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第一百六十六章 離開(1 / 1)

其他的, 就是又跟張寶生、張老四、劉通他們吃了個飯。

最後的時間裡,邱則銘把手裡的事交了出去,逐漸讓自己抽離出來, 每天早送晚接陪著周嘉妮,還將她們院子裡的菜地收拾了一遍,該收割的收割, 該搭架子的搭架子,空出來的一小塊又撒了新的菜種子。

周嘉妮不好再請假, 倒是邱則銘勻了一天時間出來去齊陽看了看準嶽父嶽母,回來又待了幾日,到了離開的日子。

邱則銘要當兵離開的事就他們一小波人知道,沒讓消息往外擴散,他不常駐大棚, 部分人也隻以為他有外出指導的任務,加上村小學正式準備開學的事吸引著大家的目光, 邱則銘這邊的閒適倒也沒引起特彆關注。

越到了這種時候,明明有千言萬語想說,偏偏越不知道從哪兒開口。

邱則銘騎車載周嘉妮下班, 中途看著路上沒人,他刹了車子, 用腳點住停了下來。

“怎麼了?”周嘉妮從後座上溜下來。

邱則銘把車子支好, 過來抱住她,下巴在她額頭上蹭了蹭, 低聲道:“我會努力做出成績, 儘快提乾,回來結婚。”

在部隊裡,想提乾得有實績, 實績都是用命拚出來的。

周嘉妮想起書裡對邱則銘的描寫,心頭一跳,揚起臉,趕緊拒絕:“結婚不著急,我們都還年輕,多等幾年都行,你彆為了出成績不管不顧……”

周嘉妮拒絕的過於快了些,邱則銘嘴角一抽,他對象果然不太熱衷嫁給他,遂悶聲道:“我急!”

不把人跟他落到一個戶口本上他不放心。

對象太優秀了,擔心。

周嘉妮噗嗤一樂,踮腳在他嘴唇上啄了一口,手在他肋骨處撓了撓,道:“好了,先回去。”

邱則銘卻不管不顧把頭沉下去,咬住了對象的嘴唇。

片刻後兩人分開,臉上都有些不自然的紅,周嘉妮先做賊一樣看看道上有沒有人過來,才伸手在他腰上掐了一把,狠瞪了一眼。

邱則銘還有些意猶未儘的,前後看看,小聲道:“沒事,沒人……”

重新騎上車子,到家後邱則銘自覺的鑽進廚房做飯,於晚霞光明正大的偷懶,沒辦法,這兩天不讓邱哥表現都不行,揶揄地笑著看了周嘉妮一眼,故意提高音量朝廚房道:“邱哥,我去河邊洗個床單回來不耽誤吃晚飯吧?”

邱則銘一點也不知道害臊,大大方方地道:“還是這丫頭懂事,去吧,回來叫你哥過來吃飯。”

“得嘞。”於晚霞昂首挺胸地走了,邱則銘出來把周嘉妮拉進了廚房。

本來張寶生要給邱則銘開個歡送會,邱則銘婉拒了,他要離開的事韓陽知道,這段時間臉上隱隱透著醋味兒,乾活都有些心不在焉的。

怕開歡送會引起更多老知青的不平,便免了這一環節。

吃過一頓對象親手給他包的餃子,悄悄打點行裝,與某天早上,由周嘉妮趕車,車上坐著張寶生、劉通、白昊陽、汪前進、於晚霞他們,離開了村子。

翟書記早早就來等著了,親手給他佩戴上了大紅花,又讓提前打好招呼過來的照相師傅給大家拍了幾張照片,殷切地囑咐了幾句。

往縣城送,張寶生跟劉通就沒跟著了,今天村裡小學那邊舉辦開學儀式,作為村乾部、公社乾部,都得出席,幾人一起目送馬車離開。

其實公社裡也有幾個去當兵的,安排了卡車,但邱則銘選擇坐隊裡的騾車,這車慢一點,跟對象待的時間能長一點。

可再長的距離也有抵達的時候,到了縣裡,這邊的氣氛就不一樣了,鑼鼓喧天,街道上站滿了送行的,中間簇擁著穿著軍裝,胸戴大紅花的新兵蛋子,周嘉妮發現邱則銘在新兵蛋子裡也十分耀眼,都是同樣的軍裝,可他往那兒一站身姿總要比旁人挺拔,模樣更不用說,自是最好的那一個,轉頭過來,目光灼灼地將她望著。

周嘉妮眼窩一熱,衝他笑了笑,再次揚聲叮囑:“訓練的時候要保護好自己,記得寫信回來!”

邱則銘眼底帶著不舍,鄭重道:“放心,我記下了。”又道,“你也是,要照顧好自己。”

周嘉妮點頭。

邱則銘目光依次掠過白昊陽他們,點點頭道:“大家多保重!”啪,行了個非常標準的軍禮,轉身大步離開,身手利索地上了卡車。

白昊陽抽抽鼻子,揮手,道:“銘哥保重啊!”

於晚霞轉頭看了周嘉妮一眼,周嘉妮望著卡車上的邱則銘,努力壓著眼底的水光,她伸手握住周嘉妮的手,另一隻手朝邱則銘揮著。

卡車離開,越走越遠,直到完全看不見了,眾人才轉身回去。

當天,村裡人就知道邱則銘離開了。

畢竟村裡兩位最耀眼的年輕人沒出席今天的小學開學儀式就很奇怪,有人問到劉通那兒,劉通就沒瞞著了,不少人震驚,而老知青那邊自是被震起了一番浪花。

的確有不少人心裡不平衡,可看看邱則銘做出來的成績,又不得不承認人家的優秀,但還是酸溜溜一句:“那是周同誌想出來的點子……”

旁邊有人提醒:“周同誌是邱則銘他對象,人家不分彼此。再說了,周同誌將編製業帶的也很火,她一個人肯定忙不過來這麼兩大攤子事,總得有人管塑料大棚啊。”

有那忍不住的跑周嘉妮前頭說酸話,周嘉妮正煩躁著,一改往日的笑眯眯,來一個懟一個,冷聲道:“大棚建起來,可還有一茬接一茬的種植,還有蔬菜銷售,有的是能出成績的活兒等著大家去做,誰不服去乾就是了。成績亮眼了,還怕回不了城?”

又道:“你們下來時間也不短了,彆再說還不會種菜,也彆說乾不好。塑料大棚我隻是提供了一個方向,剩下的都是邱則銘一點點帶著村裡的叔叔大爺做起來的,他一開始也不懂種菜,但他能熬著油燈啃資料,能挽著褲腿跟村裡的莊稼把式站在田壟裡做實驗,虛心請教種地種菜經驗。那會兒你們在乾啥?也彆說沒人給你們安排任務,沒人給你們分活,啃資料這事也沒人給邱則銘做硬性規定,他怎麼就知道鑽研學習?”

那些人沒想到周嘉妮火氣這麼大,說話還直至要害,訕訕笑道:“邱同誌就是努力,我們得向邱同誌學習。”

灰溜溜的走了。

收到邱則銘的第一封來信,周嘉妮正在聯合各家做乾豇豆。

介於去年的經驗,今年村裡大家的自留地種了不少豇豆,趁著搶收之前開始曬了。

彆的村也有。

如今不是做粉皮的旺季,趙海還趁晚上來了一趟,問周嘉妮還要不要乾豇豆,周嘉妮點頭:“要,有多少來多少,攢多了我一並隨貨發到省城。你也可以收些鮮的自己曬出來,再按乾豇豆的價格給我,也甭往這邊送了,我去你們大隊的時候捎著。”

“好嘞周同誌。”

“一定要曬透,要保質保量。”

“你放心吧周同誌,保證不讓你失望。”

剛把給邱則銘的回信寄出去,又收到了李燕寄來的信件,她在信裡欣喜地表示,她能回城了,並約好了時間跟周嘉妮通電話,商量跟那邊的合作問題。

總不能她回城了,就嘎嘣把這條線掐斷,但是找彆的知青接手,還是讓當地公社繼續跟這邊對接,她要聽聽周嘉妮的主意。

周嘉妮去找魯照亮商量這事,主線畢竟在魯照亮那兒,而再換的知青也不是她知根知底的了,出了什麼岔子她這邊不好交待。

而且李燕回來,她以後會減少對那邊遠程進貨的次數,轉戰到了跟絲綢廠的孟豔那邊。

這段時間跟廣交會上認識的幾位都有書信往來,聯係最密切的是孟豔那邊,編織廠跟絲綢廠那邊下過一次訂單,這麼長時間才收到一批貨。

周嘉妮自己想要的絲綢小手帕,從廠裡拿不到貨,她就郵了布票和錢過去,讓孟豔幫忙從當地供銷社購買絲綢小手帕給她寄回來。

為了表示感謝,送了孟豔兩款女士編織包,單肩的那款和女士公文包,還接到她的訂單電話,各訂了十來款。

把李燕的事一說,魯照亮想也沒想便選擇直接公對公,他表示,換了彆人他們這邊不知根不知底,也不穩定,直接公對公好了,至於知青個人需不需要這份成績,魯照亮沒這個覺悟。

跟李燕這邊通完電話,李敬黨讓人喊周嘉妮去廠裡開會,商量秋季廣交會的事。

春季廣交會的出口訂單已經全部圓滿完成,但出口公司和友誼商店那邊一直有新單子,所以前進編織廠做的還是出口的活。

讓周嘉妮看了幾款廠裡技術人員自己創造出來的新造型的籃子、藝術品,並進行了指導,接下來便是就選品問題展開討論。

上回那些款依舊能用,這趟不光有新品,最好還要提前生產,跟臨市工藝品廠那樣,能讓顧客當場提貨。

“交流學習這一步走對了,咱們的技術人員思路擴展不少……”李敬黨指著其中兩款新樣品讓周嘉妮看,有了點臨市工藝品的風格。

周嘉妮點頭:“等秋季廣交會結束,可以進行第二輪的交流學習。”

“有這個計劃。”李敬黨興致勃勃地道,“臨市那邊也是這個意思。”

李敬黨又拿起那套迷你笸籮、箢子,笑道:“沒想到這套小東西還挺受歡迎,出口公司那邊加了單了,這次廣交會帶上。”

如今距離秋季廣交會還有一個多月,要提前準備起來。

這次的人手,還是李敬黨親自帶隊,周嘉妮的名額也不變,村裡社員兩個,老知青兩個,廠裡非本大隊的優秀青年技術人員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