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8 章(1 / 1)

宋聲依舊會關注每個月官府新出的邸報,果不其然,在上面刊登了關於北方戰事的消息。

隻是結果都不大好,打了十幾場仗,打贏的卻沒幾場。

不過邸報可不會寫這麼明確,因為戰敗的消息傳回國內,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所以邸報上一般寫的都是好事。

比如打勝仗了,會在上面提一下。戰敗了的時候,會在上面大肆誇一下我方軍士忠君報國的勇氣和決心等等。

景朝建國三十餘年,本來因為前朝的戰事國力就虛弱許多,這三十多年來,全國上下都在休養生息。還沒到兵強馬壯的時候,當年或可一戰的將領如今有很多都已卸甲歸田,能用之人甚少。

除卻這些之外,更重要的是兵力不足。

北方挑起戰事的梁國,這次單方面撕毀和約,本身就給景朝打了個措手不及。再加上先前景朝南疆的邊境一直不太穩定,總有南蠻騷擾邊疆,大部分兵力都駐紮在南部。

現如今北方起了戰事,就算是調兵遣將,時日也是不夠的。更何況距離那麼遠,光是一路上奔波過去所需要的糧草,都要耗費許多。

書院裡的學子們平日裡就算是不學無術愛挑事兒的那些,也全都安靜了下來。義憤填膺地寫告書,罵梁國不守信用。

景朝元氣還尚未恢複,如今算是被梁國趁虛而入。可即便是學子們罵的再厲害,人家該打仗還是打仗,根本不會因為一群文人的唾沫星子噴了他們,就會停止發動戰爭。

書院裡,崔夫子給他們布置了一篇新的策論,就是關於上一場景梁交戰過程中的一些兵法策略的內容。

關於戰場的具體情形,書院的學子們知道的很少。不過崔夫子跟他們做了詳細的描述,這才讓他們寫的。

宋聲一直沒動筆,還沒想好怎麼寫。最近中午飯他都沒回家吃,跟書院的其他學子一樣在書院的食堂裡吃的。

最近北方戰事不好,大家就連出去吃飯的心情都沒了。導致書院食堂的生意一下子好了起來,食堂做飯的大爺大嬸一看這麼多人來吃他們做的飯,做飯的激情更高漲了。

楚越,陶豐,盛博文,李元都圍在一張大桌子上吃飯,宋聲排隊打到飯的時候有些晚,剛端到飯,找位置時,看見盛博文跟他揮手。

他便一塊坐了過來,剛好聽見楚越他們竟然在討論這次的戰事。

說著說著,顧文彬竟然也打飯過來坐了。

大家看到他都十分驚訝,畢竟他一向都高傲的自詡是通判大人的兒子,不屑跟他們一塊坐在一張桌子上吃飯的。

不過看他神色也不怎麼好,估計也是憂心著打仗的事。

在座的幾個人裡面,楚越,陶豐他們家世都不錯,得到的消息也比宋聲這種寒門學子多。

陶豐扒著米飯一口一口吃著,一邊吃一邊說道:“也不知道這打仗什麼時候是個頭,最好把梁國那群兔崽子給打的回去他們爹娘都不認識!”

楚越道:“希望

能贏,不然兩地戰火起來,受苦的還是百姓。”

李元在旁邊點點頭認同道:“聽我爹說,朝廷已經派了忠勇侯去領兵支援了,還封了鎮北大將軍的名號。”

“忠勇侯?你說的是魏明大將軍嗎?”張俞思道。

李元道:“嗯,就是他。”

“魏明大將軍不是開國大將嗎?如今都已經年事已高了吧?這個時候還能領兵出征嗎?”

“可能可用之人不多了吧。不然也不會派一名老將前去。”

楚越卻搖了搖頭,說道:“也不一定。聽說忠勇侯曾經率軍跟梁國交戰過,有一定的經驗。也許是出於這個原因考慮,朝廷才會派他出征的。”

他們幾個人在這裡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誰也沒管在旁邊坐著的顧文彬。

平日裡顧文彬跟他們關係就不怎麼好,也就是井水不犯河水罷了。

再加上先前他出言詆毀過宋聲,他們幾人對他就更沒什麼好感了。

不過這次顧文彬卻一反常態,看他們快吃完了,冷不丁的插了一句嘴,道:“那個、我這兩天不小心聽到我爹提起一件事,也是關於這次北方戰事的。說是北方兵力不夠,咱們雖然距離去雲關不算太近,但可能要從咱們周邊幾個府城征調糧草,到時候押送糧草也需要人。打仗也需要人,所以……”

顧文彬話說的吞吞吐吐的,說了半天都沒聽到一句重點。

陶豐是個性子急的,聽不下去了,說道:“顧文彬,你到底想說什麼?仗著你爹是通判,炫耀你比我們知道的多嗎?”

顧文彬漲紅了臉,他不是這個意思,聲音也大了幾分說道:“你瞎說什麼呢!我就是想告訴你們,咱們府城下轄的村子,可能要征調民夫去打仗了!”

他這個消息一出,大家都驚住了。

從前也不是沒有過抽調男丁上戰場打仗的例子,也叫做服兵役。

隻是這服兵役主要還是看具體情況,是當時的戰時情況而定。跟服徭役不同,徭役年年都有,帶但這兵役可不是年年都有的。

宋聲聞言心裡一驚,要知道他家裡男丁,可是有不少的,但是兩個伯伯和他爹年紀都大了,壓根不適合上戰場。

還有大哥一哥和四弟,他們就更不行了。雖然身體還算強壯,但壓根就沒有打過仗,對於兵法什麼的一竅不通。甚至連刀槍都不會用,上了戰場根本就不懂怎麼殺敵,那不就是去了送命嗎?

他緊張的問顧文彬,“你剛才說的話,消息可靠嗎?”

顧文彬點點頭,又搖了搖頭,說道:“我不知道,我也是前兩天路過我爹書房的時候,聽他跟手底下的人說的。”

但想想顧文彬他爹可是通判,隻是比知府低了一個職位而已,而且以他的職位,平日裡跟知府走的也近,顧文彬得來的這個消息,無疑比他們在場所有人的消息都準確。

正是因為準確度較高,在場的人反倒都驚住了。

距離上一次服兵役的時候,還是在一十多年前。因為

鎮壓一次□□,當時支援的不及時,兵力不夠,才去征調了民夫去打仗。

如今又過了一十幾年的安生日子,誰也沒想到這一天即將又要到來。

這兵役跟服徭役可不一樣,徭役還能拿錢贖,就算多花一點錢,也能保證人不用去受苦。

而這兵役可是強製性的,每家每戶還是按男丁抽掉,不能用錢贖,必須出兵役人數。

畢竟這個是關係到整個國家,如果大家都用錢贖,沒有人去打仗,那這邊境將無人鎮守,無人抵抗敵軍,國破之後就是家亡了。

誰都沒想到這戰事來的這樣突然,說打就打起來了。

士族當然不可能出男丁去打仗,在這個封建的社會,雖然士族勢力逐漸衰弱,但跟普通老百姓之間的階級差距還是很大的。

所以抽調民夫去服兵役,自然都是從普通老百姓的家裡人抽。

即便宋聲現在是秀才,也隻能免除家人的徭役之苦,至於這兵役,他是沒辦法阻止的。

宋聲心裡很難受,自己還是太弱了,在這個時候,沒辦法護住一家子人。

雖然他也知道,身為景朝的子民,在國家有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是一種責任,是大義。

可他並不是土生土長的景朝人,對他來說,家人才是最重要的。

如今正式的征兵告示還沒下來,估計也不遠了。

看如今這戰事不停,就知道征兵肯定勢在必行。

他現在人在府城,提前知道了消息。村裡人肯定都還不知道這個消息,也不知道等他們知道了之後,該有多難過。

宋聲不想家裡人去服兵役,他隻想護住自己的家裡人。

果然,兩天之後,官府就下發了征兵的告示。

好在這跟服徭役的規定稍微有些不一樣,不是按男丁人頭總數決定出人數,不管你一家幾口有幾個男丁,隻要有超過兩個的,必須要出一個去服兵役。

對於老宋家來說,好消息是,他們家不用出兩個人做兵役了。壞消息是,不論如何都得出一個人去上戰場打仗。

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張杏花眼睛都快哭瞎了。村裡頭家裡隻有一個男丁的十分慶幸,他們不用出男丁外出打仗了。

畢竟真要是上了戰場,恐怕大概率是有去無回的。

但是這年頭,鄉下人為了能多一些勞動力種田種地,基本上都會多生幾個。

整個村裡人,全家隻有一個男丁的少之又少。像老宋家這樣有好幾個男丁的才是大多數。

宋聲直接跟書院請了幾天假,帶著陸清回宋家村了。

走之前陸清把麻辣燙的鋪子掛了招牌,說是先停業幾天。

道觀附近的分鋪才開張沒幾天,請的人經營著,他隻把喬家巷的這一間鋪子先關了。

回到宋家村之後,明顯能感覺到村裡充斥著一股悲傷的氣氛。

一路走到宋家大門口,敲了敲門,出來開門的時候大哥宋平。

宋平一看是宋聲回來了,驚訝道:“四郎,你怎麼回來了?”

“大哥,我聽說了朝廷征調民夫打仗的事,特地回來的。”

進了屋之後,宋聲一看,一家人都在堂屋裡整整齊齊的坐著。

張杏花還有大伯母他們家裡幾個女眷的眼睛都哭的紅腫了。

大家看到宋聲他們兩個人回來,趕緊讓他們坐下了。

張杏花道:“四郎,你怎麼這個時候回來了?雖然咱們家要出一個男丁服兵役,但那也輪不著你啊!”

張杏花以為宋聲回來是要代替家裡人去服兵役的,趕緊勸說道。

其實宋聲一開始的確有過這種想法,但很快就被他否決了。

他不是一個打仗的料,身體還沒有大哥一哥他們強健,更重要的是,他不能放棄現在的科舉之路,隻有通過科舉,才能庇護一家人。

其實想也知道,家裡人是不可能讓他去打仗的,所以他也沒有提出主動服兵役的話。

隻是他的心裡也不好受,他自責道:“奶奶,都怪我考了那麼多年,還隻是個秀才,沒能護住家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