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陸軒入圍中華醫學科技獎(1 / 1)

“連這種沒幾個人曉得的民間偏方你都知道?”

季修文一臉驚詫。

知道沒什麼,可關鍵是陸軒敢用。

這才是季修文最驚訝的地方。

中醫發展了數千年,雖然近現代以來漸漸再走下坡路,最近這兩年才開始有了一些興起的態勢。

在這期間,無數的偏方從民間湧現。

可這些偏方,要說有幾個有作用的,實在不好說。

很多號稱有神效的偏方,其實隻是對一兩個人有效,甚至隻是某個人在某種情況下有用罷了。

這也就導致很多偏方,其實沒有幾個中醫真的敢用。

除非真的很有把握,而且對症下藥。

當然,有的偏方效果還是極好的。

而這樣的偏方,在民間亦有不少。

但像陸軒這麼敢用民間偏方的,季修文還是第一次見。

“偶爾也會研究研究。”

所謂的研究偏方,陸軒隻是隨口這麼一說,古代醫書那麼多,研究這些他都嫌棄時間不夠,哪有時間用來研究偏方。

“研究研究你就敢這麼用?”

季修文吐了吐舌頭,有些難以置信,偏方這種東西,雖然有的真的有效果,但絕大多數的偏方,其實隻是對那麼一兩個人有用罷了。

陸軒微微一笑道:“那麼緊張乾嘛,我既然敢用,自然是有研究過的,不然怎麼會隨便給患者開偏方,而且偏方不偏方的,其實也跟醫生本身有關係。

你做個辨證,辨證下藥的情況下,那就不是偏方。”

季修文默然。

這話,也有道理。

辨證過了,為什麼不能用?

……

回到甬城,陸軒的生活又回到了正軌。

周一到周五在衛生院坐著,周末去聯南中醫會館,偶爾會應邀到某個醫院會診。

這種生活,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有些枯燥無味。

畢竟天天面對患者。

不過,陸軒卻是樂在其中。

他能感覺到,自己的醫術和對中醫的理解,在不斷積累臨床經驗的過程中,以及一群大佬的教學下,有了極大的提高。

陸軒甚至覺得,哪怕沒有心聲的幫助,他的醫術已然不弱於黃北山這些人。

若是再考慮到他過目不忘的本事,比起黃北山等人,隻高不低。

如此,陸軒也算是真正的出師了。

這種生活,一直持續到十二月份。

陸軒中醫院經過三四個月的準備,已經掛牌成立。

由於沒有多少醫生,陸軒隻好將黃北山這些人請來坐鎮,一時間吸引了無數患者的到來。

而陸軒本人,則是專門在他的辦公室內安排了一個住宿的地方,方便關注在這邊住院的患者。

好在中醫院的護士還是比較多的,三班倒的情況下,完全足夠。

而且,雖然來看中醫的患者不少,但需要住院的卻是不多,可能一周內都很難碰到一個。

絕大多數病情危急的患者,也不會往陸軒中醫院這邊送,就算是已經在大醫院及時搶救回來的患者,最後來中醫院也隻是調理一下身體,住院的可能性不大。

之所以有住院部,也是方便碰到一些需要時刻關注的患者時,不至於將患者往外面推,可以收治下來。

臨近年關的時候,經過兩三個月的調理,身體已經好了不少,期間老爺子還特意在陸軒中醫院這邊做了檢查,病灶不僅沒有擴散,反倒是縮小了不少。

驚的老爺子都有些說不出話來。

按照這個情況,再吃幾個月的藥,病灶豈不是直接消失了?

中醫連癌症都可以治好?

雖然時間長了點,可隻是吃中藥,沒有西藥或者化療那麼大的副作用,老爺子還是能夠接受的,主要是藥都是大孫子開的,也花不了幾個錢,這才是最關鍵的。

不過,面對老爺子那點小心思,陸軒卻是搖了搖頭:“中醫雖然能夠讓病灶縮小,但想讓癌細胞徹底消失,也沒那麼簡單,完全治愈的難度還是很大的,所以我一般跟您說的都是帶癌生存。”

“什麼意思?”

“就是身上哪怕有癌細胞,咱們也跟正常人一樣,除了要吃點藥之外,不用遭受病痛的折磨,平時隻要注意一點,病灶便不會擴散。”

“而且,就算是中藥,也不能一直吃,總得讓身體其他臟器休息休息才行。”

老爺子一陣無語。

不過倒也沒什麼難過。

病灶都縮小了,隻要注意一點,那就沒什麼問題。

大孫子都這麼說了,那還有錯?

他現在對陸軒的話,那是深信不疑。

我大孫子連癌症都能治好,還有什麼不能治的?

反正聽大孫子的,準沒錯。

時間流逝,距離過年沒有幾年,陸軒提前告了假,帶著老爺子乘坐高鐵回了安江,在市內轉車回到安江縣城。

年關將至,縣城變得熱鬨而忙碌。街頭巷尾,家家戶戶都在為迎接新春做著最後的準備。

紅紅的燈籠高高掛起,給這個小小的縣城增添了幾分節日的喜慶。

各家各戶都在忙碌著準備年貨,炊煙嫋嫋,彌漫著飯菜的香氣。

在集市上,人聲鼎沸,買賣雙方的討價還價聲、秤杆敲擊聲、還有小孩歡快的笑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一曲歡快的交響曲。

集市上的貨物琳琅滿目,各種年貨一應俱全,從五彩斑斕的糖果,到各式各樣的新衣,再到那些充滿年味的裝飾品,無不體現出大家對過年的重視和熱愛。

透過汽車的玻璃,陸軒將這些儘收眼底。

回到家,明亮的燈光下,家人圍坐在一起,忙碌著準備著飯菜。

灶火熊熊,炒菜聲此起彼伏,不一會兒,誘人的菜香便彌漫了整個房間。

由於陸軒回來的比較晚,到家的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一大清早,陸軒也沒閒著,除了老爺子在家沒有出門之外,一家人直奔集市。

年關的集市是最具生活氣息的地方,人們在這裡購買年貨,挑選新年的裝飾品,以及各種用於慶祝新年的物品。

小販們擺出琳琅滿目的商品,叫賣聲此起彼伏,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紅紅的燈籠,五彩的氣球,各種形狀的窗花,為即將到來的新年增添了濃厚的節日氣氛。

老媽林芳苓是這次出門的主力大軍,看到啥東西都要上去看看,砍砍價,合適的話直接拿下。

而對於一些必需品,老媽就更不用說了,直接付錢。

陸軒幾人直接淪為了搬運工,每個人手上都是大包小包的。

等逛完了集市,將買好的東西放入小姨的車裡後,坐在駕駛位的小姨提議道:“要不再去超市轉轉吧,聽說前段時間新開了一家大型超市,生意可火了,而且什麼都有的賣。”

“今天那邊人應該挺多的吧?”

“人肯定多的,不過去看看吧,集市這邊雖然東西多,但沒有超市那麼全,而且價格也沒超市便宜。”

這話,讓老媽瞬間心動。

一行人,直接又殺向了超市。

街道兩旁的樹木掛滿了彩燈和小紅旗,為夜晚的城市增添了動人的光彩。街頭巷尾的小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放著鞭炮,歡笑聲在空氣中回蕩。

進入超市,陸軒等人就知道,新年真的來了。

要說現在的年關,哪裡的年味最濃,非超市莫屬了。

整個超市,被打扮的紅紅火火。

購物者絡繹不絕,他們的購物車被塞得滿滿的,裡面裝滿了各種年貨,有糖果、乾貨、新年的裝飾品等等。

貨架上也是滿滿的商品,新年的禮品、家庭用品等等都被擺放在顯眼的位置。

“這超市也太大了。”

老媽很少離開安江縣城,大城市的超市更沒有去過,第一次來這種大超市,也是被眼前的景象給驚到了。

這種大型超市,在安江縣城還是第一次出現,也難怪會吸引這麼多人。

再加上今年是大年三十,上午來這邊購物的人更多。

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頭。

雖然沒有多少人喜歡湊這種熱鬨,可這大過年的,卻是彆樣的溫暖。

“走走走,shop去。”

小姨當起了先鋒,推著車子就衝入超市。

等從超市出來的時候,又是滿滿當當的一大車子。

不過,有著玩心的小姨卻好似沒有儘興,回頭看了眼陸軒:“小軒,聽說下午縣城有廟會,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縣城的廟會是一個展示傳統文化的好地方,人們在這裡可以欣賞到舞龍舞獅、雜技表演、戲曲演出等豐富多彩的傳統活動。

熱鬨的廟會,讓人們感受到濃濃的年味。

面對興趣十足的小姨,陸軒實在不知道如何拒絕,隻好應了下來。

等陸軒和小姨從廟會回來,家裡陸國泉已經字啊忙著打掃房屋,貼窗花、對聯和春聯,以清除舊年的不祥之氣,為新年帶來好運。

廚房裡,老媽準備著各種美食,香氣四溢。

兩人一回來,也是參與其中。

到吃年夜飯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享受著美食和歡聲笑語。

過完年,走親訪友是少不了的。

不過陸軒的假期不多,隻是走了幾個比較近一些的親戚,便匆匆回到了甬城。

老爺子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身體好了不少,接下來也不用一直吃藥,就沒跟著回甬城。

再加上老爺子本就不太習慣城市裡的生活,沒有了在田間一起聊天的那些老友們,反倒是過的極為不自在。

陸軒也不強求。

反正他過段時間還要回來,到時候給老爺子看看就行。

……

開年過後。

午休時間,中醫院和衛生院算是一個大家庭,平時大家都是坐在一起吃飯聊天。

食堂的正前方牆壁上,掛著兩台高清電視。

電視裡,播放著的正是新聞頻道。

而且,基本上都是關於國內醫療界的新聞。

對醫生來說,迫切知道的也就是這些新聞了。

而這兩天,關於中華醫學科技獎的報道也是越來越多了。

#中華醫學科技獎即將公布#

#今年的中華醫學科技獎花落誰家,是否仍舊是西醫獨占苗頭?#

#中華醫學科技獎多年都沒有中醫的身影,今年能否重振榮光!#

#中華醫學科技獎頒布過後,中華醫學會會員名單也將公布#

#這一切,醫學界的明星們將集體亮相,敬請關注#

不隻是新聞,就連網絡上關於中華醫學科技獎的討論也漸漸多了起來。

不過,比起其他行業,中華醫學科技獎網友們談論的並不多,會關注這個的,基本上都是醫護人員,或者醫療界的一些人。

“新一年的中華醫學科技獎都已經要宣布了嗎?今年審核的有點快啊,往年都得三月份才公布的。”

“不知道這次中華醫學科技獎會花落誰家,是西醫依舊遙遙領先,獨占鼇頭,還是中醫奮起直追,反敗為勝。”

“大概率還是西醫吧,連續好些年都是西醫了,中醫現在也沒什麼好的課題可以申報,即便是有,說實話,跟西醫還是沒得比,現在看西醫的有多少人,看中醫的才幾個人?沒有患者,哪來的經驗,想搗鼓出一個課題都難。”

“這麼說倒也不是沒有道理,不過可惜了,中年能夠傳承這麼多年,到了現在竟然有些沒落了。”

“伱看的是這兩年,這兩天因為國家政策的傾斜,中醫的處境已經好了很多,放在前些年,中醫的處境更差,這也是為何這些年中華醫學科技獎都是西醫拿,沒中醫什麼事的主要原因。”

“一開始我也沒什麼感覺,你這麼一說,好像的確是這樣子的。”

“不過中醫能夠傳承數千年而不斷,也是有他的優勢的,現在你看看,國外對中醫比咱們自己人還要重視的多。”

“其實我倒是覺得,上面對中醫的政策還得傾斜一些才行。”

“你這話就不對了,中醫想要崛起,想要拿到更好的政策,本身也得努力才行,不能總靠著上面補貼,上面的政策傾斜,你拿不出一點成績出來,上面怎麼給你政策傾斜?”

“說句不好聽的,中華醫學科技獎起碼也拿一次吧,一次都不拿,這也說不過去吧?”

“不過,我倒是聽說今年中醫是來勢洶洶,沒準真能拿中華醫學科技獎也說不定。”

“那也得等拿到了才算,而且你也說了是傳言了,傳言的有幾個能信的,而且這麼保密的東西,你覺得傳的出來?你又不是沒看,最近這方面的新聞報到是挺多的,可關於中華醫學科技獎的獲得者卻是沒有半點提及。”

……

食堂。

大家也聊的火熱。

“中華醫學科技獎要公布了?好消息啊!”

“最近垃圾新聞太多了,總算是聽到一個有點意義點的了。”

陸軒微微一笑,看向自己的一眾同事:“過段時間我可能要離開幾天,那幾天就得靠你們先撐著了,有點事,得親自去一趟才行。”

對此,大家也見怪不怪了。

陸軒的名聲大了之後,被邀請去會診的次數也越來越多。

如今不隻是甬城,在之江省內都有各大醫院的邀約會診,哪怕省內的大醫院,也是有幾次。

這次出遠門,大概率又是去哪裡會診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