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養豬致富路24(1 / 1)

八月十五淩晨, 小花生了十五頭小豬,這十五頭小豬。

“全部養起來,過年賣。”鬱錦音家裡的小花生了, 她也沒有聲張。

各家各戶都忙著養豬,也沒人盯著陳錦錦的豬看。

鬱錦音和聞奚華至今為止一共在銀行裡存了兩千塊錢, 現在每月取出一百塊來用於買牛骨、貝殼等飼料配方。

而養在前院的年初來回來的小豬名字就叫小白,也是一頭小母豬, 六月份成熟開始配種,到了十月底時,又生了一批小豬仔, 這一次一窩有十隻。

加上六月份時孫新穎給的兩頭小公豬,現在一共有十四頭豬。

隻不過小豬居多, 而且小豬在一開始要跟著母豬吃奶, 一個月之後才能斷。

鬱錦音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聞奚華自然也要幫忙,很多事情他都要學著插手。不可能兩人一起割豬草或者一起從地裡回來後, 聞奚華躺在床上休息而鬱錦音一個人在豬圈裡忙。

聞奚華每天都要和她一起查看豬圈。

比如今日母豬的奶發炎了, 需要熱敷通乳, 鬱錦音一個人忙不過來——畢竟一頭母豬就有七對奶,她挨個搓乳腺, 估計要搓到天亮去!

這是足以讓聞奚華奓毛的工作,聞奚華能什麼樣呢?他無奈下還是選擇默默忍受, 和鬱錦音一起在豬圈裡忙到半夜。

倒是隻貓崽看著爸爸媽媽伺候主崽時眼睛亮了一下。

鬱錦音說:“你看看它們這眼神,看到奶走不動路了。我看鬱姿這就要打算衝過來嘗一口……”

聞奚華臉紅:“……”一手一隻胳膊窩裡還夾一隻拎到屋裡去,然後關門。

然而貓崽們會開門,也會開窗。

兩分鐘後,隻貓崽站在房頂上, 看著女主的奶喵喵叫。

鬱錦音招手:“……真想喝?那你們就嘗一口!”

“咪嗚~”

隻貓崽睜圓了眼睛,排著隊下來,在小花面前坐定。

小花睜開豬眼睛,看了一眼隻貓,有主人在,它也不擔心隻貓咪搗亂。

它們也搗不了什麼亂,也就拿爪子朝它隔空比劃兩下,但是根本不敢靠近。

然後下一秒,其中一隻貓咪就悶頭趴在了母豬肚皮上,蹭蹭肚皮,鬱姿心裡想說:啊,真溫暖!

然後再吸了一口奶後,鬱姿臉色有點不太好,不好喝,她吐出來,喵喵叫著連連後退……

後面兩隻貓看看它,心想都是奶那能差到哪裡去,之後喝了一口貓臉就露出懷疑人生的表情。

“……”

這味不對,它們印象中奶是甜甜的,香香的,絕對沒有腥味!

鬱錦音看著它們噗嗤一聲笑了。

聞奚華是一副丟臉的表情,眼神無奈地看著它們。

時間一晃而過,豬崽們都健康長大。

大隊裡也買了拖拉機,而最讓村民們轟動的是陳錦錦家裡買飼料都要用拖拉機拉才行了,而且大家都買飼料,隻有她家一買就要買半個車鬥。

半個車鬥的糧食最多隻能吃一個月,根據陳錦錦自己說的算她們家的豬一天就要消耗六十八斤豬食!

“你們去看了嗎?陳錦錦同誌家的豬養的可真好啊!”

“那可不是嘛,連他們家的貓崽子都知道跟在人屁股後頭割豬草了!”這是有人親眼看見的,他們家裡養了隻貓,看起來很乾淨漂亮,喂得都是跟人吃的差不多,也從來不抓老鼠。

它們也從來不亂跑,看見鄰居有時候還會喵喵叫,叫聲特彆甜。

就是個子比一般的貓咪小一些,好像有些先天不足,看著也很是讓人心疼。

它們也的確會“割”豬草,用嘴巴咬著拽著,往筐子裡放。彆人不知道為什麼,但是貓兒知道,沒辦法,爸爸媽媽兩人實在是太累了。

直到年末的時候,鬱錦音一共準備把十七頭二百十斤的豬賣到食品站,包括孫新穎送給鬱錦音的兩頭豬。

孫新穎六月底送過來,過年時已經長到了二百十多斤。因為是公豬,家裡不需要那麼多,所以一起送到了食品。

今年過年時熱鬨些,不僅僅鬱錦音的父母來了,就連聞奚華的父母也來了,雙方父母幾乎是同一趟到了車站,又一同坐車來到了鄉下。

他們在坐著回村的拖拉機上時就意識到對方是親家。

四個人也都是無語了。

怎麼就這麼巧都選擇了回鄉下過年呢?

袁紅玉問聞母:“親家呀你們在海市不忙嗎?”

聞母趕緊說:“不忙不忙,我家兒子娶了你們的女兒這麼久了,我們這當父母的都沒有登門,心裡也著實過意不去,這不,今年就算再忙,也要趁著年假下鄉來看看他們小兩口。我聽說錦錦養豬很厲害,我們聞奚華能娶到這樣的妻子真是他十輩子修來的福分。”

袁紅玉聽到這話心裡自然是受用的:“聞奚華確實很好,這孩子又能乾又會疼老婆,他們夫妻倆那小日子過的,比話本裡的還要甜蜜!還是親家母你會教孩子啊!”

聞母又說:“哎,您就彆誇咱了,您養的孩子多好,去年的報紙我到現在都還留著呢,也不知道今年會不會上報紙,錦錦這孩子我看著就是喜歡,我是願意把她當親生女兒疼的。你瞧,這箱子大包小包全是給錦錦帶的禮物。”

袁紅玉一聽聞母這麼說,心裡的勝負欲一下子就提上來了:“誰說不是呢,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呀到了哪裡都牽掛著他們,我們大箱子,全都是給我女兒拉的實驗儀器!!!”

這下聞母瞪大了眼睛:“什麼儀器呀?”

......

七九的年過年的那一天,村子裡依舊是人山人海,不僅僅是本村的村民們圍觀,就連其他村也來了。

拖拉機上用高高的繩子鎖圍起圍欄,一頭頭豬被趕了上去,這自然是要廢很多功夫,豬害怕陌生的環境,這麼多人盯著它看它就害怕,好在隨著車上的豬越來越多,後面的豬上車也就沒那麼難了。

因為一輛車最多裝六頭豬,所以鬱錦音還接了另外兩個大隊的拖拉機,也就是說總共有輛拖拉機來運豬。

就在這時,有人喊:“陳錦錦!聞奚華!你們父母來看你們了!”

鬱錦音和聞奚華趕緊出來,順著人群看熱鬨的方向看過去,果然,從一輛陌生的拖拉機上下來四個中年男女,兩男兩女,其中一對是陳錦錦的父母,另一對是聞奚華的父母。

聞奚華和鬱錦音主動走上前,鬱錦音雖然是第一次見聞奚華父母的面,但還是主動上前幫忙把雙方的行李接過來:“您坐車這麼久想必是累了快來屋裡歇著。”

聞奚華父母點點頭,激動地看看兒子又激動地看看兒媳婦,都很滿意:“你們這是在乾什麼?”

鬱錦音:“賣豬。今天家裡的豬出欄,一共十七頭豬,一輛拖拉機拉不過來,所以要用輛。”

四個家長這會功夫已經聽地目光呆滯了,他們要賣十七頭豬?

袁紅玉夫婦倆再次重新審視聞奚華和鬱錦音,這兩人莫不是長了頭六臂?養兩頭豬的時候都快累死了,袁紅玉可是親自體會過養豬生活,天天不是割豬草就是割豬草,一睜眼就是乾活的日子,這才是兩頭豬。

十七頭這麼大的肥豬,這兩口子都過得是什麼日子呀?

袁紅玉看女兒和聞奚華,看完後心裡歎息,兩人都瘦了。

聞奚華也幫忙拿著行李去了屋子裡面。

“爸媽,你們來了,那就正好現在這屋子裡歇著,幫忙看一下門,順便熟悉一下這裡。”聞奚華給雙方父母斟茶倒水,“等我們賣完豬回來,咱們再做個新床或者買一張,這些你們都不用操心了。”這是農村,又沒有招待所,也沒有賓館,條件落後隻能住在家裡,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現造一張或者買一張床。

四個父母也知道住宿確實是問題:“你們快去忙去吧,床的問題你們就不用操心了,我們這麼多人,造個床還是可以的!”

“是啊,家裡我們給你們看著門,去吧。”

現在前面院子裡也都是豬,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後院地方小,最多養十頭豬已經是擠得不行了,更彆提還要把公豬給隔開,那公豬舍改得都快成九宮格了!

四個父母放下行李後,喝了幾口熱茶暖暖身子,然後都跑到門口看熱鬨。

“數清楚了嗎?一共多少頭?”

“一共是十七頭! ”

“天啊,十七頭這麼壯實的豬!這得賣多少錢啊,我這輩子都不敢做夢想。”

“你們家的豬不是也要賣嗎?”

“但是我們隻能賣頭,每頭豬撐死一百五十斤啊!這還是我們拚命喂豬草的結果。他們兩人真有錢啊!”

“哎,這下更有錢了。”

聞奚華原本打算留在家裡看著豬,因為小花八月中旬生了第一胎斷奶後,鬱錦音就又給小花配種了,用的還是自買來公種豬。另一隻小白十月底生下了第一胎,十一月時鬱錦音也給小白安排了□□。

現在小花已經生了十四頭小豬,小白肚子裡還揣著崽兒,所以家裡也離不開人。

但是既然袁紅玉夫婦和聞奚華父母都來了,那家裡暫時不用留人了。

聞奚華知道袁紅玉夫婦應該不是那種計較的性子,自己的父母更不是,所以就由著他們在家裡看家,自己和鬱錦音一起出門。

鬱錦音跟大隊長和韓書記坐拖拉機拉著豬去了食品站,食品站的人看到這陣仗再次驚到了。

“這麼多豬?這是你們一個村的?”

韓隊長自豪道:“是去年家裡養出了豬王的,他們家今年賣十七頭豬。麻煩同誌們給咱們稱一稱!”

食品站的人都呆了,驚訝地長大嘴巴:“一戶人家養出來的嗎?”

“這豬真得肥,跟去年養的豬王一樣結實。”

“這豬這要宰到什麼時候呀,這麼壯,來來來都來搭把手!”

有人給豬的耳朵上畫上記號,一號豬二百四十八斤,二號豬二百十五斤,號豬二百五十斤,四號豬二百十二斤......

聽著這一串串計數,周圍圍觀的人群再次合不攏嘴巴了。

食品站站長又找到了報社,還把這件事情報告給了上級,因此很快在稱量豬的時候,不僅記者來了,就連縣裡市裡的領導都驚動了。

領導們下車,看著一頭頭豬,臉上的表情同樣是震駭的。

“同誌你好!我是□□,這些豬都是你們夫妻養出來的嗎?”

鬱錦音和□□說話也不怯場,鎮靜自若道:“書記您好,我是陳錦錦,這位是我愛人聞奚華——”等雙方所有人都握手後,鬱錦音才鄭重介紹道:“豬都是我們自家養的,也基本都是我們自己配重生的,現在家裡還有崽豬二十多頭。”

就連陪同□□的官員也一齊驚住了:“太厲害了!”

然後眾人又跟著□□去關注了一下這些豬們的體重,每一隻都在特級以上,甚至彆特級的標準高出將近一百斤!

記者們則是挑著重點采訪了一下鬱錦音和聞奚華,然後又拍下了他們和□□談話的照片。

到了該結賬的時候,周圍的人都眼巴巴地看著鬱錦音夫婦。

“粗略估算一下,這不得賣兩千塊錢?”

“天呐,兩千塊錢呀。”

“光是返還的豬肉就有幾百斤吧!”畢竟現在的政策是年出欄一頭合格豬就返還二十斤豬肉,這兩口子今年出欄豬十七頭,保守估計十七頭乘以二十斤豬肉,那就是百四十斤豬肉呀!

周圍的百姓都覺得百四十斤豬肉已經是個天文數字。反正他們長這麼大,家裡過年就沒有這麼多豬肉過,最多殺一頭豬時,肉多點。

然而也不是家家戶戶有肉吃,因為糧食產量少,遇到旱災洪災,乾的工分還不夠兌換糧錢,自家的豬殺了之後還要還欠著大隊裡的口糧錢。很多人家過年後清完賬,家裡也就隻剩下一根豬腿。

隻有家裡勞動力多的人家一年到頭能攢下百十塊錢,才舍得多買一頭豬崽子。食品站的人見過賣兩頭豬頭豬的,就從沒有過賣四頭豬以上的!都是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