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女帝的科研攻略7 植物科學家登基了7……(1 / 1)

整個國庫的糧食終於運完了。

倉部氛圍凝重, 戶部的高尚書才被孟氏妖女氣地撞柱昏厥不久,孟氏妖女就急不可耐地挖了所有糧食。

倉部的士兵們不約而同地站在被扒開的糧窯前沉默著,仿佛在為百姓也在為他們的未來擔憂……

小飛內部, 麻袋裝著的糧食堆成一座山,鬱錦音看了看, 心裡踏實一點。

這個冬天雪就沒有停過, 京城的百姓都能因饑寒而死, 那些在偏遠的山區, 貧困的百姓都怎麼過日子呢?

就連王公公得知她要探訪民情, 以為她要去很久,所以特地叫宮人給她送來的菜中,都沒有一棵新鮮的青菜,全都是醃製的醬肉和醬菜。

她身為女帝, 自然有醬菜可以吃。縱使沒有菜,她可以吃醬肉, 新鮮的肉, 醃製的肉, 或烤或清煮, 總能換著花樣來, 既餓不死也不會讓帝王吃膩味。

但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們沒有醬菜又能吃什麼呢?

鬱錦音一刻都等不了。

每多耽擱一刻,百姓們多危險一分。妻離子散的人間悲劇每天都在上演。

小黑語氣難得有了起伏:“陛下, 總共有糧600萬石。”

鬱錦音點點頭,滑動面前的操作係統,叫來李光懼怕的“鐵人”,將一麻袋一麻袋的糧食分彆運輸到各個實驗室。

“兵部的原材料找到了嗎?”

小黑:“找到了,冬日開采山礦,冬雪都凍住, 很難完成。”

鬱錦音想了一下:“那你們能完成嗎?”

“可以。”

鬱錦音便拍板:“兵部負責帶路,你們去開礦,儘快完成。”小黑能飛,采回來的原料可以讓小黑們裝好帶回兵部。

現在,鬱錦音拿到了輿圖,又有了糧種,便啟動“鐵盤”向遠處飛去。

地上的陰影在動,在遠離,所有發現這一現象的百姓都抬起頭來觀望天空。

他們在議論什麼鬱錦音聽不見,鬱錦音隻知道,她要把整個北朝之地巡邏一遍。

一個時辰後,小飛停在江南飄著蒙蒙細雨的空中,江南獨有的冷潮撲面而來。

街道兩旁撐著傘的百姓們,抬起頭,被天空中的巨大鐵盤吸引,他們抬起頭,仰望著。

京城的消息還沒有傳出來,沒人知道這上面站著的是女帝孟允微和已經讓位的前皇帝李光。

李光對本朝的糧窯選址熟記於心,這些曾經是他夜晚無數次翻看的寶貝,現在要一一指認給鬱錦音。

鬱錦音指著輿圖上圈起來的幾個地方:“好,那就先在全國這些地方展開試點,要先建造玻璃大棚,保溫抗凍害。”

鬱錦音已經想象到未來的樣子。

而李光一臉迷茫,沒有聽懂的樣子,她也不過多解釋,他懂不懂得不重要,她身為女帝知道自己該乾什麼就好!

“今天實地考察完,圖我都製作出來了,你應該能看懂,地址還是在各地糧窯的地址上建起來。各個地區需要多少材料都寫出來了,你交給兵部,盯著趕工做出來!”

雪白的紙,上面畫著工工整整的圖案,上面的字是北朝的字,如果不是因為它是北朝的文字,李光都要不認識這些字了!

鬱錦音說,李光就點頭一一記下。

李光頭一次覺得,孟允微的可怕之處不僅僅在於這些奇怪的機械上,更在於她的膽識和才華上。

就比如,李光是沒有辦法隨手劃出這樣筆直的一條線。

李光也不知道玻璃是何物,甚至其中一個字也是請教鬱錦音後才知道,他隻能將這兩個字死死記在心裡,回去告訴兵部,女帝要製造“玻璃”,要製造這樣的玻璃——像圖片裡標注的那樣大,比他最雄偉的宮殿還要大!

他心中既失落,又興奮,他隱約覺得,女帝做這些,並不是為了給人居住的。

那是為了給誰住呢?

李光不敢問。

女帝孟允微帶著前皇帝李光,隻用了半天的時間,就在整個北朝上轉了一圈。

然後,回到了京城。

京城兵部,其實兵部長官還算好說話,儘管兵部之前投靠了孟沉舟,後又向孟允微投降,但在兵部司的心中,頭還是那個頭,還是孟家人而已。

因此在整個朝中,所有人都在對女帝登基這件事持反對態度,隻有兵部司的人跟著小黑們乾得熱火朝天。

而兵部司的士兵們這一次真正開了眼——不佩服不行,這些黑不溜秋的東西會飛,會說話,還聽指揮,比人都好使。

剩下的時間,鬱錦音則進入了實驗室。

在進入實驗室之前,她吩咐一旁正在執筆書寫的前皇帝起居郎李光:“能不能記載我的言行,並不重要,我不在乎後人評價。”

李光停下筆,茫然地站在那裡:“那我乾什麼?”

他已經把女帝的圖交給兵部了,兵部答應的很爽快。

接下來應該沒李光什麼事了,李光也想不出自己還能乾什麼。

大家都是當皇帝,為什麼孟允微乾的事,他就看不懂?但同樣身為帝王,哪怕孟允微這個帝王才當了一天,李光也在她身上嗅到了一種天才的氣質。

用雄才大略來形容,應該最合適不過。隻不過他一時間看不懂而已。

孟允微的學識,已經遠超他的所見所聞。

鬱錦音想了想道:“你負責記載天下不平事,然後告訴我。”

李光不知想到了什麼,臉一紅,低下頭應:“……喏!”

“傳下命令,督促各地建立玻璃大棚。”

“喏!”

鬱錦音乘坐光梯進入實驗室,開始埋頭研究起來。

下午時分,街道上,各家的車馬開始頻繁走動,戶部的消息放出來,整個京城的貴族圈子們都開始坐不住了,紛紛聚集在一起商討接下來的日子該怎麼辦?

街邊賣烤紅薯的商販們最先從小廝們那裡得到消息,然後也迅速將消息擴散到百姓中——

北朝發生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少年帝王李光把皇位禪讓給了孟將軍之女,孟允微!

這件事貴族圈子裡也是今日才由百官正式放出消息,於是京城內外都在議論這件事,官員們爭論不休,有人說:沒有正式的禪位儀式,孟氏就不是真正的女帝!

貴族圈子裡的家眷們則聚集在一起,主要把討論的重點放在了皇後人選上。

“昨個,咱們姐妹還在說,如果孟氏女被她爹爹的事牽連,那這皇後之位就與她無緣了,誰知道這一眨眼,她今日成了女帝,我昨個兒一宿沒睡,這件事實在是讓人猜不透啊。”

眾人其實更想問問,女帝對前皇帝做了什麼,為什麼前皇帝忽然就禪位了呢?

眾人還想問問,如果都拿女帝沒有辦法,接下來諸位都是怎麼打算的,可是在座的都是人精,隻肯討論一下後位。

可是現在討論後妃有什麼意思?皇帝換成了女帝,即便是討論那也是......三省長官之一的宰相的夫人輕咳一聲,止住話題。

眾人隻好討論糧食。

說起來,勳貴圈子裡,世家和新貴們各家雖然有儲備糧,但是也不是所有朝廷官員都有儲備糧、都能吃夠整整一個冬天的,一些新入朝的下層官員,所有俸祿除去打點上下同僚,剩下的隻能勉強支撐餓不死,比如早晨吃不起飯,蹭一蹭早朝前的湯水,中午朝中管飯好說,到了晚上回到家裡,如果餓就隻能啃個窩窩頭,或者乾脆不啃,把錢攢起來,逢年過節,向上峰們孝敬個糧油。

這還是朝廷官員。

普通的百姓們,一天吃一頓。

萬一有一天,這一頓飯都吃不起了呢?

“年前就有相術士說,今冬雨雪異常過多,來年恐怕天象有變,哎,這孟氏女又把國庫糧食帶走了,真是造孽啊!”

說著說著,大家的觀點統一起來,總結來說就是一句:孟氏女禍國殃民,不配稱帝!

至於普通百姓們得知孟氏女稱帝的消息後,無一例外紛紛搖頭歎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已經不是他們第一天知道的道理了!

隻能期盼那妖女走了就走了,不要再回來了。

第二件:天上那個大家夥是孟允微的坐騎,孟允微現在打劫了整個北朝糧倉裡的糧食,逃了,誰也不知道她要帶著糧食去哪兒。

鬱錦音不知道京城裡的老百姓怎麼想她,她拿到糧食後就開始忙碌起來了。

而京城的百姓們眼睜睜地看著天空中,那讓人絕望的、遮雲蔽日的“鐵盤”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