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3 章(捉蟲)(1 / 1)

“有沒有人去打聽消息啊?徐文軒,你不是個在吏部有熟人,要不去幫大家夥問問唄。”有人提議道。

被叫做徐文軒的青年說道:“我不去,要去你去。”

此時有一個人站出來說道:“行了行了,我去打聽。”

這人叫楊元放,是弘農楊氏的人,家族底蘊深厚,認識的人也多。

他一開口說去打聽消息,大家慌忙誇讚他。

一來一回不過一個多時辰的時間,他就回來了。一進門,大家蜂擁而上,全都圍著他問道:“怎麼樣怎麼樣?結果是不是已經出來了?”

楊元放坐下神神在在的喝了口茶,這才開口說道:“我問清楚了,名單已經出來了。我去的時候吏部上下的官員已經在寫任職文書了。等到翻過年,調職的聖旨和文書就會一塊下來了。”

大家夥一聽要等到過年以後才能拿到聖旨和文書,心更癢癢了。他們哪裡有耐心等得到過年啊?

楊元放自是不著急,他已經打聽清楚自己任職的地方和官職了,跟他希望中的大差不差,還算可以,所以他這會兒心情十分好。

“你們要是著急想知道結果,就自己去吏部問吧。今年的官員年底考評不是還沒交呢嗎?你們找這個由頭去吏部跑幾趟不就知道了。”

這倒是個好主意。

隻是每次他們翰林院的考評文書都是大家先上交到一處,最後統一送到吏部的。

有人忍不住了,他實在是太想知道名單上有沒有自己的名字了,乾脆說道:“我這就去找學士說說讓我去送!”

有個由頭也好方便行事不是?

隻是有第一個人站出來這麼說,就會有第一個人站出來說。沒一會兒,就這個事情已經有好幾個人爭搶著要去了。

史學明大學士從自己的案房裡頭出來,一邊走一邊跟旁邊的人說道:“殿下,老臣送您出去。”

他旁邊跟著的赫然是換了一身平常衣服打扮的皇長孫李淩堯。

李淩堯來的時候翰林院的官員大部分都坐在辦公房裡頭取暖,所以沒什麼人看到他。

史學明一邊跟他說話一邊引著他往門口走,結果沒走幾步,就看到翰林院這些官員亂作了一團,一點為官樣子都沒有。

他臉上有幾分不悅。

走近之後一看,原來屋裡頭也不是每個官員都是如此炸炸哄哄的,看後面那兩個還能如此鎮定的坐著看書,史學明又有些欣慰的點了點頭。

這兩個官員他也有幾分印象,其中一個就是之前提出法子改進造紙術的那個小宋大人宋聲。另外一個倒是不大顯眼,他如果沒記錯,應該是同一批考進來的三甲之一,名次是什麼他記不清了,不過他記得名字,叫吳嘉輝。

這兩個是個好的,遇事不驕不躁,還十分鎮定,一看就是做大事的人。

李淩堯自然也瞧見了宋聲,不過他沒進去打擾。“這翰林院果然處處都是人才啊。”

史學明聞言

也不知道他說的是反諷還是誇讚,隻能硬著頭皮附和道:“殿下謬讚了。”

李淩堯走之後,史學明過去訓斥了幾句,翰林院好些官員都不敢說話了。

之前嚷嚷著說要去吏部的人也都沉默了下來,誰也不敢在這個風口上亂舞。

大家以為這得等到過年後了才能知道結果了,真沒想到今年跟以往倒是不太一樣,兩天之後,吏部竟然來了人,請翰林院幾個大學士過去一趟,說是要交接一下調任文書的檔案。

確認核實無誤之後,吏部所寫的擬任文書就可以由翰林院領回去發放了。

翰林院是由三個大學士一起做主的,其中最年長也是最有權威的就是史學明大學士了,去吏部交接完之後,這些調職的文書他就領回來了。

不過領回來之後倒是沒先發下去,而是叫上另外兩個大學生,還有幾個侍講一塊兒開了個小會。

等到人來齊之後,史學明把自己旁邊放著的這些文書往前推了推,說道:“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這就是這次咱們翰林院部分官員的擬任文書。等會兒看過名單之後,你們就下去給他們通知一下吧。⒊[]⒊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一定要告誡他們,就算以後他們去地方上做官了,也要時刻謹記著為官的責任,千萬不能做出丟臉的事情來。要知道他們是從咱們翰林院出去的,代表的就是咱們翰林院的臉面。要是讓我知道在外面誰乾了些見不得人的事,我第一個就不會饒過他!”

史學明掌管翰林院多年,十分重視翰林院的名聲。他這話說的雖然有些重,但也是為了他們著想。

畢竟是翰林院走出來的人,不能留翰林院的臉。同樣的,如果以後有需要幫忙的,也可以回翰林院求助。

幾個侍講還有另外兩個大學士都點點頭應了,下面的很多官員都是他們自己帶的,算是半個師傅。史學明自己也帶了幾個官員,但一般都交給其他人管了,他基本上是不管什麼事的。

想了想,他又說道:“翰林院是個清閒衙門,活少,是非也少。但出去為官就不一樣了,外面人心險惡,他們也都沒什麼經驗,剛到任地上保不齊會栽幾個跟頭。你們都是帶過他們的人,走之前多提點幾分,傳授點為官之道。以後等他們成長起來了,自然也會感謝你們的。”

這個時候要外放的官員們可以說全都是潛力股,在他們走之前多提點提點,說不定就能讓他們在為官的時候少走一些彎路。也算是結個善緣,說不準以後等人家發展起來了,也能多一條人脈多個彆的選擇。

房間裡的人聽完之後都點頭稱是,等到人散場出來之後,這些侍講之類的就開始找官員們挨個談話了。

這個談話其實也就是變相的告知他們外放做官的地方和官職。

宋聲所在的辦公房裡,彆看大家都安靜的坐著在看書寫字,實際上沒一個人的心是真正安靜下來的。

因為剛才侍講已經過來叫走了一個人,沒一會兒那個人回來了,一點垂頭喪氣的趴在桌子上,問他話他什麼也不說。

但他們一猜就知道這要不就是沒被選上,要不就是外放的官職跟地方不如意。

宋聲是他們辦公房裡頭倒數第一個被叫進去的。

跟他說話的是賀平,賀平是個勢利眼,一貫會踩低捧高。先前因為蔡青雲的緣故,他甚至還刁難過宋聲。

可是後來宋聲被皇帝賞識另眼相待,他開始改變了態度,一直到現在,對宋聲都十分客氣。

但這次叫宋聲進來之後,語氣不鹹不淡的說道:“宋聲啊,恭喜恭喜,任職肅昌府通判。這次皇上是對你寄予厚望啊,你這可是你們這一屆最高的官了,這是這次的擬任文書,你先看看。雖然肅昌這個地方有些偏,但官職可要比其他人高。相信憑你的才能,要不了兩年就能乾出一番功績來的。”

這個話聽上去是在誇讚宋聲,但從他說出來就是十分彆扭,總讓人覺得有幾分不屑。

好像在說:之前不是在皇上面前挺得臉的嗎?還跟劉公公交好,瞅瞅,外放得了個什麼官兒?正六品的肅昌府通判,聽起來是體面。

可肅昌是個什麼地方?出了名的又偏又荒涼,這還不如江南一個富縣的縣令呢。

本來還以為他能夠分個什麼知府之類的大官呢,賀平還想著對他得客氣一些,好好的打好關係。

可打開文書一看,嗬,竟然是肅昌府的通判,這正六品的通判一下子就打了折扣,跟正七品的縣令也沒什麼差彆了。看來這皇恩浩蕩也沒浩蕩到哪兒去嘛,到頭來還不是不過如此。

宋聲這邊接過文書仔細看了一下,上面寫的是任職六品通判,地方則是比較偏西北一些的肅昌府。

肅昌這個地方他在景朝的地圖上見過,也聽人說起過這個地方。有些荒僻荒涼,百姓們的日子過得很是艱難。幾乎每一任的官員去任職之後熬不過幾年就想辦法調職離開了。

其實他心裡也有預感,應該不會被外放到什麼好地方去。不過外放名單上有自己的名字也就夠了,這次外放也算是達成了他的目標,不論去哪,他都有自信能夠把日子過好。

他沒把賀平的話放在心上,而是盯著通判的兩個字看了一會兒。

通判,他記得以前在宛平府城的書院讀書的時候,顧文彬他爹就是宛平府通判。

通判的權利還是很大的,要跟知府同領府城事務,職責所涉及的地方包括有兵民,錢糧,戶口,賦稅徭役,獄訟審理等事務。

這個兵民指的是府城裡守城巡城的士兵還有城裡的老百姓,而錢糧,戶口,賦稅徭役就比較好理解了。

剩下的這個獄訟審理,也是有要求的,比如在審判一件案子的時候,需要知府和通判共同審理,通判也有知情權,起到監督的作用。

另外還有一些公文,必須要知府跟通判兩個人共同簽押才能生效。

通判還有權監督本府的官員,比如下面的哪個縣的縣令知法犯法,他可以直接往上奏報,還可以向朝廷推薦本府優秀的官員。

如果知府貪贓枉法或者草菅人命,做出一些違反本朝律法的行為,通判可以直接奏告朝廷。如果有戰事發生,通判還需要負責籌辦錢糧,催收錢款等等。

這麼一看,通判的職權並不小。

隻是肅昌府這個地方有些偏,可以算得上是窮鄉僻壤了。不過也正是因為窮鄉僻壤,才更有發展的空間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