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0 章(1 / 1)

宋峰急急忙忙的朝著鋪子趕去,本來他就隻走了兩條街的路,回去也快,加上他著急趕路,不過一刻鐘的時間就到了。

回家一看,屋裡頭正坐著的可不就是宋聲嗎!

“三郎,真的是你!剛才在外面聽人說你回來了我還不相信呢,沒想到這是真的。”雖然去年過年他們一家都去了京城,但算起來,如今已經又過一年了,他們兄弟兩個也一年未曾相見了。

“怎麼這個時候回來了?是不是遇到了什麼難事?三郎,你要是有什麼難處,就跟二哥講,二哥一定會幫你的。”

宋聲說道:“二哥,我這次回來,是因為官職變動,如今不在京城翰林院做官了,皇上封我為六品的通判,要去肅昌府赴任了。這次做官路途遙遠,地方偏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回來。便想著順道回家一趟看看爹和奶奶他們。”

肅昌府距離宛平府雖然不算特彆遠,但中間隔著幾座大山,走直線的確是近一些,但這個時候又沒有什麼先進的技術開鑿隧道,山中小路更不好走,隻能繞山走官道。這麼一來,也算得上是千裡迢迢了。

這個時候一彆,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再回來相見了。

這個時候宋聲才算是真正切身體會到了古人所說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感覺。

經常說古時候車馬慢,交通不便,去地方上做官就是離家遙遠,如果調職頻繁,那就是天南海北的遊走,常年在外,與親朋好友離彆是常態。

也是考慮到以後回家不方便,所以特地繞路回來先看看親人。

宋峰聽完之後也明白了他的想法,說道:“沒事,在地方上做官也挺好的。你看看咱們宛平府的通判,聽著多牛氣啊。你們趕了這麼久的路估計也餓了,我讓你嫂子給你們做點吃的。你們先休息會兒,等吃完飯再睡會兒,明天一早我們陪你們一塊回去。”

看到宋聲,宋峰還是很高興的。無論他到哪個地方做官,隻要他們一家人平安,其他都不是大事。

宋聲和陸清這一路上為了多趕一些路,很少吃好睡好。兩個孩子跟他們也遭了不少罪,好在有陸尋跟著幫忙照顧,讓陸清輕鬆不少。

李氏特地下廚給他們做了一桌子菜,宋聲他們吃完之後就回後院休息了。

這個宅子還是喬家巷的那個宅子,後院的房間很多,住他們幾個人還是夠的。

第二天一早,李氏特地給牛嬸交代了幾句,說是這兩天要回鄉下,鋪子就麻煩她先照看著了。

之前他們一塊去京城的時候鋪子也是托牛嬸管著的,牛嬸輕車熟路,笑嗬嗬的應了,讓他們放心回。

牛嬸已經好幾年沒有見過陸清了,當年要不是陸清在她最困難的時候幫了她,她們家的日子哪能像今天過得這麼好。

再次看到陸清,牛嬸激動的上前跟他說話,恨不得拉著他的手不放,句句都是感謝和關心。

給牛嬸交代好之後,宋峰和李氏就跟宋聲他們一塊回

了宋家村。

這是宋聲在京城做了三年官之後頭一次回來,村口的那棵樹還在,長得枝繁葉茂,如今正是早春,光禿禿的枝乾開始發出嫩芽,彰顯著勃勃的生機。

從村口一路走來,宋聲時不時撩開簾子往外看,有不少村裡人認出了他。

他們還沒走到家,張杏花就得到了消息,說是他們家三郎回來了。

張杏花跟做夢似的,一開始壓根就不行,還說對方胡說,三郎在京城做官呢,怎麼會出現在這裡,說謊都不打草稿的。

然而很快就不止一個人這麼跟她說了,接二連三有村裡人過來跟他說看到宋聲坐在馬車裡頭正在朝著他們家趕,張杏花將信將疑的出了門,站在門口伸著頭看。

沒一會兒,還真看到了一輛馬車在前頭走著。她越看越熟悉,在前頭駕車的那個人可不就是春生嗎?

那馬車裡坐著的應該就是他們家三郎了。

馬車停在了宋家院子門口,宋聲先一步從馬車上下來。張杏花一看真的是他,激動的上前拉住他的手,“三郎,你怎麼回來啦!可想死奶奶了。”

陸清和陸尋也跟著從馬車上下來了,懷裡還抱著兩個孩子。張杏花一看到兩個娃娃,慌忙上前接了一個過去抱著,她的乖曾孫也想死她了。

總不好在院子門口圍著,宋聲先進了院子,春生和鄭昀也跟在後面把馬車趕進了院子裡。

一回來全家自然是對宋聲他們噓寒問暖,得知宋聲外放出去做官了,做的還是六品的通判,家裡人都高興極了。

他們不知道通判是多大的官,但他們知道,在他們整個宛平府城,最大的是知府大人,再下面就是通判大人了。那可是二把手啊,在他們這些小老百姓心裡,已經是個大官了。

宋聲沒跟他們說肅昌府是個什麼地方,也是怕家裡頭擔心。隻是說地方離的有些遠,在家待不了幾天就得啟程上路。

肅昌府地方貧瘠,離宛平府城也遠,他們這些山村的老百姓們基本上都大字不識一個,也沒出過什麼遠門,更彆提知道什麼肅昌府了。

到了家宋聲都是挑揀著好的跟家裡頭說的,畢竟此去路途遙遠,不比在京城中安穩,得讓家人放心些。

果然,他這麼一說,家裡頭都很高興。不在京城做官也好,反正他們對京城翰林院的官也沒什麼概念,但在他們的印象裡,通判是個很大的官。

如此,宋聲回家不過兩天,整個村子乃至旁邊兩個村子都知道他外放做官了,大家紛紛羨慕宋家的人,人家孩子怎麼就這麼有出息呢,羨慕兩個字都說爛了。

這幾天宋老大他們出門神氣極了,他們家最大的靠山回來了,可不得好好出來顯擺顯擺?

不過宋聲也說了,在家待不長,最多待個五六天,就得出發了。

一眨眼的功夫,時間就從指縫間流走了,五六天的時間簡直就是彈指一揮間。宋家人都還沉浸在喜悅之中,宋聲他們就要走了。

臨走之前,張杏花很是不舍。本來陸清

和陸尋從京城出發的時候就準備了好多東西帶著,都在後面那輛馬車上。

這次從宋家村走的時候,張杏花又給他們可勁兒裝了不少東西,家裡種的豆子花生恨不得都要給他們帶上幾袋。

還有去年種的棉花,給他們裝了足足兩袋子。甚至為了讓他們多帶一些銀骨炭,又連夜開窖燒炭,給他們也裝了兩袋子。

說是就算到地方天氣暖和,這炭燒不著了,也能拿出去賣掉,換些錢應急。畢竟這玩意兒很貴,到哪都值錢。

裝了這麼多,後面那輛馬車都要被塞滿了。張杏花還嫌裝的少,又搜羅了一些彆的雜七雜八的東西給他們裝上了。

宋聲沒有拒絕,因為這是家裡人對他的心意。給他準備的東西都帶上,家裡人心裡也高興。

這讓他想起前世他的好友回家過年,每次回去一趟,就要帶好多東西回來。他這個好友是工作的時候認識的,好友老家是農村的,每次過完年走的時候他媽媽就會給他準備許多東西讓他帶著,整個車後備箱全都塞得滿滿當當,聽他說起來的時候,臉上都是笑嗬嗬的,一臉的幸福。

不過這種幸福前世宋聲並沒有體會過,反而是在這一世,體會到了家人對他的愛。

都說“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宋聲他們的馬車都走出村口好遠了,奶奶張杏花還在村口望著他們,看的宋聲陡然間鼻子一酸。

這一世他依舊沒有母親,但奶奶張杏花充當了大部分母親的角色,甚至更愛他。

這次回來他明顯看到她頭上的白發變多了,就連大伯二伯還有他爹瞧著都沒以前精神了。宋聲恨不得加快自己的腳步,努力往上爬得更高,到時候就把家人全都接來,讓他們過上更好的日子。

好在傷感的氛圍沒過多久就被那這裡的團團和圓圓打斷了,圓圓頑皮,總是愛學大人說話,惹的大家忍不住發笑。

宋聲笑了一會兒,把他們哄睡之後,從馬車旁邊的案板底下拿出了一本書。這個時代沒有手機,沒有電腦,路上唯一能打發時間的隻有書籍了。

他拿的這本書是之前秦元白送他的那本關於肅昌府當地風土人情的一本地理誌,這次要去肅昌府做官了,還不知道去了什麼地方是什麼樣子,得先做足準備才能應付即將到來的未知事件。

如此,更要對當地的風土人情還有山川地理了解一些了。尤其是涉及到一些風俗習慣上,得多加注意。

還有肅昌本地人說的鄉話,他也得多了解一些,免得到時候聽不懂鄉親們說話,那就尷尬了。

……

此時的肅昌府後衙內,兩個推官和一個理事正在說話,話題的中心正是即將來府上任的新任通判大人。

推官趙大人說道:“你們都聽說了沒,朝廷新任的肅昌通判是從翰林院來的,我聽說還是個小白臉,文弱書生一個。”

旁邊另外一個留著小短胡子的推官李大人道:“你小點聲,這麼大聲的議論通判,你不要命啦!”

“怕什麼,這不是還沒來呢嗎?反正他又聽不見。而且府衙裡面就算知府大人聽見了,也不會多說什麼的。”

“你快彆說了,咱們肅昌本來就留不住人,你看看這通判的職位都走了多少個了,如今距離上一個走之後已經空缺有三年之餘了,好不容易來了一個通判,你可得好好說話,彆把人給氣走了。”

“知道了,你放心吧,我也就是嘴上說說而已。雖然他是個文弱書生,但好歹也算是個新官,等他來了,咱們身上的擔子就能減輕了。”

“真希望這個大人能待的久一點,不然總是這麼頻繁的更換上司,麻煩事隻會一堆接著一堆。”

理事崔大人露出了一點苦色,他的主要工作都是跟文書打交道的,有很多事情都得上司下決斷才能處理。現在的知府雖然在這裡待的久,但卻不作為,他上報的事情很少有能立刻得到解決的。

所以崔大人才如此迫切的想要朝廷趕緊派一位新的通判大人來。

趙推官一聽他說的話,也不知是安慰他還是往他心上插刀子,說道:“老崔啊,你也彆想那麼多了,換個角度想,不管上面來不來新的通判大人,這官換的勤不勤,你的活還是得你做,也沒人幫你分擔不是?你還能指望著新的通判大人來了替你做?”

崔大人聽完對他翻了個白眼,他就不該跟這個石頭愣子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