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二合一(1 / 1)

路過郵局, 周嘉妮進去往回打了個電話,小邱同誌接的,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剛才餘慧芳說得那句話, 周嘉妮覺得電話裡小邱同誌的聲音格外寂寥, 她也不自覺放柔語氣報了個平安。

倒是沒多聊,爸媽還在門外凍著呢, 簡單說了兩句就出來了。

年底回來探親的知青多, 這不他們一家三口剛到宿舍區, 就碰上了同樣去接女兒的吳紅一家。

吳紅的男人叫李春生,兩人的女兒李燕在浙省插隊, 中間倒兩次火車再做長途汽車, 兩人是去長途汽車站接的孩子。

李燕看見周萬裡和餘慧芳,忙笑著打招呼:“周叔,周嬸。”喊完看向從車上跳下來的周嘉妮。

周嘉妮也喊人:“李叔,吳紅嬸。”目光看向李燕,從久遠的記憶裡翻出她的名字, 喊了聲, “燕姐!”

真的久遠的記憶了,說起來得隔了一世沒見過了, 上輩子她下鄉的前一年李燕回來探親見過一次,後來李燕回去, 她也下了鄉,有數的幾次回城, 家都不在這邊了, 更彆說碰上李燕,真是間隔太久了,太久到要不是她跟李春生、吳紅走在一起, 都不一定認出來這人是誰。

“嘉妮,今冬天我收到我媽兩封信,都是誇你的,聽說在鄉下做得不錯呀!”李燕笑道。

“沒有沒有,都是嬸子誇我。”周嘉妮謙虛笑道。

“你變化真挺大的。”李燕挺感慨。

收到家裡的信,她還有點驚訝,實在想象不出來隔壁那個嬌滴滴的小姑娘能吃得了那份苦。

眼下一打照面,看著周嘉妮明亮的眉眼,稍微曬黑一點的皮膚還有言談舉止間露出的爽利,她才相信媽媽信上說得都是真的。

不過還是有些吃驚,真的無法跟記憶裡那個隻會撒嬌、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小姑娘聯係到一起。

李燕比周嘉妮大三歲,小時候不怎麼在一塊玩,就隻有鄰居關係的那種熟悉。

不過現在的李燕給周嘉妮的感覺跟田雨梅差不多,又黑又瘦,走路很有勁,邁幾步就能把她爸媽甩在身後,身上的衣服穿得也樸素,沒了周嘉妮記憶裡的洋氣,變化真的挺大,吳紅也習慣了女兒的這種變化。

今年是李燕下鄉的第三年,還沒爭取到回城的資格。

兩家人邊走邊聊,到了樓下,正碰上呂翠蘭,看了看周嘉妮,很隱晦的翻了個白眼就錯身過去了。

周嘉妮回來過年了,她家愛玲卻不能回來,估計鄰居們又得拿她家的事說嘴。

李燕看到呂翠蘭的反應有點意外,她記得身邊這小姑娘跟呂翠蘭的三閨女關係不錯,小時候都形影不離,這怎麼見面不說話就算了,還翻白眼呢?

心裡納悶,她就轉頭問了吳紅一句:“媽,劉叔家的三丫頭我記得跟妮妮差不多大,她下鄉了還是留城裡了?”

吳紅就戳了她一下,使了個眼神,李燕就知道這裡頭還有點她不知道的因由,忙閉嘴。

周家倒是沒說什麼,上樓到門口道彆,回了各自的家。

李燕進門後她媽吳紅才小聲說了兩家的矛盾,樁樁件件的包括後續一些列的連鎖反應,跟閨女八卦了一通。

李燕輕微撇了下嘴:“我記得我下鄉前…忘了哪一年了,我跟你們說劉家那幾個孩子心眼子都不少,尤其那個劉愛玲,看著一臉老實相,數她蔫壞。周家妮妮彆看長得機靈,可卻數她最單純,你們還說我眼神不好。”

又道:“現在驗證了吧?我不讓你跟呂翠蘭玩你還嫌我叨叨。”

說著拿起桌子上的籃子看,一看就不是尋常款式,道:“這就是嘉妮下鄉的大隊裡做出來的吧?”

吳紅早忘了幾年前的這一茬,聽閨女問籃子,忙道:“是,好看吧?我是沒舍得買一套,就買了個花邊的打算過年放點東西,我跟你說,有個元寶形狀籃子也好看,還有好幾款…都在百貨大樓擺著呢。”

“好看,確實好看,明天我去百貨大樓看看其他樣式。”

李燕放下籃子去拆自己的行李,吳紅上前幫忙,道:“你歇著,我來拾掇。”

李燕從包裡拿了三個竹杯出來,道:“我給妮妮送過去。”

吳紅下意識有些心疼:“人家有喝水的缸子,還差你這竹杯啊?”

還一送就送仨,這是連周家的雙胞胎兒子也算上了。

竹製的東西在這邊挺稀罕,以前女兒往回帶過,她都送家裡親戚了,拿出去可有面子了,今年還有親戚早早就跟她打聽,問她家燕子過年回不回來,要是帶了竹杯,給留一個。

而且,她記得自家閨女跟周家閨女也不怎麼在一塊玩啊,這咋要給周家送東西呢?

李燕無語道:“媽,我有事要請教人家。”說著又拿上一包葛粉。

吳紅更心疼了,不解道:“你有啥事啊?”

要送這麼多東西。

等再看到閨女還拿了幾塊南方那邊的點心,簡直心疼的直抽抽,但又不敢攔著。

“你甭管了,這竹杯沒花錢,葛粉也是當地老鄉送我的,就這兩塊點心也值不上多少錢,你心疼個什麼勁……”李燕說完就拿著東西出去,去敲隔壁的門了。

周嘉妮回來也在整理前幾天讓運輸隊幫著捎回來的行李,單獨將那個行李箱樣品拿出來放到桌子上,準備明天給一紡廠辛科長送去。

這行李箱周萬裡也很喜歡,都不知道反反複複看過多少回了,可他用不上,就是瞧著眼饞。

這會兒看著閨女拿出來,周萬裡又把視線黏在上頭,道:“你們廠的東西真是一個比一個好看,這箱子我也就是用不上,要是常出差,我高低得備上一個。”

周嘉妮抬頭看了她爸一眼,笑道:“不出差放家裡也能用,存點過季衣服什麼的,擱在家裡的櫃子頂上,等年後我給您帶一個。”

周萬裡搓搓手,看了餘慧芳一眼,他知道這東西便宜不了,買回來又隻能當普通箱子使,不知道媳婦樂意不樂意。

餘慧芳沒多想,她就想支持閨女的事業,道:“買,有就買一個,妮妮常來常回的也能用上。”

周嘉妮心頭突然動了下,跟周萬裡道:“爸,行李箱你平時用得少,但手提包用得多,明年我跟廠裡的手藝師傅合計合計,設計一款手提包,你跟我媽一人一個,背著上下班。”

周萬裡忙道:“誒,好,好啊,手提包我能用。”

餘慧芳也開心地笑了聲,去拿女兒今天帶回來的包,問道:“有沒有要洗的臟衣服我給你洗了。”

周嘉妮一看她媽媽拿手提包,想起來點啥,過去嗤啦拉開拉鏈,拿了之前領的獎狀出來,道:“喏,我今年的榮譽都在這張紙上了。”

上回來送貨匆匆忙忙的也沒往回拿,而且她主要是想跟演講時的照片一塊帶回來,當時還沒洗出來發到大隊呢。

說著就從包裡拿出了她演講時的相片,連同縣裡的、市裡的。

餘慧芳跟周萬裡眼裡迸出驚喜,連薑新鳳也知道這是獎狀,顫聲問道:“大隊裡給你發的?”

周嘉妮笑道:“公社裡發的。”

餘慧芳喜的眼圈都紅了,道:“這可真是太好了,得貼起來……”

周嘉妮嘿嘿笑著又拿出一張報紙,道:“再貼張報紙,你未來女婿的報紙。當然,也有我以及我的功勞。”

一家人覺得眼睛都不夠使了,薑新鳳讓周萬裡把那獎狀念了兩遍,又給她念報紙。

餘慧芳在旁邊看著那幾張照片,包括跟各級領導的合影,悄悄擦了擦眼角,這照片也得放到相框裡,過年有鄰居來串門給他們看看。

周萬裡念完報紙,道:“我閨女真給我長臉,小邱也長臉。”

這塑料大棚一開始可是她閨女的主意,隻是忙不過來,所以小邱成了主要負責人,但早晚也都是家裡人嘛。

“晚上得喝兩盅。”

餘慧芳白了他一眼:“又不是你得的榮譽。”

周萬裡嘿嘿笑著去拆相框往裡加照片,道:“嗬,我閨女得榮譽比我得榮譽還值得慶祝。”

薑新鳳也笑得合不攏嘴,問小邱是不是回首都了,得知他自己在鄉下過年,也譴責道:“應該叫他一起來的。”

正聊著,就聽見有人敲門,李燕拿著東西進來了,看見薑新鳳喊了聲‘周奶奶’。

薑新鳳笑道:“燕子回來了,能待到正月十五不?”

李燕笑道:“能,今年吃完元宵再走。”

薑新鳳笑著點頭:“好,那挺好。”

李燕跟薑新鳳打完招呼,轉頭去跟周嘉妮說話:“妮妮……”

她看見了桌子上的行李箱,眼睛一亮,驚呼道:“呀,這是從哪兒買的箱子?這麼漂亮!”

周嘉妮趕緊讓座,同時笑道:“我們廠剛出的樣品,明天要送出去。”

“我能看看嗎?”

“能,看吧。”

餘慧芳去衝蜂蜜水。

李燕翻來覆去地看,十分喜歡,但一看這做工和這體積就覺得不便宜,道:“太好看了。”又道,“我聽我媽說了,你帶著鄉下大隊弄編織,弄大棚蔬菜。我媽不是也買了個麼,我看到了,做的真漂亮……”

周嘉妮突然想到她出差的地方,道:“燕姐,杭省那邊出竹子吧?竹編製品怎麼樣?那些簍子籃子什麼的應該也很好看,跟咱們這邊尋常的編織品風格不一樣吧?”

李燕點點頭:“風格完全不一樣,甚至那邊常用的一些簍子在咱們這邊也用不上。”又道,“你們廠做的那個籃子跟咱常用的風格也不大相同。”

與傳統見慣了的笸籮、箢子、提籃子不一樣,實用又精美,隻能說她見識太少了,沒想到他們這邊周邊縣區下頭的村子裡還有這樣的能人。

再看看這行李箱,李燕更是喜歡的不行。

她送了周嘉妮三個竹製的杯子、一包葛粉,周嘉妮送了她一對不同顏色的發圈,又看了她媽媽一眼,再看看角落裡掛著的乾海帶,餘慧芳去拆乾海帶,一會兒給人家回禮。

這邊李燕低聲驚呼道:“這是新式頭花嗎?這頭花好看,咱這個年齡段也能戴。”

而且不是小女孩戴的那種大紅大綠,感覺這發圈有種…怎麼說呢,低調的美,沒那麼誇張,她也能戴,哪怕年後回到南方鄉下戴起來也不違和,當即就盤了個頭,把發圈戴了上去。

“我要一個就行。”李燕道,“謝謝妮妮。”

“都拿著吧。”周嘉妮也很喜歡這竹製的杯子,沒刻意雕刻,就是一截竹子,開了口,打磨平滑,用來喝水或者當筆筒都合適。

拿起來聞一聞,還有竹子的清香。

周嘉妮笑道:“要是長點就能做竹筒飯了。”

李燕驚訝地笑:“你還知道南方的竹筒飯呢?等明年我再回來的時候給你帶點新鮮的竹筒來,讓周嬸給你做竹筒飯。”

潛意識裡,她還以為周嘉妮不會做飯。

兩人聊了幾句各自下鄉的地方、下鄉的心得體會,李燕也說明了來意,道:“妮妮,我能不能問問你當時是怎麼把東西賣進省裡百貨大樓的?”

這些國營單位可不好進,她很好奇,而且想跟嘉妮學一學,她太需要做出一點成績了。

“當然可以。”

兩人相隔千裡,李燕學她的路子也影響不到她什麼。

隻是南北方文化差異大,她的那套李燕不一定能照搬成功,就看她能借鑒多少吧,但還是詳細地跟她聊了聊,還就自己的見解幫她想了幾個主意。

李燕聽得認真,由衷地道謝,兩人互留了聯係方式,說好以後書信聯係。

見李燕要起身告辭,餘慧芳在那邊大聲問道:“妮妮,獎狀貼這裡行嗎?你來看看貼的歪不歪?”

周嘉妮:……

李燕順口道:“嘉平嘉安得的獎狀嗎?”

周萬裡道:“不是,妮妮的獎狀。”

李燕過去看了一眼,頓時一臉佩服地轉頭看著周嘉妮,驚訝笑道:“哎呀,妮妮,可以啊,剛才你都不說!”

周嘉妮:我媽這不說了麼!

“這也太厲害了。”李燕佩服地不行,然後又看到了旁邊的報紙和周萬裡非常明顯展示給她看的照片,過去看了又看,感覺有點被鼓舞到,等過完年回去,她也要大乾特乾才行。

臨走前,炫耀完的餘慧芳給她塞了點乾海帶,李燕推脫不過,隻好接了過去,道:“謝謝嬸子。”

“甭客氣,空了來找妮妮玩。”

“好的嬸子。”

吳紅在家裡等著,見閨女拿了乾海帶回來,頓時眉開眼笑地道:“你慧芳嬸子給你的?”

李燕:“我送東西是求人辦事,沒想到嘉妮送了我兩個頭花,慧芳嬸子還給了點乾海帶。”

吳紅又追著問她找周嘉妮有啥事,李燕就簡單說了,道:“光在田裡乾活什麼時候是個頭啊?可論乾活勤快,比我勤快的大有人在,總得另辟一條路。”

吳紅一聽是這個事,對閨女往外送的東西頓時不心疼了,趕緊問:“妮妮教你了沒?”

李燕點頭:“人家還幫我出彆的主意了呢,我能不能做到先不說,但就人家給我出的主意,我就得記這份人情。”

吳紅忙道:“是是是,回頭我再給你慧芳嬸子送點彆的答複答複這個人情。”

李燕點點頭,又道:“妮妮那個大隊因為大棚蔬菜上報紙了,妮妮還在當地公社、縣裡、市裡都做了報告,還捧回了公社發的獎狀,慧芳嬸子可高興了,你快去看看…先給我拿張澡票我去洗洗澡,回來睡會兒……”

這時候,這樣的榮譽在大家眼裡可是了不得的事,吳紅跟閨女一起出門,她去看周嘉妮的獎狀和報紙,不到天黑,不光整棟樓傳遍了,連黃主任都聽說了,特意來家裡看報紙。

畢竟當初他好歹糊弄著幫忙找資料來著,如今看著竟共生出一絲小驕傲。

知道周嘉妮在當地做了三場報告,黃主任還鼓勵道:“加油,爭取明年把報告做到省裡。”

周嘉妮點頭:“我努力!”

另一邊,出去玩了一下午的嘉平嘉安一進門就對上滿屋子的鄰居,聽說姐姐帶回了獎狀,還去做了好幾場報告,也擠過去看,兩張小臉上滿是驕傲,又轉頭跑出去找小夥伴炫耀去了。

周嘉妮倒是沒出門,坐那兒接受大家的誇獎,看奶奶、爸媽他們臉上閃耀的榮光。

等鄰居們散了,又聽奶奶說些東家長西家短的八卦,再聽她媽說最近上了什麼物資,搶東西時現場發生的鬥毆掐架事件。

晚上倒是沒再學習,早早洗漱完就躺下睡了。

第二天拿上行李箱去了一紡廠,當然,去之前先往廠裡打了個電話,不光得確定辛光榮在廠裡,還得定個見面地點。

這麼大件的東西在廠門口送,影響不好。

辛光榮還覺得這是份意外驚喜,畢竟當時就這麼隨口一說,而且這麼長時間也沒再有動靜,他以為人家沒研究出來,或者說當時就一句客氣話。

而且允諾給他們的貨上個月就發了,款子也早已到賬,這年底也沒再找他提什麼要求,沒想到行李箱還是送來了。

辛光榮一看到周嘉妮提來的箱子,眼睛就亮了:“唉喲,這箱子可太漂亮了。”

就是空箱子拎著也有點重量。

沒辦法,張老四他們已經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了,其實後世的行李箱也有一定的重量,這款編織的僅僅比後世那種行李箱重一點點。

但遺憾的事他們解決不了輪子的技術,沒裝上輪子。

不過也好看,周嘉妮自己都跟廠裡定了一個,她其實不怎麼用得著,就是單純的喜歡,跟她爸周萬裡一樣。

“周同誌,這箱子太好了,真的謝謝你,也替我謝謝貴單位的工作人員,我非常喜歡。”辛光榮這吃過見過的都沒口子誇,臉上的欣喜也不似作偽,看來是真的喜歡。

辛光榮小心地將箱子放到自行車後座上打開來看。

裡頭加了層布藝內襯,不但箱蓋內層做了一左一右兩個內口袋,底部一側也增加了個小口袋,用來收納點小物件非常方便。

還有固定行李的鬆緊帶繩索。

箱子外層刷了桐油,顏色比原木色深一點,整體非常好看。

總之,越看越喜歡。

成品經過多次返工,廢了不少材料才終於做成,確實沒得說。

當時成品一出來周嘉妮就愛了,要不是早就答應過辛光榮,這樣品又得先落她手裡。

“辛科長喜歡就好。”

“喜歡喜歡,太喜歡了,非常感謝。”

這禮物真是送到他心縫裡去了,辛光榮一疊聲地道謝,心裡不由自主開始琢磨,等回去安排一下,前進大隊年後的訂單要優先給他們發,畢竟要的量也不大,怎麼都能勻出來。

還有信息資源的事,年前他們那塊花布隻給齊陽百貨大樓供了貨,周邊地區都沒有,實在供應不上。

畢竟臨了年嘛,年後應該會鬆一些,到時候他多留意留意文件,早點通知周同誌,也讓周同誌在當地賣個人情。

跟辛科長聊了兩句以後的合作計劃,提前拜了個早年,準備走之前,才狀若不經意地樣子從包裡掏出一張報紙遞過去,道:“辛科長,我們大隊上報紙了,您抽空看一下,年後出差如果路過我們那兒,還是歡迎您去參觀指導。”

張寶生那二十份報紙真不夠分的,又讓公社小趙秘書幫忙買了二十份,周嘉妮這趟回來拿了幾張,她覺得給合作單位發一發還是有必要的。

得讓合作單位看看,他們一直在進步,是個努力上進的大隊。

辛科長‘唉喲’一聲,道:“好好好,我一定拜讀。年後如果路過你們那裡,也一定去拜訪。”

他還以為是編織廠的事上報紙,等回到家展開後才知道是因為大棚蔬菜。

周嘉妮又去了趟孟老師那裡,給孟老師送了份報紙。

又往兩家百貨大樓跑了一趟,本來想著去逛逛,看能不能撿漏買點東西,結果發現甭管哪個櫃台前頭都擠不動,就直接去辦公樓了,給領導們提前拜個年,再送上報紙。

友誼商店那邊沒遇上鄒主任,好在提前打過電話,給了門口的服務員,讓他幫著轉交。

餘下的時間,在家裡幫著搞搞衛生,管教雙胞胎,偶爾招待幾個上門來的鄰居。

年二十九去趕了個大集,但是跟爸媽和雙胞胎一起去的,沒倒騰東西,隻尋空瞄準一個黃牛快速買了幾張票。

下午廠裡同事來家裡說:“嘉妮她姑一家從豫省回來了,明天早上八點到車站。”

薑新鳳嘴裡‘唉喲’一聲,霎時間紅了眼眶:“我佩蘭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