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叟的回禮 微生雪:它是帝王夢寐以求……(1 / 1)

與娥姁告彆後,微生雪回到在單父縣的落腳點。

門口的侍衛照常行禮後,沒有立刻退至一旁,而是在原地又躊躇猶豫。

這明顯的反常表現,自然是讓她注意到了,不過微生雪隻以為對方有困難想求助,又不好意思開口。

“你有什麼事嗎?”她放緩了語速,原本就輕柔的聲音更顯安撫之意。

侍衛轉身從一旁拿出一個籃子。

那是一個編造手藝簡單又粗糙的籃子,用料也是最普通的野藤,這是富貴人家絕不會用的材料,在黔首中被廣泛應用。

這是……

“是一名老叟送來的,說是獻給陛下和仙師的。”侍衛越說聲音越輕,他知道這著實不合規定。

所有陛下要入口的東西,都要嚴查再嚴查,仙人所用之物也是精益求精,尋常黔首送來的東西,如何能直接送到仙人面前。

隻是……他想起那老叟柱子拐杖過來的樣子,他的背已經有些佝僂,走路也是半步半步挪著走,另一隻手卻牢牢地把籃子抱在懷裡,生怕傷到一丁點。

那謹慎重視的模樣,讓他想到了家中老父,就忍不住動了惻隱之心,本該直接拒絕的,無意識地就把籃子留下來,現在更是豬油蒙了心一般,竟然真的送到仙人面前。

侍衛臉上懊惱之色更重,手立刻縮回來,俯身請罪:“卑職失職,當去領罰,還請仙師勿要為此煩勞。”說著就要把那籃子給處理了。

微生雪攔住他,“給我吧。”

籃子不大,裡面墊了荷葉,上面還殘留著水意,顯然是在使用前被細心清洗過,籃子上面也蓋了荷葉,能看出送來的人在儘最大的努力保持裡面物品的潔淨。

微生雪用靈力一探,發現是一把豆芽、幾塊豆腐。

“原來是他啊。”

她不知該如何描述自己的心情,就,隻是舉手之勞,卻得到了彆人的鄭重感謝。

-----

一段時間前。

嬴政在單父縣召見縣令、三老等人,微生雪閒來無事就到處跑。

她仗著靈力,來去迅速,天天圍觀墨戈開課進展,也起了興致。

她自感不是當老師的料,也知道自己的認知與這個世界差彆較大,不敢教授正經的東西,便包了一小袋飴糖,看到大樹就停下來,坐在樹下給小孩發。

現在甜味是奢侈品,得了糖的小孩都賴著不走,她就帶著他們製造彩虹、做小風車、竹蜻蜓,也聽了小孩子們都一些抱怨。

“我家每年九月都要吃豆飯,吃完漲肚子,可難受了。”

“你家還好,我家八月就開始吃了,我阿母還會把豆葉混進去煮成糊糊。”另一個小孩皺著小眉頭,做出嘔吐的表情。

菽豆味道不好,大量吃還會引起腹脹和消化不良,嚴重的還會中毒。

當年張儀為秦連橫遊說韓王都嘲諷過他:“韓地險惡,山居,五穀所生,非麥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羹。”

這就是在說,你們韓國地方垃圾,平民隻能吃豆飯,喝豆葉湯。

可見菽豆在眾多主食中一直是鄙視鏈的最底端。

但沒辦法,種植豆類能肥地,而且黔首們為了保證最低收成,通常會在一畝地裡混著種不同的作物,種種因素加起來,每年總有一段時間要吃這不討喜的豆飯。

微生雪聽著他們你一言我一語的抱怨,便道:“我們來做個小實驗,就叫‘如何把難吃的菽變得好吃’,要不要一起來?”

有小孩舔了一口手裡捏著的飴糖,目露向往:“如果能在豆飯裡加糖,我肯定愛吃。”

“二蛋,你犯什麼蠢,還在豆飯裡加糖,你怎麼不做夢天上下糖雨呢。”

“要是頓頓加糖,我連屎都能吃!”

“!!!”眾人齊刷刷看向這個言出驚人的勇士。

微生雪也是哭笑不得。

她拍拍手把孩子們的目光吸引過來,“我們先來試試第一種方法:發豆芽。”

這一天每個小孩回家時手裡都拿著一個巴掌大的小盒子,上面還蓋了一塊不透光的布,長輩問起來,就說是老師留的作業,碰都不讓碰。

“菽要種土裡,用水泡著會爛。”長輩憑借自己的經驗在一旁叨叨。

“仙人說這樣能讓菽變好吃。”小孩子接觸到新奇的事物,怎麼說都不願意撒手。

幾天後,長出來的豆芽將遮蓋的布頂起來,小孩們興奮地帶著豆芽聚過來。

成功發出豆芽的人抱著盒子炫耀,失敗的人站在一旁垂頭喪氣的,嚷嚷著回家再試一次,肯定能成。

“你的好白,我的豆芽有點發綠。”

微生雪一看就明白了,“你沒忍住掀開來看了。”

“好了各位,現在我宣布:‘把難吃的菽變得好吃’第一種方法,成功!”

這隻是尋常的口頭流程,但對這些小孩來說,卻是經曆過的最正式的場面。

簡直讓人成就感爆表!

“仙人仙人,我能把這種方法教給家裡人嗎?”

“當然可以。”

“仙人仙人,我能帶我家裡人來學‘把難吃的菽變得好吃’的第二種方法嗎?”

“沒問題。”

於是第二天,大樹下的小課堂就多了好幾個蹭課的大人。

相對於發豆芽這種有手就行、每家每戶都有現成工具的簡單方法,豆腐就明顯麻煩很多了。

不說那些要另外準備的豆腐模具、過濾的布、煮豆漿的大鍋,僅僅是磨豆漿的石磨就足夠為難了。

大部分人都打退堂鼓,隻有寥寥幾人還在認真聽。

“有位大人教了我們做石磨,現在整個鄉的石匠都在造石磨。”

原來是墨戈那邊。

也是巧了。

有人聽了課回去,就急忙忙往村中一戶人家趕。

“三叔公,叔公,在不在!”

……

“這件事得先問問仙人。”

須發皆白的老人磕了磕拐杖,“明天我跟你一起去。”

答案自然是:可以。

微生雪正愁豆腐推廣不出去,沒辦法刷到更多的功德。

她在樹下嘚啵嘚啵這麼久,總算是有能乾活的人來了!

還是個熟人。

這裡戶籍管理嚴格,進出都得要驗傳,就是一種類似身份證和介紹信的東西。

老叟作為附近數得上年紀的老人,輩分高,資格老,連裡正都得喊他叔公,驗傳自然難不倒他。

微生雪道:“若是有人問起來,你就說這事是我交給你的。而且得了閒錢,你給鄰裡鄉親搭把手。”

說完她就走了。

身後,老叟老淚縱橫。

……

老叟得仙人親授製豆腐之法,從亭長到地下的小吏,就沒有敢為難的。

自他回到村中,就閉門鑽研豆腐的配方。

雖然仙人教授了方法,但許多實操中的困難還是要自己一一克服。

微生雪告訴他磨豆漿費力,可以套上牛,讓牛去磨。但老叟不敢這麼做,現在牛是祖宗,除了耕地其他時候都要好好供著,連夥食都比人精細。

正好現在不是農忙的時節,村中多的是有把子力氣又沒成丁的少年人。

老叟回家琢磨了一天,發現自己一家人搞不定,得拉上幾個鄰居一起。

一群人來來回回折騰了兩三天,總算做出了幾板豆腐。

“怎麼樣?”

“好吃!”

“呸,仙人教的,當然好吃,老夫是問你能不能賣!”

“讓他們用東西換吧。”

銅錢貴重,許多人不願意拿出去,但以物易物就好多了。

“還能讓他們用菽換,我們幾戶的菽加起來也用不了多久。”

“柴火、菽、葛麻……不拘什麼,咱們都收。”

這些都是日常能用到的東西,而且價值不高,大部分人都能拿出來,也舍得拿出來。

他們商量好,就挑了豆腐到集市上賣,短短兩三個時辰就售罄了。

剛開始還沒人敢嘗試,還是有人靈活,喊出“仙人所授”的名頭,沒多久就來了許多來看新鮮的人。

這一日他們賣出了所有的豆腐,用所得之物換了鹽和肉,幾家分一分,還能頂得上小半月所得!

被留在家中忙活動的女人迎出來,看著他們拿出一包又一包東西,還有一大筐的菽,喜得來來回回數了一遍又一遍。

“這,這也太多了吧。”

“哎呦喂,祖宗保佑,這可真是,可這是……”

老叟拄著拐杖在木墩子上坐下,催著大小夥子去通知村裡的老人,一起到最年長的老翁家碰頭。

村裡的每家每戶都要出力,賺了錢大家一起分,誰家出力多誰家拿得多。

這個時代,一個村就是一個群體,是自己人,也是天然的利益共同體。

力氣大的磨豆漿,廚藝好的煮豆漿,手巧的做豆腐,趕車叫賣就交給年輕人,分工合作,一起參與。

現在還隻是個雛形,但可以想見,假以時日定會長成一棵遮天蔽日、惠及四方的大樹。

時間一日日過去,他們賣豆腐也賣出了點名氣,人脈消息也比之前多了點。

這日,村中的年輕人正要收攤,就看到有人過來給他遞消息。

仙人要與陛下一同離開了。

“大恩不言謝,這個人情我們記下了。”

幾個年輕人慌忙往村中跑。

之前第一次賣出豆腐後,就想給仙人送點回禮,但之前的那棵大樹下早就沒了人,他們也不能到處去找,隻得在心中惦記著。

但這回再趕不上,就再也沒機會了。

“去找墨戈大人吧。”村中年紀最長的老翁聽完,沉默良久,才喊來了老叟,“三兒,這件事就你去吧。”

這種主動去找官吏的事,他們是不敢的。但為了報答仙人的大恩,少不得要走這一遭了。

老叟丟開拐杖在院子裡走了幾步,拍拍胸口:“叔,你放心,我身子好著呢。”

好在一切順利,墨戈聽到他們的來意之後,同意帶人過去。

“仙師你們肯定是見不到的,就連東西,也得看門口的侍衛會不會留下。”

確定好時間,幾個年輕人交替背著老叟跑回村,村中老少立刻就動起來。

眼神兒最好的人去村邊的池塘裡挑選了幾張最完整最鮮亮的荷葉,又打了井水反複洗了好幾遍,說起來,這打水的轆轤也是仙人命人傳授的。

他們現在就能用上,都要記著仙人的大恩大德。

“我家豆芽發得好,白白嫩嫩的,也給仙人帶一份。”

翻出村中最好最新的一個籃子,用新摘的荷葉細細裹了,多的他們也不敢送。

一捆豆芽,是一根一根挑出來的;幾塊豆腐,是選的一板豆腐中間最嫩最白的部分。

踩過村間小道,淌過一條小河,又坐了一段牛車,走過城中大道,最後將籃子交給門口的守衛,說是獻給仙人與陛下。

------

微生雪提著籃子去了膳房,把東西交給他們。

“今日晚上就用它們,給陛下也送一份。”

廚師打開荷葉包,裡面是有些泛黃的豆腐,邊邊角角還有破損,另外一個,是有些蔫巴的豆芽,細細瘦瘦的,可以看出用的豆不夠好。

“仙師,這……”

微生雪珍而視之地看著它們,輕輕一笑:“你可彆看不起它,它們代表的東西可比你重要多了。”

這不僅僅是豆腐和豆芽,更是多少帝王日思夜想夢寐以求的

——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