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喪屍潮(1 / 1)

楊戲,字文然,犍為武陽人。

和現在的益州治中從事楊洪、梓潼太守張翼是同鄉。

對於這位益州本土士人,連惜字如金的陳壽在編纂《三國誌·蜀書·鄧張宗楊傳武二年的夏天還有大半年時間,為時尚早,此事尚可以緩一緩。

劉永對王嗣感歎:“荊州之變東吳與曹魏勾結,蓄謀已久,加之事發倉促,幾郡之地,數十座城池,頃刻間變節易主,紛紛淪陷。但值此危難關頭仍有習珍、樊胄、鄧凱等仁人義士、慷慨之輩挺身而出,共赴國難!”

戰國時期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的三閭大夫祠近在咫尺,這是為了紀念聞知秦軍攻破楚國郢都後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的屈平屈原修建的祠堂。

祠堂不遠,是屈原出生之地樂平裡,遠眺四周是青翠蒼蒼,綠茵覆蓋的錦繡山河一片景,不勝秀美。

面對此情此景,劉永有感而發:“烈士已已,如關雲長將軍父子、王甫、習珍、樊胄等固然與我們死生路異,陰陽從此兩隔……不過他們的兄弟後人、家族好友尚在人間,此次伐吳我們大漢絕不能半途而廢更不能功敗垂成!隻有既興兵替烈士英雄們報了仇,又收複了失地,如此方能以告亡者,以慰生人。承宗,我與君還有休然任重而道遠呀!”

“是,嗣必定為此發憤圖強,竭誠全力。”王嗣承不愧是溫潤君子。這種時候他都沒有言辭激烈地指天明誓,語氣一如先前恬靜淡然。

然後他誠是過目不忘,記憶力很好,問劉永:“殿下不是說另有重任交給嗣嗎?殿下請講。”

“不急,不急,承宗剛回來,待休息一段時間再去執行此項任務吧。”劉永瞧見遠處廖立的臉上浮現幾分不耐之色,這個時候他連太子寶座的影子都還看不見,千萬不能得罪廖立,於是對王嗣打了個手勢,劉永臉上換上“久等了”十分歉疚的笑容朝廖立、柳隱走去。

兩日後……

廖立走了,不是奉劉備之命攜帶劉永西往,而是往東,怎麼來的怎麼回去。

並且要去說服劉備,讓劉永能在秭歸多滯留兩個月。

這不是一個像說起來那麼容易簡單的工作,還是很有挑戰性的,是冒著忤逆君王旨意,觸怒皇帝逆鱗的風險擅權處置的自作主張行為。

故而,為了更好的實現廖立的計謀,幫助廖立免於受罰,遭受訓斥。

劉永請廖立帶上了一柄他私人冶鐵作坊出產的百煉金剛寶劍替自己獻給父皇劉備。

劉永還寫了一篇介紹他為何在陽安聚購買百傾土地,以及在這裡他向唐承建議使用水排增加風力,提高煉鐵產量;還有改進鐵犁形製,提高了耕地播種的效率,進而提高冬小麥的產量的詳情。並詢問父皇身體是否安好,自己三月不見,非常想念父皇,表達思念之情的家書。

托廖立一並呈進。

最後劉永派了宮衛右屯江禽的丙隊中最精銳的兩個什的士卒護送廖立回到前線大營。

一方面是為了廖立的安全著想,另一方面也存著給劉備看看他練兵效成果不錯的心思。

在陽安聚南門,劉永為了再度向廖立示好,表示出超規格看重重視之意,特意率領徐勝、柳隱、王嗣,鄧小同、鄧猛、江氏昆仲、鄧曼以及聚父老謝忠和全曲宮衛士卒為廖立餞行送彆。

臨行,劉永摘下一隻路邊上冬月開放得甚早的梅,君子之花,贈送給廖立:“孤在此便與公淵彆過了,且將東方之事悉數拜托給公淵。”然後劉永端正莊嚴的向廖立作揖行禮:“謹祝公淵早日返回東征大營,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