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153(一更) 與韓約書(1 / 1)

這是一出擺在明面上的陽謀。

皇甫嵩在次日從喬琰手中接過此書的時候, 就看到在這封約戰書的抬頭寫著【與韓約書】四字。

韓遂因反叛大漢被懸賞才從韓約改名為韓遂,光是這一句中拉的仇恨就不少了。

這分明是在嘲諷韓遂此人改名,也不過是欲蓋彌彰之法。

在這開頭的幾句也正點名了這個意思。

他韓遂若真是無膽之人,在被羌人裹挾之後不得不從賊, 再無回頭路可走, 那麼又何故進攻三輔, 結交羌人,自占金城,攻殺漢陽, 如今更是圖謀虛名而與董卓為伍,接下那左將軍的位置。

故而他也不必叫做韓遂了, 還是恢複本名韓約比較好,還對得起父母當年取名之念。

這個“約”字到底是要他約束己身還是恪守約定都無妨, 反正他哪一條都沒做到,是該用這個名字警醒警醒自己的。

皇甫嵩下意識地往蓋勳的方向看了一眼。

蓋勳痛斥韓遂的時候, 韓遂還沒完成那個改名的舉動,若是當時就改了名,說不定彼時也能參考這句, 再多個理由。

而在這一番促狹話說完,就是光明正大地約戰了。

喬琰列出了三條需要討伐韓遂的理由。

其一, 便是說韓遂此人【狼子野心,難以恩納,料來不過勢雖窮服,兵去複動而已,有如癰疽伏疾,留滯脅下】。①

這一句說的很微妙,因為這是昔日段熲用來說服孝桓皇帝對羌人斬儘殺絕的話。

所以這也是對羌人的形容!

現在卻被喬琰乾脆地用來形容韓遂了。

言外之意, 韓遂不是被迫從羌,而是與之習性相似!

羌人反複,空耗大漢財力,永初年間的羌人平叛,花掉了二百四十億錢,永和之末又花了八十多億。

如今大漢勢衰,出不起這麼多為了壓製他們反複橫跳的錢。

所幸並州還有些餘財,那麼為鎮壓以韓遂等人為首的涼州反叛軍,她這位並州牧把兵和錢都出了也無妨!

其二,董卓挾陛下於長安,去歲的討董卓檄文中已將其罪責惡行揭露於天下,為省筆墨不予贅述。韓遂接董卓之名為左將軍,與之成犄角相護之勢,便是同為惡賊之流,正該討伐。

喬琰自己那個驃騎將軍的名號可從未用在過自稱上,而始終用的是當年劉宏給她封的並州牧與樂平侯,又有先行攻破洛陽,意圖救駕之功,在立場上也確實是比誰都站得住腳跟。

至於其三——

韓遂若存,便是告之於州府任職之官員,一旦羌人來犯,他們不必為保漢人百姓而死守城池,可不必想到羌人來犯之時“湟中諸縣,粟石萬錢,百姓死亡,不可勝數”的慘狀,隻要投身於叛賊,便可安享榮華富貴。②

何其荒謬之言!

若如此可為漢地邊陲之舊例,先帝何必在傅南容以身殉國後加其為“壯節侯”!

這便是韓遂必除的理由。

故而喬琰一奪高平,便要對韓遂發起聲討。

羌人之禍,禍在一地,韓遂之禍,禍在一朝。

若無韓遂為諸羌謀劃聯絡,其人也不過是各自為戰,區區莽夫而已。可韓遂統率諸部,助長野心,非當年段太尉之“絕其本根”策略不可為。

【並州牧喬琰,初至涼州,本該安撫縣民,重建北地、安定二地之秩序,然虺蛇枳棘於前,發塚露屍頻頻,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必斬韓遂之首,以為告誡!】

她又隨後寫道,她難道不知道韓遂是涼州的地頭蛇嗎?

自然不是。

可昔年段熲與而先零羌會戰於逢義山,曾激勵士卒說,我等離家千裡而戰,進則事成,走則儘死,唯有努力以共功名。故雖於此地人生地不熟,仍敢邀韓遂來此一戰,以全大漢之威。

段熲可為,她喬燁舒今已殺鐘羌八千人於高平,亦可為之。

侯韓遂來時,必以並州精騎良將,長矛強弩,張鏃利刃以迎。

——以上說法裡的韓遂全部替換成韓約。

韓遂看到這信差點拍了桌子。

可眼前送信使者仍在,他若真因為喬琰這一番激怒的言語便如此失態,豈不是正中了對方的下懷。

韓遂努力平複下了幾分心緒,重新端詳了一遍這封【與韓約書】,越發確定,喬琰能以如此年少之齡統領並州,與她“不拘小節”定然是分不開的。

什麼叫做她離開並州千裡為戰,人生地不熟,隻為全大漢忠義,方儘力討賊?

這話說得就好像她打這一仗有多吃虧一樣。

早在兩日前,韓遂便收到從火石寨逃亡而來的鐘羌殘部報信,高平城被攻破,城中鐘羌無一幸存,進攻高平奪城的,正是這位並州牧。

猝然收到這個消息,失去的還是連接長安與北地的重要據點,已經讓韓遂為之心驚不已。

她出兵得太快,也效率太高了!

高平這樣的堅城被攻破,城中駐紮的鐘羌遭到滅頂之災,這份戰績擺出來,再加上一個一日內破城的時間限製,未免過於醒目了。

再想到喬琰前兩年的率軍奔襲於塞外之舉,或許也正是承襲了段熲喜歡一日一夜奔行二百多裡、孤軍深入的做派。可難保她不會打出什麼且鬥且追,儘斬其寇的戰績。

不過他當然不會因為先前瞎說的什麼話,真在喬琰進攻而來的時候,將自己的頭顱奉上,而是準備請馬騰前來商討一個應對策略。

卻不料他給馬騰的聯絡信可能才送到隴西,喬琰的約戰書就已經送到他的面前了。

還選了個在名義上是給他讓利,實際上滿是圖窮匕見之意的約戰地點。

逢義山距離高平城不到百裡,在她已駐紮於高平的情況下,若要進擊於此地彆提有多容易了。可他要從所在的金城趕赴逢義山,六百多裡的路程,無疑是在勞師遠征,費力不討好!

若是喬琰再玩上一點黑心的策略,在半道上的何處令手下提前埋伏,更可以將他的疲軍之師給斬殺殆儘。

他得是瘋了才會同意以逢義山作為約戰的地點。

他朝著面前送信的年輕人看去,冷聲問道:“昔年光武帝麾下寇子翼攻伐高平,高平城中守將高峻,令軍師皇甫文前往寇將軍大營約戰,此人出言不遜,禮數不周,為寇將軍所斬,高峻非但沒為他的軍師報仇,反而將高平城送給了寇將軍,你就不怕你也是兩軍相鬥,被斬殺的那個來使?”

對方從容不迫地回道:“韓將軍是讀書人,知曉當年之事,卻不知廉恥臉面為何,竟敢將自己類比作威侯,豈不有鼠輩冒領之嫌。”

“你……”

“我喚你一聲韓將軍,那是因為我家君侯請你赴約一戰,為你抬些身價罷了,難道還真覺得自己配得上將軍二字不成?足下若真有膽子殺我,我還敬佩你幾分,可你隻怕也沒這個膽量!”

韓遂確實不可能殺了這個來使。

站在他面前的少年威儀俊秀,面色冷肅,若非年齡還小了些,與當年據守漢陽的傅燮便幾乎是從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這不是傅燮之子傅乾又是誰!

在喬琰問詢營中何人敢為她去送這封約戰書的時候,傅乾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

按照他給出的理由:“我父死戰殉城之時,得蒙其恩惠、信奉其高義的而羌人已覺韓遂、王國等人此舉不妥,若他隻因我送一戰書與他,便要發怒之下將我處死,更不合羌人做派。羌人強則分種,弱則附人,韓遂若殺我,便有色厲內荏之態,何能服眾!”

“若他真可算是無所顧忌,令我命喪金城,那也無妨!我投效君侯之時,並未強求君侯為我父報仇,今日君侯征討涼州,先下高平,勢若雷霆,軍威赫赫,遲早兵過葵園,劍指湟中,必能從這涼州境內將韓遂拔除,我雖死無憾。”

傅乾的這番說辭,讓原本想站出來前往送信的蓋勳,都先坐了回去。

他這一番烈性坦蕩之言,已將他就是最合適的送信人選這一事實給完全敲定了。

喬琰又何必拒絕他的自薦。

韓遂也正如傅乾所說的那麼想的。

傅燮已死的情況下,傅乾若再死在他的手中,隻怕要給他惹來非議。

他一面效仿著羌人做派,從事奪權割據之舉,一面又還保留著顧忌名聲的一點舊日毛病。

在這種矛盾的心態下,縱然傅乾領著喬琰送來的那封約戰書,又指著他的鼻子痛罵他乃是個往自己臉上貼金的鼠輩,他也隻能先忍下這口怨氣,轉而對這約戰一說來表示自己的態度。

他說道:“喬並州若要約戰,何必放在逢義山,要我看來,便來定西一戰豈不更好?”

傅乾冷笑道:“韓將軍何曾見過討賊之前還與那賊寇提前明言的?昔日段太尉聞羌種居於奢延澤,輕兵追逐,日夜二百裡,晨起之時擊之,君侯進攻高平正取此道。若此刻前來送信的並不是我,而是我家君侯麾下大軍,連那約戰於逢義山都不必有了。”

“韓將軍挑挑揀揀,不肯出戰,日後也不必以羌軍領袖自居。誰家領袖是這等畏縮不前,討價還價的樣子!”

不等韓遂再提出換一個地點,傅乾已拂袖離去,走前還不忘拋下了一句:“自今日起七日內,我並州軍恭候足下於逢義山。若足下不敢前來,我等也隻好逐個擊破了。”

他這句話乃是踏出了韓遂的接待場所才說出的,足以讓韓遂手底下的一部分羌人叛軍聽個明白。

韓遂在屋中端坐,臉色一變再變。

喬琰此舉正是為了借助高平之戰的勝利,以約戰的形式來將而造成對他聲望的打擊。

他能做到統率叛軍各部、擔任主將的位置上,不會看不清這一點。

可他在此時不能動。

“並州牧行軍匪夷所思,其麾下部從在攻破高平城後尤有餘力進攻火石寨,以其中殘部所言,出兵進攻之人極擅山地作戰,我隻怕那是她麾下的黑山賊或白波賊。”在馬騰前來後韓遂如是說道。

喬琰部下的人員組成,對外界來說並不是個秘密,或許也隻是她手底下幾位將領的具體本事還不那麼確定而已。

所以韓遂通過火石寨的報信確定出手襲擊之人前身乃是山賊,不是個毫無根據的判斷。

韓遂繼續說道:“若她此行不止帶著騎兵與攻城所用步卒,還帶著尤擅山地作戰的黑山白波賊,那她若要在我前去的路上製造伏擊,就太容易了。”

“與其中了她的激將法前去應戰,反而落入了她的圈套之中,還不如以逸待勞,等到她深入涼州腹地後,壽成兄領一軍截斷其後路糧草,我領一軍於大小榆中進攻,便如當年孫堅與周慎一般,再如何勇武,面臨榆中與葵園峽這等地形,還不是要被殺得丟盔卸甲,慘淡而逃。”

馬騰雖然對喬琰先尋了韓遂挑釁,有那麼點幸災樂禍的意思,可他們兩人如今的利益與共,休戚相關,不適合將這種想法表現在臉上。

他摸了摸自己的須髯,回道:“文約此言不錯,若我軍貿然突進,反有禍難,實不如先觀望局勢,一戰決勝。”

他又道:“隻是這樣一來,文約要背負些罵名了。”

喬琰這封約戰書裡雖未明言,卻也實有些道德綁架的意思。

韓遂若不應戰,她便可堂而皇之地轉戰涼州各處,倘若她的下一個目標是他們拉攏的叛軍同盟中的一支,這些人到底是先將其歸咎於進犯的喬琰,還是先怪責於韓遂無所作為,以馬騰對涼州羌人欺軟怕硬脾性的了解,不難得出一個結論。

這個鍋還是得韓遂來背!

韓遂苦笑道:“若我等此時還能召集起十萬眾的兵馬,我又何必怕那喬琰,直接舉眾進攻就是,然……”

他們若真這樣做了,或許是能將喬琰給驅逐出境,卻也會轉頭讓董卓從中獲利。他不會錯過這個漁翁得利的機會。

那位也是涼州發家啊!在他還手握天子的情況下,想要瓦解涼州軍馬,招攬部從,在心腹之患已除的情況下,比誰都要容易。

所以董卓會比誰都樂於見到這樣的一幕。

這樣說來,韓遂本就隻能等到喬琰深入腹地來戰,卻不料這種最合乎他現狀的應戰之法,會被喬琰給扣個大帽子。

若是時間能夠倒流的話,韓遂必定要扇自己一嘴,乾什麼沒事要說喬琰不可能進攻涼州。

現在仗還未打,他已經處在下風了。

而此刻身在高平的喬琰,還真按照她送出的戰書一般,在高平的殺戮後,再未做出什麼其他的進攻舉動,就仿佛真在等候韓遂前來應戰。

但也不能說她什麼都沒做。

她一面令人在火石寨上開墾田地,募集周遭的漢人在此耕作。

一面發出了一道送往並州的調令——

命南匈奴左穀蠡王與於夫羅率眾前來高平,與她會飲候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