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歌太平 顧小狀元要去邊關?!(1 / 1)

明盛帝把折子取回來, 對顧璋道:“若你的面皮去當城牆,保管誰也彆想打進來。”

顧璋順著杆子往上爬,一臉理所當然道:“那就更該讓我去了!”

明盛帝被噎了一下。

誰家臣子聽不出這是調侃?要是擱那些古板嚴正的老清流聽到, 怕是要羞愧得無顏見人,臭小子竟然還直接應下了!

“你小子, ”明盛帝噎得一口氣不上不下,看到顧璋明媚燦爛的笑容,又泄了這口氣道:“都是成過家的人了,眼看著就要弱冠,怎還跟小孩似的性子?”

旁人成家之後, 都會成熟許多,明盛帝原也抱著這樣的想法,沒想到不僅沒有成熟,連衣服頭飾腰間環佩都更鮮亮明豔,倒更像是個初出茅廬、活潑無憂的小少年了。

“小孩多好, 天天開心無憂無慮!”顧璋笑眯眯答道:“有您護著, 我樂意當一輩子小孩。”

明盛帝哭笑不得。

合著他是被賴上了?

不過捫心自問, 他就是喜歡顧璋這樣的性子, 因為似乎沒有那層打心底的敬畏和拘謹, 烏亮烏亮的眸子裡清澈見底, 沒有陰私晦暗,全是一派坦坦蕩蕩。

高興就誇,不高興就吐槽,若不滿也不忍著, “你小氣”“一天假都沒有你好狠的心!”諸如此類坦蕩直白的話半點不少見,相處起來反而透著股鬆散,讓人每一寸肌膚都放鬆下來。

顧璋成功賴到一頓禦膳, 吃完一抹嘴,不等被他氣炸的明盛帝趕人,先行一步溜走。

***

永河村,村口大榕樹下。

“來信了!小石頭他們家又寫信回來了。”

如今永河村已經完全變了樣子。

許多人家都修繕了新房子,家家糧食滿倉,一邊是地裡豐厚的收成,一邊還有山裡藥材的收入,可謂十裡八鄉最富裕的村落。

十戶人家裡,有足足八家會送家裡的孩子去念書,無論男女,隻要念得進去,家中長輩都會應下:“念!”

蓋因為當年秋娘留下來的山中藥田管理冊子,地裡收成好有力氣的男人都要下地種田,那山裡藥材的活都要女人去做,記賬、對賬、炮製好的藥材賣去縣城,若會識得幾個字,會算算賬,會方便許多,村裡最厲害的,還能競爭接受秋娘當初的職位。

至於怎麼評最厲害的人,就用秋娘當初留下來的比試,從記賬算賬、到辨認藥材、再到和縣城商行對接的能力。

秋娘離開前把這些都安排得妥妥當當的。

還有的膽子大的,能像當初秋娘一樣,跑去縣城裡找活乾。她們識點字,會記賬,認得不少草藥,可比秋娘當初起點高多了。

混得最好的女孩,因為對藥材的獨特天賦,已經走出村子,被縣城裡的郎中收為學徒了。

也是承了顧璋當年留下來的人情,才有這條讓天賦得以施展的路。

“小石頭怎麼說?”

“他今年都十七了,再翻過年去就十八了,時間過得可真快,我還記得他小時候矮矮的時候,在麥田裡蹲下,頭都看不見!”

“是不是當官了?會回咱們寧都當官嗎?”

……

大半村人都圍聚在這裡,你一句我一句,簡直比最熱鬨的趕集還要吵。

顧方正抬高聲音:“都彆吵吵,我讓虎頭念信,吵吵誰也聽不見!”

剛剛還熱鬨的村口,一下子安靜下來。

很快虎頭的聲音就傳入他們耳朵裡,一聽就是顧老爺子的嘚瑟,說京城的街道多寬,各種鋪子一天一個,一年都享受不完,他住了多大的宅子,小石頭當上了多大的官……

小孩們聽得哇哇直叫。

“三樹爺爺肯定好高興,天天都有好吃的可以吃!”

“幾千兩的房子,肯定可以換好多好多冰糖葫蘆吧?”

“我好好念書,也和顧璋哥哥一樣考狀元,以後帶爹娘爺奶大伯也都去京城,我們也去看戲,聽曲!”

大人們聽得直笑。

村裡和顧老爺子同歲的老人們,有關係好的笑罵:“這嘚瑟的口氣,一聽就知道是他說的。”

也有原來關係平平的,如今眼裡露出點羨慕和感慨:“三樹這輩子可是享福了。”

誰能想到呢?在村裡被取笑了大半輩子的顧老嬢,臨到了卻享受這樣的富貴。

虎頭接著念王氏、顧大根、秋娘的內容。

王氏可不會炫耀自己手上攢了多少錢,反而有些念舊,關心家裡的青磚大瓦房,家裡供的菩薩,惦記著村裡的許多老姐妹,即使原來相處沒那麼融洽,畢竟幾十年的交情,隔得遠了,自然也就念起大家的好了。

“她說以後有空要回來看看我們!!!”

“真的嗎?真的嗎!”

才剛出生七八年的小孩們,也都伸出小手拽拽家中疼愛自己的長輩:“顧璋哥哥也會回來嗎?”

他們從小聽著顧璋的故事、每每吃白面的時候都會聽長輩回憶從前的苦日子,還玩著顧璋做的玩具長大,心中早早勾勒出了各種不同的“威風”形象。

喜氣洋洋地繼續聽信,秋娘倒是乾練,沒那麼多絮叨,不過她在信裡說,她打算在顧璋外放後乾點什麼,若是村裡有機靈、膽大心細的小輩,無論男孩女孩,要願意出來闖的,她打算帶兩個走。

這話頓時激起千層浪!

“府君是個什麼官?我家春花樂意去。”

“我就說秋娘厲害,原來能撐起來一個家,這會兒都這麼有錢了,還不樂意歇著,還想掙錢!”

……

光是讀信,都足足讀了一個下午。畢竟讀幾句,大夥就要討論討論。

不過最高興的,還要數顧村長家。

有顧璋專門買的賀禮,還有一本他從黎川那討來的謄寫版的筆記。

誰都知道寧都府城裡,有一套資料賣得特彆好,但那隻是針對考舉人的,如今顧璋送回來的,卻是從科舉之初,一直到最後高中進士的學習路線。

顧方正捧著書,聽著虎頭的解釋,手都有些顫抖,雙目喜而含淚:“咱顧氏一族,日後也有根基在了!”

永河村因為收到顧璋的信,熱熱鬨鬨了好些天,比過年時都熱鬨,更有顧方正站出來主持,想從小輩們裡挑出機靈的,好的,能去秋娘那兒幫襯一二。

一河之隔的大豐村,就顯得頹敗多了。

儘管從征兵那事之後,顧璋就沒再做什麼。但他過得越好,威名越盛,無論是周圍十裡八村的百姓,還是新任知縣,對大豐村的態度就越微妙。

***

顧璋對這些都不知情,他最近專心編寫“期中考”“期末考”試卷。

沒錯!

就是和已經寫完了的《高等算學》配套的測試卷。

出題坑人,這麼美妙的事情,讓他都有些樂不思蜀了。

顧璋這麼乖乖巧巧的,一直不作妖。

反而讓京城百姓、文武百官有些不適應。

忍不住有些疑惑:最近怎麼沒聽到顧瑤光那小子的音信?

不過這份疑惑沒能持續太久,很快金瑎搞的全民同樂,足足熱鬨了一個月的盛大活動,傳入了京城。

據說,從本地自古以來就有的舞龍舞獅大比拚,到賽龍舟,再到吃喝玩樂一條街……讓許多人流連忘返,津津樂道。

甚至還有人讚揚說:“紙醉金迷,酒池肉林,樂不及此。”

風聲都傳到京城來了!

許多官員到了地方之後,確實會有些動作,但一般是審理舊案,或者開辦學堂,要麼就是走訪當地實情,為百姓解決切實的問題。

鮮少有官員剛剛上任,就帶著所有人大肆慶祝,吃喝玩樂,各種花樣輪番上陣的!

不怕勞民傷財嗎?不怕被彈劾不務正業嗎?不會耽誤農耕嗎?

剛上任就整這一出,是想乾什麼?

但是許多人咂摸兩下,就看出了點熟悉的味道,燕先竹把人找來,直截了當地問:“這事是不是你給出的主意?”

他眼神裡頭的意思還挺明顯:不會有錯的,不是你還能是誰?

顧璋才不會承認,他裝傻道:“沒有啊,我都沒去過長甘縣,這些事和我怎麼會有關係?”

燕先竹睨他一眼,冷哼一聲:“人家一連寫了不知道多少首詩來誇你,還不承認!”

顧璋:!!!

他忘了,金瑎那小子最愛寫詩,那麼熱鬨的環境下,怕是一天一首都不夠。

被戳穿了,他唉聲歎氣道:“熱熱鬨鬨一下多好,我就是給他分享了一下我的經驗,然後建議他可以搞得熱鬨一點。”

他就是提了個建議,具體操作真和他沒關係啊!

燕先竹早就熟知他這套,不聽他的,拿出一堆隱隱透著“精神交換價值”“文娛與經濟發展”想法的詩詞。

單看任意一首都沒問題,但幾十首連在一起,這個感覺就很明顯了。

燕先竹把自己整理的這一摞詩詞擺在顧璋面前,讓他認真看,仔細思考,把這些想法都整理出來。

顧璋瞪大了眼睛,他其實也不太懂!

他不過是原來忽悠人的時候,隨便扯了點肚子裡的零星存貨出來,他一個種田乾架的,哪裡懂這麼深奧的東西?

他抗議道:“您該讓金瑎來寫才對,詩都是他寫的!”

金瑎坑他!

燕先竹:“根子都在你這兒,不找你找誰?”

抗議被無情鎮壓,顧璋當然是乖乖認下,要不還能怎麼辦?燕先竹不僅是他師伯,還有一層祖父的身份在!

顧璋沒辦法,唉聲歎氣地去整理資料去了。

誰懂啊!

這和讓張屠夫拿繡花針有什麼區彆?

他愁得都抓掉了一把頭發,這些忽悠人的言論,他當初到底是從思想品德課上學的呢,還是從馬克思老人家的言論中吸收到肚子裡來的呢?

他邊寫,還邊給金瑎寫了封信,狠狠吐槽了一番:你說說你,高興寫詩就寫詩,非要掀我的老底做什麼?

金瑎十分委屈的回信:“我這不是怕被彈劾嗎!總得吹一吹,然後亮一亮效果。”

畢竟一個小地方的賬目,誰會去注意?還要等到戶部年底清算完,那個時候他怕是被禦史台的人噴慘了!

他不得好好寫詩吹一吹,當地商販掙了多少錢?當地舞龍舞獅的班子又攬了多少新活?當地的特產又擴大了多少知名度?

顧璋:“……”

金瑎這招這麼有點眼熟?

燕先梅笑著看他:“這不就是你慣用的招數?”就是套了個詩詞的皮,而且這層皮比較精美。

顧璋這個冬天,老老實實寫東西,許多大臣可都當好戲看了,一邊期待顧璋寫出的文章,一邊又忍不住幸災樂禍的看好戲,你這個專坑人的小子也有今天!

***

過了元宵節,春日便逐漸降臨。

這日早朝,顧璋把整理的內容落成折子帶上。

他站在後頭聽前頭的大臣們吵得熱火朝天,跟聽戲似的,偶爾還在心裡給打個節拍。

等一樁樁大事商議完了,兵部尚書萬剛出列說:“剛赤府知府意外身亡……”

顧璋耳朵立馬豎起來。

剛赤府,這不就是邊關那邊嗎?!

萬剛道:“府城轄下四縣上上下下事務皆需人總理,邊關事務冗雜,容不得半點差池。”

他請皇上儘快安排人前往剛赤。

幾乎是同時,顧璋耳邊響起係統的提示音【叮——被動觸發任務:守衛疆土。】

【任務進度:出發】

【該階段任務關鍵詞:要令四海無戰爭,千古萬古歌太平①】

【階段獎勵:白藤淬煉藥液】

顧璋看到光屏中,莊園四周帶著荊棘的圍欄緩緩亮起。

他又飛快地掃了一眼獎勵,瞳孔緊縮,這份藥液可以讓白藤的硬度、柔韌等等各項標準,都達到他預期的理想標準。

他的理想標準?那不就是說除了沒有自我意識之外,其它都能達到他上輩子那條鬼索的指標。

顧璋心臟跳動的速度都加快,抬頭見大殿中間沒人,上前朗聲道:“臣請命前往剛赤府,為陛下分憂。”

明盛帝:“……”

剛好撞在你小子頭上了是吧?

百官也很是震撼,看著隊伍後側站著的少年,完全不知道為什麼顧璋會站出來。

儘管同為五品,但剛赤府是個小府,轄下一共才四個縣,不僅苦寒,糧食產量也低,妥妥是個貧困地區。

若單單隻是窮也就罷了,可偏偏還靠近邊關,有打仗的風險不說,很多決策和事情都要受軍隊管轄,很多決策都不能落地。

還不能出疏漏,出了疏漏可能影響軍營,做好了是應該的,做得不好就要吃掛落,妥妥是個吃力不討好,沒人願意去的地方。

誰瞧不懂顧璋這個操作,好好的前途大好的京官不當,跑去個很難做出成績的地方?

彆人是明降暗升,這一遭分明是明平暗降!

顧璋在大殿上,十分大義凜然地說大道理,說自己一顆拳拳報國之心,說自己十分傾慕薛將軍,想去見識一番邊關風采,保家衛國人人有責,他也願意貢獻一份力!

少年激昂的聲音,配合鏗鏘有力的誓詞。

說得是感人肺腑,許多官員不由心中感歎,此子年紀雖小,但有心有大義啊!

明盛帝心中歎息。

頭一次覺得他的顧小狀元文采太好,也不全是好事。

一番說辭說得百官頷首,群臣熱血沸騰,他若是拒絕了,豈不是做了惡人?

明盛帝早早就被顧璋一次次磨得動搖了,想著如今邊關局勢還算平穩,男兒磨煉一番也未必是壞事,便也鬆口應下了。

顧璋烏眸頓時亮了,神采奕奕拿出奏折,開始說自己結合前後兩輩子的肚內存貨,寫出來的關於“如何在不影響農耕的情況下發展文娛,提高百姓精神文化生活質量,提高當地稅收,促進經濟發展。”

他自然不可能直接用上輩子學過的那套說辭,隻能擺數據、講事實,等京城和金瑎那地方的數據用完了,又引經據典談古論今。

早朝上文武百官聽著顧璋這套觀點,即使從前沒往這方面想過,也很快被顧璋的內容吸引了心神。

這樣從容不迫,侃侃而談的氣度,讓許多朝中大臣都將目光落在顧璋身上。

武官還好,許多在地方有過實際任職經驗的文官,聽得精神大振,眼神中不免異彩連連。

許多官員都覺得頗為可行,也頗為心動,眼看就要出列建議:這法子好,就讓顧璋這小子試試!

顧璋見前頭架勢不對,不知是要開始吵起來了,還是要給他挖坑,他在說完奏折內容後,一刻不停地高聲道:“臣即將離京赴任,此法後續完善推行,還請皇上親點能臣。”

被跨時代的思想驚豔到的文官們,頓時猶如被潑了一盆冷水,火熱沸騰的心頓時呲哇一聲涼了。

他們都忘了,這廝馬上要走了!

怎麼會這樣!!!

分明是一個治世奇才的好苗子,怎麼能去那麼危險的邊關,要是出事了怎麼辦?

而且顧璋是文官啊,怎麼能讓他小小年紀去剛赤府呢?簡直暴殄天物!!

方才他們怎麼就被那小子一番說辭給說得熱血衝頭,忘了阻攔一番?

顧璋滿意!

等早朝結束,他還暗搓搓給明盛帝推薦了燕先竹,不能光他被甩任務,要忙一起忙起來!

燕先竹早早就憑自己的人情世故,在翰林掌教這個舒服的位置呆了好些年了,地位又高,又不像是六部官員那樣責任大,事情重。

他沒想到,臭小子竟然攛掇皇上,把那些工作全都交給他來完成,甚至忙到腳不沾地!

玉照殿裡。

明盛帝耐心地給顧璋交代邊關的一應事項。

說得差不多後,他笑道:“要不朕給薛將軍,或者見雷寫封信,幫你說說好話。”

這就跟許多知名學院入學時,學生可以帶各種名臣大儒的推薦函一樣,還挺常見。

顧璋心中警鈴大響:“這就不必了!”

明盛帝笑罵:“你還真當自己人見人愛?”

顧璋撇撇嘴,辯駁道:“依照您描述的薛將軍的性格,這好話一說,還指不定是不是加好感,萬一要是覺得我真的是媚上的關係戶,不僅心裡更討厭我,還指不定寫信來罵您嘞!”

宣朝自從開國皇帝起就風氣開明,先帝在的時候,還有禦史台的官員,敢於振言告誡先帝:“天下者,祖宗之天下,群臣、萬姓、三軍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②”

字如其人,顧璋就看薛將軍那手凜冽如刀割,墨汁淋漓刻骨的字,就知道薛將軍性格絕對嚴正。

明盛帝輕咳兩聲:“朕不至於這點威信都沒有。”

顧璋搖搖頭:“還是不要了,到時候弄巧成拙,指不定薛將軍真要寫信來勸(罵)您,然後對我更沒鼻子沒眼了。”白板印象就挺好!

明盛帝:“……”

他在臭小子心裡,竟然這點威信都沒有嗎?

明盛帝無法,隻得再多給顧璋講講邊關情況,還道:“你師父早年也去過邊關,回去多找他請教經驗。”

“嗯嗯,我知道的!”顧璋連忙應是,然後又從明盛帝的龍案上,在厚厚的一堆裡找到自己寫的考卷,煞有介事地認真叮囑:“考試一定要考,還要戶部所有官員都參加,再派人監考,不許作弊,這可是我辛辛苦苦出的卷子,您可千萬不能浪費了!”

明盛帝把題目一看,都是些很神奇的題目,比如知道某條河的長度,再加上一點尋常信息,就能算出河邊田地地總面積?

明盛帝看顧璋幸災樂禍的小眼神,想到盛正業領著一群戶部官員,對著題目苦思冥想抓耳撓腮,莫名也覺得有些趣味:“就按你說的來。”

明盛帝這時突然發現一件事,又是算學書,又是文教娛樂,兩個事情都是顧璋提了苗頭,然後他本人就溜之大吉了!

瞧著神采飛揚,似乎心都已經飛到邊關去的顧璋,明盛帝忽而失笑道:“小滑頭,慣喜歡出出主意,然後自己一溜煙跑去躲懶。”

顧璋臉不紅氣不喘,大聲喊冤:“我可太冤枉了,您看這個算學書,是戶部人自己求的!還有這個文教娛樂的想法,也是燕掌教丟給我的任務!都是求仁得仁,要不我可不會弄這些。”

明盛帝慢條斯理抬眸瞧了他一眼,一針見血道:“那你小子就是愛藏拙,沒人問,你小子腦筋都懶得動。”

顧璋:!

“我還小呢。”顧璋一臉無辜道,“怎麼能讓我一個人做這麼多?尋常像是我這個年紀的,要麼還在讀書,要麼還在開開心心的捉貓逗狗。太難的工作我也不會啊,自然要找前輩們乾,您就該多用用他們,指不定還壓榨出更好的主意!”

“前些天還說你都十八了,可以去戰場了,今兒又改口說自己小。”明盛帝笑罵道,“再氣那些個大臣,你真不怕他們怒而聯手收拾你?”

顧璋拍拍胸脯:“不怕,馬上就走了,鞭長莫及!”

“你啊,”明盛帝笑著搖搖頭,將工部遞上來的憑條給顧璋:“按照你要求煉製的琉璃片已經完工了,你去看看合不合你要求,工部來問了朕好幾次,想知道你給的白色結晶粉末是什麼?”

顧璋嘿嘿笑:“這可不能說,日後我還要靠這個掙錢養家呢!”

他叮囑道:“您可要幫我守好這個秘密!”

“這是自然,可不能讓你窮了,要不朕的私庫都要遭殃。”明盛帝玩笑地說。

他當然會嚴守,即使缺了一種材料,這個方子能做出淺粉色接近透明的琉璃片,進而組裝成千裡眼,這樣有利於作戰的神器,他怎麼可能讓其大肆傳開?

顧璋領了憑條,帶著腰牌,就風風火火地前往工部。

這會兒京中已經傳遍了早朝發生的事情。

上至朝中百官,下至販夫走卒,無不驚呼道:“顧小狀元要去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