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第一百四十二章 定海神針(1 / 1)

周嘉妮在火車上不睡覺的時候就趴在小桌子上給孟豔幾人寫信, 不好一上來直接問人家廠裡生產上的事,聯絡感情就先從雞毛蒜皮開始,聊家常, 說回來後看到廠裡熱火朝天的感受,還把這趟首都之行也寫了進去。

一份寫完,換個人的信不說照抄, 內容也脫不了太多,沒怎麼費腦子, 等到達縣裡下了火車,就著去郵局把信寄了出去,隨後往二紡廠打了個電話。

她去首都見邱則銘父母的事自家爸媽那邊也知道,估計心裡也惦記著,這回來了, 可不得跟她媽聊兩句。

等待間隙邱則銘跟周嘉妮商量:“我估摸著最近你應該回不了省城,臨時又不知道隊裡那邊近期送不送貨, 不如直接從這兒打包上一份寄走吧?”

邱則銘說得是臨走前杜芸馨給他放到包裡一些比較放得住的點心、蜜餞兒。

拿一半郵到省城,點心可能會碎點兒,但自己吃也就無所謂了。

周嘉妮:“行, 分點兒出來吧。”

邱則銘去那邊郵寄,周嘉妮也估摸著時間重新撥回去, 餘慧芳接了起來, 道:“妮妮?”

周嘉妮:“媽,是我!”

餘慧芳:“裙子給你蘇姨送過去了, 你蘇姨可喜歡了。你姑也收到了, 昨兒下午打回電話來說,說那裙子好看,她特彆喜歡。你姑還往你們村打了, 你沒在……”就著問起她去首都的情況,“咋樣啊?”

周嘉妮握著話筒笑著看了櫃台那邊的邱則銘一眼,低聲道:“挺好的,叔叔阿姨還有則銘爺爺都特彆好……”捂住話筒小聲說了見面紅包和則銘媽媽給首飾的事。

餘慧芳吸了口氣,也低聲道:“這會不會太重了?”

但又很歡喜,這麼重視,說明人家很相中自己閨女。

但在電話裡也不好跟她媽細聊邱家那些道道,隨便扯了些彆的,說了郵寄點心的事,餘慧芳也是說:“自己吃碎不碎的不要緊,你跟則銘也留點兒吃啊,彆全劃拉給我們了!”

周嘉妮:“留了!”

掛了電話,邱則銘那邊把包裹也弄好了,填完地址,交給了工作人員。

兩人重新把行李歸整了下,拎著去趕公交。

坐車回到鎮上,去國營飯店買了點包子火燒饅頭,讓鄒斌炒了幾個菜裝到洗刷乾淨的飯盒裡,中午就不用做了。

沒叫人來接,兩人牽著手溜達著往回走。

抵達大隊,正碰上劉通,劉通笑道:“你們這時間卡的倒是好,上午你們回來,下午李副廠長回來,齊了。”

邱則銘笑:“特意找隊長打聽的行程呢,可不正好。”

“怪不得呢,哈哈。”劉通接著又跟周嘉妮道,“你那個朋友李燕又發來貨了,還有一封你的信件,讓於晚霞給你拿家裡去了。”接著問,“去這趟咋樣啊?挺順利吧,這算正式定下來了?”

周嘉妮笑道:“挺順利!”

邱則銘道:“正式定下來了,等忙過這陣子讓兩邊父母見個面,先訂婚。”

劉通笑道:“挺好挺好。”

這倆孩子簡直就是知青裡的典範,甭管是工作還是在談對象上,沒有不稱讚的。

邱則銘把周嘉妮送回去,道:“你歇歇,我放下行李去大棚那邊轉一圈。”

周嘉妮:“行,我熬點粥,中午彆忘了過來吃飯。”

熬粥,上頭加層篦子把買回來的包子饅頭餾上,又燒了一大鍋水,看著時間簡單衝了個澡,最後端了盆在院子裡洗了洗頭,進屋拿出吹風機,一邊盯著大門那裡,一邊把頭吹乾,收拾完才去看李燕發來的東西和給自己寫的信。

如今跟這邊合作了幾次,李燕也算摸出門道了,在那邊越來越遊刃有餘,也成功跟其他村的刻花師傅搭上了話,人家答應幫著做一批,這回就給她寄了幾個刻花竹杯、竹製筆筒的樣品,讓她看看相不相的中。

還在信裡對她參加廣交會表示了羨慕……

她去參加廣交會之前擔心李燕有事找自己聯係不上,就給她寫信說過,快結束的時候又從廣州那邊給她去了封信。

不過有魯照亮接洽著,倒也不用她操心,況且這個把月也就隻到了兩回貨,上回那次還沒有她的。

把信收起來,周嘉妮去屋裡拎了個編織袋出來,打開看寄來的竹杯、竹籃、竹篩子、竹笊籬。

單獨用報紙包了幾個刻花竹杯,周嘉妮打開一瞧就喜歡上了。

“漂亮!”

那麼三四個樣品,倒也沒打算賣,回頭找機會把其他的竹製品帶出去,收進倉庫,等開團時賣掉。

量都不大,竹杯二十個,竹籃、竹篩子和竹笊籬各十五個,不能次次都要太多了,不然魯照亮那邊不好交待。

把東西收拾好,大門那裡也傳來了動靜,於晚霞跟白昊陽過來了。

白昊陽比於晚霞還積極,道:“周同誌,邱叔叔跟邱伯母人不錯吧?”

周嘉妮笑道:“家裡長輩都很好。”

白昊陽聽她說家裡長輩,眉頭動了下,道:“邱家老大也過去了?不會動心眼子了吧?”

周嘉妮愣了下,她是聽白昊陽問則銘父母,自然就隨著應了,沒想到這家夥還發散思維。

老大兩口子給她感官不好歸不好,但還不至於到這麼明晃晃跟彆人吐槽的程度,笑道:“就吃了一頓飯,能有啥心眼子?”

白昊陽也覺得他問這不合適,撓撓頭換了個話題。

於晚霞把周嘉妮他們買回來的菜拿去熱了熱。

汪前進沒來,他這段時間跟著學養豬頗有心得,中午一般都不回來吃,邱則銘裝了倆包子倆饅頭,給他撥了點菜出來,他們吃完給他送過去。

吃過午飯等於晚霞他們走了,周嘉妮插好大門回去睡了一覺。

回來雖然也是買的臥鋪,但在火車上終歸睡不踏實。

周嘉妮一覺睡到下午四點多還有些睜不開眼。

擔心睡多了晚上睡不著,就咬牙起來,打水洗了把臉。

差不多的時間,李敬黨也風塵仆仆地拎著行李下了車,頂著滿眼的紅血絲去了公社。

翟項強在廠裡那邊順過來後就又回了公社,正在處理這段時間積壓的工作。聽到外頭趙宏昌打招呼的聲音,才知道李敬黨回來了。

“敬黨同誌,辛苦了,歡迎回來!”

“翟主任辛苦!”李敬黨雖然熬得兩眼發直,但也難掩眼底的興奮。

倒是翟項強見他瘦了一大圈,眼底充斥著紅血色,嚇了一跳,忙道:“敬黨同誌,要不先回去休息休息,好好睡一覺再彙報工作不晚。”

李敬黨笑道:“沒事的主任,我用冷水洗把臉,先跟您簡單彙報下再回大隊,晚上還要跟張廠長他們一起開個總結會。”

翟項強點點頭,道:“也好,你們這趟任務完成的非常出色,公社這邊也準備開表彰會,也宜早不宜遲,表彰會就定在明天召開,人事調動方面明天也一宗公布了,得趕緊讓小周同誌走馬上任,把西河公社的編製業全面搞起來。”

李敬黨失笑了下:“小周同誌可是個很好的助手啊。”

翟項強楞了下,旋即笑罵道:“好小子,你倒不舍得了?”

李敬黨笑道:“我隻是感歎人才稀缺,小周同誌能調升也是喜事一樁,我可不會阻礙人家的前途。”

翟項強笑著說了句‘你知道就好’又似是想到些什麼,擰眉思索著。

趙宏昌給他打了水進來,李敬黨道了謝,過去洗臉,之後簡單彙報了一下收尾工作情況,翟項強跟他談了兩句彆得,便騎了趙宏昌的自行車回了隊裡。

吃完晚飯,白昊陽招呼周嘉妮去廠裡開會。

廠裡加班的職工還沒下班,看見周嘉妮進來,一個個熱絡地跟她打招呼,比往常都要熱情幾分。

但周嘉妮急著去開會,也沒多想,進了辦公室。

周嘉妮他們回來時已經簡單彙報過了,李敬黨做詳細補充,並跟大家彙報了一下收尾工作以及從其他廠家那裡汲取來的經驗。

一經還問向張老四,針對臨市編織廠的工藝的看法。

張老四說自己直觀的感受,道:“也不光我一人這麼覺得,老盛他們幾個還有廠裡乾活都說,不如咱廠出的東西好看,有兩款花籃子我瞧著還格外難看。大夥兒都議論,這要是安排兩邊交流學習,咱是不是有點虧了?”

但李敬黨給他報了臨市這次的簽單量,張老四沉默了。

李敬黨笑道:“我這趟在跟外國人接觸多,交流期間學到了一點新說法,叫什麼…醜也是一種藝術,還有個說法叫個性。四大爺你說瞧著難看的那兩款在人家那裡走貨量最高,這就是個性,這也是臨市編織廠主推的特色風格。”

張老四理解不了,但對人家賣貨的數量服氣。

張寶生其實也理解不了,但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論,道:“洋鬼子也沒見過啥好東西。”

其他人笑。

笑歸笑,可這就是市場,得認!

之後李敬黨了解了下這段時間廠裡的生產情況、原材料進貨情況、訂單完成情況、出貨情況,臉上帶了輕鬆的笑意,道:“比我預想的進度快多了。”

張寶生笑:“集合整個公社的力量,都鉚足了勁乾,生怕洋鬼子嫌咱出貨慢……”

做完總結,李敬黨提到表彰大會的事,聽說安排在明天,張寶生他們也沒覺得奇怪,打周嘉妮他們回來那天就做好準備了,要不是李敬黨還有收尾工作沒做完,這表彰會早開了。

“隨時準備著,就算今天下午開都掉不了鏈子。”張寶生道,“一會兒我再通知各小隊長來開個會,明早大喇叭廣播兩遍。明兒上午九點到十一點,倆小時準能完事,不耽誤生產。”

散會後,李敬黨跟張寶生對視一眼,讓其他人離開,單獨留下了周嘉妮。

李敬黨笑道:“小周同誌,明天表彰大會也會公布人事調動,你心裡也有數了吧。”

周嘉妮笑道:“我也隨時準備著!”

“不過臨時又有了一點小變化。”李敬黨道。

周嘉妮:“什麼變化?”

既然是小變化,那應該不是工藝製品小組還沒成立就夭折的事。

李敬黨:“今下午翟主任跟我提議,對於你調動的事,廠裡不少職工都知道了,大夥兒一聽說你要離開廠裡,個個都心裡沒底兒,所以綜合考慮了下,針對你這邊繼續保留廠裡職位,同時兼任西河公社工藝製品小組組長,戶口、糧食關係都轉到公社,等運轉一段時間,大夥兒適應了,你的職位再轉交給彆人。”

張寶生對這個安排是樂意的,笑嗬嗬地道:“剛才李副廠長回來跟我商量了,我覺得這麼安排挺合適,也不叫你白辛苦,拿兩份工資。”

他也舍不得小周同誌調走,但也不能影響人家升職,如今這個辦法好,兩邊都兼著,還算他們廠裡人,職位該上去的也上去了。

周嘉妮也樂意啊,忙道:“全憑組織安排,我沒問題,不過銷售主任就算了,把我調到設計研發上吧,多的這份工資我也不白拿,該出設計圖的時候出設計圖。有這個名分在,往後新產品還是先從咱編織廠出樣品,其他大隊以咱們廠出的樣品為標準參考……”

張寶生連忙點頭,他就說,小周同誌還是向著他們前進大隊的。

這件事就這麼定了。

李敬黨笑道:“周同誌,你在咱廠職工心裡,是他們的定海神針啊!”

周嘉妮心頭就有些酸酸漲漲的,難怪剛才過來,本村這些職工看她的目光格外熱切,好幾個人都欲言又止的,沒想到大夥兒心裡對她竟有這份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