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章(1 / 1)

隨著李世民的大軍抵達前線,面對王世充的安排,李唐方面也做出了相應的部署。

古時候打仗,陣法謀略、行軍規矩這些自然是要懂的,但是山川地理,地緣政治也一樣不能落下。

這次唐軍東出征伐王世充,李淵也采取了一些必要的外交手段來保證這次行動的順利進行。

他一方面交好突厥這個北方割據勢力,來保證他們的政治站位不會歪向王世充一方;另一方面,又去信河北竇建德,以探知他對此戰的態度。

畢竟,在此前因為王世充毒殺楊侗的事情,他們至今交惡,李淵並不希望這位王世充的鄰居摻和這次的戰局。

雖說李淵在有些事情上是有些難以理解,但現在這個情況,還真的需要一個有足夠話語權的人來坐鎮後方保證供給,同時維持各方關係,處理好外交事宜。

說到洛陽,就不得不提到它獨特的地理位置。

洛陽,立河洛之間,居天下之中,“東壓江淮,西挾關隴,北通幽燕,南係荊襄”,人稱“八方輻輳”、“九州腹地”、“十省通衢”。

隻聽這些這些描述,就知道,洛陽實在是個好地方啊。

所以,數百年來,亂世之中,洛陽是群雄逐鹿問鼎中原的兵家必爭之地;

而太平年間,因為洛陽在交通來往上的優越性,他也會是一個很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在曆史上,曾經有十多個王朝在洛陽建都。

洛陽周圍有三條大河流——黃河、洛水和伊水,這三條河流的交彙之地形成了一個盆地——洛陽,就處在這個盆地之中。

洛陽周圍還有幾座山脈——邙山山脈、嵩山山脈、熊耳山、崤山、伏牛山脈。

周邊也有很多重要關口。

北邊的孟津關、南邊的鞏縣、龍門、鐶轅關、大穀關,以及兩個重要糧倉:洛口倉和回洛倉。

王世充就把自己的嫡係安排了這些關口的地方。

洛陽城池堅固糧草豐足,隻要他能守住這幾個關口,他就能把遠道而來的唐軍耗死在這裡。

因此,王世充的基本思想就是——固守疲兵,一方面守住洛陽,一方面保證河南基本盤向洛陽的後勤供給,就在洛陽耗著李世民。

他是這樣想的,但是李世民想不到嗎?

相對應地,李世民也知道,強攻洛陽是下下策,任何將領,都想以最小的的代價來贏得戰爭的勝利,他不想把寶貴的有生力量消耗在攻城戰上。

李世民打算先試探一下王世充兵力如何。

因此,他派出先鋒軍羅士信包圍慈澗,自己率領一隻輕騎去周圍探測地形。

這隻輕騎,就是後世著名的玄甲軍,是李世民手裡最精銳的王牌部隊。

皂衣玄甲,左右兩隊的統帥也都是猛人——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

李盛有一點擔心,在曆史記載中,李世民在去探測地形的過程中曾經有很多次,都不巧地遭遇

了王世充的主力部隊,雖然最後都是轉危為安,但是,能避免還是要儘量避免啊。

他試圖確定是哪一次外出發生的事情,但沒能成功,因為最近一鳳經常帶著騎兵部隊出去,他也不能一直攔著啊。

這一次,李世民跟之前一樣,就帶了千餘人,李盛跟著出去了好幾次都沒事兒,那種警戒感也消散了很多。

今天像往常一樣,李世民帶軍往遠處去勘測地形,但是今天的一鳳運氣就不太好,遇到了地方主力軍。

為什麼係統不播報呢?

對此,李盛得到的答案是:他們的主係統給他們開了大會,強調它是資料收集係統,為了保證任務的順利進行,他會在必要的時候提醒並且采取措施保住宿主的命;但它不是戰場輔助係統,不能一直幫助宿主躲避敵人,這樣不利於戰爭場面多樣化。

於是,李世民就猝不及防地跟對面的單雄信對上了。

看著對面那黑壓壓的一大片,李盛頭皮都有點發麻,怎麼倒黴到這種地步啊?

兩邊一打照面,那邊單雄信就憑借著人數上的優勢圍了上來,打算把這支唐軍吃掉。

真是狂妄,帶這麼點人居然就敢出來亂跑,還跑這麼遠,真是天將功勞啊!

單雄信對比了一下兩方兵力,自覺優勢在我,於是信心滿滿地衝了。

李世民也驚了一下,但是他畢竟身經百戰,見多識廣,於是迅速穩下來,組織己方軍隊迎戰。

此時,兩方兵員的戰鬥力差值就顯示出來了,李世民這邊雖然人少,但能留名後世的天花板級彆的騎兵隊,那戰鬥力絕對強悍,雖然被單雄信的軍隊圍住了,但是這支騎兵隊硬是衝出去了。

李世民還讓大軍先撤,他親自殿後,手持一把大弓,連射連中,敵軍不得近身。

這弓有多大呢?

唐代騎兵用的是角弓,使用木材、牛角、動物筋腱膠合而成,形製結構更緊湊,能量效率高,適合在馬背上使用。

後世沒有關於太宗執弓的圖畫傳下來,但唐朝梁令瓚曾有一副《五星一十八星宿神形圖》,上面畫了很多唐朝時代的弓箭樣式。

從圖上可以看出,騎著馬的人手裡拿著的角弓,有半人高,而李世民的弓,與常人又有所不同。

“弧矢製倍於常”,一鳳的弓比正常角弓還要大很多,起碼在馬上的時候,這張弓豎著的時候跟人都差不多高了。

而能用得上這樣的弓,李世民臂力也相當強,李盛看著那支箭射出去,挾著勁風,洞穿一人後直接把人帶下了馬,這穿透力!

要不是這會兒情況緊急,李盛高低得嚎一聲捧捧場。

在李世民連續射了幾箭後,周圍的兵士都心生怯意,這上去就是個死啊,誰的命也隻有一條,雖然在戰場上都是提著腦袋乾活,但是正常人還是想繼續提著而不是扔了的。

見此情景,李世民收了大弓,拉緊了韁繩,李盛以為他要走了,但不是,一鳳聽到身後傳來的馬蹄聲,知道援軍已至,於

是手持長槊,猛地衝向了敵方陣營!

雖然平時沒事兒的時候李盛經常自作主張跑來跑去,但是在戰場上他可聽話的很,一鳳指哪打哪兒,這會兒他立馬就知道,一鳳這是打上頭了,行行行,好好好,不就是浪嗎?你要炫,那我就陪你炫!

於是李盛猛然提速,單雄信這邊還在為對面射手的強大而驚訝,還沒緩過神來,就感覺一陣風卷過來,眼前刮過一個紫色的影子,再一看,老子的人怎麼少了一個!

李世民靠近敵方陣隊,把對面離得最近的一名將領生生從馬上拽下來擄走了!

李盛一看李世民得手,立馬後撤,眨眼間就跑了。

單雄信想繼續追,但這時,羅士信也帶著援軍趕到,他斟酌片刻,還是隻能帶兵回去了。

秦王一路風馳電掣地回了大營,下馬把人扔下就進了中軍大帳讓人傳各路行軍總管和將領們來商議戰事。

這一番,李世民也算大致了解了王世充軍隊的戰鬥力,他對自己的戰術更加肯定,和諸位將軍謀士商議過後,唐軍定下大方向的戰略。

簡單來說,就是分兵幾路,去各個關口逐個擊破,進而使洛陽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最後成為一座孤城,到那時,洛陽城斷絕於外,圍都能圍死王世充,城池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有了基本方略,李世民的軍令一條條安排下去。

洛陽城內隻有三萬大軍,而王世充又分兵據守各個關口,這一分,力量就更加削薄了;而與此相對應的,李世民可是帶了十萬大軍來的!

他比王世充更分得起兵!

行軍總管史萬寶從東南方向,由宜陽攻打伊闕、龍門;

將軍劉德威從東北方向,自太行山包圍河內一帶,斷絕南北交通;

右武衛將軍王軍闊攻打洛口,黃君漢攻打回洛城,這一舉措意在斬斷洛陽與兩大糧倉之間的聯係;

最後,李世民親自率領唐軍主力在北邙山紮營,這裡地勢高,可以隨時監視王世充在洛陽的動向,他隻要敢從洛陽城出來,李世民就會率領大軍出擊。

至此,唐軍完成了對王世充的戰略包圍,王世充治下軍民無不惶恐,很快,就有不少郡縣望風而降。

隨後,黃君漢拿下了回洛城,並且乾脆利索地斬斷了河陽大橋,斬斷了洛陽與河北聯係的一條重要途徑,王世充的太子王玄應帶兵前往,試圖奪回來,被擊敗。

在這種情況下,王世充陳兵青城宮(東都洛陽行宮之一,在後世的洛陽市西北方向),李世民也擺陣相抗,兩方隔澗水對峙。

要麼說大家都紛紛叛逃,覺得王世充沒前途呢,李盛也覺得這人腦子不清楚。

王世充朝著這邊喊話,喊得很有氣勢,不過李盛覺得他就是在丟人現眼。

“隋末喪亂,天下分崩,長安、洛陽,各有分地,世充唯願自守,不敢西侵,計,熊、穀一州,相去非遠,若欲取之,豈非度內?”(1)

王世充說,唐朝境內的熊州、穀州一地,離得他很近,他要是想要,早就去打下來了,他沒出手,就是希望李唐和他的鄭朝,兩邊可以友好親善,做一對彼此不打架不鬨事的好鄰居。

隨後王世充又說,李世民你遠道而來攻打我,運糧食也不方便,軍士們也這麼辛苦,何苦來?我覺得你這肯定不行——“以此出師,未見其可。”

這話彆說李世民了,就連李盛聽了都想笑,不等李世民發言懟人,他就先笑了。

於是,兩軍陣前,大家就看到秦王的那匹紫色大馬長嘶一聲,然後眼神不屑地甩過頭去,聲音很大地噴了個響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