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老夥計們,我老周從今天開始有老師了(1 / 1)

待周建德說完,陸軒也是詫異的看了對方一眼。

這番話,倒是跟心聲所述相差無幾。

“不愧是針灸大師,舉一反三完全不在話下。”

陸軒心中感慨不已,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常人,哪怕是聽了他說的這些,可要能夠從中有所收獲還是很難的,而且還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更是不容易。

“隻是那九六數,我倒是一時想不到有什麼道理。”說完,周建德眉頭皺了起來,目光落在了陸軒身上。

陸軒想了想道:“至於九六數,乃據《易經》之理而來,必須附於手法,本身不能起什麼作用。

開闔補瀉的運用,燒山火時“緊閉出針”,以使“真氣存留”,不使已入之陽氣外逸;

透天涼時“徐徐舉針”,搖大其孔,以利其路,是使氣出乃疾,可以更有效地宣泄陽邪。

還有搓針,即撚轉的作用,以前其實有二種不同的看法:一以陰陽之順逆為依據,這個在《針灸大成》中便有相關的記載,認為人體中陽受氣子四末之外,陰受氣於五臟之內,左轉從外能生陽熱,右轉順內則生陰寒;

一以經脈循行的順逆為依據,《針灸問對》中有相關言論,認為須視營氣流行的太過或不及,太過者迎奪其有餘,不及者隨濟其不足,故與寒熱無直接關係。

由於古人對撚轉補瀉的意見存在著分歧,所以具體應用時也僅能作為輔助,不能作為產生熱感或寒感的主要依據。”

“那燒山火和透心涼的適應症呢?”周建德想了想,問道。

“歸納古人文獻的記載,再加上自己的一些體會,燒山火與透天涼的作用及適應證應該有以下這些……”

陸軒頓了頓,繼續說道:“燒山火,有補陽祛寒,即溫法,也可以說是補法,按照古代醫書中的描述,可應對久患癱瘓,頑麻冷痹,癲風寒瘧,四肢厥冷和一切冷症。”

“那您怎麼想的?”周建德追問道。

陸軒想了想道:“沉寒結冷,命火式微,以及一切臟腑經絡元氣不足之病,皆可用燒山火。”

聽完,周建德沒說什麼,似乎在思考。

周建德沉吟一聲:“沉寒結冷,命火式微我能理解,隻是這後半句……”

沉寒結冷,命火式微其實比較容易理解,畢竟絕技燒山火本就是引陽之法,能應對這兩種情況他覺得沒有任何問題。

可陸軒提到的一切臟腑經絡元氣不足之病,卻是讓他忍不住眉頭皺起,似懂非懂。

陸軒笑著道:“其實要理解這個,就不得不提到我們常說的元氣,比如我們常說這個人是元氣不足,要補元氣,可究竟什麼是元氣?

元氣是中醫的一個概念,流傳了兩千多年,若是用現代的西醫語言來描述元氣就是,每個人的生命力是不同的,這個生命力是人體的各臟器功能的綜合指標。

元氣產生於生命形成的同時,來源於父母的遺傳,存在於人體的腎臟。

可以說,元氣就是人體健康的先天之本,是生命的原動力,元氣充裕則身體健康,元氣不足或受損則生病,元氣耗儘則生命終結。

在人類的生命過程中,元氣從出生開始,一直到最後離開這個世界,是一個不斷被消耗的過程。

可以說,正是我們身體裡的元氣維持了生命的全過程。”

周建德眯著眼睛,元氣一說,隻要是學中醫的,都會接觸,隻是有的中醫接觸的多,研究的多,了解的自然也就多一些。

對於他這種針灸大師,對於身體元氣的了解自然不會少。

陸軒則是繼續解釋道:“”中醫學中講元氣,就是“真氣者,所受於天,與穀氣並而充身者也”。

什麼意思?

就是說你受於“天”,簡單理解就是,當每個人生下來以後,我們的身體裡就有父母的先天之氣,被稱為“元氣”。

除了這種與生俱來的,同時還有後天的呼吸之氣和水穀之氣,通過這些來維持每個人的整個生命過程。

古人講氣聚則生,氣散則亡。

用我們的文化觀點來說,就是構建整個自然界的一切物體,構成自然界萬事萬物的最小物質就叫做氣。

所以說,中醫學始終是建立在人和自然和諧的前提下,如果離開了人和自然的和諧,就沒法談中醫學的養生。

關於元氣,也正是基於這樣的觀念產生的。

想一想,當我們還在母親肚子裡的時候隻有身體的那根臍帶是跟媽媽通著的,“哇哇”一哭落地以後,我們自身的氣,就和天地之間構成了一種特有的相關性。

中醫素有“正氣存內,邪不可乾”的古訓,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元氣是任何疾病得以根除的根本,清代名醫徐靈胎在《醫學源流論》中就說“診病決死生者,不視病之輕重,而視元氣之存亡,則百不失一矣”。

意思是說,診病過程中,決定患者生死的不是患病的輕重,而是患者自身元氣的存亡。

元氣足,病重也能康複;元氣弱,小病也能要了人的性命。

對付疾病的真正勇士,不是醫生,不是藥物,不是現代化的醫療設備,而是你自身既有的元氣!

醫生的職責就是點燃患者的元氣,使之返回正常的狀態,元氣恢複了,它就能排兵布陣,揮戈舞戟,將疾病一網打儘,於是,人體就能康複如初。

追本溯源,生病是因為元氣損傷所致,所以康複的根本就在於使元氣恢複正常。”

說到這裡,見周建德仍有疑惑,陸軒笑了一聲,道:“周老……”

“老師要是覺得喊我周建德有困難,那就喊我老周好了。”周建德出口打斷了陸軒。

陸軒失笑,不過還是按照周建德說的,喊了一聲老周:“但不要忘了,我們中醫所說的陽氣,陽氣來源有二,一為先天性的,來自於父親和母親,二為後天性,主要從食物中吸收的水穀精氣轉化而來。

而人的正常機體運轉、工作、運動、性生活、情緒波動、適應氣溫變化、修複創傷等各項活動都是需要消耗陽氣的。

這裡的陽氣,也便是元氣,隻是叫法不同罷了。

燒山火的作用便是引陽入體,那有助人恢複元氣之功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周建德眼前一亮,拍了拍自己的腦門,哭笑不得的道:“我差點忘了,還有這茬,若是這麼說的話,燒山火還真有此效果,能助人恢複元氣,那這已絕技的作用可就大了。”

“不然又如何稱得上針灸絕學呢?”陸軒笑著反問了一句。

周建德失笑一聲,又問道:“那透心涼呢?”

陸軒解釋道:“瀉陽除熱,即清法,也可以說是瀉法,古代醫書中記載對風痰中風,喉風癲狂,瘧疾單熱,肌熱骨蒸以及一切熱症有效,換句話來說,即伏邪化熱,相火亢盛及一切臟腑經絡氣火有餘之病皆可用透心涼針法處置。”

比起燒山火,陸軒對透心涼的理解顯然要淺顯易懂的多,特彆是最後一句話,周建德覺得已經將透心涼的作用做了一個徹底地總結。

明白了這些,趁著沒有患者來針灸,周建德也是拿起一旁的毫針在自己的腿上試驗起來。

道理聽的再多,也沒有實踐理解的快。

當然,原理什麼的還是要知道的,不然光會行針,卻不知道針法的作用,一樣沒用。

周建德剛剛也看陸軒施展過燒山火和透心涼,腦海中記憶很深,再加上陸軒說到的原理和實操手法,他進針還算順暢,但試驗燒山火達到三度過後,卻是忍不住眉頭一皺:“好像並沒有熱感出現,是我哪裡操作不對嗎?”

周建德抬頭看向陸軒。

周建德行針的時候,陸軒的注意力也一直在他身上,聽到這話,便開口指正道:“燒山火和透心涼操作成敗的關鍵,第一,須切實掌握進針、退針的層次和提插的幅度,要求層次分明,提插均勻;

即在提插時針尖上下的幅度必須局限在一個層次內,切忌一次輕一次重、忽而快忽而慢,同時每次提插時必須分清緊慢,不能模糊,這樣出現熱感或涼感的可能性一般較多,有時候一次就能成功。

第二,刺激須適度,過重病人難以忍受,過輕則未達到刺激的要求,都會降低效果。

一般而論,燒山火的刺激量須較大,但施術的時間可稍短;透天涼的刺激量可較輕,但時間須適當延長。

第三,須囑病者注意力集中,細心體會,但不要給暗示,以免對輕微的感應忽略過去。

第四,施術必定要在得氣的基礎上進行,否則不易成功。”

他說完,看向周建德:“你再試試。”

周建德思考了一會,旋即再次在自己大腿上行針,有了陸軒的指點,這一次則是順利的多,在進行到第二度的時候,行針的穴位處便是產生了熱感,而且極為明顯。

到這裡,周建德也是忍不住抬起頭,臉上滿是喜色:“有了。”

“不愧是針灸絕學,太神奇了,不是其他手法能比的,難怪老師說能恢複人體元氣,這種熱感,若是多針刺幾個穴位,恢複元氣完全不在話下。”

這一刻,周建德深刻體會到了什麼叫做沒有親身實踐便沒有話語權了。

剛剛陸軒提到燒山火可助人恢複元氣,他還有些不信,哪怕陸軒做了解釋,他也能明白,但明白歸明白,心中的疑惑卻是不曾減少。

但此刻,自身有了體驗,對燒山火的理解自然也不是剛剛能比的。

“再試試透心涼?”

“正有所想。”

周建德將毫針迅速取出,並未多留,他身體沒什麼不舒服的地方,陽氣過足也不是什麼好事。

換了一處穴位,周建德按照透心涼的手法繼續行針,沒一會便是有了涼意。

透心涼行針成功後,周建德便將毫針取出,沒有多去感受。

就這樣,兩人研究了一上午。

期間針灸診室來了幾位患者,周建德便用上了透心涼,發現效果出奇的好,比之普通手法要強的多,再次感慨萬千。

臨近吃飯的時間,周建德因為有點事,便是讓兩位學生帶著陸軒去了食堂。

“師祖……”

兩人一時間有些喊不出口。

陸軒笑了笑:“就叫我陸醫生好了。”

兩人頓時鬆了口氣,如果陸軒硬要讓他們喊師祖,兩人也沒辦法拒絕,周建德雖然平時不怎麼說他們,可尊師重道這種事情上卻是嚴格無比,他自己便是如此,對學生也是嚴格的很。

其他事情嘻嘻哈哈沒關係,唯獨此事不行。

“陸醫生您可真厲害,連針灸兩大絕學都能複現。”

“我看的出來,老師是真的高興,他非要拜師,您也不要在意,老師這人就是比較軸,不過人卻是極好的,平時也基本上不罵我們。”

“看得出來。”

陸軒微微一笑。

三人相視一笑,隨即朝著食堂走去。

而周建德這邊,在診室裡忙活了一會後,診室門口突然有人說道:“老周,走了,彆忙了,先去吃飯。”

是張老的嗓音。

“來了來了。”

周建德無奈一笑,抬頭就看到張老幾人站在門口,等著他一起去食堂吃飯。

“本來我約了其他人的,不過伱們既然來了,那就跟你們一起去好了。”

“約了誰啊?”

“老葉?”

“不是,一會吃飯的時候跟你們說。”

“行吧。”

周建德放下手裡的活,跟著張老三人來到食堂。

周建德一眼就看到了正在跟自己兩位學生吃飯的陸軒,招手打了打招呼後,便是與其他三人找了一個位置坐下。

幾人說笑了一會,坐在周建德對面的宋老似乎想到了什麼,突然間問道:“對了,老周,你剛剛約了誰啊?”

這話剛問出口,其他人也都抬頭看向了周建德。

見幾人都看著自己,周建德微微一笑:“老夥計們,我老周從今天開始有老師了。”

???

三人臉上幾乎同時掛滿了問號。

什麼意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