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第七十九章 一更(1 / 1)

知青點的新房子造完、土炕打好, 孫萍就開始依依不舍的收拾東西。

住了這麼長時間門,張開山一家對她們都特彆照顧,兩個舍友也不錯, 要換到知青點住, 肯定不舍得。

不過也得搬走啊, 開山大哥身體不好,總不能一直住棚子, 再說了,於晚霞和周嘉妮也快搬家了。

於晚霞道:“你們那房子不還得晾幾天麼?你這麼著急收拾東西乾啥?”

“提前整理整理吧, 到時候拎包就走。”孫萍看看擱在瘸腿凳子上的行李,道:“你跟嘉妮不也都收拾完了?估計咱們的時間門差不多。”

於晚霞想想也是, 他們租的房子在邱哥的密切監督之下已經修繕完畢, 門窗打造齊全, 但木匠實在沒有多兩隻手, 所以定的家具還沒打完, 但不影響入駐。

而且邱哥還自掏工業票弄了兩口大鐵鍋,兩家一邊一個, 真是貼心呀。

裝水的大甕也有了,汪前進讓張叔趕著牛車去縣城買回來的。

等嘉妮回來他們就能直接搬家, 屆時孫萍自己留這裡也不合適, 她道:“要是我們搬家比你們早,你就去我們那邊住兩天。”

誰知道接下來的幾天太陽怎麼樣, 新房子晾曬進度怎麼樣,萬一是連陰天,他們搬家得猴年馬月去。

孫萍還沒應聲,周紅兵過來找她。

周紅兵看著於晚霞,笑道:“你跟周嘉妮不住知青點, 有人還蠻失望的。”

於晚霞詫異道:“誰失望啊?”

周紅兵促狹地眨眨眼,笑道:“那些男知青啊,我聽說有好幾個惦記周嘉妮同誌的,準備等住的近了好獻殷勤呢。”

於晚霞皺眉道:“紅兵同誌,這種玩笑可不能開。”

周紅兵笑:“我知道,這不是沒外人嘛,我跟周嘉妮同誌不熟,這些話不好說,等她回來你們給她提個醒。”

於晚霞嚴肅點頭。

周紅兵這樣說,搞不好背後有拿嘉妮開玩笑的。

可能是因為她們跟周嘉妮關係近的緣故吧,倒是沒人在她們面前說什麼。

周紅兵是過來找孫萍商量以後做飯的事。

孫萍大驚:“這就開始分工了?”

“你以為呢?”周紅兵笑道,“咱們是跟老知青合夥還是單獨開灶,這些不都得考慮嗎?要是跟老知青合夥,以後糧食合到一塊,輪流做飯。要是跟他們分開,咱還得找人盤爐子,還得買鍋碗瓢盆呢。”

孫萍一陣頭大。

另一邊,邱則銘看著過來的劉愛玲也一陣頭大。

他皺眉看向旁邊的敬國叔。

劉敬國是村裡有名的好莊稼把式,在幾個莊稼把式裡數一數一的。邱則銘有什麼事都會跟他探討,結合自己掌握的相關知識跟他一起研究試驗田的事。

沒想到今天劉敬國過來,身後還跟著個劉愛玲。

劉敬國道:“這女娃子說想跟著學種地,讓我教教她,我就帶來了。”

劉敬國可不知道劉愛玲跟周嘉妮那些矛盾的彎彎繞繞,就是這個女娃子那天在村裡大槐樹底下教他小孫子寫作業,他客氣地打了招呼,後來碰上,人家喊他聲叔,他也會點個頭。

今天來上工的路上又遇見了,一路閒聊時劉愛玲提了句,擔心以後農忙的時候拖後腿,想趁著他們實驗種田,過來幫著打打下手,順便學學種地技術。

劉敬國沒多想,倒是認為來的知青好學是件好事,而且就給帶過來了。

劉愛玲看著邱則銘,用開玩笑地語氣偏頭俏皮地道:“邱同誌可彆對女同誌有偏見啊,男同誌能做的工作,我們女同誌也可以。上頭老人家都說了,婦女能頂半邊天呢。”

邱則銘沒理會她的話,轉頭看向劉敬國,“給村乾部報備了嗎?”

張寶生去省城了,但還有其他乾部。

劉敬國見邱則銘表情有點嚴肅,心頭這才一咯噔,暗想著不會辦錯事了吧?

劉愛玲仿佛沒看到邱則銘的冷臉,爽朗地笑道:“我就是想為塑料大棚實驗做點自己的貢獻,為建設新農村儘一份自己的力量。而且,我又不是在家裡躲閒,村裡領導應該不會攔著吧,工作在哪裡不是乾?邱同誌,你可彆對女同誌有偏見,從而拒絕我啊!”

“不會,正好這兩天缺人手,既然劉同誌願意來工作,我們當然不會拒絕。”帽子連著往頭上扣,好像隻要他拒絕,就是對女同誌有偏見一樣,邱則銘目光微冷地看過去,作為塑料大棚實驗的主要負責人,相關工作也都是他來安排,淡聲道,“那你跟著劉岩他們上山找荊條吧,規格他們會告訴你的。”

劉愛玲目的得逞地笑容僵在臉上:“塑料大棚還需要荊條嗎?”

那邊劉岩幾個拿了鐮刀正準備上山,聞言道:“需要啊,不光需要荊條,還需要樹枝子呢,紮棚子用,走吧!”

劉愛玲咬了咬唇,看了邱則銘一眼,邱則銘已經去看前幾天覆蓋地膜後小菜苗的長勢情況了。

劉愛玲拿上鐮刀跟著劉岩幾個走了。

路上她旁敲側擊的問了好幾個塑料大棚實驗的問題,劉岩他們哪知道?除了幫著壘牆、弄土坯,就是幫著弄枝條這些,旁的他們可涉及不到。

張寶生還不知道這些,他揣著跟第一百貨的正式合同以及小周同誌在友誼商店的照片,坐車到了鎮上。

先去公社報道,讓翟主任也看看跟第一百貨的正式合同和友誼商店的部分情景。

“我們準備洗張大點的,等將來廠子建起來,一起掛到榮譽牆上。”張寶生笑道,“小周同誌說等樣品擺進友誼商店,讓鄒主任幫著拍張照給咱,也掛到廠裡榮譽牆上。”

還有他跟百貨大樓簽約的照片,不過因為涉及到自己,就沒好意思提。

翟主任點點頭,他指指周嘉妮跟友誼商店領導交談的那張照片:“這張多洗一份,掛到咱們公社的牆上,以後上頭領導來指導工作,這也是份談資。”

張寶生現在眼界開闊了,膽子也比以前壯了,剛才他沒好意思提自己的照片上榮譽牆的事,但一聽翟主任這個安排,嘿嘿笑道:“領導,我跟第一百貨的王科長簽合同的時候,小周也安排照相師傅給我拍了兩張,咱鄉村副業進省城大單位,這榮譽象征是不是也能讓上頭領導看看?”

翟主任一愣,旋即笑道:“好好好,到時候你那張也掛到咱公社牆上。”又道,“小周同誌的工作真是面面俱到啊,要不是考慮到你們這個副業是小周同誌全力扶持起來的,我都想把她調到公社來給我當秘書。”

端著茶缸子進來的新秘書趙宏昌:……

張寶生一路咧嘴笑著回到大隊,揣著照片去了加工坊,這個消息就沒瞞著了,樂顛顛的拿了照片出來給大家看,那自豪的神情,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捧著什麼獎狀呢。

相比之下,跟第一百貨的合同都沒那麼榮耀了。

著重讓張老四幾個看那張櫃台合影,道:“小周同誌說這是去年出口的編織品,讓你們都看看……”他指著照片上偏左邊的一款編織品,介紹道,“這款產品,聽說是一個學編織才一年的知青同誌自己創造出來的,因為造型漂亮,就被選進出口產品裡頭了。”

張老四幾個確實大受震撼,有幾款編織品已經不是尋常用的物件了,就是擺著觀賞的藝術品。

還有款籃子,在他們看來非常不實用,但張寶生介紹說,這是外國人用來插花用的,不比用陶瓷瓶擺出來差。

老手藝人們不是很理解,內心衝擊嚴重,但各人都覺得腦子裡像是有什麼閘門打開了一樣,飄出一些用手抓不住的東西。

等再看周嘉妮給他們出的新造型圖紙後,表情比任何時候都要認真嚴肅。

加工坊其他乾活的人都紛紛圍上來看照片,其實都不是為了看周嘉妮,而是看照片上範圍不算廣的友誼商店內景。

幾乎大家都自覺忽略了上頭的人物,隻好奇的看背景貨架上擺著的、在他們看來有點稀奇古怪的物品。

下午的時候,加工坊產品要進友誼商店的消息就傳開了,好多老鄉還跑到大隊裡找張寶生要照片看。

張寶生索性拿了個空相框,把小周同誌的照片擺進去掛到村委辦公室的牆上,滿足大家的好奇心,也讓村民們借助照片略微開開眼界。

周嘉妮還不知道她的照片上牆了,她在接下來五六天的時間門裡跑遍了齊陽相鄰幾個區的郵局,購買成套的郵票。

還終於讓她湊齊了一套半63版的熊貓郵票。

除了郵局,到達新地方也順帶逛逛沒去過的供銷社和新發現的黑市,急匆匆進進出出,一路買買買。

貨架上的物資越來越充盈,糧食都富餘了不少。

六天後,她給家裡留了十斤白面、五斤大米、十幾個雞蛋,還有幾張棉花票,就坐上了回濱縣的火車。

邱則銘親自趕著牛車來接的她,看見小周同誌出來,他微微鬆了口氣。

這幾天裡,他安排劉愛玲不停的上山割荊條、割荊條、割荊條,終於在昨天讓張寶生出面,把她調離了塑料大棚實驗隊伍。

現在看到小周同誌歸來,他也能做彙報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