“的確。”

“民間亦有不少有情有義之士。”朱標臉色蒼白,每說一句話,就顯得更虛弱幾分,說完就開始劇烈咳嗽。

馬皇後心疼的連忙端過溫熱的藥:“標兒,喝藥,快喝藥。”

今日,朱標已經病得不輕,隻能躺在榻上,馬皇後與朱元璋都彙聚在此,是為了照顧朱標。

朱元璋看著最器重的長子如此虛弱的模樣,有些後悔:“早知道應該讓你也跟著習武,你看天幕上會武功的女子都能活到90多,你若是習武一定比現在身子骨強。”

朱標皺眉喝下一碗藥湯,這才不咳嗽了。

他很想說他們家一直南征北戰,哪裡有時間跟著習武。

但是最終化為儒雅一笑:“好,等我病好了,我就去學武術,父皇可要記得給兒臣找一位厲害師父。”

朱元璋看朱標精神頭好一些的模樣,爽快地答應了:“好!那你早點好起來,為父現在就給你找!”

朱標蒼白一笑:“好,我等著。”

馬皇後欲言又止,很想給自己的公主們也找一位女師父教授武術,但是想想就知道朱元璋不會同意。

而且男女大防,男師父也不好教授公主。

她微微垂眸,不如,她先讓人去找一位女高手,讓女高手給公主們當護衛。

這護衛著護衛著,跟著護衛學一兩招,很正常吧?

【大家能看到,晚清時期,武術大家非常多,但是為什麼在面對西方列強時,依然戰敗了?】

【武術的起源與發展與軍事息息相關,但其實又沒法起到太大的決定性作用。

大家有沒有發現,前面靠武林高手取得勝利的戰爭,其實都是小規模戰鬥,並沒有古代動輒數十萬人的戰鬥?】

【軍事研究史學家在看《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的戰爭時曾表示,裡面的戰鬥是典型的沒上過戰場的文人寫得戰爭,是以家族械鬥為參考所寫。隻有大

家族或者門派在比鬥時才會先派出單獨的高手互相較量,真正的軍事戰爭,從來不是以個人勇武輪勝負。】

裡的戰爭:

兩軍交戰之前,策馬上前,挑釁對方:“敢不敢上!”

另一邊出來一位高手,雙方在陣前比鬥。

現實裡的戰爭:

一方策馬上前,挑釁對方:“敢不敢上!”

另一邊的弓兵眼前一亮,齊齊開弓:“嗖嗖嗖——”

上個屁,射死一個算一個,敢脫離前面的盾牌兵跑到空地上當靶子,自己找死!

.

對此,王翦深有感慨。

“我一直自認自己不算名將,以穩紮穩打為主,就是靠秦兵鋒銳,治軍嚴格。但是真要說什麼武林高手,我手下沒有,我也不是。”

嬴政並不會因此就輕視王將軍,反而更加器重:“將軍的戰功是毋庸置疑的,怎麼不算名將?換做那些武林高手,誰能統率幾十萬大軍?”

很明顯都是野路子,彆說幾十萬,十萬都沒法控製。

個人勇武雖然看起來瀟灑帥氣,但是如果要二選一,嬴政還是更喜歡王翦這樣的大將軍。

【雖然很多朝廷一直是“重文輕武”,但是我國其實是有“尚武”精神的。】

【西周時期,軍事教育就是教育的重心所在,在仲春、仲夏、仲秋、仲冬都以田獵的形式進行軍事訓練,即所謂的“春蒐、夏苗、秋獮、冬狩”。】

【先秦時期,“列國並立,首重國防,人騖於勇力,士競於武功”。齊國管仲“作內政而寄軍令”,秦國商鞅“令民為什伍”,開始有了各種各樣的征兵製和軍事製度;】

【北宋時期,王安石變法,實行保甲法,目的就是計費出落後的募兵製度,回複傳統的寓兵於民政策,以使人人習武,提高軍隊戰鬥力。】

大宋朝廷之上,王安石撫須,再次敘述他的變法製度:“保甲之法,起於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齊,子產用之於鄭,商君用之秦,仲長統言之漢,而非今日之立異也。”

趙禎語氣振奮:“天幕特意提起介甫的保甲法,還與管仲商鞅並列,看來對保甲法很欣賞。”

天幕這都誇介甫多少次?

前面的唐宋八大家,說他又是文豪詩人又是政治家,現在還單獨誇他變法的保甲法。

嘖,慕了慕了!

眾臣羨慕之餘有些慶幸。

還好,現在大家集體一心來計劃變法,天幕恰好說了保甲法好,看來能成功!

【從文明的角度看,春秋戰國時期,孔孟儒家並不缺尚武精神,德與武並不衝突,孔孟提倡的君子六藝裡離不開射禦。】

【在秦漢之後,儒學成為官方意識形態,反而日漸僵化保守,尚武精神被逐步剝離以往,以德立國,以仁義教化天下,武備得不到應有的地位和重視,甚至被厭棄。】

【有一說一,明清時候的儒生若是以自己手無縛雞之力的模樣回到春秋戰國,會被你

們的孔孟聖賢打的嗷嗷叫,還毫無還手之力。】

“哈哈,彆說回春秋戰國,來我大唐也毫無還手之力!”尉遲敬德囂張地大笑。

雖然民間喜歡說尉遲敬德是打鐵出身,但其實尉遲恭是世家出身,同樣學習君子六藝,懂武略,也懂文采。

漢族裡原本沒有“尉遲”這個姓氏,“尉遲”這個姓氏源於西域於闐,在五胡亂華時期東遷了一部分人。

尉遲部族在北魏時期有功,北魏孝文帝把尉遲姓氏尊為八大姓之一,賜姓尉氏。

其他的“八大姓”還有楊堅,是普六茹氏,李淵就是大野淵。

楊堅建隋後,所有人的姓氏恢複本姓,但是已經漢化很深,文字文化語言與漢人無異,彼此也已經混入漢人的血脈。

尉遲恭的曾祖尉遲本真,後魏的中郎將、冠軍將軍,被封為漁陽郡公;祖父尉遲益都,在北齊、北周都做過官,曾做過濟州刺史;

而且尉遲恭的父親是楊堅的幼弟,一代戰神楊爽的記室參軍,這一位打的突厥西遷,十分驍勇,尉遲恭自幼接受的教育依然是屬於貴族化的軍事教育,並非是草根從軍。

不光尉遲敬德不虛,文臣同樣不虛,笑嗬嗬地看著後世的笑話。

宋朝文人開始嘀嘀咕咕,說些什麼“武夫粗鄙”“武夫不通禮儀”之類的話語。

辛棄疾聞言一聲冷笑:“嗬,一群隻會耍嘴皮子功夫的廢物。”

書生拍桌而起:“你說什麼!”

辛棄疾“唰”的拔劍,微笑:“你對我說得有意見嗎?”

書生“你你你”半天,氣得滿臉通紅,還要說出個子醜寅卯來,辛棄疾的劍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朝他面門快速一掃。

他隻覺得面前寒氣一刺,尖銳的劍尖停留在他的鼻子前面,正要怒斥,就看到劍尖穿透了一隻蒼蠅。

“幫你打蒼蠅,還不領情。”辛棄疾微笑著收回劍。

書生嚇得背後一身冷汗,快速重新坐下:“謝……謝謝謝……”

說話哆哆嗦嗦,腿也嚇得哆哆嗦嗦。

如果不是嚇到腿軟,他現在就想離開這裡,離這個武夫越遠越好!!!

【先秦時期,軍人的社會地位較高,漢唐之後□□皇權實施“重文抑武”,使軍人的地位逐漸衰落。】

【尤其是宋朝,科舉出身的管理掌握著大量社會資源,成為社會精英階層主流,文官作為成功人士標杆,進一步強化社會重文輕武的導向。】

宋朝時期,民間有諺語:“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

這也說明了整個社會的風氣。

考了秀才,洋洋得意,免賦稅,敲鑼打鼓;

參軍的士兵,臉上刺青,帶著罪犯的標誌,看到就嫌棄。

【可能宋朝與清朝時期的士兵難以想象,當兵,曾經是貴族的特權。】

【他們更想不到,武將不僅僅需要懂軍事懂謀略,也需要懂文化。】

【現在,讓我們回到一

切的開始,從春秋戰國時期說起,去看看那個曾經是貴族才有資格當兵的年代。】

宋朝,面涅將軍狄青眼神複雜地抬頭,看向天幕。

如此遙遠的春秋戰國,原來與如今差距如此之大嗎?

賣命戰鬥這樣的苦差事,竟然是貴族專屬?那貴族也會被刺面嗎,想必不是吧?

他十幾歲時,因與鄉人發生衝突而被官府捕快投入監牢,並在臉上刺字,注銷戶籍,發配京師充軍。雖然充軍後屢建戰功,不斷升官,如今更是有了將軍的官職,但在朝中依然被文官瞧不起,甚至連太監都會給他臉色看。

他出身寒門,也沒資格接觸被朝廷管控的史書,也不會被文人邀請去參加曝書會,隻自己買些兵書看著,根據實戰琢磨。

天幕講述的武林高手和江湖風采雖然吸引他,但是他還是更想看軍事相關的,現在看來,終於來了,隻是與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樣。

【春秋時期的戰爭非常講“禮”,這時候的兩軍對陣,與西方的騎兵很相似,人數不多,都以貴族為主。】

春秋時期,兵源主要是“士”階級,是貴族的最底層階級。

因此,春秋時期被稱為“貴族文化”,當時的戰爭主要是“貴族戰爭”。

春秋時期貴族之間打仗很講戰爭規範:不能攻擊已經受傷的敵人,不能擒獲須發斑白的老人,不能落井下石,不能趁人之危,敵軍沒有做好準備不能實施偷襲。

比如成語裡的“五十步笑百步”,就是屬於春秋時期的時代背景。

根據禮儀,敵人後退五十步就屬於投降,不能再繼續攻擊。

所以退後五十步與退後一百步沒什麼區彆,都是投降,退後五十步的士兵嘲笑退後一百步的士兵也沒什麼資格。

【同時因為重視禮儀,哪怕是臨死前也要著重個人形象。】

兵戈相接,一片廝殺之後,孔子的學生子路被斬斷了帽纓,他大喊著:

“君子死,冠不免!”

他放下武器整理自己的衣冠,但是蒯聵卻命令武士迅速蜂擁而上,對著子路一通砍殺,子路重傷倒下。

他口中吐著鮮血,努力伸出手,顫抖著係好被對手砍斷的帽纓,然後扶正自己的冠,隨後最後吐出一口生氣,徹底斷絕了呼吸。

.

“衣冠不正,君子以為恥,子路是恪守禮儀之人!”董仲舒大肆讚揚道。

霍去病張了張嘴:不是吧,這蒯聵明顯是懷著殺人之心來的,打仗的時候放下武器整理衣冠,這不是自己放棄抵抗嗎?

他想說什麼,衛青快速扯了扯他的衣角,霍去病隻能選擇閉嘴。

儒家遵循的是“周禮”,子路這樣的“禮”正是符合周禮的軍事製度,在春秋時期依然遵循如此。

但是春秋末期,已經開始“失禮”,於是有了《孫子兵法》,有了:

兵者,詭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