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7 章 107(1 / 1)

寒門天驕(科舉) 清涴 16775 字 6個月前

蕭景曜以為自己在做夢。明明昨天晚上,正寧帝還站在城樓上與民同樂,帶著百官一起欣賞煙火,看城內處處熱鬨,百姓歡度上元節。怎麼幾個時辰過去,宮裡就敲響了喪鐘?

一旁的顧希夷比蕭景曜的反應還快一些,迅速起身,為蕭景曜收拾了一身素淨的衣裳,匆匆道:“可能要去哭靈,我這就讓小廚房熱些吃食,夫君先吃點東西墊墊肚子。”

蕭景曜定了定神,擺手道:“彆準備東西,我吃不下,這就收拾收拾準備進宮。”

也不知道福王現在怎麼樣了?

蕭景曜還是很擔心福王。主要是正寧帝走得太突然,福王和正寧帝父子情深,甚至還被蕭景曜戲稱為爹寶。正寧帝毫無預兆就去世,昨晚還好好的與民同樂,和大家共同慶祝上元節,福王還一直跟在正寧帝身邊,父子二人說說笑笑,感情極好。

結果正寧帝回宮睡一覺,就再也沒睜眼。

蕭景曜都不敢想象,對福王來說,這是多大的打擊。

福王現在確實很崩潰,撲在正寧帝的身體上嚎啕大哭,又疑心是宮人們沒伺候好正寧帝,還想到了陰謀論,現在正叫人將可疑人員通通拿下,仔細審問,定要查出個水落石出!

後宮也是一片亂糟糟的,嬪妃們六神無主,不知道該乾什麼。還是皇後當機立斷,先定下了章程,讓嬪妃們都準備好哭靈事宜,又差人去請示福王,後妃們如何安置。

正寧帝去得實在太突然,大家都能看出來他身體不好,但昨晚看到正寧帝還算精神奕奕的模樣,打死文武百官,他們都不會往正寧帝立馬就會殯天上想。

也就是正寧帝一直對福王十分信任,又一直放權為福王鋪路,平日裡也表現出福王就是他唯一繼承人的態度。不然的話,就正寧帝的死因,都有一堆野心家跳出來再給福王頭上扣個鍋。

康王和榮王出海去了,另外三位皇子可是快要成年了,就等著出宮開府。

朝中要是有野心家拿這個事兒做筏子攻訐福王,也能讓福王頭疼一陣。

不過福王一貫以來的表現,大家也不會把野心家陰謀論這些鍋往他身上扔。他又是監了好幾次國的太子,近一年正寧帝基本撒手不管,福王行的就是帝王之責,差的也就是一個名頭。

皇位交替本就是人心動蕩的時候。福王地位穩固,和大家也處出了一定的默契,百官們倒是沒有即將換新皇的惴惴不安之感。但是想到已經登臨極樂世界的正寧帝,百官們難免涕淚橫流,感念於正寧帝的仁德,紛紛哭得不能自已。

蕭景曜匆匆趕到宮門口時,已經有官員在宮門口等著開宮門了,仔細一看,每人都是滿臉淚痕,眼睛紅腫,衣裳都不若往常那般,打理得一絲不苟,顯然是聽到喪鐘後就匆匆往宮門口趕,一邊趕路一邊哭,就等著進宮聽一聽具體情況。

蕭景曜看到了哭得幾乎快要昏厥過去的胡閣老,眼眶又是一陣酸澀,上前攙著胡閣老的手臂,想要張嘴寬慰胡閣老兩句,卻一張嘴就落下淚

來,哽咽不能語。

一般來說,帝王龍馭賓天之時,都會召集心腹重臣托孤,告誡他們要好好輔佐新君,是新君的輔政大臣。

正寧帝自己都沒料到他會離開得這麼匆忙,雖然先前私下裡對幾位閣老提過類似的話,但到底沒有臨終托孤這一出,大臣們心中又忍不住生出幾分想頭來。

蕭景曜攙著胡閣老,站在人群中,焦急萬分地看著朱紅色的宮門,盼著它立馬被人打開,自己就能進宮再看正寧帝最後一眼。

不知過了多久,蕭景曜從未覺得時間如此漫長過,宮門終於緩緩打開,侍衛們神情嚴肅,面有哀色,低頭靜靜地等官員們進宮。

官員們哪還有平日裡的鎮定從容?紛紛加快了腳步,一邊抹眼淚一邊抬腳往宮裡趕。

隻是正寧帝是在龍床上閉眼的,官員們一般隻能進上朝的太極殿,不能私自在宮內走動。大多數官員隻能在太極殿前焦急地等著。

沒過多久,正寧帝的禦前總管蘇總管腫著眼睛匆匆而來,啞著嗓子請胡閣老等閣老以及顧明晟等武將前去乾清宮。蘇總管又看了蕭景曜一眼,抹了一把眼淚,“蕭大人也一並來吧。”

蕭景曜低頭垂淚,一手扶著胡閣老,和胡閣老等人一起趕往乾清宮。

剛到乾清宮門口,還沒進門,蕭景曜就聽到了福王悲痛到極點的哭嚎聲。那聲音不似一般的哭聲,反而像是絕望的哀鳴,好似要將自己的全副心肝都哭出來一樣,淒厲不似人聲,又聽得人心中悲涼萬分,忍不住想要跟著落淚。

福王現在是真的毫不顧及自己的形象,趴在正寧帝的身體上一聲又一聲地叫著父皇。一邊哭一邊細數從小到大,正寧帝對他的種種愛護。福王從小就是個不讓人省心的家夥,算是前頭幾個皇子中讓正寧帝最頭疼的崽,父子間可以說的事兒實在太多,溫情脈脈的時候更是數不勝數。

福王這個時候簡直像是被動激發了照相機記憶一樣,將事情一樁樁一件件說得清清楚楚,眼淚鼻涕糊了一臉,他卻根本不在意,隻是哭道:“父皇,您不在了,還有誰會這般愛惜兒臣?兒臣痛心疾首,恨不得隨父皇一並去了!”

蘇總管等人怕福王哭到傷身,想要勸一勸,福王卻絲毫不為所動,依舊哭得天昏地暗,自發隔絕掉外界信息,仿佛世間隻有他一人一般。

胡閣老原本已經哭得沒了大半力氣,又匆匆趕了一段路,更是精神不濟的時候。見到福王這個悲痛欲絕,什麼都不管的樣子,胡閣老不知道哪裡來的力氣,一把推開了蕭景曜扶著他的手,氣沉丹田,對著福王吼道:“殿下如此傷身,置自己的身子於不顧,不理會朝政大事,也不讓大行皇帝入棺為安,是想讓大行皇帝走都走得不安生嗎?”

福王的哭聲一滯。

蘇總管等人立即向胡閣老投去敬佩的眼神。還得是胡閣老啊!當初能為了銀子和正寧帝據理力爭,現在面對即將登基的新君,也不假辭色,說吼就吼,果然不愧是首輔大人,輔政老臣,就該有這樣的魄力。

胡閣老見福王

終於停了哭聲,還在抽抽噎噎,又接著厲聲道:“現如今後宮嬪妃和前朝大臣都等著殿下拿主意,大行皇帝的身後事,同樣要殿下費心。殿下若隻會哭,萬事不管,大行皇帝見了,不知該多傷心!”

福王草草拿衣袖擦乾了眼淚,又打了幾個嗝,終於止住了哭聲,一雙眼睛腫成桃子,隻剩一條縫,聲音更是因為太久沒喝水,粗糲得如同砂石,“蘇總管,宣父皇聖旨。”

蘇總管躬身上前,取了一份明黃色的聖旨出來,用沙啞的聲音開始宣讀。

原來正寧帝這兩年知道自己身子不好,也怕自己不知什麼時候在哪裡閉眼,便提前寫好了密旨,改了一遍又一遍,終於改到讓自己滿意,而後讓蘇總管保管好,等到他哪天真的去見了大齊曆代先皇,再將密旨請出來,按照密旨上的安排做好。

胡閣老等人心中一定,有密旨和沒有密旨還是有微妙的差彆的。

正寧帝在密旨一開頭就再三強調了福王繼位的正統性,對福王誇了又誇,後來才提到幾位老臣,打的都是感情牌,讓胡閣老、顧明晟和竇平旌三人各自引導好自己所代表的文官、武將以及外戚三方勢力多多配合福王。福王會是位比他更英明的雄主,能帶著大齊走向盛世,成為盛世明君。他們這幫賢臣,也能和明君一起流芳千古。

密旨中還提了讓康王前去宗人府,有讓康王收攏宗室之意,又為福王收攏一處勢力。

隻是密旨中還提到,康王和榮王為了揚大齊國威而出海,那是有利於江山社稷的大事,且不可因私情中斷。若是他們在海上,趕不到正寧帝的喪事,不能為正寧帝送終,也不可指責他們不孝。若是他們因私廢公,那才是大不孝!

之後,正寧帝又用平靜的文字提了一嘴自己的喪事,說一切從簡,薄葬便可,不要勞民傷財,也不必大興土木。他這一生也算是問心無愧,生前足夠風光,若是真有天庭地府,以他的功績,想來也不會斷了香火供奉。左右他也不是喜歡享樂之人,喪事簡辦便是,陪葬品也不必放太多,將銀子都留著,就算現在大齊有了金銀島上的幾百座金銀礦,也不能不拿銀子當回事。

字字句句皆是發自肺腑,仿若正寧帝還在他們面前,笑著用平靜的口吻對他們說出這番話。

胡閣老等人聽得又是好一陣哭泣。

接下來,正寧帝又對自己私庫裡的一些東西做出了安排。說那《千裡江山圖》他著實喜歡,要福王將原畫放進他的陪葬品中,此外,再放一副新的大齊疆域圖,以及皇子皇孫們的畫像,他下去後,拿著這幾樣東西,就足夠他向曆代先皇們炫耀了。

尤其是大齊疆域圖,在他手裡,大齊的疆域可是又擴大了些許,還將倭島和高黎收入囊中。這樣的功績,便是碰上太/祖,也能同太祖吹上一波。

到後來,竟都是正寧帝在暢想著他見到先皇們時,該如何吹噓自己的功績和兒女能臣了。

那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雀躍情緒,讓正處在巨大悲痛中的福王和蕭景曜等人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

良久,胡閣老才搖頭歎道:“笑看生死,陛下這樣的心胸,堪稱帝王之最。”

便是史書上那幾位公認的明君,晚年亦有尋仙問道謀求長生之舉。正寧帝這般看淡生死,坦然迎接死亡的態度,放在整個帝王圈中,都是頂尖的存在。

這份密旨格外長,蕭景曜仔細聽著蘇總管的宣讀,仿佛看到了正寧帝就在面前,悲痛的心情也緩解了不少,腦海裡不斷浮現出正寧帝的音容笑貌,心中的哀痛卻神奇的在這封宛若拉家常一樣的信中慢慢減輕。

福王的臉色也不像最初那樣難看,認真地側耳傾聽,不去看正在宣讀密旨的蘇總管,假裝自己在聽正寧帝的教誨。

正寧帝私庫中的東西,自然是大半都給了福王。為此,正寧帝還在心中打趣福王,“你從小就惦記著朕私庫裡的好東西,現在整個私庫都是你的了,是否開懷?”。

福王非但不開懷,還開始抹眼淚。

之後,正寧帝又給已經致仕的李首輔留了些名貴珍惜的藥材,說是李首輔年紀大了,為大齊奉獻了大半輩子,合該讓他晚年過得更舒坦一點。這些藥都是給李首輔請平安脈的太醫說的,李首輔需要的藥,其他人也彆同李首輔爭。

給顧明晟的是兩柄寶劍,同樣說了讓顧明晟安安穩穩在京城養老,福王是個重情重義的孩子,不會虧待於社稷有功的能臣。

顯然,正寧帝對顧明晟的顧慮心知肚明。在人生最後的一段路,還在為這位至交好友打算,允諾了他一個安穩的後半生。

以福王的性情,還有對正寧帝的孝順,隻要顧明晟不突然抽風做出什麼逼宮謀反的腦殘事兒,顧家安安穩穩度過這幾十年,如顧明晟期盼的那樣順利從武轉文,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

留給竇平旌的卻是一堆金銀珠寶。正寧帝坦言竇平旌作死的角度千奇百怪,在表弟和兒子之間,容他偏心兒子一回,不給竇平旌留什麼可以做倚仗的東西,省得他天天拿這個東西來氣福王。但他這個當表哥的也不能真的讓竇平旌因為觸怒帝王而窮困潦倒,所以給足了竇平旌金銀財寶,隨便他怎麼浪,總歸能帶著整個承恩公府的人混個三代。要是承恩公府三代內還出不了一個頂立門戶之人,那正寧帝也沒轍。得怪竇平旌實在不中用!

原本還在默默垂淚的竇平旌:“……”

萬萬沒想到,他表哥溫和冷靜了大半輩子,最後留下來的這道密旨,活潑得這麼讓人哭笑不得。

蕭景曜沒想到的是,正寧帝還給他留了東西——正寧帝私庫中最名貴稀有的筆墨紙硯,大半都讓正寧帝留給了蕭景曜。像是有“筆中之冠”的湖筆,一兩黃金一兩墨的徽墨,都不是按個給的,而是按箱給的。還有些名家書法字帖,正寧帝也留給了蕭景曜,說是可以給小湯包練字。

蕭景曜都沒想到,正寧帝還記掛著小湯包。一時間更是感慨萬千,腦海裡隻想著正寧帝昔日對他的種種好。要是這會兒讓福王來薅蕭景曜羊毛,蕭景曜這頭肥羊一定心甘情願湊上去,主動讓福王薅。

到密旨宣讀完畢,胡閣老等人起身準備回太極殿,等著福王到來,商議接下來的章程。

福王借口自己還要清理一番,將蕭景曜留了下來。

蕭景曜不明所以,擔憂地看著福王,生怕他悲痛到失去理智,做出什麼離奇的決定來。

沒想到等胡閣老等人離開後,在福王的眼神示意下,蘇總管又取出了一份明黃色的聖旨。

蕭景曜當即就震驚地瞪大了雙眼,難以置信地看著福王。怎麼又有一份聖旨?那剛剛蘇總管宣讀的那份是什麼?

福王白了蕭景曜一眼,奈何他的眼睛腫得太厲害,蕭景曜根本看不出他翻了個白眼,隻是驚詫地看著拿著聖旨的蘇總管,瘋狂頭腦風暴,不知道福王到底乾了什麼事,能不能再補救補救。

蘇總管努力想給蕭景曜一個笑臉,卻扯不起嘴角,把手中的聖旨往蕭景曜面前遞了遞,用沙啞的聲音小聲道:“這份密旨,是陛下單獨給您的。蕭大人,您好好收著吧。”

蕭景曜繼續瞳孔地震,正寧帝竟然單獨給他留了一份密旨?

蕭景曜也沒想著避開福王,反正蘇總管肯定是知曉密旨上的內容的,想瞞福王也瞞不了,還不如大大方方地打開密旨,和福王一起看。

福王也不是懷疑蕭景曜。就是正寧帝去得突然,福王驟失父親,下意識地想要找尋更多正寧帝留下的東西。

蕭景曜緩緩打開聖旨,福王也湊了個腦袋過來。

蕭景曜看東西的速度向來很快,但在看到這封密旨上略顯飄浮的字跡後,蕭景曜便定了定神,一個字一個字認真地看了起來。

看完後,蕭景曜的淚水滾滾而落,啪嗒啪嗒掉在聖旨上,打濕了聖旨邊緣,慢慢暈開,向最近的一個字散去。

正寧帝給蕭景曜的,與其說是一封密旨,不如說是一份保命符。

密旨中,正寧帝毫不避諱地提到,蕭景曜年紀輕輕身居高位,多年經營下來,又有治世之功,若是福王真的哪天疑神疑鬼,猜忌蕭景曜,隻要蕭景曜不謀反,憑這份密旨,就能保住蕭景曜一命。

最後,正寧帝還說道,知道福王現在肯定跟著蕭景曜一起在看這封密旨。希望君臣兩人永遠不會有再一起看這封密旨的時候。若是有朝一日他們二人真的分道揚鑣,蕭景曜用上了這道密旨,也希望二人能回想起來現在一起看這封密旨的心情。

蕭景曜心中不知是什麼滋味,萬分珍惜地將密旨卷起來收好,感覺自己的眼睛也針紮似的疼,怕是要成為福王同款桃子眼。

福王哭了那麼久,現在終於平靜了下來,還有一點點興致打趣蕭景曜,“怎麼,要趕緊收好保命符?”

蕭景曜鄭重地將密旨收進自己的衣襟中,又輕輕地拍了拍,嚴肅道:“臣收的是陛下對臣的一片拳拳愛護之心。”

福王有些酸,“父皇竟然護著你。”

蕭景曜無奈,“真要到那一步,若是沒有陛下這道密旨,臣怕是就要身首異處。想來陛下並不想看到臣屍首分離的模樣。”

福王聽得直皺眉,“彆瞎說,我才不會那麼做!”

猜忌功臣什麼的,福王表示這對他來說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猜忌蕭景曜?他巴不得多把蕭景曜抓過來乾活。一邊覺得人家特彆有能耐,拚命讓人乾活;一邊又擔心人家功高震主,準備卸磨殺驢。這種事情,福王真乾不出來。

正寧帝這份密旨,注定成為一份沒有用處的密旨。福王還用手肘捅了捅蕭景曜的胳膊,“看了這份密旨,你現在是不是渾身充滿乾勁,要為大齊鞠躬儘瘁死而後已??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蕭景曜:“……”

倒,倒也沒有那麼誇張。

正寧帝把自己的身後事交代的,真是一下子讓人哭一下子又讓人笑。

蕭景曜都形容不出來自己心中現在是何情緒。

隻能說,這位性格寬仁的帝王,在最終,還留給了大家最後一份溫柔。

蕭景曜又看看福王,瘦下來的福王五官同正寧帝有六七分相似。蕭景曜的神情有些恍惚,仿佛時光一下子穿梭到了八年前。那時候正寧帝不似蕭景曜這次進京時見到的那樣老態龍鐘,正值中年的正寧帝大權在握,意氣風發,臉上雖然比福王現在還要多一些滄桑,但福王現在滿面傷感,加重了年齡感,又同當年的正寧帝像了幾分。

蕭景曜忍不住說道:“仔細一看,殿下的眉眼像極了陛下,就是先前有些圓潤,倒叫人忽視了這一點。”

“那是!”福王立即得意起來,“小時候我可是最像父皇的!”

不然怎麼能一直在正寧帝面前撒潑打滾耍無賴呢?一般人真的很難對幼年版的自己狠下心腸來。

兩人又說了幾句話,蕭景曜拍了拍衣襟裡的密旨,福王理了理衣襟和袖子,又重新用乾淨的帕子擦了擦臉,恢複了儲君的威儀,一馬當先,領著蕭景曜等人往太極殿走去。

蕭景曜跟在福王身後,忽然抬頭看向天空。天上一片湛藍,白雲悠閒的蕩啊蕩,又是一個好天氣。

百官們在胡閣老等人回來後就徹底安靜了下來,靜靜地站在原地等著福王的到來,都不敢多打聽一句。

再缺心眼的都知道,福王正是悲痛萬分的時候,要是他們因為口舌上的交鋒而惹了福王厭惡,那這輩子都沒有翻身的希望了。

蕭景曜跟在福王身後來到太極殿前時,見到站得格外筆直,分外規矩的同僚們都吃了一驚。往日早朝時,大家也會偷偷摸魚,交頭接耳來著。這麼安靜肅穆,還是頭一遭。

福王的臉色舒緩了些許,又讓蘇總管當著百官的面繼續宣讀了正寧帝留下的那份聖旨。眾人聽著聽著又悲從中來,悲泣者無數。

這時,胡閣老肅容出列,高聲道:“請殿下登基,商議大行皇帝下葬事宜。”

能決定帝王葬禮規格的,隻有帝王。

不然,身份上總虧了正寧帝。

正寧帝這樣得民心的好皇帝,朝臣們自然也想給他最好的待遇。

哪怕正寧帝主動說自己要薄葬,官員們都想“抗

旨”一回,將他風光大葬,更是恨不得給正寧帝的皇陵多放一些陪葬品。

也有的人心中暗罵一聲胡閣老奸猾,恨不得把胡閣老拽回來,自己說這句話。

?清涴的作品《寒門天驕(科舉)》最新章節由??全網首發更新,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多好的在新帝面前立功的機會!

福王將所有人的神情儘收眼底,心中一片平靜,淡淡地看著不斷給他使眼色的胡閣老,最終還是按照胡閣老的提示,推辭道:“孤尚且年輕,朝中大事還得多仰仗大臣們,不敢輕言登基之事。”

蕭景曜一聽就知道,熟悉的三辭三讓劇情又來了,

果不其然,胡閣老領著朝臣們再三勸福王登基,一旁的史官拿著筆嗖嗖記下這一幕君臣和睦的場景,再次確認福王繼位的正統性,是眾望所歸。

三辭三讓之後,福王才終於鬆口,讓禮部去準備登基之事。又因為新帝登基儀式太過繁重,福王先給自己的親娘和妻子升了個職,皇後晉級成了皇太後,太子妃成了皇後,被正寧帝親自教導過的皇太孫,當然就是毫無疑義的皇太子。

名分先定下,儀式和寶冊以及金印延後再給。還有太妃們的安置情況,以及還未成年的皇子皇女們的安排,福王心裡都有了成算,又把還在彆院圈禁的寧王和平王放了出來,讓他們來給正寧帝哭靈,送正寧帝最後一程。

正寧帝最寵愛的,就是曾經的太子、寧王和福王三人。寧王一看到正寧帝的棺槨就崩潰了,伏在棺槨上嚎啕大哭,一邊哭一邊回憶正寧帝這些年對他種種偏愛,平王跟著默默流淚,時不時用餘光覷一眼福王的神色。

親爹當皇帝和兄弟當皇帝有著本質的區彆。即便他們被圈禁,對福王沒什麼威脅,但誰知道福王對他們是怎麼想法呢?起碼親爹當皇帝時,他們不用擔心一家老小的性命問題。正寧帝心軟,再怎麼惱他們,都不會對他們起殺心,福王可未必。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平王又是一聲歎息,唯有認命,主動請求前去為正寧帝守皇陵。

寧王哭得真心實意,沒有平王那麼多的小算計。一聽平王的提議,寧王想到自己這些年乾出的讓正寧帝傷心的混賬事,同樣嚷嚷著自己也要去守皇陵。

福王被寧王外放的情緒所感染,本就傷心,又伏在棺槨上痛哭一場,覺得正寧帝估計也想這兩個圈禁後就沒見過面的兒子,也就點頭應下了此事。

平王暗暗鬆了口氣,寧王繼續垂淚,大把大把為正寧帝燒紙,真心實意地給福王磕頭,謝過福王恩典。

有《大齊日報》不斷刊登朝廷的各種政策,又是破處迷信避免百姓被騙,又是給足賑災錢糧,給士兵補貼糧餉,還都把具體數目登在了報紙上,有人拿著報紙狀告貪官偷截錢餉,官府不但受理,還重判。再加上正寧帝在位期間對官場的貪官汙吏的大清洗,正寧帝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極佳,甚至快要趕超太/祖。畢竟太祖時代離大家的生活已經有了點距離,大家更多的是受了正寧帝恩澤。

京城百姓聽到喪鐘後,家家戶戶掛白幡,哭聲震天。大臣們也對這位勤勤懇懇,既仁慈又不缺冷酷的帝王評價

極高,最終給正寧帝諡號為“文”。經天緯地曰文,慈惠愛民曰文,這是美諡。福王一心想給正寧帝最好的,在給正寧帝定廟號的時候,福王果斷選了“仁”字。

正寧帝登基後的所作所為,也當得起這個“仁”字。

胡閣老等人也沒意見,於是正寧帝的諡號和廟號都這麼定了下來。日後再稱正寧帝,可以叫他齊文帝,也能叫他齊仁宗。

二者都是美譽,正寧帝勤勤懇懇大半輩子,所求的身後名,終於如了他的願。想必正寧帝泉下有知,也該欣慰地合上眼。

蕭景曜原本打算過完上元節就動身去閔州。現在肯定是去不成了,怎麼著也要等辦完正寧帝的葬禮再說。

福王更是截了蕭景曜,讓蕭景曜暫時留在京城,順便把蕭景曜抓過去當壯丁。

現在所有的政務全都由福王處理,福王每日哭靈,還得處理朝政大事,又要審查後宮之事,忙得腳不沾地,自然要薅蕭景曜的羊毛。

誰讓蕭景曜的工作能力太過優秀,什麼事到了他手裡都能輕輕鬆鬆解決。不抓他當壯丁抓誰?

對此,福王一點愧疚都沒有,還對著蕭景曜歎氣,“你快點期滿回京,內閣給你留個位置。再過些年,你就是我的首輔啦!”

蕭景曜摸了摸鼻子,認真道:“福安港口已經將閔州的經濟帶動起來了,臣想在閔州多留三年,好歹借助這股東風,將整個閔州的經濟都盤活。既然臣是閔州總督,就該儘最大努力,讓閔州百姓過上好日子。”

福王頓了頓,隻能歎氣,“你可真是一點都不擔心自己的前程。”

真以為人和人的感情永遠都是牢不可破的呢。一去就是五年,平時隻有書信往來,再加上年底回京述職見個幾面,再深的交情都能冷淡下來。

更彆提福王當上皇帝後,圍在他身邊討好奉承的人不知道會有多少。蕭景曜憑什麼覺得自己還能同福王像現在這樣親近?

蕭景曜是真的無所謂,也相信福王並不會這麼涼薄,更重要的是,蕭景曜相信自己的實力。

要是把閔州經濟盤活一大半,閔州百姓的生活水平飛升一個度。這樣的功績都不能入閣的話,要麼就是朝中大佬頻出,蕭景曜自愧不如,要麼就是福王的天賦點突然消失,還眼瞎心盲,怎麼阻止大齊發展他就怎麼乾。

顯然,這兩種情況發生的概率都能忽略不計。

福王挑眉看著蕭景曜,“對自己這麼有信心?”

蕭景曜坦然回望福王,“沒有這般本事,怎麼能進內閣?”

“先帝曾經問臣,臣會不會是殿下的良臣。臣想用事實告訴先帝,臣是。”

福王朝蕭景曜伸出手,露出了這些天來第一個笑容,“你我非是君臣,還是好友。”

蕭景曜伸手回握住福王的手,二人相視一笑,年輕人的鋒銳朝氣撲面而來。

福王是個孝順兒子,正寧帝特地提出薄葬,福王不好違背正寧帝的意思,就按正寧帝叮囑的那樣,沒往他的皇陵裡放多少陪葬品。

但福王又擔心正寧帝在地下日子過得清苦,悄悄對蕭景曜說道:“我這麼喜好享樂的人,以後肯定不薄葬。到時候我就讓人準備兩份豐厚的陪葬品,一份燒給我,一份燒給父皇,這樣我就再也不用擔心父皇在地下手頭不夠寬裕。皇祖父那樣冷酷的人,就算陪葬品再多,也不會樂意分給父皇,還是我最孝順!要不我現在就讓人在我的皇陵裡給父皇燒些東西下去?”

蕭景曜有被福王的腦回路給驚豔到,啪啪給福王鼓掌,一時間竟不知道福王到底是信這個還是不信這個。說他信吧,他又絲毫不在意自己的皇陵,那皇陵才剛開始挖呢,他就惦記著燒陪葬品了,一點都不覺得這樣兆頭不好。說他不信吧,他又擔心正寧帝擔心得跟什麼似的。

就很難評。

正寧帝的葬禮之後,便是福王的登基大典。

蕭景曜原本想去閔州,又被福王攔下,借口其他地方沒有總督,地方官員也能將公務處理得井井有條。蕭景曜不在閔州,閔州也翻不了天,大不了蕭景曜回去後再來一波大清洗。

蕭景曜已經不想去猜測自己在彆人心裡的具體形象了,聞言隻是給了福王一個禮貌的笑容。

福王在禮部呈上來的一係列年號中,一眼就瞅中了“永嘉⑤⑤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倆字兒,說這倆字兒吉利,就這麼正經又不太正經地定下了自己的年號。

從此之後,福王便是永嘉帝。

開創大齊盛世巔峰的一對君臣隔著丹狴遙遙相望,不約而同地想起了正寧帝。

便是為了讓正寧帝見到先皇們可以好好吹噓吹噓,他們也該兢兢業業處理政事,好叫正寧帝安心。

這一年,屬於正寧帝的時代落幕。

永嘉元年到來。

蕭景曜這次離開京城,從研究院薅了一半研究員一同去閔州。還帶上了蒸汽機做動力的紡織機,據隨行的一部分研究員透露,他們已經掌握了做紡織機的技術。到了閔州,隻要給他們一個搞研究的地方,他們就能一比一複刻新型紡織機。

蕭景曜對此表示很欣慰,大力給他們畫餅,說是隻要能複刻出紡織機,一定給他們記一功,他們若是想當官,就能憑借功勞參加蕭景曜設置的考核,考核合格者,就能去閔州各府縣任職。

不想當官的,蕭景曜就折算成銀錢或者積分,積分高的,能優先申請研究經費!

這話一出,沉迷於搞研究的研究員們眼睛都綠了。眾所周知,搞科研是個燒錢的活。哪怕研究院背靠朝廷,有國庫和正寧帝的私庫補貼,研究員們也不能暢所欲為地進行研究,得控製經費。

後來研究院人數暴增,申請研究經費都成了難事。他們樂意跟著蕭景曜去閔州,還不就是看上了蕭景曜那一手搞錢的本事,閔州又坐擁福安港口,富得流油,不為銀子發愁嗎?

去這樣富庶的地方,才能有助於他們進行研究。

看看段研究員,現在已經在造船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了。想也知道,這次大齊開海禁,兩位王爺領著一幫人出海同海外之國建交,史官肯定也會提一筆段研究員。

這種青史留名的機會,誰不想要?

想要?跟著蕭總督肯定沒錯!

蕭總督,助力每一個青史留名的夢想!

蕭景曜則美滋滋地盤算著,紡織機大規模面世後,需要多久時間,可以解放閔州的手工業的生產力?

改良農具搞起來。給農戶們減輕負擔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生產力提高後,才能著手盤活經濟。

閔州可是蕭景曜當一把手的地方,想要憑借治理閔州的功勞入閣,蕭景曜必須乾出一番讓人閉嘴驚豔的政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