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 章 植物間諜8(1 / 1)

【大豆起源於華夏,這同樣是中外學者公認的,全世界的大豆都是直接或者間接引自華夏。】

【因為大豆在華夏名叫“菽”,許多國家文字中大豆一詞的發音與“菽”相似】

【國內部分考古學者認為,早在8000年前,大豆已經被華夏居民開發。】

“8000年前華夏是什麼時候?”嬴政難得有些茫然了。

天幕之前講四大文明古國對比時,好像也沒說過華夏八千年前的曆史。

淳於越快速翻自己的筆錄,然後肯定道:“天幕確實沒講過。”

“想不到,大豆原來曆史如此悠久。”嬴政不由感慨。

前面講桑樹7000年曆史,感慨都沒大豆強烈,因為桑樹自身長壽,在遙遠的山澗存活,一活就是1600歲。

可是大豆看起來如此渺小,脆弱,低矮,竟然也有8000多年的曆史,大豆是怎麼活這麼久的?

【2013年,考古專家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通過浮選發現了野生大豆,在10個遺跡單位中獲得了距今約8500-8000年的共131個野生大豆遺存。】

【到龍山時代,大豆稱為居民生活中最重要的資源之一,大豆的最早栽培區域是在黃河流域。】

【龍山文化以後,殷商之前,距今3900-3600年間,洛陽皂角樹遺址二裡頭文化層中再次發現大豆,此時的大豆確定為栽培種,即已經經過人工培育後的大豆。】

【山東省即墨北阡遺址浮選中,周代地層發現了大豆69粒,此時的大豆已然是完全馴化的作物,屬於栽培大豆的成熟階段。】

【通過這些考古資料可見,東北、華東、華北、華中、洗白等多地均出土過春秋時期以前的半栽培或者栽培大豆品種,大豆從野生逐漸被栽培馴化,到商周以後已經趨於成熟。】

一係列的考古曆史可以看到遠古時期的先民是如何馴化大豆,並且栽培和食用大豆。

等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因為先民已經成熟的栽培技術,大豆迅速上升到主食的地位。

“菽粟不足,未生不禁,民必有饑餓之色。”李斯遙望著天幕上熟悉的大豆,念出了《管子》裡的詞句。

“聖人治天下,使得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淳於越瞥了競爭對手一眼,念出《孟子》裡的話語。

秦漢時期,大豆依然是重要的糧食作物。

尤其是秦朝,不止百姓,官吏裡也有繼續吃豆飯的。

所以上到帝王將相,下到民間百姓,對大豆的種植十分重視。

官吏在感歎菽對於國家社稷的重要,百姓實在的想到了它的口感:“豆飯豆粥雖然不好吃,好歹能活命。”

家裡的小孩聽到豆飯就撅嘴:“我不喜歡吃豆飯!”

大人一巴掌拍過去:“有得吃就不錯了,還挑三揀四!”

大人對小孩的挑剔完全不放在心上,一心想著莊稼

地裡的事。

如果不是大豆長得好,

就家裡那點粟,

全家早餓死了。

粟米飯口感好,味道也更好,他不喜歡吃嗎?但是奈何產量低,也不知道學著天幕堆肥之後,產量能不能提高點。

【漢朝時期,粟和麥的主食地位上升,大豆種植面積開始下降。】

【漢武帝時期,大豆的種植比例從戰國時期的25%下降到8%左右,但是種植範圍更加廣闊,從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發展,西到四川,東至長江三角洲,北到河北、內蒙古,南到浙江,百姓種植大豆越來越普遍,成為民間常用的主要糧食和救災救荒食物。】

【從西漢到東漢,小麥的種植越發普遍,粟、麥、稻逐漸成為主要主糧,大豆開始退出主食,發展成了重要的農副產品。】

秦朝時期,農人在家中看著一堆黑漆漆的豆子,伸出手抓了一顆舔了舔,然後嫌棄地皺起了眉頭:

“大苦酸鹹了些,做得有點失敗了。”

——秦朝時期,大苦就是指豆豉,早在春秋時期已經有了豆豉。

老秦人看到天幕裡做豆豉農人那熟悉的打扮,再看著自己家中的大豆:“大豆實在是個好東西,無論是土地貧瘠還是肥沃都可以種植,無論是寒冷還是炎熱的氣候都能適應。”

“而且消耗的地力少,災荒之年也能穩定生產。”家中的老人想起往年難熬的饑荒和戰亂年份,全靠大豆抗餓活下來。

每逢戰亂,家裡的男丁都被征兵,全靠女人種地,澆水施肥都無力多耕作。

若是遇到寒冷、旱災輪流發作的災年,更是難熬。

還好大豆好養活,不管什麼災年、什麼貧瘠的土地都能種活都能豐收。

朝廷因此會規定每家每戶至少要種植定量大豆,以保證災年產量,用作救災救荒。

百姓哪怕家裡田地再少也會墾出一兩畝地來種植大豆。

“這豆豉看起來不錯,咱家可以試試。”

“急什麼,這一期講大豆,大豆的用處肯定被後人發現的多多的。”

【大豆,還是一個很善於合作的“百搭高手”。】

【大豆可以與根瘤菌共生,這種細菌可以把空氣中的氮氣轉化為氮肥,供植物生長。不僅能提高土地肥力,十分適宜輪作和間作。】

【《齊民要術》裡就提到過“麥-大豆-穀”的輪作,可以參與各種靈活多樣性種植,不僅肥沃土壤恢複地裡,還可以增加農作物產量。】

【幾千年後,美國人在得到大豆,進行研究後,一位著名的化學家也提出用大豆與棉花、玉米輪種,幫助棉花和玉米豐收。】

“原來如此!”民間的農人想起自家意外的豐收,歡欣雀躍。

“我說種過大豆之後種黍怎麼感覺產量更高了,原來不是錯覺!土地是真得更肥沃了!”

雖然古人不懂什麼事根瘤菌,但是很早之前古人已經發現,大豆作物參與禾穀類作物的輪作,不僅豆子可以豐收,輪作的禾穀類也能生

長地更好。

?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最全的《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儘在[],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華夏一直有人多地少的問題,百姓需要用有限的土地產出更多的糧食才能養活一家老小,也就需要土地連續進行生產,連連種製不斷地發展,後面漸漸有了更多的輪作、間作、套種、混作等種植方式。

現在天幕提前告訴古人大豆可以與各種植物輪作,麥子、穀子、棉花、玉米都行,哪怕明清以前沒有玉米、棉花不普及,但輪種麥子穀子也能提高一大截產量了。

朝廷裡的帝王眉頭一皺:“怎麼又是美國?”

又是得到大豆進行研究,不會美國也來個植物間諜吧?

朱元璋冷笑:“後世的清朝是什麼鬼,朝廷跟個篩子似的,什麼國家都敢派間諜,就是這樣的朝廷搶走我大明的江山?”

論間諜,他的錦衣衛不就是嗎?

比起被外國間諜偷盜自己的東西,朱元璋想通了,錦衣衛隻用在官員內部太浪費了,派出去開疆拓土帶點實際用處才值。

至於官吏,等大家忙著跟各國打交道,哪有時間結黨營私貪汙腐敗,忙不死他們!

朱元璋的目光在兒孫們、百官以及錦衣衛、太監身上挨個掃過,哦差點漏了,他的女兒和妻妾也不少。

朱元璋每次一聽到天幕說大明從頭窮到尾,再看這些人腦海裡想到的就是發俸祿就得浪費國庫多少錢。

都得給他賺回來!

後世子孫不可靠,國庫要富裕,從他洪武年間開始!

【而且,大豆還有個最重要的優點,營養豐富,便於烹飪。】

【從西漢年間,淮南王劉安煉丹意外中發明了豆腐開始,華夏人對於豆製品的探索從未停止。

魏晉南北朝時期,豆製品發展多種多樣,《齊民要術》裡就有明確的豆豉、豆醬的加工製作流程。】

【隋唐宋元時期,大豆普及全國,開始廣泛被人們使用。

宋朝已經開始用豆子榨油。】

“用豆油煎豆腐,那才叫一個美味!”

蘇軾快速與友人分享自己的烹飪心得,“豬油太葷,豆油剛剛好,煎豆腐炒竹筍都美得很!”

在他對面,佛印和尚坐在一盤棋局之後,聞言含笑點頭:“善哉,善哉,我寺廟僧人多食豆腐豆油,大豆實在是活人無數,功德無量。”

兩位曆史名人興致起來,開始討論豆製品的各種吃法,而這也是宋朝時期的一大特色——美食文化發展的極為興盛。

到南宋的集市上,小攤販各種叫賣著豆製品美食:

“豆團!好吃的豆團子咯,新鮮出爐還熱乎著呢!”

“豆芽!豆芽!新鮮的豆芽脆生生水靈靈!”

“賣豆粥咯!賣豆粥!早上喝完豆粥一身暖和咯——”

“賣豆糕啦!官人吃豆糕嗎?小娘子吃豆糕嗎?”

好一派繁華景象。

【明清時期進一步完善。

豆豉、豆醬、豆

腐、豆油、豆漿、腐乳、腐竹都已經成型。】

荊咕特意把各種豆製品製作過程剪輯成了一個視頻,一邊放一邊介紹。

於是天幕下的古人這一次可以看到各種完整的豆製品製作過程,一個個忙忙碌碌地開始記錄。

【豆類含有優質植物蛋白和脂肪,還有重要的大豆異黃酮,可以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用大豆發豆芽,少少的一點水,用黑布遮住,三四天就發芽長長,可以食用了。

在冬日是難得的綠色蔬菜,若是出海,也是海上重要的美食來源。

用大豆做豆醬,洗乾淨,蒸熟,壓碎,再加入鹽密封起來,等一段時間發酵成豆醬,就是重要的調味品。

在本土蔬菜普遍寡淡的時候,在鹽價不太穩定、一抬價就吃不起的時候,是古代百姓有些時候可以替代鹽的佐料;

還有最經典的美食,豆腐。

用石磨磨成豆漿,煮熟,用鹵水或者石膏點豆腐,等它凝固後就是豆花,也可以加入鹽或者糖來食用。

也可以把它倒入木框中,然後壓成型,等待一段時間,就是嫩生生的豆腐。

在缺肉的時候,豆腐是古人重要的蛋白質和脂肪來源,而且口感軟嫩,對沒條件清洗牙齒保養牙齒、年紀輕輕牙口不好的古人可謂是老少皆宜;

若是沒有石膏或者鹵水,把豆漿煮沸,表面結出一層豆皮撈起來,那就是腐竹。

或者把豆腐切成小塊,用鹽、酒醃製一下,放在壇子裡發酵自然生出白黴,就是腐乳。當然,如果有辣椒或者其他調料加入其中就更美味了。

而且豆漿、腐乳、腐竹操作方便,學會那技術每個小家庭都很方便自製,既可以豐富餐桌,也是家庭重要的經濟來源。

榨取豆油在很早就有,早先是純人力的方法,先把大豆做成豆餅,然後壓榨,撞擊取油。

到宋朝時期,有了大型的榨油機械,一下子湧現許多榨油坊,豆油便開始普及開來。

豆油在缺油的時代,是難得的油料作物;

而且榨油之後剩下的豆粕是飼養牲畜的好肥料,牲畜吃了能快速長膘。

.

從戰國到秦漢時期,大豆還沒有如此多的食用加工方式,秦漢先民頓時看得眼花繚亂,口水直流。

秦漢時期的烹飪工具主要是火烹、石烹、陶烹和青銅烹,烹飪手法主要以烤、煮、蒸為主,比如水煮豆子、水煮豆粥等。

水煮的方式雖然原始樸素,但也可以驅除原本的豆腥味,也可以避免豆子不熟中毒的情況,果腹和補充營養也有一定的作用。

受到天幕帶來的後世人的啟發,秦漢古人一個個有了新想法。

北方的鄉村裡,一家人正在議論。

家裡的男人裂著乾裂的嘴唇笑:“那豆漿方便,用石磨磨成豆子再煮就可以食用。”北方的秋冬乾燥的很,看到天幕上的豆漿熱氣騰騰,隔著天幕就很好喝的模樣,自己躍躍欲試恨不得立刻去做豆醬。

“豆漿不頂餓,我看還是豆腐好,軟嫩的老人孩子都可以吃。”

“?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家中已經能幫忙下地乾活的半大孩子砸吧砸吧嘴:“我覺得豆芽好,冬日裡吃不上青菜都快上火了,今天晚上我就去把豆芽發起。”

也有人更渴望食用油:“就是那榨油,那機器怎麼弄,看不清楚。”

鄰居道:“想那麼多做什麼,這種難度大又賺錢的,商人,朝廷,自有聰明人去嘗試。”

在城市裡,擁有莊園的大商人不等朝廷發布政策已經開始打豆油的主意了。

“榨油的機械倒也簡單。”莊園上自然也是養了工匠,工匠琢磨一下天幕裡的豆油壓榨機械,“好像不難。”

那什麼宋朝都能榨豆油,他們大漢怎麼不可以。

不光榨油的不難,其他程序都相對較為簡單,哪怕是秦漢這樣工具匱乏的時候都可以實現。

莊園主人美滋滋:“那豆粕也是好東西,能讓牲畜長膘,可以一試。”

他的莊園上可是養了不少牲畜,天幕這麼一介紹,今年定然是個好收成。

【到了現代,大豆被開發出更多的用途。】

【比如還可以作為傳統工業原料,製造肥皂、油漆、生物柴油,大豆產業牽動著油脂加工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食品加工業、工業製造業、新能源行業等多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部門。】

製造肥皂算是最為簡單的,荊咕特意找出相關視頻。

因為是生活用品,豆油可以用廢棄的豆油,也可以用動物油脂之類,荊咕是想到了肥皂作為“穿越三寶”,在古代大有用處,在現代也有許多人自製肥皂,特意插入一段自製肥皂的視頻,還特意做了材料解說。

材料需要廢棄豆油、草木灰或者其他純堿、木桶和攪拌棒和模具,過程主要是加熱、攪拌然後冷卻,操作對古人來說同樣具有可行性。

就是可能會有一定的危險,荊咕特意標上:未成年不得嘗試!請謹慎操作!

到視頻結尾,還不忘放上一段用肥皂洗手的洗手歌:“洗洗手,洗洗手,飯前便後洗洗手~”

.

魔性的歌聲頓時讓小朋友也跟著一起唱:“洗洗手~洗洗手~”

一邊唱一邊拉著父親的袖子搖來搖去:“阿爹,這個肥皂我也想要!我也要洗洗手!”

“洗洗手,洗洗。”父親差點被帶的一起唱,為了身為父親的威嚴,迅速清了清嗓子。

“咳咳,肥皂還沒做出來,不急。”

他看向自己娘子,

他們二人是在街頭賣“寒具”的,

也就是油條。

油雖然可以反複用,但是使用次數多了,難免有面粉沉底,把油弄臟了。

雖然想方設法把油洗過之後,弄清亮了繼續使用,但是難免有些浪費,現在看到天幕提到用廢油來做肥皂,頓時動了心思。

“官人,要不試試?”娘子也心動了,“現在咱大宋還沒有肥皂,要是咱倆先做出來,肯定比賣寒具賺錢。”

“看起來也不難,這模具,咱家糕點模子就可以。”官人立刻拍板,“天幕結束咱就試試,正好家裡有廢油,也有食用堿。”

他看著天幕裡那洗手用肥皂搓出滿手泡泡的模樣,敏銳地察覺到了其中的商機:這東西如此便利,日後大家洗手洗臉洗頭發豈不是都可以用?比自己煮皂莢方便,比貴人用的澡豆澡面成本低,就算低價賣想必也能賣的不錯。

民間的小商販都發現了肥皂的優點,更不用說朝上的君臣。

“這個好!”劉徹心心念念著天幕說過的羅馬貴族用黃金買絲綢,看到肥皂個頭不大比絲綢更方便運輸,高興極了。

“這東西可以高價賣給外國貴族,按黃金定價!”

桑弘羊連連點頭:“沒錯!沒錯!”

大豆真是個好東西啊,最重要的是,大漢不缺大豆,做都有做肥皂都有這條件。

【大豆被稱為“豆中之王”,成為了華夏幾千年特色的豆文化。】

【為了彰顯海峽豆文化,領導人國事訪問和國際慶典的宴會桌上,都可以看到大豆化身豆腐的各色國宴菜式出現在國宴餐桌上。】

早餐經典搭配豆漿、淮揚名菜文思豆腐都曾經就上過國宴,被用來招待外賓。

在民間,東北還舉辦“北大荒大豆節”來慶祝大豆豐收。

那熱鬨的場面,讓會祭祀神明祭祀豐收的古人都自愧不如。

“大豆還有節日?”

“我們是不是對神明不夠尊敬?”

看著那麼多人熱熱鬨鬨的慶祝,還有自己穿成大豆模樣的,各種卡通大豆,再想想自己獻上的三牲,突然感覺好像太冷靜了點。

“下次我們也這麼弄,咱這裡也產大豆,也可以搞個大豆節日嘛!”

一時間,不少盛產大豆的地方都開始打起“大豆節”的主意,等大豆豐收時,不知道會不會因為爭辦大豆節打起來。

【不光國內有大豆節,國外也有。】

【比如美國。】

【而這,又是另一個故事。】

尉遲敬德粗聲粗氣:“提到這美國就沒好事。”

程義貞:“不知道這一次是偷還是搶。”

長孫無忌嗬嗬一笑;“這麼含蓄做什麼,沒準是又偷又搶。”

李世民也很惆悵:“也不知道美國的祖先是什麼人,才兩百多年的曆史,想去滅個國都找不到人。”

他大唐貞觀群臣,如此多能征善戰能臣大將,真要去滅

個國算什麼,

?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找不到敵人在哪。

這就很鬱悶了……

滿朝文武都很鬱悶,已經知道後世有大敵,偏偏打不過去,真是氣煞老祖宗也!

李世民越想越鬱悶。

美國竟然才兩百多年,太短了,這樣短命的國家竟然能成為世界第一?

至今仍然感到不可思議。

【大豆,還見證了一個朝代的興衰。】

【這個朝代,就是滿清。】

【滿清的祖地東北,是大豆的高產之地,也是大豆被外國肆意掠奪之地。】

努爾哈赤:不是吧,他才剛建立後金就要聽到這壞消息?

滿清祖地東北不會都保不住了吧?

剛改女真為滿洲、改國號為“大清”的皇太極:大清這個名字似乎不太吉利,要不不改了?

剛入關的順治回頭看著祖地,突然有點不想進入中原了。

中原再好,祖地才是龍興之地,怎麼能丟?

【大豆也曾經帶給清政府無數白銀利益,但同時,也帶來了無數的恥辱。

有重金在手卻無力守護,最終淪為他人的提款機。】

1861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後,《天津條約》規定開放營口,東北經濟被迫卷入國際貿易,大豆首先成為外國人的牟利產品。

1869年,清政府正式取消大豆外運禁令,東北大豆進入國際貿易舞台。

1873年,東北大豆樣品進入奧地利舉行的萬國博覽會,參加會展之後,東北大豆、東北豆餅開始被外國高度關注。

1890年,大豆輸出總價值為白銀37萬兩;

1900年,輸出547萬兩白銀;

1910年,輸出3669萬兩白銀;

1920年,達到6362萬兩白銀,40年間增長了190倍。

這一時期,華夏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和出口國。

.

“看起來好像也沒問題。”還年幼的弘曆在胤禛面前傻乎乎說道,大清政府這不是通過大豆對外貿易掙了很多白銀嗎?

胤禛沒好氣道:“你傻了嗎,外國人牟利的產品,這些白銀能落到朝廷手中嗎?”

果然,天幕也開始解釋。

【看起來好像很掙錢是不是?然而再想想當時那麼多割地賠款條約,賣大豆掙來的銀子到哪裡去了呢?】

日本將大豆稱為“金色血液”,對東北大豆高度依賴。

1900年,日本三井物產從營口進口了348萬枚豆餅,帶回日本成為日本農業發展的主要肥料;

1905年,日本贏得日俄戰爭,第二年,日本成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總部設在大連。

這並不是單純的鐵路公司。

鐵路仿佛是一條條紮入華夏北部的抽血針管,把日本最喜歡的“金色血液”源源不斷抽走。

1918年,滿抽鐵路修建長

度為4098公裡,東北大豆生產量為220萬噸;

1928年,滿洲鐵路修建長度為6256公裡,東北大豆生產量達到了530萬噸。

然後,這些大豆通通成為了日本人的重要資源。

1942年,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總部由大連遷往長春。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之後,東三省被收複,而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亦停止運作。其資產大多被蘇軍收繳並拆運回國。滿鐵資產清算工作直至1957年才最後結束。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時,東北的大豆被日本敲骨吸髓的殖民侵略後,沒留下任何大豆儲備,整個東北資源大量流失。

國家極力扶持恢複之後,東北大豆年產量隻剩下509萬噸,還不到1936年產量的一半。

.

玄燁氣得拍案而起:“日本!又是日本!”

“⑥[]⑥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他要好好看看,這日本在什麼地方。

區區一島國能占領東北,大清為什麼不可以去占領日本?

大清又不是沒有船沒有海軍!

【日本在東北想方設法弄大豆時,美國人也注意到了。】

【八國聯軍都是為了搶華夏的寶貝,日本人悶不做聲偷偷搶,美國人能乾?】

【於是,美國人也開始打大豆的主意。】

1929年,美國人莫爾斯前往東北,開始探尋大豆的種植技術。

他很有耐心,足足在東北的大豆田壟之間耗費了三年時間,收集了超過四千份大豆樣本,並向當地農民請教種植大豆的技術。

等到時機成熟,莫爾斯帶著滿滿的收獲回到了美國。

回國之後,莫爾斯成功說服了政府大力推行大豆種植,在這個過程中,美國人首先被打動的不是因為豆製品有多美味,而是因為發現了大豆的特性——它可以與根瘤菌共存,可以改良土壤。

美國起初其實與歐洲相似,以畜牧業為主,農作物以美洲的土豆番薯為主食,起初種植大豆是作為牧草和綠肥來喂牛羊。

但是當他們看到了大豆的好處,對農作物可以肥田,對牲畜可以養膘,頓時開始國家政策扶持、高科技人才育種。

加上美國地勢的優越——大平原,地勢開闊,適合大型機械耕作,美國開始以大農場化、機械化的特色發展,大豆產業頓時一日千裡。

.

美國大平原的地理優勢,古人看著那一望無際的平坦羨慕到眼紅:“這地真平坦啊!”

再看著一個人就可以開著機器收割整片地的大型機械,更眼紅了:“這機械看起來就好用。”

可惜隔得太遙遠,工匠們也看不清收割機怎麼打造的,隻能望洋興

歎。

哪怕是再迂腐的人也不得不承認:

“果然,哪怕是種地也需要讀書人。研究出這種厲害玩意,多省事。”

.

在宮中,聽到又多了一個美國植物間諜,胤禛氣得開始打孩子:“又是美國又是日本,東北完全沒人管嗎?自家祖地都放棄了嗎?你乾什麼吃得!”

“皇阿瑪!不是我的錯啊!”弘曆抱著腦袋滿朝堂亂竄,儘往大臣身後躲,“後面的事我想管也管不著啊!”

“還不是你!你錯過了多少你知道嗎?!”胤禛每每聽到乾隆年間海外發展的如何如何,就氣得想打孩子。每每被勸“孩子還小”,強行忍了下來。

這一次,終於忍不住了,新仇舊恨一起發泄,胤禛看著兒子往大臣身後躲,一聲冷笑:“給朕把他按住。”

就是弘曆是未來的皇帝,現在的皇帝還是他,大臣們終究還是聽他的。

恰好是張廷玉抓住了弘曆,押送到胤禛面前,弘曆嗷嗷叫:“張廷玉我記住你了!記住你了!”

“本事不大,心眼倒是小的很。”胤禛抓住弘曆按在腿上抽了個嗷嗷哭。

在未來的“十全老人”弘曆的哭聲為背景下,天幕雷打不動地繼續介紹。

【在世界大戰期間,大豆從農業物資變成了重要的軍需物資。】

胤禛身形一顫,凝神聽起天幕。

重要的軍需物資?大豆還有這作用?

趴在他膝蓋上的弘曆扭著身子想跑,胤禛看也不看,一巴掌拍在他屁股上,打的弘曆又羞惱又痛得想哭。

他的兄弟姐妹們全在這裡啊!

大臣也在!太監也在!

這讓他以後君威何在嗷嗷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為了擴充軍需,歐洲把國內油脂工業改為軍火生產,東北大豆被運往歐洲,生產豆油,然後製作肥皂、蠟燭、油漆,甚至還有炸.藥。】

在豆油進入歐洲之前,歐洲人是用亞麻籽煉油,效率更低,產油量也更低。

發現了豆油的好處後,歐洲人對豆油進口量快速增加,成為了華夏豆油的主要進口方。

1908年以前,華夏的大豆主要出口對象是以日本為主的亞洲市場;

1908年以後,隨著豆油和豆餅在歐美市場的各種使用,大豆在國際市場上更受歡迎。

大豆主要輸往蘇聯和日本,豆油輸向英國、美國、荷蘭、蘇聯等西方國家,豆餅主要出口國依然是日本。

.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大豆種植者協會成立,開始運用高科技和國家政策種植大豆,後來者居上,不斷地提升產量。

20世紀30年代初,美國成為全球主要的大豆生產國;

1931年,美國大豆產量超過日本,1934年超過朝鮮半島,1941年趕超東北。

1942年,珍珠港事件後,美國農業部發布給每個農民發了一本小冊子,鼓勵農民種植大豆抗

戰,小冊子上寫著新的國家政策:《大豆油和戰爭:種植更多的的大豆以取得勝利》。

與此同時,深陷戰爭的華夏大豆產量不斷下降。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全國大豆產量1101萬噸;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全國大豆產量1004萬噸;

這個時期,華夏的大豆產量仍然占據世界大豆總產量80%。

但是美國大豆開始進入高速發展,在二戰以後進入全面發展時期。

1954年後,美國大豆完全趕超華夏,成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產國。

20世紀70年代以後,南美洲地區也開始大量生產大豆,巴西和阿根廷相繼超越華夏,成為了世界第二和第三大豆生產國。

.

胤禛越看越氣,原本手軟,被刺激的再次渾身有力:“啪啪啪!”

“?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手打疼了,換馬鞭,不讓這敗家子長長記性就是禍害大清江山!

【最終,從1995年到1996年開始逆向發展,華夏從大豆淨出口國變為淨進口國。】

【2000年,華夏的大豆進口突破千萬噸,此後不斷的增長,2020年甚至達到了1億噸。

而在這種情況下,海外的大豆價格不斷地上漲,2021年進口均價為3585元每噸,2022年漲到4484元每噸,華夏光成本就多花了1596.1億元。】

1596.1億元!

是多花了千億元,不是隻花了千億!

如此巨額的成本,讓不同朝代的帝王一陣陣的窒息。

嬴政快速回憶著當年踏平六國後從六國宮廷帶回大秦的黃金和其他寶藏,就算不知道後世的貨幣與黃金如何換算,但怎麼算,哪怕按秦半兩換算,也湊不了千億。

是大秦太窮,連海外的大豆都買不起嗎?

不,是後世的人口太多,需要的大豆太多,進口量太大太大。

劉徹腦海裡光是想象一下1億噸的大豆,覺得可以把匈奴人淹死在大豆裡;

再想想千億的五銖錢,感覺自己也要被淹死了。

再想想千億的錢是給國外買大豆的,劉徹感覺自己整個人都要不好了!

“大漢一定要好好種大豆!大漢隻能賺彆人的千萬億,隻能去賺彆人的黃金!”

李世民心疼地眼眶濕潤了:“諸位愛卿,大家要好好種地,好好種大豆。”

大家都是有田地的,今天不好好種地,明天他們的後代連大豆都要花這麼高的天價去買,太不值了!

朱元璋捂住胸口,想著大明如今國庫的儲備,再次感受到了大明的貧窮。

哪怕是被天幕誇過富裕的仁宗朝,君臣一片哀嚎。

這麼多錢,乾什麼不好,竟然隻是用來買大豆!

好多錢啊!好虧啊!

【華夏本土的大豆,主要特點是蛋白高而出油率低,遠低於進口大豆的出油率。油料生產國內原料供給不足,大豆壓榨企業對外依存度逐步提高。】

【同時,華夏國內植物油庫存處於較低水平,但是大豆油消費是華夏居民食用油消費的半壁江山,不得不重視。】

國產大豆更適合用來做豆製品和醬油,在1990年以前也有部分出口到日本,但是日本嫌棄華夏大豆製作的豆腐偏黃色,選擇用美國大豆做豆腐,用華夏大豆做日本醬和納豆。

到1990年以後,日本把原料從華夏產轉到北美,也開始全面使用美國大豆。

哪怕是國內,進口大豆也主要用在食用油上。

【進入21世紀後,雖然國產大豆的年總產量保持在1000萬噸以上,但是遠遠不能滿足國內需求,大豆進口量逐漸增加。】

【而在這關鍵時刻,美國再次打起了“糧食戰”的主義,對華夏發起了“大豆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