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閉關修行(1 / 1)

在燕帝看來, 勇毅侯夠老實夠忠心,妻子死了,長子死了, 僅剩的兒子沒什麼出息,與他也不親近。倒是有一個女兒,打聽來的消息說也是個賢良婦人, 現在正帶著丈夫經營著勇毅侯給置辦的鋪子。怎麼看, 都是做純臣孤臣的好苗子,年紀也不小,快六十歲的人了, 夠穩重,也不怕他霸著位置不肯挪。等勇毅侯到歲數老死, 自己也該培養出繼任指揮使的人手, 此時讓勇毅侯做鎮南城護軍指揮使最合適了。

瑞和也沒想到自己能吃到這口天降的餡餅,一番表忠心後就走馬上陣了。他將弩.箭軍也編入鎮南城護軍裡,加強了鎮南城的安防。

又過了五年, 燕皇對不停逼迫他立太子的鄭家忍無可忍, 他雖處死了孫承賀, 流放了孫氏一族, 貴妃也被牽連被貶為庶人,但他對孫庶人是真愛,對二人的孩子也滿腔慈父之心。鄭家不放過孫庶人及其孩子, 步步緊逼, 燕皇覺得自己的威信被不停挑釁,終於對鄭氏下手了, 削弱鄭家兵權。鄭家起了反心, 將宮中的皇後偷了出來, 又偷走了宮中一個才出生不久的皇子,稱是鄭皇後所出中宮嫡子,要擁護那個孩子做太子,做皇帝。

大燕內戰自此始。

又是數年內亂,晟國與大元趁機而動,邊境衝突驟增。內憂外患之下,大燕有些支撐不住,同年國內邪.教也爆發起義,更是雪上加霜。燕帝身體不好,為了穩定民心,立了孫庶人即昔日孫貴妃的長子為太子,但這更加劇了鄭家的反撲,鄭家對孫貴妃的恨從未減輕過,眼見著孫氏之子成為太子,怒火更旺,再次發檄文稱“通敵叛國罪人之嫡親外甥不堪為太子”,“孫氏血脈不忠不義,低賤卑微”,又說燕皇為美色所誤,輕忽國家大事,不堪為大燕皇帝。

多年動亂中,瑞和趁亂攬權,軍權不停擴張。可這也沒有什麼用,晟國與大元聯合越境攻打燕國,鄭氏開門相迎,聯軍一路打進鎮南府,連下幾城逼近鎮南城,瑞和奉燕皇出逃,越過天素江往北而去。

渡江之時,燕皇受驚且被江風所傷,得了風寒,一路高燒不止。倉皇出逃,太醫院的太醫也隻帶了幾個,太醫正都沒跟上,說是病重起不來,如今還在鎮南府中。幾個太醫輪番診治,斟酌著開了藥方,幾劑藥下去,燕皇的病情隻稍微減輕,等渡江來到地面上,從大船換成馬車,一路顛簸著燕皇的病情更嚴重了。

“朕、朕大概要不行了。”燕皇呼出的氣都是灼熱的,兩頰有兩團燒紅,眼睛紅潤憔悴,他看著跪在身前的心腹重臣,口述遺詔,令太子繼位為帝,幾位重臣為輔政大臣。“太子,以後便托付給你們了。”

遺詔寫好,燕皇虛弱地按下玉璽,然後朝著身側招手。

跪在一側一直在無聲落淚的孫庶人跪行過來,哀慟呼喚:“聖人!”

燕皇握住她的手:“立孫氏為皇後。”

孫庶人瞪大雙眼,眼淚嘩啦啦地掉,她感動極了:“聖人您、您到現在竟還掛念著妾,妾舍不得您啊聖人!”

燕皇嘴角微微揚起:“那你便跟我一起走吧。”他看向托孤重臣們,“讓皇後給朕殉葬。”

孫庶人臉上含淚悲傷的神情瞬間凝固。

不管孫皇後再如何不情願,她也隻做了三天口頭上的皇後,沒有冊封大典沒有皇後金印,忐忑心悸,惶惶不可終日。等燕帝駕崩的鐘聲響起,她頹然跌坐到地上,她看著這簡陋的臨時行宮,莫說比不上她當年的貴妃宮,連當年她剛進成王府做侍妾時居住的屋子都不如。

當初哥哥的話似乎還在耳邊,哥哥說,孫家衰敗了,如果她能夠得到成王的寵愛,那麼孫家能夠東山再起。

“有正妃了又如何?你莫要看你現在隻是個侍妾,來日必定能成為夫人,成為側妃!”她成功成為了側妃,成王為了追逐帝業舉旗反了,那時大哥的眼睛像亮著兩簇火。

“以成王對你的喜愛和外甥他們,等他稱帝你最少能得個貴妃!你信大哥,大哥還會讓你做皇後!”

“皇後啊皇後,皇後……”她呢喃著,露出苦笑,然後定定地看著房梁。

等報信的宮女含著淚急速奔來,喊著“皇後娘娘”推開門,迎面看到的就是一雙掛在半空中半舊不新的繡花鞋。

“皇後娘娘!”

太子在北地登基,一應流程都簡化又簡陋,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北地隻有一座修建到一半的行宮,還是數年前的孫承賀負責建的,等他死了,這行宮修到半途也就中斷了。此番北上,也隻有這座行宮能勉強接駕。

新皇匆匆登基,戰事失利的消息就不停傳回來,幾道防線都陸續失守,敵軍已經逼近天素江,渡江之日就在眼前。

瑞和成了輔政大臣,手中又捏著近一半的軍權,在幾位輔政大臣中話語權不少。

是夜,幾位大臣秉燭夜談,探討今後的路。

說實話,情況不容客觀。

“先皇對鄭家的打壓……錯了。”瑞和開了個頭,定下基調。

這話燕皇在世時沒有人敢對他說,可誰不這麼想呢?若不是大燕內亂,徹底將鄭氏推到對立面,大燕還不至於落到如此四面楚歌的地步。

於是沉默片刻,其他大臣也搭話了。

“的確不太合適,要是想發作鄭氏,大可先削弱他們,再等統一全國後再做打算。”是,這麼做是有些卸磨殺驢,可帝王之術不就是這樣嗎?哪怕他們也是臣子,但既為人臣就得忠君之事,他們也是站在燕皇這邊考慮的。

“是啊,鬨得如今……即便渡江北上了,可是等晟國大元的聯軍也渡江而來,我們就無處可逃了。”

“兵丁糧草的情況都不容樂觀……”

會議開頭,眾人就覺得未來無望。燕皇病重時,大家都不敢在他面前說這些壞消息,怕他一口氣被氣死。但不可否認的是,眾臣都覺得那是一步臭棋,將大燕拉入無法回轉的深淵。

“也不必如此悲觀,我們也不是沒有一戰之力。”

“老夫就是拚了命也要將他們打出去!”

瑞和摸著扳指垂眸不語聽他們議論,聽到這句話才說:“一戰之力在哪裡呢?”

“大晟大元聯軍有五十萬,我們現在的兵力不到十萬。”

那人看著瑞和:“國公爺總說些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的話,我看你的心似乎已經不在此處。先皇多麼信任看重你,你就回報這樣的忠心嗎?”

“忠義一詞為我輩畢生追求,哪怕付出性命也在所不惜,請恕我不敢讚同國公爺的話。”

瑞和笑了:“我都一把年紀了,心還能往何處去?我不過是可憐燕國百姓,這才安穩了多少年呢就又要過這種刀劍火海的苦日子,我們為臣為將,為的不就是匡扶天下,讓百姓過上安穩的好日子嗎?我是種田出身,比不上在座各位出身書香門第,豪門世族,讀過許多書,懂得許多道理,我隻知道,這場戰大燕是打不贏的,既然打不贏,為何要硬著頭皮去打?將士們的命不是命嗎?被戰爭牽連的平民百姓的命不是命嗎?”他放緩了語速,“是,我這樣說你們肯定嫌我軟骨頭,沒有骨氣,說我不忠心,對不住先皇的依托,但我還是得說出我的心裡話。”

“勇毅國公……”

“你這話實在是——你既知道你這番話不合適,又為何非要說出來呢?現在是什麼情形你又不是不知道,這些話是在動搖軍心啊!”

“這話我不說,難道你們心裡就不嘀咕嗎?”瑞和環視著他們,“我知道你們的心思,哪怕是死也要死守,成全你們的一片丹心,於史書上留下清名,這是你們的追求,我也敬佩你們的忠義。忠義與流傳於世的美名的確重要,可我不在意那些,若是你們都同意的話,我可以去承擔罵名,我怕可以做叛國者,惡名都給我來擔也沒有關係。”

“這、這……”

“等那兩國聯軍渡江過來就太遲了。”瑞和說,“我去遞降書吧。我已經這把歲數了,也活不了幾年了,隻是希望到時候所有罪過都隻在我身上結束,不要牽連到我的族人。”

幾番商議後,隨著兩國聯軍已經渡江而來的消息傳來,其他輔政大臣們終於同意。瑞和已經將身後事都安排好了,無牽無掛地持著降書到前線上去。

晟國與大元的將領將他扣下,傳消息回國,尋求各自君王的意思。不出瑞和所料,這兩國隻是短暫聯盟,合作並不緊密,他們也害怕燕**隊殊死抵抗,這樣的話他們也會有所折損。既然願意投降,他們自然樂意。

投降的事情定下,該怎麼處理燕國皇室以及早先投誠的鄭氏人就成了議論的焦點。按照鄭氏之前投敵提出的條件,他們想要封異姓王,以後仍鎮守這片土地。瑞和獻上的投書裡也是差不多的意思,為燕皇封王,同時前往大元國都居住,要求有賜住的王府。還在戰爭時,鄭氏的請求晟國與大元都輕易答應了下來,可到了此時,他們都覺得還是新燕皇有眼色一些。

善後的工作瑞和就沒有參與了,新燕皇恨他入骨,哪怕知曉事情已無轉機,但他仍然將所有不甘與怒火都灑在瑞和身上。

※※※※※※※※※※※※※※※※※※※※

早早早!!!

明天係列完結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