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5 章(1 / 1)

兩張卷子對其他人來說確實不多,但對沒寫完作業還要被罰的霍去病和劉徹來說。

不但有點多、還有點寫不完。

君臣兩人手忙腳亂的湊在一起補作業。

那邊衛青帶著已經寫完課業的霍光打發時光。

兩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那邊嬴政早早地寫完了卷子,順利的從朱元璋手上拿到了他想要的東西。

隻是一時間得到的東西太多,他反而不知道該從哪一步下手了。

一口吃不成個胖子。

一下子得到太多也很令人苦惱呢。

扶蘇給他爹出主意:“父皇,雖然咱們現下得到了很多以前沒見過的好東西,但水稻和丞相的新法還在緩慢進行中,人手實在是不夠用,不若先擱置一段時間,再徐徐圖之。”

嬴政何嘗不知道,步子邁得太大了極有可能一事無成。

但這麼多充滿誘惑力的東西擺在眼前,真的很難以抉擇。

很難有人能控製住自己不同時進行投入研究。

“而且父皇不是已經把社會繁榮度和世界等級又提上去一點了麼?”扶蘇語氣緩慢的給他老父親分析利弊:“父皇全然不必急於一時,左右您有的是時間。”

扶蘇說了這麼多。

就這一句說進嬴政心裡了。

是啊。

他有的是時間。

他急什麼?

雖然短時間做出耀眼的成績令人欣慰。

但千秋萬代的燦爛江山更令人欣喜。

不過嬴政也隻是因為這句話心裡舒坦了一下。

他本質上還是一個卷王。

沒有人手,那就創造人手。

沒有條件,那就創造條件。

正好後面朝代的人不是發明了科舉麼?

正好可以拿出來用用。

嬴政才不管六國的貴族們願不願意來參加科舉入朝為官。

反正最後事情他都是扔給李斯去辦。

李斯怎麼辦、能不能辦得好,那都是李斯的事。

跟他無關。

李斯:......

也不知道為什麼。

在家吃飯吃著吃著突然後背一涼。

嬴政又跟扶蘇商議了一點其他的事情,等到扶蘇走後,嬴政獨自一人翻看跟朱元璋換來的製作方法。

作為王公貴族,他其實並不曾接觸過這些手工製造業的東西,但也不妨礙他看得津津有味,翻來覆去的看了一遍又一遍。

嬴政把這叫做放鬆。

自從把製作方法拿到手裡以後,嬴政這幾天處理完政事以後沒事就會拿出來看看。

雖然他還不會做,但他都快會背了。

蒙毅也跟著看過兩眼,但他對這種事情不感興趣,很快就不再跟著看了。

蒙恬倒是對這些東西很感興趣,跟著看

之餘還試過自己上手搗騰。

他最近跟王賁一塊憋在鹹陽,整天也沒什麼事乾,差點給他憋壞了。

雖然王賁天天找他一塊上門出門玩,但鹹陽就隻有那麼大。

逛來逛去也沒什麼意思。

蒙恬索性閉門不出開始自己研究那些東西了。

他也曾邀請王賁跟自己一起研究,結果王賁一聽到要做研究,跑的比兔子還快,一眨眼就沒影了。

蒙恬根本來不及抓住他。

蒙恬對王賁這臨陣脫逃不能靜心的行為嗤之以鼻。

他勢必要搞出個門道來,為陛下分憂!

七天後,蒙恬灰頭土臉的從自己府裡出來了。

為陛下分憂這種事,還是交給丞相去做吧。

他還是為陛下開疆拓土得了。

遂放棄研究,又找王賁消遣去了。

嬴政那邊還等著蒙恬的結果呢。

結果就等來了蒙恬拍拍屁股跟王賁出門打獵的消息。

嬴政:?

不是。

他的四大發明呢?

就這麼沒了?

嬴政緊急叫停了蒙恬和王賁的打獵。

把他手下的兩位猛將召進宮裡。

嬴政還沒開始問呢,蒙恬就深深的歎了口氣:“陛下,您讓人給騙啦。()”

嬴政:?

哈?

他這幾天都待在宮裡沒出去過,誰能騙他?

明太祖給您的這個製作方法,他是假的,按照他給的方法什麼也做不出來。?[(()”

嬴政沒說話,蒙恬又接著說:“當然,火藥那個有可能是真的,畢竟確實是炸了,但是那些方士們煉丹的時候好像也經常炸爐,所以這個真實性臣也不敢確定,但是那個指南針,他是真的做不出來啊,臣夜以繼日、不眠不休,試了整整七天!一事無成!”

嬴政:......

額。

那個愛卿。

要不你先冷靜一下。

朕以前聽帝師說術業有專攻。

有沒有可能,這個配方他沒問題。

隻是你做不出來而已呢?

不過看蒙恬那一副被人把精氣都吸乾了的表情。

身為一個貼心的帝王,他向來不會給自己的臣子添不必要的堵。

嬴政很貼心的沒把自己的心理活動說出來。

蒙恬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嬴政都差點忘了自己叫蒙恬過來的初衷是什麼了。

但蒙恬都跟倒豆子一樣哢哢把話全都說了,也確實沒留給嬴政發揮的餘地。

蒙恬還在繼續輸出,大倒苦水。

“陛下啊,你是不知道啊,明太祖給你的那個配方,看著好像人模人樣的,其實根本就用不了,臣按照他說的這幾天都快把整個鹹陽的石頭找遍了,一次也沒成!”

看蒙恬說得這麼信誓旦旦的,嬴政也不由得產生了一絲懷疑。

() 難道明太祖給他的製作方法真的有問題......?

倒也不是他又要跟彆人做交易又要懷疑彆人。

實在是跟外人相比(),還是自己的得力助手更讓人信得過一點。

嬴政的目光隱約帶了點猶疑。

那不然......找明太祖問問?

一定要問!蒙恬斬釘截鐵:一定要找他要個說法!陛下給出去的那麼多草莓不能白給了!!

對哦。

又不是朱元璋的單方面贈與。

他們也是付出了代價的。

問問怎麼了。

嬴政理直氣壯的打開了跟朱元璋的私聊界面。

蒙恬在旁邊做場外技術指導:陛下?[((),言辭激烈一點!必須狠狠譴責這種行為!不用給他好臉色看!”

嬴政:......

要不這天你來聊唄。

【秦始皇】嬴政:明太祖,朕有點事想問問你。

那邊朱元璋剛上完早朝沒多久,被朝堂上互相攻擊對方的臣子們吵架吵得頭昏腦漲。

心情正是不太好的時候,回嬴政消息的時候語氣也不怎麼好。

【明太祖】朱元璋:有事?

短短兩個字。

卻很輕易的讓嬴政也不爽了。

旁邊的蒙恬還在不停地拱火。

“他居然敢這麼跟陛下說話!什麼態度!陛下!!你罵他!!!”

蒙毅扯了扯自己哥哥的衣袖,很大力。

蒙恬被他扯得差點栽了個跟頭。

“怎麼了?”蒙恬沒懂蒙毅的暗示,不知道他沒事扯自己乾嘛。

蒙毅示意蒙恬自己去看嬴政的臉色。

蒙恬抬頭看去,嗯......

有點難看。

蒙恬默默地閉嘴了。

雖然嬴政心裡有點不爽,但他也沒打算跟朱元璋計較。

【秦始皇】嬴政:明太祖前幾日給朕的四大發明的製作方法,朕有點不明白,想再問問明太祖。

看到嬴政這麼說,朱元璋更煩了。

【明太祖】朱元璋:朕又不是工匠,你問朕有什麼用?沒事彆來煩朕。

嬴政:?

這下嬴政也怒了。

本來嬴政沒覺得朱元璋給他的配方會有什麼問題。

畢竟大家都是開國皇帝,乾這種事情也蠻掉價的。

但看朱元璋這個態度。

說不定他真的被騙了。

【秦始皇】嬴政:你給的製作方法有問題,東西根本做不出來,不找你找誰?

【秦始皇】嬴政:難道你也是那種奸商?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你怎麼說話呢?

【明太祖】朱元璋:你自己的人廢物,做不出來,難道還要朕把飯喂你嘴裡?

【明太祖】朱元璋:既然這樣,那你付費,朕考慮借你幾個得力的

() 工匠。

嬴政:......

世上竟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他現在百分百相信蒙恬說的是真的了。

就在嬴政剛把痛斥朱元璋的消息寫完的時候。

大群裡跳出一條劉徹的消息。

【漢武帝】劉徹:曾祖(),這天工開物可真是好書!裡面什麼都有!等朕命他們把版雕做出來就給你們每人都發一份!

[【漢武帝】劉徹撤回了一條消息。]

劉徹激動之下?()_[((),把發進他們劉家小群的消息給發進了大群裡。

雖然他及時撤回了,但是該看到的人都看到了。

【唐太宗】李世民:武帝,朕是真不想說,但你自己看看,這都幾次了?

【漢高後】呂雉:乖孫,記得給我一份。

【漢高祖】劉邦:乖孫,下次有事不要出來到處瞎嚷嚷,咱們自己關起門來偷偷說,明白了嗎?

劉徹:......

他又不是故意的!

真是的!

有了劉徹的提醒。

嬴政終於想起了之前被他換到手的天工開物。

被李斯遺忘的書得以重見天日。

嬴政粗略的翻了翻。

發現這天工開物上真的什麼都有......

也就是說。

他本來根本不用跟朱元璋做交易。

白瞎了他三斤草莓!

嬴政看了一眼李斯,一旁的李斯努力的把頭埋低,儘量減少自己的存在感。

平白無故吃了個悶虧。

嬴政的心情自然好不到哪裡去。

但這件事仔細想來。

好像誰都沒錯。

李斯最近忙的暈頭轉向的。

嬴政覺得自己也不是不能原諒他的一點小失誤。

蒙恬閉門不出悶頭搗鼓這些東西也沒錯。

要不是他嬴政甚至到今天都發現不了這個問題。

但就這麼吃虧也不是嬴政的性格。

那麼就是你了,朱元璋。

這件事情的罪魁禍首!

把草莓再要回來,顯然也不現實。

但嬴政默默地在心裡把這筆仇給記了下來。

其實朱元璋也冤枉。

他給嬴政的製作方法都是真實可靠的。

甚至這事他都沒交給彆人去辦,都是自己去找的工匠然後再親自轉述的。

一個字都沒漏。

但這中間他不知道怎麼的就出現了一點誤會。

工匠們不知道皇帝要這個製作方法是乾嘛的,但是朱元璋脾氣不好愛殺人是出了名的。

匠人們怕惹怒朱元璋,於是都儘量把製作方法寫得很簡潔。

拿給內行看,有經驗的加持,肯定是能看懂的。

但壞就壞在,身先士卒搞實驗的蒙恬他是個純外行。

而天然磁石也不是那麼好找

() 的。

蒙恬的運氣又實在是差了那麼一點點。

在他這些天實驗的石頭裡,一塊石頭都沒有。

全是普通石頭。

而秦朝的工匠們又還沒來得及看到製作方案。

因為扶蘇建議他父皇“慢慢來”。

雖然大家都沒有錯。

但最後事情就是發展成了好像誰都能分點鍋走的地步。

嬴政決定不想這件事了。

壓根不能細想。

越想越氣。

那邊朱元璋也覺得很莫名其妙。

他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做交易。

結果居然被人倒打一耙?!

朱元璋也單方面決定他跟嬴政這個梁子算是結下了。

就在大家都穩步向前越來越好的時候。

下一節課也到了。

言羽陽一上來就檢查了所有人的作業。

看大家都乖乖完成了,他還頗有點遺憾。

“唉,居然都寫完了。”

劉徹:......

什麼意思!帝師你什麼意思!!

“既然都寫完了。”言羽陽話鋒一轉:“那這節課就來考試吧。”

嬴政:?

【秦始皇】嬴政:不是說這節課學明朝嗎。

他連抨擊明朝的說辭都想好了!

“嗯?”言羽陽疑惑:“我什麼時候說過這節課上明朝了?”

嬴政:......

仔細回憶一下。

好像真的沒說過。

但是宋講完不就到明了嗎?

帝師自己說下節課接著講。

難道不就是講明朝的意思嗎?

“沒說過的話當然不算數啦。”言羽陽笑了笑:“以後都多留點心眼,現在,考試開始。”

嬴政:......

除了你還有誰敢跟皇帝玩心眼子啊。

又不是活夠了。

但言羽陽動作很快。

話音剛落卷子就發下來了。

嬴政他們再怎麼不願意也隻能乖乖考試。

這些天他們光顧著接受新知識、開發新發明。

根本就沒花多少心思在曆史課上。

上課的時候也是看熱鬨的心態巨多。

言羽陽突然搞襲擊,還真一不小心就難住了幾個人。

“淝水之戰......淝水之戰......”韓信碎碎念:“淝水之戰是哪個朝代的戰役來著?”

本來韓信對這些曆史就不感興趣。

而且還大部分講得都是皇帝怎麼樣怎麼樣。

有關皇帝的個人品行這個東西。

往小了說是帝王私德、往大了說是王室秘辛。

他才沒興趣了解。

學到後面開始逐漸有決定性戰役入場了。

韓信倒是打起精神學了點。

結果他很快就發現。

這些戰役他隻是講講名字和時間,再講講打贏打輸有什麼決定性的作用。

至於他想聽的什麼排兵布陣啦、調兵遣將啦、戰術戰機啦、全都沒有。

宋朝那幾場窩囊戰役倒是講了。

但那玩意韓信聽了都嫌臟自己的耳朵。

還不如不聽。

後來張良他們拿到的東西越來越多,事情也越來越多。

就逐漸放鬆了對韓信的督促。

韓信樂得摸魚。

天天找樂子。

完全不學。

這樣做的下場就是,在考試突然出現的時候。

他整個人直接兩眼一抹黑了。

他偷偷抬眼看了看其他人。

很好,大家都在奮筆疾書的寫。

就連陛下都寫得比他快。

韓信索性把筆一扔,直接撂挑子不乾了。

毛筆掉在桌上發出“哢噠”一聲。

劉邦百忙之中抬頭朝聲源處看了一眼。

韓信正在玩手指呢,猝然跟劉邦四目相對,嚇得他一個機靈。

都不用劉邦說什麼。

他又自己乖乖的把筆給撿起來了。

“顧愷之的傳世代表作有哪些.....”孫策咬住毛筆。

顧愷之.....顧愷之是誰啊?

好像不是什麼傑出的軍事家。

但又總感覺這名好像在哪聽過。

有點印象,但完全想不起來。

孫策現在對曆史課的態度就是又愛又恨。

得到很多東西的時候,他就超愛。

到了考試寫作業的時候,他就超恨。

但是他們這會還不知道的是。

言羽陽今天偷偷地把題型給改了。

多加了一道論述題。

上次嬴政說完他不想分析趙構的心理活動之後。

言羽陽就動了讓他們寫論述題的心思。

畢竟KPI還在那擺著,到時候大考的題也不是他出。

萬一做到論述題那不就是兩眼一抹黑了。

做題嘛,就得面面俱到。

直到李世民成為了第一個發現這道要寫小論文的題。

“根據材料提煉一個觀點,並加以史實進行論述?”李世民摸摸下巴。

以前沒見過這種題呢。

帝師拿錯卷子了?

李世民放下筆在大群問道。

【唐太宗】李世民:帝師,你卷子是不是拿錯了?

“拿錯了?沒錯啊,怎麼,李世民同學覺得有哪裡不對嗎?”

【唐太宗】李世民:那這個論述題是什麼......?

“哦,你說這個啊。新題型,正好這次一起練練手了。”

【唐太宗】李世民:新題型?

“對啊,本來打算以後再拿出來給你們做的,但是上次嬴政

同學提醒我了,早做晚做都是做,就提早拿出來給你們見識見識了。”

嬴政:......

【秦始皇】嬴政:你說的該不會是......

“也沒那麼嚴重啦,隻是有點類似而已。”

【秦始皇】嬴政:帝師!你明明說過不會有的啊!

“啊?我說過嗎?沒說過吧。”言羽陽笑了笑:“沒關係,這種題一般都不會很難,也就十分而已。”

嬴政:......

也就......十分......而已......

十分明明超多的啊!

而且這根本就不是難不難的問題。

好吧可能也有點關係。

但萬一哪天真的做到要分析趙構心理活動的題。

那也太惡心人了吧!

“鑒於你們是第一次做這種腿,這次就.......”

【漢武帝】劉徹:這次就不算分數?

“這次我就把閱卷標準放鬆一點。”

劉徹:......

不知道怎麼說,但感覺帝師現在真的有點越來越壞了。

給了古代人物們一點小小的論述題震撼之後,言羽陽就悠然自得的開始等交卷。

一般他們寫完試卷都會直接交上來。

都不會等到時間耗儘的那一刻。

卷子全都收上來以後,言羽陽進入他最喜歡的閱卷環節。

原本以為是他給古代人物們一點小小的震撼。

但是這卷子改著改著。

言羽陽反而被古代人物們給震撼了。

他連卷子都還沒改完,就先被程昱和賈詡驚掉了下巴。

這次他給出的論述題是南北朝到五代十國那一段曆史。

讓古人們結合史實分析為什麼這段時期為什麼會這麼混亂,有沒有辦法能避免。

結果程昱給他寫了一篇五百字小作文告訴他人肉怎麼做好吃。

言羽陽:?

雖然吃什麼是自己的愛好而且程昱確實是出了名的異食癖但是你在這裡聊吃人你真的不覺得你偏題了嗎?

而且你自己偷偷吃就算了能不能不要拿出來大肆宣揚啊!

0分!

而賈詡的答案雖然沒有程昱這麼喪心病狂。

但他的小論文通篇大意基本是“司馬家一百種慘死的方式”。

言羽陽真的很難不懷疑他們兩個是串通好的。

賈詡負責殺殺殺,程昱就負責吃吃吃。

看完程昱和賈詡的卷子。

言羽陽覺得自己需要緩緩。

短時間內他不想再看到什麼炸裂發言了。

那邊嬴政他們還在等出分呢,就聽到言羽陽說:“好了,既然考完了,那我們就開始上課吧。”

嬴政:?

不是說先考試嗎?

【秦始皇】嬴政:帝師,那分數呢?

“分數下節課再公布,今天就先放放,怎麼?不想學啊?”

嬴政當然不會不想學。

一進入明朝的曆史。

那他報仇的機會不就近在眼前了。

簡直是求之不得。

“大家把書翻到第六十六頁,今天來講明朝的統治。”

“說起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算得上是真正的白手起家了,開局一個碗,登基成皇帝,這麼聽還蠻勵誌的哈。”

“朱元璋本人的經曆確實也蠻勵誌的。到了元朝末年,百姓民不聊生,吃不起飯幾乎成了常態,當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成問題的時候,就已經能充分反應當時的掌權者究竟有多無能。”

“而朱元璋能當上皇帝的經曆也很離奇,本來一開始他給自己找的去處是在寺廟當和尚。”

“自從佛教文化流傳進來以後,迅速在中原占有一席之地,而佛寺和和尚也一躍成為很有社會地位的一方,曆史上甚至還有過好幾次著名的滅佛行為。”

【秦始皇】嬴政:滅佛行為?帝師你好像沒說過。

“因為佛教文化經過發展,已經到了十分猖獗的地步,滅佛也算是不得已而為之吧,隻要剃度去當和尚,就可以逃過兵役,而你隻要給和尚塞錢,他就可以收留你,幫你逃過服兵役。甚至逐漸的發展成了一條產業鏈。”

“而且不談平時信眾們供奉進廟裡的香火,和尚們廟裡自給自足的產出也是不用繳稅的。”

“這就導致了一個現象。寺廟內富甲一方,寺廟外屍橫遍野。外面鬨饑荒,和尚們卻富得流油。幾次滅佛運動相隔的時間其實也不算特彆久,但每次滅佛後,統治者們都能從佛寺裡抄沒很多錢財,得到很多壯勞力,甚至他們都並沒有把佛寺趕儘殺絕。”

【秦始皇】嬴政:既然做了,就應該做到底。

【漢武帝】劉徹:佛教號召力這麼強?這看上去說話比官府還管用。

“宗教的地位主要還是依托於皇室吧,掌權者帶頭迷信,宗教的地位自然水漲船高。但就是這麼有底蘊的佛教,也鬨起了饑荒。寺裡沒有存糧,養不活人,主持就把人全給打發了,鐵飯碗沒了,朱元璋隻能繼續上路流浪了。”

【秦始皇】嬴政:哦——原來是乞丐。

【秦始皇】嬴政:乞丐也能當皇帝,真是不容易。

朱元璋:......

他懷疑有人在陰陽怪氣,但是他沒證據。

“其實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元末的形式有多嚴峻,就連佛寺都吃不起飯了,更遑論是普通老百姓。就這樣,朱元璋又過起了流浪漢的日子,但在這種自身都難保的情況下,流浪顯然也不是什麼好出路。”

“正好元末的時候農民起義軍頻出,朱元璋索性就直接投身起義軍了,至少還能有口飯吃。”

【漢武帝】劉徹:果然,每個朝代都離不開農民起義。

【漢武帝】劉徹:朕想知道哪個朝代的起義軍最多。

這個我之前好像說過了。”

【秦始皇】嬴政:沒說過。

“沒說過嗎?總之我們可以先排除秦,秦肯定是最少的。”

可算給朱元璋等到機會了。

【明太祖】朱元璋:可不嗎?就十四年,能有多少起義軍啊。

嬴政:......

嗬嗬。

“最多的朝代,應該是明朝。”

朱元璋:......

【秦始皇】嬴政:哦——原來是明朝啊——

【漢武帝】劉徹:居然是明?朕還以為是宋呢。

趙匡胤:......

這你都能往朕頭上扯?

你沒完了是吧?

【唐太宗】李世民:怎麼會是明?

【唐太宗】李世民:不會是因為明比宋還爛吧?

朱元璋:?

幾個意思?

會不會說話啊你。

“至於什麼原因呢,往後學你們就知道了,但是在我看來明朝雖然可能也不是很好,但他們在外交方面還是比宋朝要好一點的。”

【唐太宗】李世民:真的嗎?

“雖然明朝也有幾個不怎麼樣的皇帝吧,但是宋朝就開國皇帝有骨氣一點,明朝至少連著出了好幾個呢。”

聽言羽陽這麼說。

嬴政就懂了。

等於是連著的這好幾個沒了之後。

後面就全是窩囊廢了。

“繼續說回朱元璋從軍。朱元璋加入起義軍之後,雖然一開始隻是個無名小卒,但是他很快就嶄露頭角,得到了賞識,他跟馬皇後的相識,也正是在這段時間。”

“但是起義軍這東西吧,剛開始大家是能在一塊齊心協力的在一塊作戰,但是時間一久就都想當老大,都想著當老大以後,就容易搞內訌,誰也不服誰。”

“但是內訌歸內訌。朱元璋這時候還是沒選擇自立門戶,他還是跟著郭子興一塊乾,郭子興就是提拔朱元璋,並把馬皇後嫁給朱元璋的人。”

“但這並不代表著朱元璋自己不想出去單乾。明面上他雖然還是郭子興手下的得力乾將,但是他積累的好名聲都是自己實打實的,而且因為朱元璋自己的出身,他在這時候還是很能跟底層士兵和百姓共情的,加上他打仗的時候一點也不含糊,回回都是自己衝在最前面,這讓他愈發的聲名大噪。”

【秦始皇】嬴政:收買人心,裝模作樣。

【明太祖】朱元璋:又沒收買你,有你什麼事。

【漢武帝】劉徹:怎麼回事,你兩今天怎麼老說對方壞話?

【唐太宗】李世民:之前做交易的時候不是還相處的很愉快嗎?

看大家都這麼說,言羽陽也有點好奇了:“怎麼回事?你們兩吵架了?”

【秦始皇】嬴政:沒有。

【明太祖】朱元璋:誰樂意搭理他。

言羽陽:......

還不是吵架啊......

“好吧,你們說沒吵就沒吵。”言羽陽隨口敷衍道:“那就接著說了。”

“好不容易把郭子興熬死了,但起義軍裡還有很多職位比朱元璋高的人,這個時候直接翻臉也不是什麼特彆成熟的時機,於是朱元璋選擇了繼續養精蓄銳。”

“其實縱觀朱元璋的起家之路。你會發現真的很難再複刻一次。雖然趙匡胤和朱元璋一樣,都是自己帶頭打下來的天下,但他們兩個的成功之路還是有區彆的。”

“等到朱元璋將自己的對手一個一個都逐漸擊破以後,建國的契機似乎就那麼自然而然的出現了,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宣布稱帝,定都應天府。”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這時候,元朝其實還沒有完全覆滅。直到朱元璋派兵進攻元朝都城,蒙古退出中原,才結束了元朝對中原的統治。”

【秦始皇】嬴政:啊,怪不得說比宋好一點,原來是把蒙古人趕出去了。

【漢武帝】劉徹:那確實是好一點。

【唐太宗】李世民:但就這麼看感覺和宋太祖好像也沒特彆大的區彆。

“區彆其實還是很大的啦,因為朱元璋他中途征戰的部分都被我略過了,但能從一個籍籍無名之輩變成一代開國皇帝,這本身也是一種了不起啦。而且當蒙古退出中原的那一刻,丟失幾百年、被石敬瑭送出去的幽雲十六州,也被朱元璋一起回收了。”

“朱元璋登基以後充分吸取了前朝的教訓。”

【秦始皇】嬴政:又是吸取教訓。

【漢武帝】劉徹:吸取教訓還有那麼多農民起義,可見其實也沒吸取到什麼教訓吧。

【唐太宗】李世民:這麼說的話那明太祖是比宋太祖強,至少他把失地給收複了。

“而吸取教訓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強化皇權。”

【秦始皇】嬴政:上一個強化皇權的是誰來著?

【漢武帝】劉徹:宋太祖。

【唐太宗】李世民:又開始像了。

“朱元璋沿用了一些明朝的製度,但也沒完全沿用,他自己也進行了一些改革。同時,他把自己的兒子都封了藩王鎮守各地,作為鞏固皇權的一部分,但是其實這麼做還挺容易出事的,所以明朝第二任皇帝上位第一件事就是削藩。”

削藩。

多麼亙古不變的話題。

“不過削藩的事之後再說,我們繼續來看看他還做了哪些鞏固皇權的事。除了直接把軍事大權掌握在自己手裡,朱元璋還設立了錦衣衛,用來監察文武百官,保護皇帝。錦衣衛隻需要對皇帝負責,且隻屬於皇帝。”

隻聽令於皇帝的機構......

劉徹一咂舌。

聽起來感覺很酷的樣子。

“而且他還立下了祖訓,祖訓是什麼呢,就是他自己設下的規定,不管是哪個子孫,都不準篡改違背。”

【漢高後】呂雉:為的就是防劉秀這種人吧。

劉秀:......

朕就挪個你的牌位你記到現在?

【漢高祖】劉邦:這人還挺霸道,是不是平時也聽不進去勸啊?

“也不算完全聽不進去勸吧,主要還是得看誰勸。”

【秦始皇】嬴政:然後呢然後呢,帝師之前說明朝比宋骨頭多硬了幾代,具體是幾代?

“五代吧,當然,這五代也不是完全都是明君,但是除了前面五代,明朝後面的皇帝基本上都有點沒眼看。”

“反正還有時間,慢慢聊吧。”

慢慢聊好啊,嬴政恨不得拿個放大鏡來慢慢聊。

“如果朱元璋的長子朱標沒死的話,本來明朝是可以有一個很順利的權力交接的,朱元璋也能少殺點人。”

朱元璋:?

怎麼個事。

怎麼還扯上他兒子呢?

【明太祖】朱元璋:話彆說一半啊。

“彆急嘛,這不是正要說嘛。”

“馬皇後死了以後,朱元璋就有點接受不了這個事實。”

朱元璋:?

不是。

你幾個意思。

剛說咱兒子死現在又說咱老婆死,你就不能說幾句好聽的啊?

“本來就還沒從老婆去世的陰影裡走出來,結果沒過多久兒子也跟著沒了,上了年紀的人一連接受兩個打擊,一般都沒法接受事實。”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夠了朕說夠了,你說夠了沒?

“不是你自己要聽的嗎?你又不想聽了?”

【秦始皇】嬴政:他不聽朕要聽,帝師你接著說。

【漢武帝】劉徹:就是啊,誰家還沒點難言之隱了。

【明太祖】朱元璋:嗬嗬。

“馬皇後去世至少還能說得過去,是因為生病去世的,生老病死這個東西是世人無法左右的東西,就算你是皇帝也一樣。”

“但是朱標的的死就有點說不過去了,朱標死的時候才三十八歲,如果不出意外,就朱元璋對他的看重,以及他自己的爭氣程度,他肯定是能穩穩的接過皇位,但現實卻是,一場風寒就要了這位太子的命。”

朱元璋:......

他現在算是徹底相信他們大明的太醫裡面有內鬼了。

太子死於風寒。

這說出去誰信?

他的太子身體沒那麼差!

“而且朱元璋這人他有點認死理,其實馬皇後並不是隻給他生了朱標一個兒子,他的嫡子還有好幾個,但朱元璋壓根就沒考慮過其他兒子,他選了朱標的兒子。”

【秦始皇】嬴政:沒記錯的話他孫子是不是讓人給篡位了,搞什麼靖難來著。

“是啊。”

【秦始皇】嬴政:這不是他自找的嗎?兒子不傳傳孫子,毛病。難不成那麼多兒子沒一個能用的?

【漢武帝】劉徹:不至於吧。

【唐太宗】李世民:搞靖難的不就是他兒子嗎?

【秦始皇】嬴政:德行。

朱元璋:......

他就樂意!

怎麼了!

“朱元璋為什麼這麼乾的心理活動呢,我們也不知道,不過他本人在這,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去問問他本人,雖然他本人不一定願意說。”

“總之呢,皇位就這樣來到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手裡。”

“剛剛也說過了,朱允炆上位以後皇位屁股還沒坐熱,他就開始搞削藩了。但是針對朱允炆削藩這一行為,也不能說他削錯了,隻能說他太急切了。”

“朱元璋登基以後其實就有點忘了初心,雖然他對自己手下的官員都約束得很嚴厲,隻給一點點錢,敢貪汙就弄死,但同時他又放任自己的兒子欺男霸女魚肉鄉裡。”

“朱元璋封的那些藩王,大多數其實是德不配位,早該被收拾,但朱元璋一直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到了朱允炆這,他開始削藩了,但是前面說過,為了讓朱允炆順利即位,朱元璋殺了很大一批人。”

“而這批人恰好大部分都是武將,甚至是十分得力的武將。當然朱元璋這麼乾確實是有他自己的考量,選擇朱允炆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朱允炆的母家不會形成龐大的外戚集團,但不會形成龐大外戚集團的同時也意味著,他沒什麼強硬的後台,想要順利即位,隻能殺儘威脅。”

【秦始皇】嬴政:結果前朝的威脅是殺儘了,把自己的兒子給漏了。

“但是朱允炆他削藩的方式有點太直接了,削藩固然沒有錯,這事進行得越早越好,但他一上來就是直接把人家廢為庶人直接流放。廢為庶人就算了,他還不是一次進行的,他還是一個個進行的。”

“而且這裡面還有個很冤枉的人,就是湘王朱柏,其他幾個藩王確實是不怎麼乾人事,但是朱柏算是實打實的冤死在了朱允炆手上。而且朱柏是這場削藩受害者裡唯一的賢王。關鍵是削藩削到最後,作惡多端的一個沒死,唯一一個賢王倒是讓朱允炆弄死了。”

【秦始皇】嬴政:精心挑選的繼承人。

【漢武帝】劉徹:這算什麼?無效削藩?

【唐太宗】李世民:怪不得被人反了,這不是自找的嗎?

“面對朱允炆的種種動作,朱棣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而且朱棣本身自己打過的仗也不少。但朱允炆這邊明顯的就是一個無人可用的狀態,而且在這個時候他還下了個旨意,勿傷其叔。”

【秦始皇】嬴政:該狠的時候不狠,不該狠的時候瞎狠。

“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本來朱允炆這邊就沒什麼武將可用,加上他這個人還有一點重文輕武,完事他還下了這麼個旨意,理所應當的,朱允炆的軍隊被打得節節敗退,被朱棣殺進了都城。”

“但是不得不說,朱棣當皇帝確實比朱允炆要成功很多,至少朱棣做事他不優柔寡斷。而且他跟朱元璋一樣,一門心思往北邊打,朱元璋在位的時候總

共往北邊北伐了五次,朱棣同樣也親征了五次漠北,可以說父子兩是一脈相傳的愛上戰場。”

聽到這,嶽飛本就不太開朗的心情變得更加鬱悶。

北伐北伐。

都能北伐。

諸葛亮可以北伐、太祖皇帝也可以北伐、就連後面的明朝都在一門心思的北伐。

隻有他。

隻有他不能北伐。

那天上完課以後趙構跟瘋了一樣拚命的召嶽飛回去。

要是放在平時,嶽飛肯定就聽命回去了。

但這次他隻回了趙構一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嶽飛不明白。

為什麼他們寧願跟金人低頭也不願意自己挺直了脊梁骨。

不過他也不需要明白了。

其實言羽陽說的一點都沒錯。

趙構從沒對他北伐給予過什麼支持。

但沒人說過,北伐一定要有來自皇帝的支持才可以北伐。

昔年祖逖能憑借一己之身組建軍隊收複失地。

今日他嶽飛也同樣可以。

左右趙構往後也不會給予他什麼助力。

那他聽不聽趙構的,好像也沒那麼重要。

他隻要能把金人趕走。

就可以了。

趙構如果真的一門心思鐵了心要殺他。

那他也不會反抗。

嶽飛自認無論是言羽陽嘴裡的他還是如今的他。

都已經足夠對得起家國天下,對得起公道大義。

他問心無愧。

也自認無悔。

“朱棣即位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把他大侄子頒布的法令全都給廢除了。有改成他爹在的時候頒布的法令,除此之外,他還額外搞了一個東廠出來,帝位直接淩駕於錦衣衛之上,隻不過這東廠裡面呢,全都是太監。”

“可能朱棣搞東廠的初心是為了讓錦衣衛和東廠互相牽製,不讓錦衣衛一家獨大,但是這種機構,特彆是還都是太監。前朝有多少宦官亂政的事咱們這裡就不提了,但是到了後面東廠成為明朝的一大隱患這是必然的。”

“明朝到這時候,其實都還在穩中向好,朱棣甚至還開創了永樂盛世,明朝總的來說還是處於一個向上的階段。”

聽到老四這麼能乾,朱元璋心裡稍微舒服了一點。

朱棣搞政變篡位已經是既定事實。

過了這麼久,他就算是再不能接受也必須接受。

這會聽到言羽陽誇他兒子。

心裡還有點隱秘的爽。

“接手朱棣皇位的朱高熾雖然在位時間短,但他能力也不錯。而他兒子朱瞻基就更不用提了,朱棣的心頭肉、好聖孫,跟他爺爺一樣,也喜歡禦駕親征往北邊北伐,唯一的缺點就是死的早了點。”

“然後,大明的運氣好像就到此為止了。”

朱元璋:?

等等。

這才哪到哪啊

怎麼就到此為止了?

“之後的明朝皇帝就基本上呈現出了一種青黃不接的狀態,而且他們還都有同一種特質,短命。雖然後來的大明有幾位名臣接二連三的給大明續了好幾口,但皇帝不管用,臣子再怎麼續命,氣數也就到那了。()”

【秦始皇】嬴政:哦——轉折來了——

【漢武帝】劉徹:才換五個皇帝就急轉直下氣數已儘了?嘖嘖。

【唐太宗】李世民:怎麼個氣數已儘法啊?

到了朱祁鎮當皇帝的時候,真的就跟基因突變了一樣。?()_[(()”

“剛剛說過朱瞻基唯一的缺點就是死得太早了,他死的時候朱祁鎮才七歲。雖然這時候三楊還在,也稍微能跟著輔佐一下。但再怎麼樣,三楊也隻是臣子,手伸的再長,也沒法伸進宮裡,而這時,朱祁鎮身邊出現了一個叫王振的宦官。”

【漢武帝】劉徹:宦官兩個字一出來,朕就已經能對後面即將發生的事情做出一些預測了。

【唐太宗】李世民:朕覺得這個叫王振的跟朱祁鎮估計是半斤八兩。就算沒有這個宦官,他估計也好不到哪裡去。

“朱祁鎮對王振的態度可以說像是被豬油蒙了心一樣,彆人說的話,朱祁鎮根本聽不進去,而王振看透了朱祁鎮這個人的本質,溜須拍馬,句句都往朱祁鎮心坎上戳。”

“朱祁鎮對王振寵信到了一種什麼地步呢,彆人彈劾王振他不管,王振殘害忠良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還把揭露王振罪惡的人給淩遲處死。而且朱祁鎮在位期間,起義十分頻繁。”

“但這些朱祁鎮根本就不管,王振說什麼他就聽什麼。手底下人的死活啊、百姓能不能吃飽飯啊、權貴是不是作惡多端啊,他根本就不管,他一味地沉溺在王振的馬屁中,覺得自己英勇無敵,是不可多得的英明君主。”

【秦始皇】嬴政:跟趙構是一樣的人。

【漢武帝】劉徹:明太祖天天罵這個說那個的,怎麼到自己這不吭聲了?

【秦始皇】嬴政:沒臉見人了唄。

朱元璋:.......

朱元璋這會確實覺得自己沒臉見人了。

他冷冷的在朱家群裡扔下一句。

【明太祖】朱元璋:誰的兒子誰自己解決。

明宣宗朱瞻基:......

突然有點汗流浹背了。

但是帝師說的真的是他兒子嗎?

明宣宗朱瞻基有點不信。

這會朱祁鎮也有三四歲了。

看上去很聽話懂事,不像言羽陽嘴裡那麼是非不分、昏聵無能啊。

這其中會不會有什麼隱情呢......

等等......

朱祁鎮現在已經四歲了。

已知,朱祁鎮七歲多的時候他會死。

那不就是說他三年以後就要死了嗎!

驟然得知自己死期的朱瞻基內心十分複雜。

看來這兒子不處理是不行了。

主要是再不處理。

他到時候估計也沒機會處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