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沒有靈魂的醫者,好比江湖行走的騙子(1 / 1)

學中醫的不懂中藥,懂中藥的不懂中醫!

陸軒不置可否的點點頭。

這話,放在西醫那裡倒是沒什麼問題。

西醫從一開始就不負責製藥,製藥那是醫藥公司的事情,而西醫隻需要按照病症開藥即可。

可中醫不同,中醫從誕生以來,就一直跟中藥是不分家的,不然也不會有神農嘗百草這句話的出現了。

以前的中醫,中藥絕大多數都是自己采摘,親身試藥,對中藥的作用心知肚明。

而現在,從中醫藥大學走出來的中醫師,中藥雖然大概都認識,可卻對中藥的藥理和醫理知之甚少。

這才有了學中醫的不懂中藥,懂中藥的不懂中醫這句話的出現。

中醫的世界觀和方法與西醫有很大的不同,學西醫,是走邏輯關係的,而中醫藥就完全不同,中醫也不存在“最優”的方法,隻有“最合適”的方法。

中醫藥的很多神奇,是陸軒親身見識過的,甚至從他獲得聽到中藥心聲這項能力的時候開始,就用學到的知識,用那些神奇的中藥,將不少已經被西醫判定死刑的人,從鬼門關前拉回來。

而且,這還不是一兩個,而是不少人。

從接觸中醫以來,陸軒一直都覺得,中醫藥是我們國家的一張名片,不是沒有道理的。

和一個歐美人聊中國文化,其他的對方可能不會懂,甚至知道的也不多,可要是談到中醫,第一時間就會想到中醫針灸。

因為針灸很神奇,中醫在海外受到很多人歡迎,這也是陸軒覺得,沒必要因為西醫的勢大而妄自菲薄。

更不需要覺得,從西醫手中搶回主導權就是沒有希望的。

有希望,而且希望還不小。

隻是,陸軒也知道,這件事不是靠他一個人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靠千千萬萬個中醫人的努力,靠大家堅定的信念。

然而,中醫藥很好,但大家對中醫藥的認識還不準確。

比如很多常識,《黃帝內經》和其他中國古老的醫學典籍都寫了,但大家好像並不去看原書,而是更傾向於網絡上的道聽途說。

很多人都覺得,中醫藥很好學,比如有些人去做了一次針灸,覺得挺好,挺簡單,轉頭就問給自己針灸的中醫師,能不能自己做。

有信心是好事,但有這種想法卻也是錯誤的,針灸推拿都是有一整套穴位理論的,不是隨便學就能學會的。

陸軒還記得來到這個世界之前,家裡老頭子血壓不太好,就給弄了一些三七粉,老頭子用了覺得挺好,就對三七粉盲目崇拜,向周圍的病友大力宣傳。

但實際上,三七粉並不是什麼都能治的“靈丹妙藥”,而且不同人有不同的病因,不同的症狀,不能一概而論。

中醫藥也不能隨便亂吃,是藥三分毒,中醫藥也不例外。

而且,“醫藥分家”造成一個不好的地方。

就是學中醫的人不懂中藥,懂中藥的人不懂中醫。

學醫的人隻要開藥方就行,他不需要去親自抓藥。

但實際上,即使是一樣的藥,也分南北、區域,藥效不同。

中醫行業還流傳一句話,“現在的學校培養不出好的醫生”。

學生很忙,老師很忙,忙論文,忙教學,忙考試,坐診看病的時間少。

之江中醫藥大學,算很好的學校,但一般也是七八個甚至十幾個學生圍著一個名中醫,看他如何把脈,如何開方,如何坐診。

名中醫太少了,學生的鍛煉也少。

另外,年輕的醫生不敢開超過規定劑量的藥,害怕患者不良反應,他寧願開“安全藥”,也不敢“出錯”,因為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是要追責的。

這當然是對的,但有些病,隻有超劑量的藥才有效,很多名老中醫也是這麼做的,但現在大家都不敢。

不過,現在國家看到這些情況,越來越重視了。

這些情況正在一步步改善,中醫的發展和壯大,是可以預見的。

考慮到這些,陸軒微微一笑:“這是事實,不過您老也不用擔心,有些事情我們能考慮到,上面一樣也能考慮到,中醫的神奇是有目共睹的,不可能因為西醫的崛起和打壓就會消散於無形,也不會消散。

遠的不說,上面保委那邊,十有八九都是中醫師,這就足以說明很多問題了。”

“希望如此吧!”張廣禮隻是歎了口氣。

雖然現在的情況,的確跟陸軒說的差不多。

不過,真要等到改變的那一天,等到中醫崛起的那一天,他怕是很難看到了。

當然,也許有機會的。

張廣禮的目光,落在陸軒身上,眼底深處閃過一抹深意。

如果……是眼前這個年輕人的話,也許可以帶領中醫走向繁榮昌盛也說不定。

他……太優秀了!

優秀到讓人都生不出一絲嫉妒。

興許是看出了張廣禮心中的擔憂,陸軒又道:“中醫能夠傳承數千年而不斷,甚至如今還有中興的趨勢,不是沒有原因的,神奇的效果便是其中之一,而這還不隻是如此。”

說到中醫的神奇之處,張廣禮略有所思,隨後似乎想到了什麼,開口道:“說起這個,倒是讓我想到了十幾年前的一件事。”

“什麼事?”陸軒好奇的問道。

張廣禮想了想道:“九幾年的時候,我認識了一位患有痛風性關節炎的患者,不過這位患者比較特殊,他是某重點醫院的外科醫生……”

“怎麼說呢……”

說到這裡,張廣禮遲疑了一下,才道:“他算是一個曾把中醫視為恨之入骨的邪物的西醫,可正因是那場痛風性關節炎,對中醫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觀。

事情還得從咱們認識的那年說起,這位醫生,算是經過熟人介紹來找我看病的,那個時候我父親還在,不過不怎麼坐診了,基本上來的患者都是我在看,而且那個時候,我的醫術其實已經超過了我的父親,所以他覺得自己也沒有坐診的必要了。”

說到這裡,張廣禮這才繼續說著那名西醫:“那名西醫來到咱這後,其實我看的出來,是一臉的不情願,不過是朋友帶來的,也不好說什麼,畢竟就算自己不願意,也得照顧一下朋友的面子,就說起了自己的一些情況。

說七天前,不知什麼原因,左腳趾紅腫熱痛,不敢觸碰,因為他也是醫生,就在醫生做了檢查,經化驗得知,是痛風。

鑒於他是一名外科醫生,我當時就問了句:您為何不選則西藥或者手術治療?

我以為他是覺得西醫看不好,隻有吃中藥才行,更信任中醫一些,可沒想到,他緊接著就說,您還真彆說,我根本一點都看不上中醫。”

陸軒微微一愣,一些西醫看不上中醫,這個他倒是不覺得奇怪,這種事情在醫療界多了去了。

而且還是個彆的情況,而是一直都存在。

絕大多數的西醫,其實都看不上中醫,覺得中醫不符合現代科學。

同樣的一種藥材,不同的部位,連有效成分都一樣,怎麼對應的症狀就不一樣了?

這個,不隻是西醫不懂,其實很多中醫都是一知半解。

不過陸軒倒是沒說什麼,隻是問道:“他後面怎麼說的?”

張廣禮道:“他說啊,西醫明明手術幾個小時就能解決掉的毛病,何必苦苦等上更長的時間,病不一定能治好,受罪的時間反倒是更長了!

再說,您看,現在醫療器械這麼先進,用機器就能察覺的腫瘤,囊腫,中醫不照樣得靠機器判斷,所以,現在是現代醫學的年代,中醫所謂的那些土方子,還又把脈看舌苔什麼的判斷方式,已經遠遠趕不上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了。

聽到他這麼說,我當時就有些不喜,不過想到對方是來找我看病的患者,就歎了口氣問他:那您今天是為何而來?

他當時就說了一句讓我至今都忘不了的一句話:我想用中藥的方子治治我的痛風性關節炎,西藥用了不見好轉。

當時我就覺得好笑,一方面看不起中醫,另一方面,遇到西醫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想著看看中醫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人怎麼可以矛盾到這個程度的?”

說到這裡,張廣禮自嘲一笑,緊接著又道:“我大致看了一下他的情況,見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再根對方說的症狀,腰膝酸軟,平時就喜歡吃肉食,但是最近發現食欲下降,而且還感腹脹。

當時就給他開了一個方子。”

陸軒本想開口問一句什麼方子,可一想都過去十幾年了,張廣禮也不一定記得,可張廣禮又似乎看出了陸軒的想法,笑著道:“方子我還記得,土茯苓,虎杖,滑石,薏苡仁,地龍,白僵蠶,土鱉蟲,全蠍,何首烏,蒼術。”

陸軒訕訕一笑,沒想到對方看出自己在想什麼。

張廣禮繼續說道:“陸醫生猜他看了我開的方子後說了句什麼話?”

“什麼話?”

“他接過方子,嗤笑了一句,你這花樣還真不少,這麼多藥喝下去不會毒到我吧?我當時就有些被氣到了,換成其他患者這麼說,我還沒覺得什麼,可對方身份特殊,是一名西醫,還是一名本身就看不起咱們中醫的西醫,我想著不給他看算了,可轉頭一想,我得治啊,而且還得治好了對方才行,得從根本上讓對方轉變對中醫的看法才行。”

陸軒點點頭。

中醫想要廣為人知,不能隻有患者的聲音,還得有對手的聲音才行。

張廣禮的理智戰勝了衝動。

“您做的是對的。”

張廣禮嘿嘿一笑:“我當時就懟了回去,說如果你想嘗試,你回去按時服用就是了。我的門診,每天都接診,我更不敢拿患者的生命開玩笑。有什麼問題,隨時來找我。

三天後他來複診,說自己身上所有症狀都消失了,真不敢想中藥治病比西藥還有效!

我說,中醫治病不在於藥效是否強,藥對症才是王道。

而且,中醫裡頭的講究比較多,不像西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中醫一個頭痛,可能要從頭治到腳!

再看,他關節炎疼痛,是痛風性質的。但我開的藥確是以健脾補腎為本,以濕熱毒為標,最後以化濁利毒為輔。

首先,蒼術健脾燥濕,陸醫生您也知道“脾主運化”,經絡不通,和脾息息相關。

其次,何首烏益腎補陰,防利濕傷陰,防活血傷血,增強泄濁之職。

再者,土茯苓,虎杖清利濕熱,解毒有利關節腫脹;薏苡仁利濕,可以排出體內濕熱濁毒,引邪外出。

最後,加以地龍,白僵蠶,土鱉蟲,全蠍祛風化濁行瘀。

他聽完我說的這些,當時就說他是沒有入對行,當時應該學中醫的,看病隻顧著行騙了,錢掙了不少,可魂兒丟失的殆儘。這種不正確的認知,一直誤導著給患者看病治療。

直到今天才醒悟過來,如日中天的西醫也不是什麼都對的,看似已經沒落的中醫,往往能發揮出不可忽視的能量,最關鍵的是,中藥真的沒有西藥的副作用大,很多中藥甚至是藥食同源,根本沒有副作用一說。

而說到治療痛風的時候,他說,止痛藥片像是洗腦,日複一日,勞財害命,沒有了治病的靈魂,卻偏偏治病,是那麼的不合理!

一名醫者,沒有了靈魂,也就好比江湖行走的騙子,奸詐狡猾並用。

說實話,陸醫生,看到如今滿大街的藥房,我真的覺得蠻痛心的,以前的醫生,寧願架上藥生塵,不願世上人無病,現在伱去藥房走一圈,人家恨不得你把整個藥房的藥都給買下來才好。

有時候,一個小感冒,明明一盒普通的感冒藥吃吃也許就好了,可從藥房走出來的那一刻,手裡拎著的卻是滿滿一大袋子的藥,一個小感冒,似乎就成了絕症。”

聞言,陸軒沉默了一下,前兩天他還在想著惠安大藥房的事情,如今張廣禮再次提及這些,他心中也有些不太舒服,但想了想,還是道:“上下都在變,這種情況已經在向好的方面轉變了。

而且,作為醫生,有些事情我們改變不了,也沒辦法去改變,市場的行為就交給市場,我們要做的,就是儘自己的能力,看好每一位病人,無愧於心便可。”

張廣禮不置可否的點點頭:“您說的對,無愧於心就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