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1 / 1)

年輕女子眉頭一皺,顯然沒太明白陸軒這話的意思。

她正想開口詢問,就聽到陸軒笑著解釋道:“為什麼需要患者配合?”

“其實很簡單,開的藥,該怎麼吃就得怎麼吃,不能今天吃了明天不吃,或者多吃少吃都是不行的,當然,現在藥效很難達到該有的效果也有一部分原因,不過患者配不配合還是很重要的。”

說到這裡,陸軒頓了頓,繼續說道:“為什麼一般中醫都隻會開三天或者七天的藥,很少會給患者開半個月甚至一個月的藥量?

這裡面不是沒有原因的,在很多人看來,中藥起效比不了西藥,但其實不然,隻要辨證準確,中藥的效果不會比西藥差,甚至更好。

本來吃了幾天的藥,病好了,你非得再多吃幾天,這多吃的藥很有可能就會破壞原本身體的陰陽平衡,從而導致身體出現病痛。”

年輕女子若有所思。

似乎明白了,又似乎沒有明白。

陸軒也知道,他說的這些內容雖然淺顯易懂,可對於從未接觸過中醫的人來說,想要徹底搞明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沒有在這上面糾結太多,而是回歸了主題:“說了陰陽,現在我們再說說為什麼會有痛經?

現在很多年輕的女性朋友有這個毛病的不在少數,而且主要是以虛寒型的痛經為主,虛寒型的我覺得大概能占到它的80%以上,尤其是一些未婚的年輕女性,這樣的事更多,所以咱們今天主要來說一說虛寒型的痛經它怎麼調理?

說到虛寒型痛經,就不得不提到一個方子了。”

聽到這話,季修文立馬豎起耳朵。

張廣禮心中似乎猜到了什麼,不過還是端坐,目光看向陸軒。

“經方出自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治療虛寒型的痛經,可以說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陸軒笑著看向張廣禮:“張廣禮是老中醫了,這個方子應該是知道的吧?”

“我雖然主攻的不是這個方向,不過這個方子卻是很熟悉。”

張廣禮點點頭:“剛開始接觸中醫的時候,就聽我父親提過,而且現在大多數中醫學的都是傷寒,這裡面的經方十有八九都是知道的,不過怎麼用,如何用,用在哪些病症上,這個就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了。

不過陸醫生剛剛提到經方的時候,我倒是有些猜測,現在看來,我沒有猜錯。”

張廣禮知道這個經方,陸軒沒有露出絲毫意外。

這位縣中醫院的院長,也許醫術不如黃北山這幾人,可能夠坐到這個位置上的,不會一點本事都沒有。

真要沒點本事,屁股下面的位置大概率也坐不穩,早就被下掉了。

一院之長,不說什麼都知道吧,起碼對於傷寒是肯定了解的。

了解傷寒,知道這個經方也就是鐵板上釘釘子的事情了。

張廣禮想了想又道:“經方我是知道的,不過陸醫生提到的虛寒型,我心裡倒是有些疑惑,該怎麼判斷,我有一些心得體會,但對這方面的病症接觸不多,不知道陸醫生能否說說這方面的東西?”

“什麼樣的是虛寒型的呢?”

陸軒微微一笑,自問自答道:“虛寒型的人他主要有幾個特點,咱們今天先說說舌質,舌質一般來說偏淡。

有一些人多少有一點胖,苔是個薄白,有一些如果夾雜有淤的體質,甚至還會有一些變化,比如暗斑、斑點樣,這樣的人很多。

體型比較適中,或者是有一些稍微的能胖一點,但是不是說胖得很厲害,平時吃飯飯量比較小,吃一點就飽了。

臉色也沒有說很紅潤的那種感覺,一般的都是面色偏白,吃飯消化吸收功能很一般。

再有一點就是他平常畏寒就是怕冷,喜歡一些熱的東西。平常比如說有手腳發涼的情況,喝水他喜歡喝熱水,然後吃飯也相對來說喜歡吃一些暖的,涼的東西是不喜歡吃的,性格比較偏於內向。

為什麼說虛寒體質的痛經比較多?

很多這樣的痛經都是月經剛來的時候疼得很厲害,慢慢的過了幾天以後,痛經逐漸就緩解了。

這個病機主要是一個是虛,一個是寒。

虛和寒還會產生什麼樣的情況呢?”

說到這裡,陸軒看向張廣禮和季修文。

“淤!”季修文還在思考的時候,張廣禮一句脫口而出。

“對,會產生淤,淤就是產生痛的原因。”

陸軒笑著點了點頭道:“咱們舉個例子,比如說大家都知道,夏天如果說天氣比較炎熱的時候,水是不會結冰的,很簡單道理,水零度以下才結冰,零度以上它是不會結冰的。到了冬天天氣寒冷的時候,水就容易結冰了。

我們體內的水液也是這樣,溫度高的時候,水液就被汽化,流動速度加快,如果溫度低了,它的流動速度就減慢了。

中醫認為得溫則易於流動,如果說得寒就容易停滯。

這個寒它不光是說溫度低,在中醫裡面它還比較代表一個什麼呢?

停滯和不通的狀態。

比如有一些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這些引起的痛經,在我們看來很多都是因為嚴重的宮寒,咱們常說不通則痛,通則不痛,不通則痛是因為寒而產生的,血就不容易流動出來。

這個時候身體就發出一個疼痛的信號,發出個疼痛的信號,提醒我們身體應該調兵遣將了,抽調更多的陽氣和能量過來幫助經血往外排。

這麼說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明白什麼意思,簡單地來說,就像我們開著車在馬路上走,比如說走在馬路上,有的人不遵守交通規則之後出現堵車的情況了,打電話給交通,交通部門就會派交警來疏導。

痛,就是堵車發出信號派遣來了陽氣來幫助我們排除淤血的,就相當於這個交警抽調過來能量,如果它通了,自然而然的就不痛。”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這話我聽過。”年輕女子馬上接話道。

陸軒微微一笑,沒有絲毫意外。

這話現在說的太多了,哪怕沒有接觸過中醫的,基本上也都聽過這句話。

“那麼怎麼樣才能通呢?”

陸軒又丟出了一個問題。

辨證很重要,同樣的,開方也一樣重要。

辨證準確,可如果開的藥不準確,不僅不會起到什麼效果,反倒是會加重病情,這跟辯證錯誤的後果是一樣的。

辨證準確了,接下來就是如何治病。

痛則不通。

想要止痛,那就得讓它通了才行。

如何通,就成了最需要去做的一件事了。

腦海中泛起這些,面對年輕女子投射過來的目光,陸軒繼續說道:“因為它是一個虛寒引起來的不通,那麼我們肯定一個是要改善它虛的症狀,一個就是改善它寒的症狀,說簡單點就是溫補。

我們張仲景的經方效果就比較好,對於痛經就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這個方子大家都可以查到,傷寒雜病論上面都有詳細的記載,但是我們平常用的劑量一般不是上原方的劑量,因為原方向上寫這個條文上寫說,若其人內有久寒者,以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其實當歸四逆湯本來它就是一個驅寒的,如果加上吳茱萸和生薑祛寒的力度就更強了。

咱們說這個方子它其實就是說桂枝湯,桂枝湯看過《傷寒論》的都知道,萬方之祖,很多經方裡都有桂枝湯的影子,甚至就是以桂枝湯加減。

比如桂枝芍藥薑棗草,桂枝湯裡面加上當歸、通草,細辛和吳茱萸。

這個方子裡面當歸它是辛甘溫的,它主要是個補血和血,因為我們精血主要來源於肝氣,當歸補血和血把肝氣補足了,配芍藥是補我們血虛,芍藥是個陰藥,桂枝湯裡面一個是桂枝,一個白芍,桂枝是陽藥,白芍是陰藥,然後桂枝和細辛兩味藥,這兩味藥都是屬於陽藥,陽藥是個甘而溫的,具有溫經散寒的作用,可以把我們寒氣給它推出去,相當於這個車堵了他去疏通,他承擔主要的責任去疏通,把溫度升高,溫經散寒。

那麼甘草、大棗它主要是益氣健脾,因為我們知道它是一個什麼症,是一個虛寒症引起來的瘀,所以我們不光要解決它瘀,還要解決它虛的問題。

補充我們脾胃的功能,一些健脾,幫助我們歸芍就可以補血,脾補起來之後人轉動通暢了,補血的效果他肯定也好。

這個方子裡,它有一味很重要的藥,那就是通草。

那麼通草我們看它是個什麼呢?

長長的一條,細細的、白白的,就相當於我們平常吃的粉條很粗的粉條,很輕。”

陸軒描述著通草的形狀,而後繼續說道:“平常我們用通草主要是起到一個清熱利水通乳的作用。比如很多產婦下奶下不下來,很多都會用到通草這味藥。

我們在這裡用這個通草,主要是用它來通利,經脈也是起一個疏通作用。

《四聖心源》作者黃元禦寫過一本《長沙藥解》,要點裡面就說這個通草它可以通經閉,所以說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它比當歸四逆湯溫中散寒的力量更強。

如果說你這個寒沒有那麼強,疼的不是特彆嚴重,你當歸四逆湯也可以,如果說寒很嚴重,還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對於痛經的效果更好。

現在日本漢方醫學其實比我們國內的中藥應用的更廣泛,而且日本人他更加相信中醫。

他漢方製劑裡面他就指出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它治療什麼?

治療婦人下腹痛,婦人下腹痛是什麼?

婦人下腹痛大部分都是月經胎產這些疾病。

通常如果說瘀很嚴重的時候,我們可以與其他藥物進行一個配伍,比方我們就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進行一些配伍,有些可以加一些桃仁紅花,這些來提高溫經止痛的療效。”

“日本也看中醫?”年輕女子似乎是第一次聽說這事,臉上露出好奇之色。

“看,不止看,而且比起我們,他們對中醫更加重視。”

說到日本,陸軒頓了頓,笑著道:“對於我國的醫書,日本最為喜歡的就是《傷寒雜病論》,這本書他們研究了幾百年了。

漢方,與漢字、漢語一樣,是中國特色的文化之一。

從唐代開始東傳的漢方,在日本這塊土地上不斷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學術特色鮮明的日本漢方。從吉益東洞到大塚敬節,從淺田宗伯到細野史郎,從丹波元簡到森立之,一大批日本漢方學者以其聰明才智,共同構築起了精美的漢方醫學大廈。

在中醫的基礎上,建立起了屬於他們自己的一套方法。

比方說,日本漢方實用性強。

其表現有二:一是重視方劑。

吉益東洞明確指出:醫之學,方也。

複方是古代醫家使用天然藥物的經驗結晶,是治病智慧的所在,更是漢方醫學的核心內容。

二是重視方證。方證是臨床用藥的目標,實用性極高,方證相應就能取效。沒有糾纏於籠統浮泛的方義,而著力於明確規範的方證,這正是日本漢方的求實之處。

但不可否認的是,日本漢方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日本漢方隻是學了中醫的一些皮毛。

為何我會這麼說?”

陸軒自問自答道:“第一,加減不便。由於日本漢方推廣成方顆粒製劑,由此限製了方劑藥味的加減以及藥量的增損,久而久之,也影響了日本漢方對單味藥物的研究,特彆是藥證的研究不深入,這容易使日本漢方釀成有方無藥的弊病。

在國內,也有成方製劑,但絕大多數情況下,大家看中醫的時候,都是生藥材熬煮,中醫也會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對經方進行用量加減,根據不同的症狀加減一些中藥,而日本漢方則是直接套用古書中的經方,不經任何改變,很難適應現在的情況,難以做到對症下藥,這也是為何我會說日本漢方有很大弊病的原因所在。

而這一點,也是我們需要注意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