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第 50 章(1 / 1)

邵奕不知道這個詳細情況,但他還是在收到來自葉共謙信函,約他一起去聽茶樓的新戲文的時候……拒絕了。

這當然是要拒絕的啊!

雖然邵奕還挺想要現場看看李慎這個欽定權臣是怎麼吸粉的,並看看那些文臣紈絝們是怎麼罵戲文怎麼扭曲事實,對想刀他這個新皇之心怎麼更加濃厚的。

但他並不想在看戲的時候發生什麼事故,比如一不小心被同來看戲文的朝臣們認出來,而後被現場怒斥的。

現在和剛穿越過來的時候不一樣了,他在葉共謙這些書生面前可是真的英明神武的明輝先生!

……邵奕回想起自己最初連被單都掙不開的樣……唔,起碼在除了葉共謙之外的其他書生,自己還是神武的。

咳。

邵奕表示自己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完全不要面子的自己了。

對於自己會不會被認出來這點,邵奕倒是沒有什麼疑問。

這不是肯定是事情嗎?

畢竟這個新戲文推出時間可是特意選在了休沐日,他如果出宮的話,肯定會很容易碰到朝中休息放鬆的官員們,即便是沒有看到邵奕,看到蘇芳還有那些侍衛們也很容易被認出來,概率在邵奕心裡那已經是逼近百分百了。

當然,邵奕這裡回避的官員主要是九寺五監裡的,至於三省六部的那些文臣紈絝們有沒有時間來治療低血壓……

邵奕目光飄移起來。

那啥,起碼三省六部的官員們現在八小時睡眠還是有保證的!

他也不是什麼魔鬼,你看!官員們自己解決負荷過高這個問題,他這不是沒有阻止嘛!還是很好一昏君的對吧!

邵奕偷偷把內心的自己從路燈上放了下來。

而葉共謙那邊將海運的事情都搞定後,接下來的工作就趨於穩定了,畢竟協同會現在已經隻剩下最基礎的運行資金,也不需要葉共謙去想接下來協同會還可以做什麼。

而擺件工坊接下來的貨物要怎麼售賣這件事,協同會和那些商人溝通交流的工作,葉共謙則是交給了他們那些勞工學生們上手實踐。

就像是明輝先生說的,不能什麼事都自己來,要給下面的人學習的機會!

收到邵奕拒絕的信函後,特意抽.出時間來看新戲文的葉共謙難免有些失望,他還想著明輝先生也對新皇很感興趣,肯定會答應的來著。

最終葉共謙隻能和其他書生們一起去了茶樓聽書。

新戲文葉共謙他們這些協同會的書生們倒是知道這是另外一批書生們寫的,畢竟他們都住在附近,隔壁院子那麼熱鬨,還經常挑燈在那邊改文,想要不知道都不行。

但具體那些書生們寫成什麼樣,葉共謙他們還是不知道的,他們也沒有那麼熟悉,隻是聽各方宣傳說,是讚揚新皇和朝臣們的。

——大邵君臣們的傳奇故事!來看新戲文《天下平》吧!

——你所不知道的太平真相,這就是天命所歸,《天下平》在茶樓等你。

這類的標語那是一個接著一個敲鑼打鼓的沿街嚷嚷宣傳,不管是出於哪一方面的好奇,葉共謙他們也都挺感興趣的。

當然在聽之前,葉共謙他們心裡還是有一些擔心的,那些書生會不會掛羊頭賣狗肉,狀似誇獎實際上還是變著法子罵人。

畢竟這次寫戲文的書生們曾經可都罵過新皇,這都是有前科的。

但是整個聽完之後,葉共謙他們的小包間都寂靜下來。

哪怕是葉共謙這個新皇吹,在這一刻也都不由在心裡泛起一個念頭。

這戲文是不是寫的太誇張了點?

葉共謙這邊是沉默,但葉共謙隔壁的包廂那就是熱鬨了,裡面的人怒罵起來:“簡直胡說八道,這是什麼阿諛奉承枉顧真相之徒寫的!此等小人行徑,當是文人恥辱!”

茶樓的隔音並沒有多好,隔壁聲音並沒有掩飾,葉共謙他們聽得是清清楚楚。在這幾聲怒罵後,隔壁包廂之中另一個聲音倒是沉穩:“柏楓冷靜冷靜,此戲文並非完全虛構,前頭對李將軍的故事雖有戲說內容,卻也基本屬實。”

這倒是葉共謙他們不知道的,頓時幾個書生們相互對視了下,都沒有出聲。

柏楓這個字他們是知道的,是太常寺的錢寧珂。由此葉共謙他們也可以猜得出來,他們隔壁包廂裡怕是坐著朝中的官員。

有八卦!!

吃瓜一向是國人常情所在!

隔壁包廂並不太掩飾自己的聲音,似乎是不覺得有什麼不能言說的,這讓葉共謙他們這些書生們不由自主豎起耳朵認真聽起隔壁包廂的話來。

隔壁包廂裡的人似乎是聽了勸,含含糊糊說了什麼的,聲音傳過來不太真切,大概意思還是說這戲文太阿諛奉承了,李將軍的不說,在對新皇的內容完全就是虛構、完全就是媚上之類的。

這話讓葉共謙都不由自主點了點頭,想想剛才聽的戲文內容,這話說的沒有什麼毛病。

當然,葉共謙不覺得這吹噓的內容和新皇有什麼關係,這肯定是因為另一批書生們想討好新皇的緣故。

從某種意義上,能阿諛奉承到這種程度,也是一種本事了。

但,顯然隔壁包廂裡的一些人和葉共謙他們持有不同的意見。

“……在新皇執政上也並非完全有錯……”一個略顯滄桑,似乎承受了很多不能承受之痛的聲音說道,“至少元喜那家夥去了司農寺做少卿後,確實是做得比之前在吏部做主事時候更加漂亮。”

緊接著,另一個同樣很滄桑的聲音跟著說道:“我也從來不知道,我那不成器的幼弟,也能跟著我乾活,幫忙把稅收的事情算清楚。我祖父母說,自那之後,家裡都省心了很多。”

“……陛下提我上去後,雖說忙碌,確實也覺得自己和往日的能力,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了。”第三個滄桑的聲音也說道,這也是必然,誰讓現在他們一天的工作量,已經能夠達到過去十天了呢?

當然之所以工作經驗翻十倍,除了和現在京都府可用的文臣太少有關係,也和過去朝中的文臣人數太多,所以過去過得太清閒有關係。

當初他們三省六部的官員們那是經常能喝點茶,聊天談政打發時間的。

是的,這些滄桑的聲音,都是那些在三省六部裡的官員。

這些官員們確實是如同邵奕認為的那樣,沒有休沐日之說了,但是還是能夠隔一段時間,讓幾個人輪休一天好好打理打理自己,隻是和九寺五監的官員們固定五天一休沐是不可能了而已。

而後那先前讓人冷靜的沉穩聲音也補充了個消息:“先前被陛下貶謫出京的那些大人們,據傳來的消息,當地已經開始逐漸恢複安定秩序了。”

隔壁包廂之內又陸陸續續說了一些隻有朝中官員們才知道的消息,居然大致上都能和戲文之中符合上,是有藝術性的誇張,但相互揉和後,居然發現這篇戲文之中,並不是真的和太常寺那位大人說的一樣,都是虛構的。

這時候就體現出了邵奕最開始給的那封文件之中,因為係統每日谘詢關係,不自覺把一些知道的不該知道的事情都寫到上面的重要性了。

又因為本身撰寫戲文的書生們就很長袖善舞,消息獲得的渠道也多,在知道有這事之後,再去分析自己以前聽聞的一些事情用來豐富豐富劇情,最終這戲文就整個弄成現在這樣。

乍一看似乎分虛假,仔細分析後似乎又很真實,但認真調查之後就會發現這事還是虛假的情況。

但現在在包廂裡的不管是朝中的大臣,還是葉共謙這些書生們,顯然都不會現在就去調查,並且立即就了解到戲文真相的,於是他們的表情,都隨著那些朝臣們你一言我一語的,逐漸變得震撼起來。

葉共謙陷入了沉思。

原來,他對新皇的認知,還太片面了!

是他這個粉絲濾鏡還不夠!

不過葉共謙他們對隔壁朝臣們最終分析得出結論並不認同。

朝臣們他們覺得能夠了解這麼多這麼詳細,知道來自不同方面消息的,這本戲文肯定是新皇所為!

這是錯誤的。

葉共謙他們有聽到一些來自隔壁院子偶爾傳出來的消息,似乎是什麼謀反餘孽之類的話語。

隔壁書生們摩拳擦掌,指望以此為功績,葉共謙他們當然不會多管閒事,隻是在各自從協同會回去的時候結伴而行,備好武器以防意外情況發生而已。

當然給新皇澄清事實,葉共謙他們肯定是不會澄清的。

不是他們對新皇粉絲濾鏡掉了,而是現在這些大人們覺得這是新皇對他們的敲打。

這些朝臣可以到處喊新皇是昏君會亡國什麼的,新皇也一樣可以搞輿論戰,讓自己成為大眾意義上的明君,甚至是聖君。

這不是很好的事嗎?

朝臣們有這樣的認知後,這大邵的朝堂會多太平啊。

而做出類似新皇在敲打他們這個分析的,也不僅僅是京城之中的官員。

書生們去商談的那些戲班茶樓規模都不算小,能在京城裡混的,在各地也都有分店,京都府這邊上映了,其他地方也沒有落後太多,於是外地的那些郡府官員以及當地豪強們也都觀賞了這出讚美英明神武新皇陛下的好戲《天下平》。

最終這些人得出來的結論和過程也和京都城裡頭的差不多。

他們不知道京都城內事件的增加,但是新皇陛下貶謫出來的那些大臣,確實是輕而易舉就把他們郡府之中那些頑疾地方給解決掉了。

這不是新皇陛下料事如神慧眼如炬嗎?

甚至於他們比起京城裡的人更加的了解這些頑疾有多難處理。

他們也猜測這戲文是新皇陛下安排傳播出自己威名的行為,誰讓之前因為貶謫大儒的事情,到處都在說新皇昏聵呢?新皇有所舉動很正常。

但新皇陛下若是真的如戲文所說的那麼厲害,對方的目的肯定並不是僅僅局限於此!

若新皇陛下有此等眼光和計謀,他所做的事情最終目的肯定不會隻有一件,必然都是一石二鳥甚至是一石多鳥。

於是……這些外地大佬們想到了那次新皇在朝堂上大聲說的話語。

——都說這是盛世,天下太平,可這天下太平著太平著,稅收倒是少了,這可真的是太平啊!

——這錢糧都哪去了可有人能告訴朕?

他們這些外地大佬收到消息的時候覺得挺可笑的,並沒有放在心上。

但現在再回想起這些話語,並結合這個戲名《天下平》,以及現在這秋收正是納稅的時機……

他們把新皇第二次貶謫下來的官員輕而易舉十分嫻熟的糊弄過去了,新皇這是知道了,並且在對他們這番行為表示不滿,在給予他們警告吧。

外地大佬們琢磨著,有些心虛也有些不太相信。

這是要先禮後兵的意思,還是就是一隻小貓在那邊無能狂怒?

外放的那些大儒們牛逼,實際上也並不代表新皇很厲害不是?外地大佬們心裡掙紮著,並不想把自己私吞的稅收吐出來。

但是他們想想這個戲文開頭,大肆寫著那位驃騎將軍多麼厲害……

這個戲文的主角明明是新皇陛下,為什麼會在開頭寫這麼多驃騎將軍的內容?

一旦意思到這點後,他們就能想到,這還能有什麼原因?!

這一定是隱晦的告誡是吧!

一定是最後的警告!

是了,這位新皇陛下和過去曆代的都不太一樣,這位是武將簇擁上去的,和武將們關係極好。而這位嶽丈李慎還因為前次舉薦各都府文職之後,和各都府關係極佳。

新皇在之前就已經做出了謀劃。

他們這些豪強們雖說有很多看家護院的侍衛們,但和正經打仗幾萬甚至十幾萬士兵們肯定是比不了的。

在金錢糧食和腦袋之間掙紮了下,這些外地大佬們把試探的目光落在了那些來自京都府的行商隊伍之中。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這些人都是親身去過京都城的。

商隊好些本就是這郡府當地人去京都府行商的,肯定是不會對他們有所欺瞞。

——你們和我說說,京都府真的有這戲文之中說的那麼好嗎?

——大人啊,老爺啊,京都府其實比戲文之中說的還要好!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是個天上才有的神仙城池啊!

最後的希望破碎的外地大佬們:“……”

要不……今、今年還是好好納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