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晉江正版50 食蟲植物區(下)(1 / 1)

孫宏輝跟隨著人流, 在食蟲植物區接連見識到了豬籠草、瓶子草、捕蠅草等三類食蟲植物,並有幸觀察到了它們的捕食過程,深感大自然是如此奇妙。

豬籠草的葉子末端掛著各種各樣的捕蟲籠, 攀爬依附於樹枝;瓶子草花紋妍麗多姿, 用瓶子來吸引昆蟲;捕蠅草則長出了數個貝殼狀的夾子,邊緣長著鋒利‘鋼針’,將昆蟲困在其中消化。

每一種植物都進化出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捕獵本領,又長得如此奇特,令人歎為觀止。

如果說曇花、兜蘭、睡蓮等花卉帶給他的是美麗和驚豔,那麼這些食蟲植物就是新奇與獵奇。

透過它們的外表和捕食過程,仿佛能想象出它們在熱帶的高山密林中生活的樣子,昆蟲與植物之間的奇妙關係就在此刻、在他的眼前上演, 十分有趣。

這是他平時完全接觸不到的場景,平日裡根本見不到的植物, 但在這裡,一切都能體驗的到。

當然要趁著這個機會多長長見識。

孫宏輝這樣想著, 興致勃勃地觀察起其他食蟲植物來。

捕蟲堇是所有食蟲植物中外觀最正常的一種。

它沒有專門的捕蟲籠、瓶子或捕蟲夾,也沒有豔麗繁複的花紋, 除了顏色較為豔麗,看起來與普通植物沒什麼區彆。

孫宏輝眼前的就是一種叫做‘賽佛士捕蟲堇’的品種。

它的植株低矮,隻有十公分左右, 長出的葉子宛如盛開的花朵, 層層疊疊, 一圈圈呈現蓮座狀。

越外圍的葉子越肥大, 呈現出紅潤的色澤,顏色非常漂亮,看起來完全無害。

然而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的葉子表面毛茸茸的, 表面生有很多細小的白色腺毛,能吸引昆蟲、並分泌黏液將它們黏住。

但因為植株嬌小,被吸引的大多是蚊子、小飛蟲之類的小型昆蟲。

孫宏輝湊近了看,其中一棵的葉子內測粘住了兩隻死掉的蚊子,蚊子都被吸乾了,隻剩下乾癟的軀殼。

或許是吃到了肉,這隻小小的植物中央長出了比它高三倍的細長花.莖,頂端開出了一朵淡紫色的小花。

不僅這隻,其它幾棵捕蟲堇也接連開了花。

花很普通,和路邊看到野花很像,隻有五片花瓣相對花心而立,單薄輕盈,隨著細長的花.莖微微晃動,清新淡雅。

和其它造型奇怪的食蟲植物相比,捕蟲堇給人一種美麗且小清新的感覺,深受愛好者們的喜愛。

“快看,捕蟲堇開花了——”

“嗚嗚,它們真的好努力。明明這麼小一隻,還努力捕獵讓自己開花。”

“淡紫色的小花,好可愛。”

“花花很漂亮,等我給你拍一張。”

周圍全是遊客誇讚的聲音,似乎食蟲植物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讓眾人感到頗為欣慰。

捕蟲堇頭頂的淡紫色小花輕輕晃了晃,好似在害羞。

孫宏輝看了一眼捕蟲堇的花,若是在路邊見到類似花卉他必然覺得普通,不會太過關注。

然而剛才見識到了那麼多奇形怪狀的食蟲植物,他居然覺得這朵紫色小花難得的清新脫俗。

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反差吧。

……

“這是什麼?葉子上掛著的露珠嗎,看著亮晶晶的。”

“肯定不是,露珠的數量也太多了,而且粘在葉子上掉不下來,應該是某種吸引昆蟲的東西。”

兩位年輕人就捕蟲堇旁的另一種食蟲植物——茅膏菜進行了討論。

這些食蟲植物每個都有自己的本領,捕蟲原理各不相同,有時候單看外形確實無法了解它的捕獵過程。

孫宏輝也朝著它們看去。

茅膏菜同樣屬於矮小的植株,高度大多隻有十幾公分,外表精致美麗。

眼前這幾株“好望角茅膏菜”的莖葉細長如挖耳勺,十幾根叢生而立,葉子表面掛滿了細小的‘露珠’,在陽光的照耀下晶瑩剔透,折射出透明的色澤。

而托著‘露珠’的腺毛呈現出鮮豔的紅色,像是紅寶石與透明的水晶鑲嵌在一起,構成誘捕昆蟲的捕蟲器,於美麗中暗藏殺機。

自然界中,鮮豔的色彩更容易吸引昆蟲。

無論是豬籠草籠口的‘大紅唇’,還是瓶子草上方的花紋,亦或是捕蟲堇色澤豔麗的葉子,都有這樣的目的,茅膏菜也是如此。

孫宏輝看到一隻飛蟲被茅膏菜散發的香氣與色澤吸引,落在它的葉子上,立即被露珠一樣的黏液粘住雙腳,如502膠水一般頑固,即使張開翅膀也飛不起來。

飛蟲察覺到危險開始掙紮,卻驚動了周圍的腺毛,附近的露珠全部活動著朝它聚集,同時,細長的葉片末端跟著向內卷起,將整個飛蟲卷入了葉子之中!

此時的飛蟲全身都被黏住,被禁錮在裡面無法動彈,隻能等著被茅膏菜消化。

孫宏輝和旁邊遊客們圍觀了這一過程,有幾聲倒吸涼氣的聲音響起。

“厲害!一粘一卷,昆蟲絕對無法脫身。”

“嘶,表面的這些露珠...有點滲人。”

“你看我身上的雞皮疙瘩!”一個女生給男朋友看自己的胳膊:“剛才還覺得掛在上面露珠很好看,晶瑩透亮的,沒想到——”

淦,為什麼看起來柔柔弱弱的小可愛會這麼可怕。

那隻飛蟲被包裹住的時候一定生不如死。

女生抖了抖身上的雞皮疙瘩,果然每種食蟲植物都不是吃素的。

茅膏菜雖然柔弱矮小,卻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捕食昆蟲並得以生存,讓前來觀看的遊客們感受到了它獨特的魅力。

正應了那句話,有時候越是柔弱美麗的生物,越不能掉以輕心。

孫宏輝觀察著那根卷起的葉子,細密的腺毛和透明黏液幾乎淹沒了飛蟲,隻能看到從紅色中透出來的一抹黑。

完美的捕獵。

連他都感到驚歎。

孫宏輝覺得花間集的食蟲植物都非常活躍,全是捕獵的一把好手,進入食蟲植物區後,他已經圍觀了好幾次捕獵現場,100%的成功率。

捕捉昆蟲,放在這些食蟲植物身上是如此的簡單。

但其實並非如此。

在Y省植物園的食蟲植物展區,遊客們隻能欣賞食蟲植物奇特的外觀,根本見不到它們捕食的場景,更不要說一連見到幾次。

食蟲植物消化昆蟲的過程極其緩慢,進食一次往往需要半個多月才能消化,等到下次捕獵或許到了一個月之後。

而且它們捕食的分量需嚴格控製,過大的獵物將導致其無法消化,最終使得相應的捕蟲器官發黑脫落,甚至整株死亡。

為了保證存活率和良好的狀態,食蟲植物仍然依靠光合作用和根係來獲取營養,而非捕蟲器官。

偶爾會進行人工加餐,就像動物園喂養動物一樣,不要求它們自己自行捕獵。

唯有在花間集植物園,才能看到這些食蟲植物在自然狀態下捕獵的場景。

獨一無二。

不僅讓前來的遊客大飽眼福,也讓食蟲植物愛好者們歡呼雀躍。

如今論壇熱帖全都是花間集相關,並且一改以往寥寥幾個置頂貼子,無時無刻不在更新,論壇中一片火熱。

【花間集,食蟲植物——孔雀茅膏菜捕食過程大賞。】

【花間集,食蟲植物——蘋果捕蟲堇捕食過程大賞。】

【花間集,食蟲植物——異形捕蠅草捕食過程賞析。】

樓主:我的老天,花間集的這隻異形養得太好了,夾子彎曲程度好高,快進來看,不看絕對後悔!

【花間集,論米蘭達豬籠草是否為國內比例最大的?歡迎探討。】

樓主:我覺得是。植株44公分,最大豬籠29公分,有沒有哪個大佬放出數據來比一比,我翻了資料,目前是最大的。

……

花間集以一己之力讓原本冷寂的圈子熱了起來,原本長期潛水的大佬頻頻現身回複;有些覺得無趣退圈的人也在看到花間集的視頻後回歸圈層,重燃對食蟲植物的熱情。

論壇中熱帖不斷,回複數量、簽到人數創下曆史新高,比巔峰時期還要活躍。

連國家級研究專家葉華西都出來回複了一個問題,他名字後面認證的一串榮譽直接讓大家驚呆。

臥槽,這才是真正的大佬。

花間集居然連這位都炸出來了!

葉華西,首都大學教授,博士導師,國家植物園主任,任IU物種保存委員會專家、華國植物學會分會理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秘書長,發表過多篇國際學術論文,獎項無數。

誰也沒想到他會出現,而他解答的問題正是食蟲植物如何保持原始習性,可見花間集的做法令他頗為滿意。

不少遊客在看過這些可愛又凶殘的食蟲植物後也喜歡上了它們,紛紛加入這個圈子,食蟲植物愛好者的群體在不斷擴大,短短兩周便增加了三千多人。

花間集的名字在圈子中越來越響,如今在食蟲植物圈可以沒聽過Y省植物園,也可以不了解B市的食蟲植物展覽會,但絕對不能沒聽說過花間集。

在這些愛好者眼中,花間集宛如聖地。

*

孫宏輝又接連看過了狸藻和其它捕蟲植物,可謂大開眼界。

狸藻種類很多,有陸生也有水生,他看到的是長在濕地苔蘚中的狸藻,成片成片的種植,已經開了花,像是直立的一串串風鈴,花瓣呈兔子的形狀,淡紫色,十分好看。

顏值足以當做觀賞性花卉來欣賞。

這種叫做漂亮的種類叫做‘小藍兔狸藻’。

其它的狸藻也都顏值很高,一片片的盛開,清新淡雅,仿佛與食蟲植物絲毫不沾邊。

但它們的捕食速度是最快的。

狸藻的最頂端有一個半透明的側扁小球,直徑隻有0.25-10毫米,生長在葉子頂部,好似小小的琉璃珠,格外喜人。

如果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未盛開的花苞,但它其實是——

“我又看到了晶瑩的水珠......嗬嗬。”

一起過來的女生正看著丁點大的球球冷笑。

這次她可不會被騙了。

越好看越是有鬼!!

可愛都是騙人的,是吸引昆蟲的把戲。

她才不會上當。

但是為什麼、為什麼怎麼可愛啊?

女生忍不住看了一眼,又看一眼。

亮晶晶的半透明小球球,單獨長在葉莖的最頂端,那麼小的一顆,好想把它摘下來,嗚嗚。

然而,這顆扁扁的小球就是狸藻的捕蟲囊。

當水蚤、孑孓(蚊子的幼蟲)等微小的生物被蜜汁吸引來到囊口,感應毛一旦被碰觸,原本半癟的捕蟲囊會迅速鼓起,形成一股強大的吸力,同時膜瓣打開,將囊口的水流連同獵物一起吸入囊中,並迅速關上膜瓣將其‘吃掉’。①

整個過程隻需約百分之一秒,速度極快!

又是一種新的捕蟲方式。

對於食物的選擇也十分合適,這麼小的鋪蟲囊隻能吃掉幼蟲類昆蟲,其它的吞不下。

女生看著單獨關於狸藻種類的介紹牌,臉上的笑容逐漸消失。

可愛的球球=捕蟲囊......

啊——她就知道是騙人的!

噫,剛下去的雞皮疙瘩又差點冒出來。

這些食蟲植物實在是可惡,也太會偽裝了吧?!

如果她是昆蟲,也會被蒙蔽的。

女生看著狸藻的小兔子花瓣,兩個兔耳朵支棱著,咬了咬牙,從口袋裡拿出手機——

拍照。

男朋友看著她的動作大為震驚:“...你不是——”不是起雞皮疙瘩了嗎。

女生瞥他一眼:“你愣著乾嘛?幫我找個好點的位置,人太多了,拍照都拍不全。”

男朋友:“......”

男朋友:“好,我努力找找。”

女人的心思你彆猜。

女生一邊拍照一邊感歎:顏值好高,怎麼可以這麼好看!

淡紫色從花瓣的中央暈染開來,形狀如同一隻翹著耳朵的小兔子,兩隻尖尖的耳朵清晰可見,花瓣下方胖嘟嘟的,好可愛哦。

既漂亮又可愛、還能殺蚊子,這也太棒了吧!

等回去看看網上有沒有賣的,她好想養一盆。

*

連續參觀了各種不同的食蟲植物,孫宏輝從人群的縫隙隱約看到了幾十米外的出口,看來瀏覽已經接近尾聲,一看時間,他在裡面已經待了一個多小時。

其實展覽溫室的面積與外面動輒上百畝的面積相比並不大,從小徑中穿行10分鐘就能出來,算上排隊也就20分鐘。

但他一路上瀏覽得特彆仔細,不放過任何一處景觀,不知不覺已經10點多了。

剛想離開,孫宏輝發現前面的區域聚滿了人,從他的角度,隻能看到從上方延伸的樹木枝乾,上面似乎還有其他植物的葉子,其它看不清楚。

難道還有其它食蟲植物,或者適合攀爬的藤本植物一類?

從進入食蟲植物區之後,他已經參觀了豬籠草,瓶子草,捕蠅草,捕蟲堇,茅膏菜,狸藻等種類,確信沒有錯過任何一種。

在腦海中一一盤點完畢,孫宏輝都為自己的記憶感到驚訝,他居然全記住了。

這些食蟲植物的確讓人印象深刻。

‘還是去看看吧。’

眼見時間還早,孫宏輝跟著擠入了人群,等到站在透明玻璃面前時,他有一瞬間的怔忪。

隻見粗壯的樹乾上的三個分支分彆攀附著一株無比巨大的豬籠草,比他見過的所有植株都要大。

其它豬籠草在這三株面前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連專門培育的‘米蘭達豬籠草’在原生態的它們面前也敗下陣來。

主乾的豬籠草至少有3米多高,因為攀爬的原因掛在近兩米的樹枝上,每片葉子均超過一米,特彆寬大、肥厚,葉片末端掛著的捕蟲籠個個都有20餘公分長,靠近地面的最大捕蟲籠居然高達40公分!

不是孫宏輝估算的,而是後面的牆面上專門放了標尺,所有遊客都能清晰地看到它的尺寸。

“臥槽,好大!”

又有一名遊客從人群中擠進來,看到的第一眼就被驚住,上來就是一句‘臥槽’。

“我的老天,這也太大了吧??”旁邊倒吸涼氣的聲音不絕於耳。

40公分,比成年人的小臂都要長,而且它的捕蟲籠呈現桶形、而非漏鬥的細長形狀,更是顯得又寬又胖,捕捉青蛙一類的哺乳動物不在話下,一口一個。

不,一口兩個也有可能。

“再長大一些,是不是要吃人啊......”

一個年輕人嗓子咽了咽,怎麼看都覺得有點可怕——現在一個籠子就能把他的手臂吞掉!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但足以說明它給人帶來的強烈視覺效果。

此種豬籠草名為‘馬來王豬籠草’,又有巨型豬籠草、拉賈豬籠草等多種稱號,僅生長於婆羅洲1500米以上的高山中,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

其數量非常稀少,一經發現當即震驚了整個食蟲植物界,是所有豬籠草中最有名的品種。

馬來王豬籠草以巨大的捕蟲籠而聞名,無論長度還是容積都是品類之最。

它的捕蟲籠容積最高可達3.5升,能容納2.5升消化液,比1.5L的礦泉水瓶還能裝,超出後者67%的水量!

堪比一個大水桶,消化能力爆表。

自1881年引種後,已經能夠人工栽培,但因其數量稀少、價格昂貴且種植要求苛刻,目前國內隻有一家植物園引進,花間集為第二家。

但如此巨大的捕蟲籠,整個華國都找不到第二個。

葉晗引進它們可謂大費周折,費用也十分高昂,跨越千山萬水來到花間集的時候都有些蔫了,幸好有植物營養液的作用,很快恢複了活力。

如今適應良好,其中最大的籠子經過培育後又長大了幾公分,預計再過一兩個月,一項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即將誕生。

當後來的遊客被如此巨大的豬籠草所震驚時,又有人驚呼,“我靠,那是什麼,豬籠草的籠子上長了兩顆牙!”

“哪裡?”其中一位遊客側著頭看了看,雙眸睜大:“媽呀,還真是!!”

“變異了嗎?”

“消化液都不夠它消化的,連牙都長出來了!”

“植物也會長牙嗎?”

“瑟瑟發抖,不會要把動物嚼了吃吧,阿巴阿巴。”

孫宏輝也看到了另一株豬籠草籠口的兩個尖牙,一時有點發愣。

難道真的要靠這兩個牙吃動物?

豬籠草都進化到這種地步了嗎!

“不是的。”一位食蟲植物愛好者終於發揮了他的作用:“這種豬籠草叫做二齒豬籠草,它的尖牙沒有特殊作用,就是為了引誘昆蟲。”

不過對於這兩個尖牙的作用,學術界也有爭論,說法不一,隻能感歎大自然的神奇,造就了如此與眾不同的植物。

但無論如何,這樣奇特的形狀都讓遊客們感到無比新奇。

這株二齒豬籠草比馬來王豬籠草還要大,它一直攀附到樹乾最頂部的枝條才從上面垂落下來,足有8米多長,是所有豬籠草屬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加上籠子上的尖牙,令人毛骨悚然。

但其實這株看起來有點可怕的植物隻吃螞蟻,與弓背蟻之間存在著互利互惠的關係,連大一點的動物都不吃,甚至消化液中的酸度不夠,不適合消化其它動物。

總體來看還是很溫和的。

三株巨大的豬籠草引得遊客紛紛駐足,驚歎聲不絕於耳,到處都是拿出手機拍照的聲音。

無論是高達40公分的捕蟲籠還是長著牙齒的籠子,有哪位遊客親眼見過?

從來沒有。

放在國內也是獨一份的存在。

孫宏輝來回看了好幾次,直到後面的遊客越來越多,擠得不行的時候才打算離開。

整個食蟲植物區的所有植物都讓他大開眼界,其他景觀區亦然,這座展覽溫室打造得太出色了,任何一位遊客都會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