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中國曆史七上(1 / 1)

“好了,休息的時間已經過去了,現在讓我們翻開課本的第一頁。”

“來看第一課,中國早期的人類代表。你們可以自己翻書看一看,一邊看書一邊聽我說。”

若是放在平時,現在是嬴政處理政事的時間。

但現在,他卻在這規規矩矩的上曆史課。

嬴政隨手翻過曆史課本,第一頁上就明晃晃的寫著。

人類由古猿進化而來。

猴子?

嬴政挑了挑眉。

這本書居然說人是猴子變的。

可見能信度不高。

猴子他又不是沒見過。

渾身毛茸茸的、隻會吱吱叫。

吵人的很。

“這堂課我們來學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區彆。”

“人類最早起源於非洲東部,距今三百萬年左右。因為氣候的變化,森林變成草原,一部分的猿猴從樹上下來,進化成了直立人。”

“首先我們來看元謀人,考古學者在雲南元謀縣發掘了元謀人的牙齒化石。同時考察到了大量元謀人遺址,可以確定這一塊就是元謀人都活動範圍。”

“在遺址內,還發現了炭屑和石器,從這一發現裡可以得知,元謀人製作工具和使用天然火。會製作工具,這就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彆。”

“元謀人迄今已有170萬年,是我國境內目前確認的最早古人類。”

“接下來說說北京人。北京人又稱北京直立人,是考古學家於1921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發現的。和元謀人不同的是,北京人製作石器的技術比較成熟,同時還會使用天然火,保留火種。”

“同學們可以看課本上的這一張北京人複原頭像,雖然北京人已經能直立行走了,且有明確的手腳分工,但身上還是保留了猿猴的特征。”

劉徹點開北京人的複原頭像,戳了戳衛青。

“仲卿快看,他真的長得很像猴子誒。”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70-20萬年,北京人不但會使用工具獵取動物、還會采集植物果實,北京人過的是群居生活,哪怕他們之間並沒有血緣關係。而北京人使用打製石器的這段時代,被稱為舊石器時代。”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材料之齊全,內涵之豐富,堪稱世界之最。”

“而山頂洞人,同樣是考古學家在周口店龍骨山發現的。不過這次是在龍骨山山頂發現的,所以稱他們為山頂洞人。而山頂洞人的活動時間距今約三萬年左右。”

“山頂洞人比起北京人,他們的相貌已經和現代人相差無幾了。比起北京人,山頂洞人已經擁有了原始審美,也會想現代人一樣埋葬逝者。”

“同時,他們還學會了人工取火和捕魚。還會縫製一些簡單的蔽體的衣物,掌握了磨光和鑽孔技術。山頂洞人和北京人一樣,也過著集體生活,但和北京人不同的是,山頂洞人生活的集體是由血緣關係結合起來的生活。”

“學會用火,增強了人對自然的適應能力,火能用來禦寒、驅趕野獸、製作食物等等。而從元謀人到北京人再到山頂洞人,是從直立人到早期智人的演變。值得一提的是,現代人是現在世上僅存的智人,也就是晚期智人。”

“第一課的重點內容大概就這些,時間緊任務重。希望同學們抓緊時間將這些知識點給背下來。”

“接下來看第二課。爭取今天將第一單元的課全部給講完。”

李世民跟著言羽陽的節奏將課本翻到了第二頁。

他突發奇想的想看看後面的內容都是些什麼。

但出乎意料的是,他沒有辦法往後多翻哪怕一頁。

言羽陽的教學進度到哪裡,他們才能看到哪裡。

但言羽陽現在說的這些什麼元謀人、北京人,就連史官也沒聽說過。

李世民索性就讓史官也跟著留了下來,讓一個有屏幕的官員將言羽陽的每一句話都轉述過去,讓史官記載下來。

雖然史官一頭霧水,但還是乖乖照做。

“陛下?這是何物?”

長孫皇後來的晚,對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

屏幕出現的時候她正在寢宮休息。

屏幕出現不久後,她就被李世民派來的人叫來了這裡。

“等會老師講課完了,朕再跟你解釋。老師的每一句話都切勿遺漏,要仔細聽。”

長孫皇後雖不知李世民此舉何意,但還是乖乖的點頭,一同開始聽言羽陽講課了。

“等到了距今約兩萬年的時候,人們開始對野生的植物進行管理。一萬年的時候,就開始進行人工育種了。當然了,那個時候的稻種和我們現在吃的能畝產幾千斤的雜交水稻是不一樣的。”

“有關這個育種方面,北方地區的人培植的是粟和黍,長江流域附近的人民選擇的則是稻穀。而這三種農作物最早開始栽培的國家,都是中國。”

幾乎是同時,各朝各代的皇帝們都捕捉到了這個關鍵詞。

能畝產幾千斤的糧食。

要知道糧食無論在哪個朝代、什麼時候、都是及其重要的物資。

有按耐不住的人已經開始率先發問了。

【秦始皇】嬴政:老師,雜交水稻是何物?

“這個問題留著下節課去問生物老師哈,我們現在講的是原始農耕。”

【秦始皇】嬴政:那老師能講講雜交水稻嗎?

言羽陽歎了口氣:“這位嬴政同學,我真的不是生物老師,而且老師更希望你能將這份好奇心轉移到曆史上。”

【秦始皇】嬴政:雜交水稻是很有用的東西,老師應該多講講。

見這個叫嬴政的如此執著,言羽陽也不太想打擊學生的求知欲。

於是他想了個這種的辦法。

“這樣吧,下節課之前,我們就把第一單元的隨機測驗給考了。誰拿到第一。我們就抽十分鐘出來解答他的問題。嬴政同學如果想知道雜交水稻是怎麼一回事,下次測驗請拿下第一。現在,我們繼續把注意力回到原始農耕上。”

【秦始皇】嬴政:好的,老師。

不止是嬴政,幾乎是所有朝代的皇帝都想得到這個叫雜交水稻的東西。

若是能得到這個東西,百姓們何愁吃不飽飯,又何須再擔心天災人禍鬨饑荒。

“隨著社會文化的逐漸發展,除了種植農作物,人們還逐漸將飼養家畜也納入了範疇中。”

“大家都知道,飼養家畜是為了吃肉,在吃肉之前要選擇將家畜殺死。現代人能熟練的使用刀具。但以當時的社會發展程度來說,使用刀具顯然是一個不現實的事情。於是磨製石器他出現了。”

“磨製石器、飼養家畜和農作物種植是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誌。同樣的,使用磨製石器的時代,我們將他稱為新石器時代。”

“前面有提到過,居住在長江流域附近的人選擇了種植稻,而在長江流域附近考察出來的遺址,又以河姆渡人遺址最具有代表性。”

“在這一處遺址裡我們發現了很多東西。他們會搭建房屋、會使用天然漆、能製作簡單的樂器、玉器和陶器,還會使用農業工具進行耕種。而豢養的家畜也有豬、牛、狗等品種。”

“而河姆渡人搭建的乾欄式建築,是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築,同樣的,在這裡還發現了人類史上最早的木構水井。”

“這樣看智人的發展速度還是很快的,從三萬年前還住山頂洞穴的山頂洞人,到七千年前會打井搭房子的河姆渡人。可以說是實現了質的飛躍。”

“一般提到了長江,那就不得不順帶提一嘴黃河,這兩條河流對中國人的意義都十分之重大。而在黃河流域,同樣有著一處距今約六千年原始聚落的遺址,半坡遺址。”

“和河姆渡人不同的是,半坡遺址居民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又經過了一千多年的發展,和地域的不同性,半坡遺址的居民們已經學會了製作彩陶、用弓箭和長矛捕獵、用魚網捕魚、製造骨器和角器,還會簡單的紡織和製衣。”

“在距今約五千年的時候,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就進入了早起文明社會。”

“第二課的內容大概就是這些,接下來同學們翻到第三課。第三課講完後我們第一單元就結束了。”

“第三課相較於前面兩課,相信對大家來說會更好的掌握。我們經常自稱為炎黃子孫,第三課說的就是黃帝和炎帝。”

“第二課我們說到過,黃河流域周圍已經出現了聚落。而這其中幾個較大的聚落則分彆是黃帝、炎帝和蚩尤的聚落。”

“這些部落之間相互攻伐、又不斷合並。黃帝一生征戰五十多次,從無敗績。而這五十多場戰爭中最值得講述的就是阪泉之戰和逐鹿之戰。阪泉之戰中黃帝打敗了炎帝,將炎帝的部落並入自己的部落。”

“神農氏和軒轅氏就此達成結盟,這就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了。而在逐鹿之戰中,炎黃聯盟勝了蚩尤。蚩尤就是傳說中的那個大反派,用食鐵獸,也就是咱們現在的國寶熊貓當坐騎那個。當然了,這就是個傳說,老師隨便說說,你們隨便聽聽。”

“蚩尤的部落並入炎黃聯盟後,這就是華夏族的雛形了。而炎帝和黃帝各自的發展方向也不同,炎帝更注重農業,黃帝則更偏向於手工業。”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已經到了原始社會的晚期水平,部落裡的人不但會煮鹽、製陶、紡織、懂音律、還會煉銅、造船、發明弓箭。倉頡造字就是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但這些都是傳說中的事,所以同學們,提到這些事,要用到相傳兩個字。”

“而在黃帝之後,又有堯舜禹這麼三位部落首領。人們常說三皇五帝,黃帝、堯和舜,就分彆是五帝之中的三帝。”

“和後來那些朝代裡你們見到的那些皇帝不一樣,後面實行的都是世襲製。這會講究的是能者為先。所以這會部落實行的是禪讓製。”

“這也是禪讓製和世襲製最大的區彆。世襲製怎麼樣都繞不開一個叫血緣的東西,而禪讓製則是一種民主推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