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二合一(1 / 1)

周嘉妮直接借了村裡牛車拉回去清點。

不同大小不同樣式的竹籃子共七個、不同大小不同樣式的竹簍子共六個、六個蟈蟈籠子;鬥笠三十頂;簸箕一個;竹筒杯八十六個。

張寶生跟著過來, 道:“嘉妮,送到廠裡讓大家參考學習的,你找廠裡報銷。”

“好!”

村裡供銷社采購員魯照亮聽到消息找了過來, 在門口喊了聲,得到允許後才進去,笑問道:“周同誌, 你還有這采購路子啊?”

周嘉妮跟魯照亮不熟,說話也公事公辦的, 笑道:“不算采購,是我鄰居家的姐姐從外地寄來的。”

魯照亮撓撓頭,他跟男同誌打交道多,拉攏關係遞根煙就能聊上半天,可跟女同誌沒法扯關係啊, 但看著地上的東西又眼饞,這邊都沒有賣得啊。

隻是那籃子簍子啥的量不多, 夠嗆能要到,但竹筒杯和鬥笠多啊,便直接笑問道:“周同誌, 商量商量,這鬥笠跟竹筒, 給供銷社勻點唄?”

周嘉妮正想要張公對公的采購證明, 供銷社的采購證明一目了然,比村裡的好使, 找村裡開, 真碰上那較真的還得費心解釋。

但不能應的這麼痛快。

她看了魯照亮一眼,一臉為難地用開玩笑得語氣說道:“魯同誌,我們好不容易弄點稀罕東西, 您這就惦記上了?”

“您是專業做采購的,應該不稀罕這些東西吧?”

魯照亮忙擺擺手道:“可不敢可不敢,我隻是個小采購,真要說見識,還不一定能比得過周同誌呢,您幫幫忙,我看著這些東西可稀罕了。”

他隻是公社級彆的采購,負責在市內轉調劑商品,或者采購物資,有出遠門的機會,一是少,二是也不是想去哪兒去哪兒。

要是以前他能擺擺架子,現在村裡不一樣了,何況周同誌還是能把貨送進省百貨大樓和友誼商店的人,在魯照亮這裡都得稱她為能人,所以態度不自覺放得很低。

但周嘉妮也沒馬上應,而是看向張寶生,詢問張寶生的意見:“隊長,咱是為了廠裡才跟人家交換的樣品,這鬥笠的編織手法跟咱尋常的草帽、草編鬥笠也不一樣,其目的也是為了讓廠裡大夥兒拆了學習,所以這事您拿主意。”

又裝模作樣地道:“竹筒我留出我要送人的和幫朋友捎的那部分,其他的反正供給誰都無所謂,但鬥笠和其他這些都是幫廠裡要的學習樣品。”

魯照亮忙滿臉堆笑地看向張寶生:“叔……”

給張寶生遞了根煙。

其實自從村裡編製業有氣色後,魯照亮就低下了高貴的頭顱,見了張寶生一口一個叔的喊著。

以前是村裡求著他,采購化肥、種子這些,都得經他手,什麼時候安排到前進大隊,他不能說全說了算,但有一定的話語權,每次路上碰見了,都是張寶生主動開口招呼。

現在完全反了過來。

尤其年前冬天那回,周嘉妮給村裡弄回來幾匹瑕疵布,為這事魯照亮都被主任叫去問話了。

他一個專業乾采購的,還沒有周嘉妮這非專業的采購的量大,讓他多用用心。

魯照亮被領導點過一回,如今謙虛不少。

張寶生倒是沒大包大攬,他知道這些東西都是周嘉妮買的,沒好直接替她做主,便先轉圜道:“一會兒我去問問張老四,看廠裡需要幾個,到時候再找你。”

“得嘞叔,您多費心。”魯照亮笑道,“這些鬥笠跟咱從外頭進貨的那批樣式不一樣,挺蹊蹺,挺好看的,您幫我爭取爭取。咱開春後的第一批肥料,我保證第一個先給咱村安排。”

“那化肥袋子有稀罕的我也給留幾個。”

以前村裡要點化肥都得自己帶家夥什去,人家把袋子拆開倒進他們自己帶筐子裡頭,連個化肥袋子都不給。尤其國外進口的化肥,袋子能改褲子穿,他們平頭老百姓想弄條都難,供銷社那些王八羔子要麼自留,要麼給領導留著,夏天的時候誰能穿條尿素褲子,自豪的下巴揚到天上去。

他這種中不溜大隊乾部都沒得過一條。

張寶生一陣神清氣爽,咧嘴笑了,道:“行,快忙你的去吧,我跟嘉妮統計完,一起去廠裡開完會就差人去喊你。”

不看彆的,就看化肥的面子上,不難為這個小王八羔子了。

魯照亮走了,等他出了門,張寶生都忍不住笑罵道:“這小崽子,以前見了村裡幾個小隊長,甭管比他大幾歲,都直接喊名字,現在知道尊一個‘小隊長’了。”

周嘉妮笑。

張寶生又問:“這鬥笠能給供銷社勻多少?”

還有竹筒。

周嘉妮道:“一半一半吧。不過我猜著,這些貨隻是開頭,弄不好他想要這個渠道。”

張寶生一擺頭,差點罵人,道了句:“這兔崽子,他倒是會撿便宜。”

不用出遠差現去跑路子,現成的運輸路線,現成的異地采購人,這業績他白撿。

周嘉妮開始衡量利弊,但於李燕來說也是好事,與她來說也不吃虧。

周嘉妮道:“一會兒我去問問則銘,看他什麼態度,如果真給他用,費用上運輸隊恐怕得是另外的價了,讓他自己跟供銷社申請。如果我需要采購單子,他得幫我單出一份。”

這樣一來,以後她捎貨就更方便了。

不然她個人每次要這麼多東西,怕運輸隊那邊懷疑什麼,畢竟不是每次都是邱則銘的哥們。

“成!”

張寶生過來倒也不隻是為了這些竹製品,他面帶喜色地道:“下周一正式動工修路,小學的事我估摸著也有希望,翟主任說跟上頭提了,而公社那邊原本定好的開工計劃這都沒動靜,你說是不是要挪到咱村?”

周嘉妮愣了下,對啊,原本過完年就會下來的教師招工消息沒了動靜。

看來真讓翟項強改變主意了。

張寶生樂道:“我去趟廠裡,再回村開個會,找其他人合計合計,真要是建小學的話看看選哪塊位置。當然,先不走漏風聲,萬一不成呢?咱就是提前做做計劃。”

他站起來拎著那些籃子簍子的去了廠裡,還拿了幾頂鬥笠,口袋裡裝了倆周嘉妮送他的竹杯,就是用個稀罕。

周嘉妮把這些東西放好,把她之前養的紅茶菌拿出來,十來天,長了厚厚一層,養活了。

又拿出幾個消好毒的罐頭瓶,把菌液依次過濾進去,重新泡了糖茶水,放在貨架上等著放涼,再養起來。

倒出來的菌液她自己先嘗了口沒兌水的,酸了個激靈,有點甜味,但主要還是酸。

這玩意兒養的時間越長越酸,有種喝蘋果醋的口感。

往茶缸裡倒了點,再挖了兩勺蜂蜜進去,兌點熱水,灌到水壺裡,拎著去了大棚那邊。

大棚的四期工程也在擴建了,張寶生他們的意思是趁著春耕前再弄好一個棚子,就暫時不擴建了。

第一期二期中間連接的牆壁開了個門,合到了一起。邱則銘在牆體上用燒火棍寫了個大大的‘1’字,現在叫一號棚。

之前的三期棚寫了‘2’,四期棚現在是三號棚了,還不能叫棚,正在打地基呢。

邱則銘沒穿棉襖,隻穿了件毛衣,擼著袖子在打土坯,一頭汗。

見周嘉妮過來,他撩起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把汗。

“現在天還冷著呢,你穿這樣忙一身汗特彆容易感冒。”周嘉妮道。

邱則銘拿過旁邊的外套穿上,將手裡的工具交給旁邊的人,笑道:“不乾活我就回二號棚了。”

帶著周嘉妮去了二號大棚,接過她遞過來的水壺,沒多想,擰開仰頭灌了一口,瞬間皺起眉毛。

周嘉妮笑:“很酸嗎?這都兌水了的。”

邱則銘放到鼻子底下嗅嗅,砸吧著嘴回味了下,整體的口感是酸酸甜甜的,但乍一入口,還是酸得打了個激靈:“這是什麼啊?”

“我自己培養的紅茶菌。”

紅茶菌早就有了,並不完全是八十年代東西,隻是那時候風靡過一陣,家家戶戶都在養,還互相借菌種。

即便沒有菌種,自己也能養出來,所以周嘉妮也沒瞞著。

隻是現在不太普遍,可能知道的人不多。

邱則銘搖搖頭:“頭一次知道這種東西,但是很好喝。”

又喝了一口,砸吧砸吧嘴:“好喝!”

周嘉妮眼帶笑意地看著他:“真覺得好喝還是為了捧我的場?”

“真好喝,比橘子水好喝。”邱則銘充滿好奇,一口接一口,喝了半壺。

趁他喝著,周嘉妮就說了她猜測魯照亮意的事,道:“如果他真提出想搭這條線,會對你或者對運輸隊那邊有影響嗎?”

“沒有,但得讓運輸隊從他手裡賺點外快。”邱則銘挑挑眉,“半個月後肖哥過來,姓魯的那小子如果真有這個打算,讓肖哥跟他談。”

總得出點血。

邱則銘見乾活的人身影隱藏在一片黃瓜架子後頭,他就想伸手去勾對象的小手,準備帶她去看西紅柿。手剛伸過去,就聽到村裡大喇叭傳出動靜,確切地說是傳出張寶生激動到有點發飄的動靜。

“周嘉妮同誌聽到廣播後趕緊來大隊一趟,嘉妮聽到廣播趕緊來一趟。”

周嘉妮表情一怔,心說不會說小學,小學就批下來了吧?

她低頭,見邱則銘的手正僵在離她不遠的地方,笑著握了握,道:“我去趟村委。”

邱則銘歎道:“好。”又道,“我給你留了兩棵最大的西紅柿,等徹底熟透了摘了拌白糖吃。”

周嘉妮咽了咽口水,道:“好!”

這時候的西紅柿味兒特彆足,尤其自然熟透的,切成瓣撒層白糖,特彆好吃。

她去了村委,路上還碰到幾個社員,見了她問道:“嘉妮,又有啥大事啊?”

沒拿到確切消息,周嘉妮也不好說,笑道:“不知道呢,我過去看看。”

是這樣,村裡正開會呢,其他村乾部正沉浸在村裡有可能要建小學的喜悅上,旁邊電話就響了。

起初還以為是打來下訂單的,結果是:出口的事成了!

張寶生當時整個人因為過於激動,臉色都不一樣了,把劉通他們嚇一跳,不明所以地跟著白了下臉。

心說天要塌了嗎?

尤其他們隊長,聲音都劈了,隻一個勁的握著話筒點頭:“好好好,馬上辦,我馬上辦,好好好,您放心,請您一定放心,我們會注意、是是是,會注意會注意。”

其他人聽著心都吊到嗓子眼了。

尤其這老頭兒掛了電話,失神地跌落到身後的椅子裡,一臉他自己要掛了樣子,眼神發直,半晌沒吭聲,再吭聲的時候竟抬手捂住眼睛嗚嗚嗚地哭了起來。

哭了半晌,才拍著桌子語氣重重地、一字一句地道:“咱村祖宗們的墳上要冒青煙了!”

劉通:說人話!

張寶生吸了吸鼻子,渾濁的老眼一一掃過在座的眾人,沉聲道:“嘉妮幫咱、把出口的事談下來了,剛才省城來電話,說咱村的籃子一件不落,全選上了。”

屋裡一片寂靜,片刻後爆發出一陣叫好聲。

好幾個小隊長也抬手去抹眼淚兒了。

周嘉妮到的時候,對上一雙雙紅眼眶,怔了下,道:“小學真批下來了?”

“不是!”張寶生激動的嘴唇哆嗦,“嘉妮,你那個姨來電話了,說咱那幾個樣品全選上了。”

周嘉妮愣了下,旋即失笑:“哦,是這個事啊,都入選了?”

張寶生點頭。

其他人也滿眼激動地望著她,倒是周嘉妮一片淡定,冷靜地道:“咱們需要準備什麼?出口公司那邊來參觀嗎?還是直接辦什麼手續?”

其他人將紅紅的眼眶對準張寶生,一臉好奇。

張寶生道:“對對對,說是有個…誒對了,說省裡報社的記者要來。哎呀我太激動,把這個忘了。”

他再次紅著眼圈看向其他人:“省城記者要來采訪報道,說什麼要來了解背景,等將來出口手續辦完,產品正式走出國門了,再正式報道。”

“記者是跟著出口公司的人一起來看看……”

張寶生激動的有點語無倫次了,但周嘉妮還是拚湊出了全部信息,並冷靜地問道:“我蘇姨來不來?”

“來、來,還有些手續得由公社出面去縣裡辦。”張寶生道,“我給公社去個電話。”

周嘉妮把他按到椅子上坐下,找劉通伸手:“劉會計,電話本。”

凡是牽扯到工作的聯係方式,她自己有個電話本,還會再在村裡的電話本上記一份,防止丟失。

給蘇姨回了個電話,詳詳細細地在旁邊做著記錄。

之後冷靜地安排:“省裡那邊下周一過來參觀,我們負責安排住宿,明天跟公社招待所那邊打個招呼,留出幾個房間,同時讓廠裡做好準備,今天下午四點收工進行大掃除,再讓趙科長打包幾份禮物備著……”

趙科長是趙梅,規模擴大後增加了一些職位,如今趙梅被提拔成質檢科科長,平時也給周嘉妮打打下手。

白昊陽也正式上任,接替了邱則銘在編織廠的職務,邱則銘以後隻管大棚。

漫說張寶生冷靜不下來,其他人也冷靜不下來,去廠裡一宣布,整個車間都轟動了,材料車間的也圍了過來。

就是……

不少人高興之餘小聲嘀咕:“就是量不算大啊。”

“那也是出口。”

“我當然知道是出口,就是沒想到出口的單子不大。”

還不如一個市百貨大樓訂單大。

周嘉妮知道大家的好奇,笑道:“這一塊去年才填上出口空白,一年的出口量才二百件,今年肯定要翻幾倍,但現在能勻給咱們三十件的量,已經很不錯了。”

說話那人不好意思地笑道:“周科長我知道,我就是想說洋鬼子也太小氣了,出一次口不多要點咱的貨。”

其他人紛紛哄笑。

周嘉妮也笑道:“這是頭一次嘛,咱們也要開個好頭,出口的產品質檢格外嚴格,可不是咱們看著行就行,還要出口公司那邊再驗一遍貨,得人家說行才行。”

“要是咱們的產品在國外賣得好,還愁人家不加單?”

大掃除收工後進行,周嘉妮先安排人將防火標語重新用紅油漆描了描,禁煙的標識也重新描了一遍。

翟項強接到電話後帶著小趙秘書火速趕來,自行車都快踩出火星子了。

他兩人到的時候,廠裡正在描防火標語。

翟項強眼帶讚同地看了一眼,跟張寶生招招手,走到旁邊詳細詢問具體情況。

張寶生又朝周嘉妮招招手,這事還得小周同誌來,他一激動就分不清主次。

周嘉妮彙報,小趙秘書在旁邊做筆記。

翟項強連聲道:“好,好啊,周同誌,你現在不光是前進村的大功臣,也是咱公社的大功臣。”

然後他看向張寶生,道:“你們申請的建小學的事,批了!”

車間眾人情緒還沒落下去,一邊心氣兒極高地忙活,聽這話又集體一怔。

離得遠的人沒聽清,找旁邊同事打聽:“啥又批了?”

離得近的人則重複著問道:“翟主任,建、建小學?是、是學校嗎?在哪兒建?”

翟項強轉身笑道:“你們隊長年前就跟我申請,想要在村裡建一座小學,既方便你們前進大隊的孩子上學,也方便附近大隊的孩子就近讀書……”

車間裡又爆發了一次歡呼。

張寶生剛想跟大家提一提,說這是小周同誌的主意,周嘉妮就搖了搖頭,小聲道:“沒必要事事解釋,主要功勞還是您,決斷快,動作快。”

她就一張嘴,跑斷腿都是張寶生的事。

但張寶生知道,如果小周同誌不提,他根本想不到。

前進大隊的人高興的什麼似的,周圍其他大隊的人雖然也高興,但更多的還是羨慕。

雖然離得近的來前進大隊上學比去鎮上好點,可如果他們自己村裡也有小學,那不是更方便?

但是沒辦法啊,誰讓人家前進大隊有福星呢。

等翟項強詳細了解完出口事宜以及需要公社出面的工作離開後,盛滿糧他們來找張寶生,眉眼帶笑地道:“隊長,咱放兩串鞭吧?”

張老四也咧著嘴合不上:“雙喜臨門呢!”

過年的存貨還有呢。

張寶生也一陣熱血沸騰,不光很想放兩串鞭炮熱鬨熱鬨,還想去祖宗墳前念叨念叨呢。

但他很快壓了下去,沉穩道:“等咱的籃子正式出了國門、等咱村小學正式建成的時候再放不晚,低調,低調點,彆嘚瑟。”

萬一嘚瑟沒了呢?

這時候他準備講究一點迷信。

大家回去,但所有人臉上都掛著笑,比過年的時候還高興。

很快,村裡要建小學的事傳開了,不少人以為消息是假的,但又特彆希望是真的,特意往村委跑一趟問。

張寶生索性在大喇叭裡廣播了一遍,還順便說了村裡編織產品要出口的事,最後嚴肅地叮囑大家,這期間誰要做出給村裡抹黑、拖後腿的事,他張寶生第一個不饒恕。

像年前那倆知青的事就是在給村裡拖後腿。

在農場裡的劉愛玲和趙衛國不知道,都過了個年了,又一次被張寶生拉出來鞭屍。

村裡一片喜氣洋洋。

村西張德勝家,媒婆臉上更是要笑開花了。

給張德勝兒子說了個媳婦,人家女方今天上門來看,就正好碰上村裡這兩樁喜事,媒婆趁機道:“不如咱兩家再添一喜,就著這喜慶勁喜上加喜,把兩個孩子的事給辦了吧。”

男方自然是喜出望外,眼帶期盼的看著女方家人,女方家人本來還想再拿捏下,但聽著這個村裡發展的這麼好,生怕一拿架子再壞了孩子的好事,遂看向自家閨女。

女方紅著臉,輕輕點了下頭。

張德勝媳婦忙上前拉著未來兒媳婦的手,笑道:“咱村現在興那個收納凳,那是進省城友誼商店的東西,一會兒我帶你去廠裡看看,你要是覺得行,咱也打上那麼一套。”

女方母親給媒人使眼色,媒人會意,笑道:“親家婆,那你們要出口的籃子不給姑娘添兩件啊?”

張德勝媳婦笑道:“添,都添!”

有那心思縝密的知青也開始活動了,跑到村委毛遂自薦想當老師。

張寶生倒是還沒飄,沒一口應承下來,道:“這事由公社定,到時候看翟主任的意思。”

而且肯定不會隻從本村招,得給其他大隊的知青一個機會。

公社那邊文件下發的很快,第二天通知就正式下達了,批準在前進大隊建小學,同時面對公社下頭所有大隊的知青招民辦教師。

由各大隊推薦選拔,再統一去公社考試,月底考試,還有二十來天的時間準備。

本來前進大隊的知青還暗搓搓計劃著,這好事就落他們中間呢,沒想到是整個公社所有知青,同時還要先經曆本大隊選拔,通過選拔,還得通過考試。

程序跟上輩子差不多。

但周嘉妮跟上輩子一樣沒有名額,同樣是沒有名額,但意義不一樣。

上輩子她沒有群眾基礎,沒選上,這輩子是她已經在廠裡擔任要職了,肯定不能再去掙民辦教師的資格,廠裡也不舍得放人啊。

消息不知道怎麼著傳到了農場。

有好事的知青去找趙衛國:“你之前待的那個大隊了不得了啊,要建小學了,招民辦教師呢。”

就是不對農場開放。

農場不完全屬於西河公社管轄範圍。

趙衛國跟被雷劈了一樣,自打來了這邊後,他就算後悔也從來不在人前頭表現出來,過年想家想的眼紅,也梗著脖子撐著,今天平生頭一次嗷嗷大哭,心裡把劉愛玲徹底埋怨上了。

的確不是劉愛玲直接指使的他,可終歸是受劉愛玲說的那些話影響,他才一時衝動的啊。

如今想找她算賬,都不能理直氣壯地讓她負這個責。

另一邊劉愛玲也咬著唇,半晌後落下淚來。

同樣,村裡彭光榮、孟見娣幾人又接受了一次迎頭痛擊:招工沒他們的事。

倒是於晚霞高高興興報名去了。

孫萍也沒這個資格,但她很平靜地接受了,半年黑名單時間還沒到呢,過年能讓她回去探親她已經很感激了,如今就老老實實乾活,好好表現,以後有的是機會。

周一下午,由縣裡乾部帶著翟項強、張寶生、周嘉妮他們一行去了縣火車站,接到了省裡來的同誌,並一起坐車回了西河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