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爹,您到底想讓我說啥啊?我真的是被逼得啊。
直接叫爹了,看來確實是急了。
【明太祖】朱元璋:你上次說朱允炆殺了朱柏,那他也說了要殺你?
朱棣:……
這倒是沒說。
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
都講到唐朝了,說到大明也是遲早的事。
還不如直接把話給說明白了。
隻是說話也是得有藝術的。
正好這時候朱標和馬皇後都還在。
朱棣一邊跟朱元璋坦白一邊在內心祈禱,朱標和馬皇後可得把朱元璋給攔住咯。
不然他可就危險了。
【明成祖】朱棣:爹,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兒子要是不動手,焉知兒不是下一個朱柏?
朱元璋:……
你還覺得自己做得挺好的唄。
其實朱元璋也沒朱棣想得那麼生氣。
可能是言羽陽之前提到朱棣的時候,用了永樂大帝四個字。
都大帝了,說明老四乾得應該也不是很差。
朱元璋心裡這麼想著。
但是想歸想,該擺的譜一樣沒少擺。
【明太祖】朱元璋:所以你也效仿唐宗,搞手足相殘那一套?
【明成祖】朱棣:爹啊,這你可就誤會我了!我可沒殺我大侄啊!!
這話朱元璋就不信了。
這不扯淡麼,好不容易把皇位拿到手了,還把上一任皇帝留著?
朱元璋也知道朱棣什麼德行,壓根就不是什麼善良的人。
朱棣想的則是,他確實沒親自動手啊。
他那好大侄不是失蹤了麼。
至今下落不明,他還在到處找他呢。
“有關武則天,大家應該多多少少也有點了解對吧,畢竟電視劇都拍了那麼多,在這裡我首先給武則天澄清一個謠言哈,就是說武則天捂死了自己的女兒安定思公主嫁禍給了王皇後。”
“我個人認為這是宋代人對武則天的一個抹黑,到了宋朝,本身就已經開始給女性製造各種條條框框,對其進行約束。雖然當時隻是得到了統治者的認可,還沒有在民間進行大規模普及,但到了明清之後,女子的地位開始一落千丈,像是武則天這樣的傳奇人物,就成了離經叛道、大逆不道的代表。”
驟然聽到安定思公主的名諱,武則天驟然掐緊了掌心。
安定思公主早夭一直是她心底裡的一塊傷疤。
世人竟還要將這當成是攻訐她的武器。
以女子之身登上皇位,竟這般令人容不下。
武則天冷笑一聲。
容不下女子做皇帝麼?
武則天看了看一旁的太平公主。
那她就偏要讓這皇位上一直有女子。
【秦始皇】嬴政:唐宗不也是弑兄登位麼?怎的到了女子身上
就成了大逆不道?
李世民:……
謝謝,沒惹。
嬴政覺得,皇位這東西,能者居之。
否則他也不會在得知了那麼多消息之後,還放任劉邦安然的活著。
雖然隻憑借一個名字就去找人無異於大海撈針。
但隻要嬴政想,他大可將天下叫劉邦之人儘數殺儘。
可他沒有這麼做。
而嬴政不這麼做的原因也很簡單。
他有絕對的自信。
胡亥鎮壓不了叛亂,那是胡亥無能。
至於那起義的陳勝吳廣……
嬴政深吸一口氣,如今李斯已經著手改進例律和小範圍推廣試種可留種的雜交水稻。
若是如此,他們還要造反。
那就是自尋死路,誰也怨不了。
“武則天的一生也算是曆經波折了,她的人生可以說是很離奇了。從後宮嬪妃登上皇位,在父權社會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所以她也是中國封建社會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也身體力行的向世人證明了,誰說女子不如男。”
“讓我們一起回顧武則天的一生。”
“武則天十四歲入了唐太宗的後宮,受封五品才人。”
李世民聽到這愣了愣。
他的後宮裡……有叫武則天的才人嗎?
姓武的十四歲的才人……
怎麼記得好像沒有啊?
難道是他記錯了?
李世民不能確定,他決定再看看。
“但是唐太宗似乎並沒有與武則天產生什麼情愫,至少史書上的記載沒有,我估摸著那時候唐太宗應該是還沉溺在長孫皇後的逝世中無法自拔。”
李世民:?
啊??
你再說一遍誰逝世了?!
李世民震怒。
“雖然武則天和李世民沒什麼感情,但是和李治還是有感情的,李世民逝世以後,武則天入了感業寺為尼,但是武則天也沒在感業寺待很久,就待了兩年。就讓李治給接回去了,期間兩人還孕有一子。”
聽到這裡,李世民的神色也沒什麼變化。
畢竟在明清之前,女子二嫁實在不是什麼值得震驚的事情。
也不曾有過什麼將女子的貞潔看得比性命還重要的例律。
“李治和武則天也算是封建社會裡比較少見的恩愛帝後了。武則天回宮沒多久,李治就把武則天封為昭儀。”
隨著言羽陽的講述,武則天的思緒也慢慢的回到了過去。
她和李治也不是一直都是恩愛夫妻。
最嚴重的時候,李治也曾想過廢掉她的後位。
或許剛開始的時候,她與李治是真的心悅彼此。
可時間久了之後,特彆是當她和李治之間的感情摻雜著政治利益時。
她和李治的感情就不在純粹了,或許在李治利用她打擊以長孫無忌為
首的一乾臣子後,他們就再也回不到過去了。
武則天不是一個優柔寡斷、喜歡緬懷過去的人。
做了便是做了。
比起依靠男人,武則天覺得,還是將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最令人放心。
“前面講李世民的時候提到過,他手下有很大一批非常出眾的人才。看李世民後來封的淩煙閣功臣就知道了,整整封了二十四個。”
“這些功臣有的在李世民執政途中去世,有的則一直留到了李治在位時期,比如,長孫無忌。”
“但長孫無忌為大唐鞠躬儘瘁、卻沒換來一個好結果。”
李世民握著長孫皇後的手緊了緊。
帝師這話是什麼意思?
“長孫無忌在反對李治廢王立武的那一刻,就已經注定了他和李治之間會擁有無法調和的矛盾,長孫無忌從法理、功績、勢力上全面壓製李治。要是李治沒當皇帝也就算了,李治都當皇帝了。哪個皇帝能受得了頭上一直有個人壓著自己?即便李世民臨終時親自囑托長孫無忌為輔政大臣,但俗話說得好,前朝的劍斬不了本朝的官,前朝的遺詔自然也保不住本朝的命。”
“更何況,當時李世民都在玄武門親手弑兄了,他李治殺個舅舅好像也不是多大的事,甚至還不用李治親自動手,就有人幫著他乾了。”
“這裡就不得不再引申出一個人,許敬宗。他和長孫無忌不同,他是支持李治立武則天為後的,在朝為官還是得有眼力見,許敬宗這個支持明顯是支持到李治心坎上去了。”
“所以李治不顧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的反對,還是廢掉了王皇後,立武則天為後。”
“褚遂良和長孫無忌最後都沒撈著什麼好。褚遂良一路被貶,最後死在了一路被貶的地方,而長孫無忌則因被汙謀反,被流放不說,最後還被逼自縊而死。”
“這麼看來,開國功臣要麼就得死在皇帝前頭,要麼就得老老實實的放權歸鄉,否則是很難有好下場的。”
李世民側頭去看長孫皇後。
長孫皇後的神色有些不好看,但她還是很努力的克製住了自己。
還在李世民看過來的時候溫柔的回望過去:“妾無事。”
李世民又瞄了瞄下首長孫無忌的神色。
長孫無忌八方不動,仿佛言羽陽口中那個被流放後自縊而死的人不是他一樣。
長孫無忌心裡怎想的李世民不知道,但看其他人神色也沒什麼變化的樣子。
李世民好奇心又上來了。
他本來就是個不太憋得住事的人,有什麼問題一般當場就要弄清楚。
“輔機,朕看你臉色有點不太好。”
李世民到底還是沒明著問,有點迂回。
“多謝陛下關心,但陛下看錯了,臣面色並無不好。”
“嘖嘖,多端著一人。”房玄齡搖頭歎息:“你面前又沒鏡子,你還能自己知道自己面色好不好?陛下面前沒一句實話。”
“就是
,老而不死是為賊,一把年紀了該放的就放放,彆那麼貪戀權力,回鄉安度晚年怎麼你了?你當官有癮啊?”魏征把李世民想說的話給說了。
“隻要陛下有令於我,我自當遵從。”長孫無忌還是那副淡淡的語氣。
三言兩語之間,李世民已經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於是他很熟練的出來打圓場。
“好了好了,各位愛卿都言之有理,但現下還是先聽課吧,聽課。”
“李治將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集團的官員流放後,也算是將皇權往自己手裡攏了一攏,但這攏在手裡的皇權,很快又被他分給了武則天。”
“李治因為身體原因,逐漸開始讓武則天幫他處理政事。在這個時候,與其說武則天是李治的妻子,不如說他們兩個更像是捆綁在一起的政治盟友。李治借武則天來打擊那些手握重權的官員。將權力收歸自身,而武則天則趁機沉澱自己的勢力,站穩腳跟。”
“李治在位期間,武則天還曾勸李治前往泰山封禪。說起泰山封禪,泰山封禪始於秦始皇,終於宋真宗。在宋真宗去泰山給自己封禪以後,後代傑出一點的帝王再也沒動過上泰山封禪的念頭。宋真宗以一己之力拉低了泰山風評。”
【漢武帝】劉徹:為啥啊?泰山封禪那他也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啊。
身上沒點真刀實槍掛得住的功名,你憑啥上去封禪啊?
多大臉呢?
不得不說,有些時候,劉徹總是能非常敏銳的捕捉到問題的關鍵所在。
“可能宋真宗覺得自己的功績不比前面五位差吧。扯遠了,還是重新把話題回歸到唐朝。”
“之後李治自稱天皇,封武則天為天後,武則天手裡的權利得到進一步擴大。李治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他甚至準備直接禪位給武則天,但被宰相給郝處俊勸住了,最終李治也放棄了這個想法。”
“這麼看宰相還挺像是武則天崛起路上的絆腳石,也難怪她要培養北門學士去分宰相的權力。李治想立她當皇後的時候,宰相不同意,武則天當了皇後沒多久,就有宰相勸李治廢後,眼看著皇位唾手可得,又讓宰相壞了好事,最後當上皇帝了,剛剛病重就被宰相逼著退位。關鍵是這四個宰相還都不是同一個人,這麼看武則天跟宰相還是挺犯衝的。”
“李治死後武則天並沒有如願當上皇帝,而是被尊為皇太後,由她的兒子李顯即位,就是唐中宗。但是唐中宗這人吧,也不是很行。他剛登基就想扶他的嶽丈韋玄貞,但是被朝臣勸阻了。”
“李治想乾什麼朝臣不同意的時候,李治就會想辦法讓朝臣同意,李世民想乾什麼朝臣不同意的時候,要是這件事真的很荒謬李世民會選擇不乾,但李顯就不一樣了,李顯選擇放狠話,李顯說,彆說一個官位了,我嶽父想要皇位我都能給他。”
李世民:?
李治:?
武則天再度聽到兒子的腦殘發言,不由得歎了一口氣。
【漢武帝】劉徹:聽上去他的腦子
像是被門夾了。
【秦始皇】嬴政:同意。
自從漢朝的曆史講完了以後,劉徹上曆史課的動力除了能拿分換東西,還有能看彆人家的熱鬨。
“你這話都說出口了,那肯定不能讓你繼續在皇位上坐了,誰知道你哪天發神經,真把皇位送出去了怎麼辦?於是李顯皇位還沒坐熱,就麻溜的讓武則天給踢去房州當廬陵王,換了個人來坐皇位。”
“武則天就把她的小兒子李旦給扔上皇位了,也就是唐睿宗。但是唐睿宗的屁股也還沒坐熱,徐敬業就打著廬陵王的旗號在揚州造反了。駱賓王還給他寫了《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駱賓王都知道吧,語文課上沒少背他的詩吧,初唐四傑之一。但是徐敬業這個造反沒能造成功,駱賓王就跟著徐敬業一塊死了。”
“平亂之後武則天打算還政於李旦,李旦沒敢同意,武則天就繼續臨朝稱製。要不說李旦比李顯有點眼力見呢,眼看著武則天的勢力一日大過一日,李旦麻溜的就請武則天登基即位,還說自己願意改姓武。”
“在李旦和武則天搞政權交接的時候,李顯在房州戰戰兢兢,生怕武則天哪天想起他來了把他給弄死。”
“從武則天32歲為後到67歲稱帝,曆經35年的波折和籌謀,她終於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在武則天登基之前,她就曾在洛陽設置銅匭,就類似我們現在的舉報信箱。這個舉動可以說是非常超前了,算得上是我國史上最早的上訪製度。”
“打小報告的人多了,大臣們就憂心忡忡了,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誰也不能保證自己沒有把柄被彆人握在手裡,不過這個製度對平民來說是沒什麼風險的。武則天下令,檢舉人檢舉之事無論是否成立,都不會因檢舉獲罪。”
“但這個製度也不全是好處,像是來俊臣、王弘義這種奸佞,就趁機鑽了空子做官,手上的權利還不小。他們甚至專門開發了一套誣陷彆人的法則。看誰不順眼就搞連坐,一殺就是好幾族。”
“當一個人每天提心吊膽的擔憂自己會不會落到酷吏手裡因此喪命甚至累及家人,哪裡還顧得上管彆的事?而且一味地縱容舉報風氣瘋漲的下場就是像來俊臣這樣試圖鑽空子的人越來越多。不過這畢竟也是剛剛創立的製度,有瑕疵也很正常。”
“武則天即位後,還搞了一個試官製度,雖然這會有隋朝留下來的科舉製度,但是哪怕是到了這個時候,科舉製度也並沒有完全發展好,用是能用,但是漏洞也不少。像是科舉裡面的殿試,就是武則天創立的,武舉也是武則天初始的。”
“試官製度放在當時也算是比較超前的一件事了。不管你是平民還是官吏,你隻要想當官,你就可以去推薦自己。然後你就可以當官了,在當官的過程中證明你自己,你就可以接著當,但是你要是當得不好,那就隻能請你回家去了。”
“除了開發上訪、試官、新增科舉製度以外,軍事上武則天也有她自己的理解,在沒人同意的情況下,她直接在安西
四鎮增兵三萬。直到唐玄宗時期,安西都沒再出過岔子。”
“而且武則天還很善於納諫,這點他和李世民很像,我們常說李世民也善於納諫,魏征更是出了名的諫臣,魏征指著李世民的鼻子罵,李世民都不生氣,武則天也是如此。即便提出建議的臣民言語之間有所冒犯,武則天也不會治罪於人。”
“這使得武則天在位期間,政治十分清明,除此之外,武則天對貪官汙吏也是一概不做忍讓。雖然像是銅匭舉報、自薦試官等方式選出來的官員裡面有水分,但是貪官汙吏一旦被發現,那肯定是嚴懲不貸的,為官清正的往往更能得到武則天的賞識。”
“武則天在位期間,人口也是一直穩定增長,社會經濟啊、發展啊都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武周上承貞觀,下啟開元。在那個時代,武則天堪稱是一個奇跡。很多人說她皇帝當得不好,但在我眼裡就算武則天不是最拔尖的那一批,也算是比較靠前的。”
“武則天如果真的做的不好,那她也沒機會為開元盛世奠定局面。世人對武則天的成見,往往來自她的性彆。”
言羽陽說完這段之後。
李治回複李世民的消息也到了。
【唐高宗】李治:父皇,可能事情就是帝師說得這樣吧。
【唐太宗】李世民:什麼叫可能?
李治:……
父皇,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我現在還沒死。
所以之後的事我也不知道啊!
李世民也意識到了自己問得有點不妥,又給李治去了一條消息。
【唐太宗】李世民:行了,沒你事了,玩去吧你。
李治:……
好的父皇。
“剛剛說到武則天晚年病重被宰相被逼退位,因為在退位之前,武則天又把李顯重新立為了太子。當然,立李顯為太子不一定是武則天內心所想,但立李顯當太子是她必須要做的事。”
“封建王朝這麼長的曆史都隻出了武則天這一個女帝,就意味著以女性身份想要登上帝位必須付出比之男性十倍的努力。”
“在來自各方勢力的壓迫之下,武則天隻能將李顯立為太子。”
“當然,武則天晚年的時候也有點沉溺享樂。這是大部分人登上帝位後的通病,即使是女帝也不能免俗。但享樂歸享樂,武則天給了男寵太大的權利,導致她和支持李唐政權的朝臣們關係又變得緊張起來。最終,武則天退位於李顯。”
“但是我們前面說過了,李顯這人他就不是當皇帝的料。李顯二度登臨帝位,直接就把韋香兒立為皇後,之前沒能給嶽父的官也麻溜的給了,誰來說都不好使。”
李世民:?
李治:?
武則天:?
難道李顯的腦子是真的進了水?
武則天開始思索為什麼不久後自己會選李顯做繼承人了。
明明還有個兒子李旦在,選李旦難道不行嗎?
“李顯這麼做的下場就是,重新當了五年皇帝他就死了。有傳言說是韋皇後連同安樂公主一起把李顯給毒死了,說是韋後想要效仿武則天當女皇。唐中宗究竟是不是韋後毒死的我們暫且不知,但韋後想要效仿武則天的心倒是真的。”
“但女帝哪是那麼好當的?李隆基夥同太平公主一起發動唐隆政變,重新尊李旦為帝。太平公主先後幫助李顯和李隆基,一時間權傾朝野。但太平公主最終也沒落得好下場。”
“唐睿宗也沒在位多久,就把皇位傳給了李隆基。也就是傳說中的早死二十年就好了的唐玄宗。”
“唐玄宗即位後,太平公主因涉嫌謀反,於是他將太平公主賜死家中。”
武則天:?
太平公主:?
不是。
李隆基想排除異己能不能找個好點的借口?
我忙前忙後又是幫李顯複位又是幫李旦複位的。
最後李隆基登基了我去謀反?
我圖什麼??
太平公主捏緊拳頭,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