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 章美利堅的人情世故(1 / 1)

“我也聽說的,不確定是不是真的,”李鴻飛笑眯眯的說道:“但根據我了解到的情況,除了鑰匙扣、小玩具之類沒有什麼價值的紀念品之外,能夠享受到警察特殊照顧的最低一個檔次的‘紀念品’是一張類似銀行卡的卡片,你可以把這張卡片和你的駕照放在一起,遇到警察攔車的時候,你可以把駕駛證連同這張卡片一起遞給警察,警察看到這張卡片,就知道你給他們捐過款,屬於可以照顧一下的那類人,在這種情況下,警察對於車主的一些輕微違法行為比如超速會視而不見,即便是超速比較嚴重,警察也隻會提醒一下,卻不會開罰單,所以你說這個捐款值不值得?”

還能這樣?

凱瑟琳的眼鏡瞪的更大了!

剛走上社會的凱瑟琳還很單純,沒怎麼受過社會的毒打,李鴻飛剛剛的這番話當真是顛覆了她對社會的想象,但在震驚之餘,又覺得李鴻飛說的好像是對的,因為美利堅人民都知道美利堅的警察是個什麼德行。

“有點超出了你的想象,對吧?”

“嗯,是,”凱瑟琳點點頭,隨即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向李鴻飛問道:“那……再往上還有沒有更高級的?”

她有些興奮,覺得自己知道了社會的一些秘密。

“當然有,”李鴻飛應道:“如果你願意捐更多的錢,就可以得到一個帶有11-99標識的車牌架,路上的巡警在看到有這個11-99標識的車牌架之後,面對你的一些輕微違法行為比如超速甚至都不會截停你。”

凱瑟琳立刻舉一反三:“這個我明白,這個車牌架的作用就是一種外置形式的‘紀念卡’,警察看到這個特彆的車牌架,就知道這輛車的車主給警察捐了不少錢……”大風

說到這,她忽然興奮起來:“你還彆說,我之前在路上還真遇到過那種11-99標示的車牌架,當時還好奇怎麼會有人把警察的緊急求助代碼印在車牌架上,原來是這麼回事。”

她倒是沒覺得這是公權私用,如果這都算是公權私用,那直接給政客捐錢又算什麼?

李鴻飛笑著點頭。

凱瑟琳倒是忽然想起一件事,興奮的再次問道:“唉?Boss,你說為什麼警察從來不在路上查那些有錢的富豪的車?難道那些富豪也給警察捐錢了?”

“你說對了,據我所知幾乎所有的富豪都會給警局捐錢,而且警察係統下面成立了不少面對公眾募資基金會,”李鴻飛應道:“此外如果你留意過報紙就知道,警局都會舉辦一些活動,這些活動中的有超過一半都是以以募捐為目的的,咱們舊金山的富豪們幾乎都會接到邀請。”

如果不出意外,自己這次捐款後,今後警局再舉行類似的活動的時候,自己也必然會接到邀請。

凱瑟琳覺得李鴻飛說的有道理,但她有些不解:“但我看路上的那些好車,似乎沒有幾輛掛11-99車牌架的啊。”

“嗬嗬……”

聽到凱瑟琳這個幼稚的問題,李鴻飛忍不住笑了起來:“因為這些給警察捐了很多錢的富豪們根本就用不著11-99車牌架。”

“啊?”凱瑟琳驚訝了:“用不著?為什麼?”

“兩個原因,一個是那些富豪們的車都是好車,警察也不傻,一看到好車,可知道車主不簡單,一般也不會主動上前去檢查……你覺得一個公路巡警敢隨便查一輛凱迪拉克嗎?”

“也是啊,”凱瑟琳想了想,忍不住點頭:“對於當時的巡警來說,他怎麼敢保證車主會不會認識自己的局長呢?”

“就是這個道理,”李鴻飛點頭道:“至於第二個原因,就是那些給警察捐錢比較多的富豪以及那些在咱們舊金山比較著名的富豪,他們的車牌號碼直接就上了警察係統的內部名單,警察們在路上看到這個車牌就知道車主是誰了,自然就會享受更高級彆的特殊照顧。”

“原來是這麼回事,”凱瑟琳恍然:“你這麼一說我就明白了,就是不知道需要捐多少錢。”

“去問問不就知道了?估計不會太便宜,但也不會太貴……”

……………………

舊金山市警察局。

這位名叫朱迪的警察協會工作人員在知道了李鴻飛是給11-99基金會捐款的之後,熱情的不得了:“先生,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支持和認可,我代表各位同事謝謝您。”

李鴻飛也很客氣,說道:“警察是一個非常值得尊敬的群體,我經常在很晚的時候還看到你們開著車巡邏和出警,非常的辛苦,我們能夠享受到幸福的生活,你們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所以我打算做點什麼表示一下我的心意。”

花花轎子眾人抬嘛,既然都來捐錢了,何必吝嗇幾句好聽的話?

不過這話聽在朱迪小姐的耳朵裡就不太一樣了。

雖然自打11-99基金會成立以來,來給基金會捐錢的人也有一些,但從來沒有那位捐款者的話說的這麼好聽,那些來捐錢的有錢人,一個個目中無人的恨不得眼睛長在腦袋頂上,說的直白點,用“打賞打手”來形容他們來捐款的態度也絲毫不為過。

誰不想得到彆人的認可呢?

雖說警察當中的敗類、黑警確實不少,但實話實說,他們也確確實實的為舊金山的社會治安做出了貢獻,所以聽到李鴻飛話語中那似乎發自內心的認可,朱迪激動的眼睛有些泛紅了:“李先生,謝謝!謝謝您的理解!”

又聊了幾句之後,李鴻飛主動開口問道:“朱迪小姐,我聽說捐贈者會得到一些非常有紀念意義的紀念品?能麻煩您為我介紹一下這些紀念品嗎?”

聽李鴻飛提到“紀念品”,朱迪頓時了然:眼前這位捐獻者是個大客戶!那些捐個幾美元幾十美元的普通民眾,誰會在意那些“紀念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