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燒山火,透心涼(1 / 1)

“陸醫生這天賦,一般人可學不來。”

隻是一眼,就讓周建德有些愛不釋眼了,如果陸軒不是聯南中醫會館邀請來坐診的醫生,他都想收陸軒為徒了,這天賦,根本要不了多久就能出師,三五年……不,可能一兩年就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周建德一臉可惜。

又用餘光看了眼正認真看著陸軒行針的兩位學生,眼裡那個嫌棄。

果然,人就怕對比。

本來他還對這兩學生還挺滿意的,可現在看了陸軒過後,都有種要把這兩人逐出師門的衝動了。

“周老叫我小陸好了。”陸軒齜牙一笑。

他現在也算得上周老半個學生了,哪能讓對方稱呼自己周醫生。

不過周建德卻是搖搖頭:“你好歹也是聯南中醫會館邀請來的坐診醫生,論身份,你我一樣,沒有誰比誰高貴,我唯一比你強點的,可能就是年紀大一點,在其他地方,以年紀論大小,在我這,不興那玩意,中醫這一行,就得以本事論英雄,誰厲害誰就是前輩。”

陸軒也不再多說,迅速進針,感受到針尖穿過皮膚,已經進入到一定深度的時候,開始在腧穴上進行上提下插,力道均勻,幅度也是極小。

沒一會,可能也就眨眼的時間,陸軒便好似找到了什麼,來回撚轉數十次後這才鬆開了手。

“周老感覺怎麼樣?”

周建德抬頭看著他:“伱這可一點都不像是學了十天不到,要我說,學了一兩年我都信,進針手法很不錯,再練習一段時間恐怕比我都厲害,得氣的速度也不錯,還有提插和撚轉的手法,更不像是剛學的樣子。”

“周老謬讚。”

周建德笑了笑,卻是不太讚同的搖了搖頭:“我可沒跟你開玩笑,就你這天賦,常人學習針灸可能要五到十年甚至更久才能大成,你的話,三年之內,必能大成。”

說完,還不忘給自己的兩位學生提醒道:“這是天賦,你們也不用覺得自己很差,也彆什麼都跟小陸醫生比,天賦這東西,比努力更重要,沒有天賦,努力再多都沒用,天賦這東西,就是起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兩人雖然沒說什麼,可也知道周建德這話沒有騙他們。

陸軒的天賦放在那裡,真不是靠努力就能追趕上的。

“我看小陸醫生對提插法和撚轉法都還算熟悉,要不試試其他的手法?”周建德也是見獵心喜。

好不容易遇到這位一位妖孽,他恨不得叫陸軒把自己會的都展示一遍,好的學習之,不熟練的則多指導一點,讓中醫針灸這門醫術更好地傳承下去。

陸軒微微一懵,還有其他的手法嗎?

他針灸醫書看的不多,大多數都是由心聲提醒,而這段時間,提插和撚轉法他用的最多,自然也相對熟悉,得氣也很順手。

想了想,陸軒也隻好實話實說:“還沒怎麼了解過其他的手法。”

沒了解過?

周建德眼前一亮。

沒了解過好啊!

沒了解過自己才有發揮的機會啊!

周建德輕咳一聲:“針刺操作時,為使針刺容易得氣或取得較好針感,除運用基本手法外,還有以下幾種輔助手法。

循法、刮柄法、彈柄法、搖柄法以及震顫法,這幾種手法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在提插和撚轉沒辦法得氣的情況下使用的。

你如果想學的話,我可以演示給你看看。”

陸軒的腦袋點動的跟小雞啄米似的。

怎麼可能不想學?

這麼好的機會,錯過了下次就不好再提了。

雖說可以通過自己看書或者心聲學習,但紙上得來終覺淺,有人手把手的教導,並指出問題所在,這不比自學香嗎?

也許在這方面的知識,周老不見得比的了心聲,但手法上,卻是心聲所不及的。

畢竟,那群老師做不到手把手的指導。

周建德笑了笑,看向兩位學生:“你們也可以看看,不過平時還是以提插法和撚轉法為主,等掌握了這兩種手法後再去練習這五種輔助手法。”

兩人也隻能無奈的點了點頭,感慨萬分,人跟人的差距真的太大了。

周建德則是沒再去看兩人,而是看著陸軒,準備在自己身上進針。

不過,卻是被陸軒給攔了下來:“周老,紮我吧,自己親身感受下更容易記住。”

說著,還不等周建德有所反應,陸軒已經撩起褲腿,露出比周建德還要白皙的皮膚。

周建德一愣,倒也沒多說什麼,紮陸軒的確比紮自己更好。

畢竟可以感受進針的力度和得氣時候的感覺,能讓學者更加容易的掌握得氣的手法,這也是為何針灸學者一開始都是紮自己的主要原因。

紮自己,可比紮彆人學的更快。

周建德從針盒裡取出毫針,找準穴位進針,隨後一邊操作一邊講解起來:“循法,用手指順著經脈的循行方向或針刺腧穴的四周,輕柔徐緩地上下、左右循按或循攝,此法在未得氣時用之,有行氣、催氣之功,若針下過於沉緊時,用之可宣散氣血,使針下徐緩。”

“感覺如何?”

“有酸脹感,沒有提插和撚轉來的那麼直接。”陸軒說出了自己的感覺。

周建德笑著點了點頭,繼續取出一根毫針在陸軒大腿上砸了起來:“這就是刮柄法,進針得氣後,以拇指或食、中指抵著針尾,以食指或拇指指甲由下而上,來回頻頻刮動針柄,用這種方法可加強針感並使之擴散。”

“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一股酸脹感以穴位為中心在擴散,而且酸脹感比之提插和撚轉都要來的強烈,這種手法應該可以加強針灸的治療效果吧?”

“的確可以加強治療效果,不過有一點我想不用我說你也知道,效果並非越快越好,針灸也需要根據情況來使用手法,該快的時候快,該慢的時候慢。”

兩人說話間,周建德第二針已經行針結束,開始了第三針,進針過後,用手指輕輕彈動針柄:“彈柄法,將針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後,以食指輕輕彈動針柄的方法。《針灸問對》中有一句話叫做:“如氣不行,將針輕輕彈之,使氣速行……故曰彈以催氣。

這種方法一般在得氣不足的時候使用,氣強了不好,氣弱了一樣不好,所以就需要醫者根據情況來選擇對應的手法,這個我不說你也應該知道。

搖柄法的話,同樣是用來增強針感的,將針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後,用手搖動針柄可以增強針感。《針灸問對》中說:“搖以行氣”,說明搖法作用在於行氣。此外搖法還可作為瀉法的輔助手法,即在出針時搖大針孔,以泄邪氣。

震顫法則是將針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後,手持針柄作小幅度快速的提插或撚轉,使針身產生輕微的震顫,以促使得氣或增強針感。”

等周建德介紹完五種輔助手法後,陸軒的大腿上也已經紮了五根毫針。

過了一會,周建德將毫針取出。

取出毫針後,周建德正打算讓陸軒試一試,就在這時,一名拿著掛號單的中年女子走了進來,周建德隻得作罷,看著走進來的女子問道:“哪裡不舒服?”

女子進來道:“周醫生,我這腰一直痛的很,而且很怕冷,辦公室大家一開空調我就痛的有些受不了,一開始的時候還隻是覺得有些寒涼,不怎麼痛的,沒想到後面不隻是右側痛了,就連左邊也開始能感受到寒涼,這幾天實在痛的受不了的,就想著找您看看。”

“腰痛多久了?”周建德看了一眼。

女子想了想道:“應該有個三四年了吧,具體時間我也忘了,反正三四年肯定有的。”

周建德上前:“把左側腰部的衣服撩起來一點點。”

女子看了眼幾人,遲疑了一下,還是將衣服撩了起來。

周建德上手觸碰了一下,腰部肌肉緊張,而且手感寒涼。

周建德將手抽回,女子便問道:“周醫生,我這到底怎麼回事啊?一點都不能涼著,辦公室開著空調,大家都穿著短袖,我腰這裡還得裹一條薄被子才行,不然更痛。”

“頑麻冷痹。”

周建德解釋道:“腰部寒氣入侵,陽氣不通,中醫有句話,叫做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寒氣凝結在了腰部,肯定會痛,自然不能受涼,越是受涼,寒氣凝結的越厲害。”

“那針灸可以嗎?”

周建德沒有說話,而是轉頭看了眼陷入思考的陸軒:“小陸醫生,這種情況你覺得針灸應該如何治療?”

“燒山火。”陸軒想了想,給出了他的答案。

周建德微微點頭,他跟陸軒的想法一樣。

針灸治療這種寒症,最好的辦法就是燒山火。

學針灸的,就沒有不知道燒山火的。

針灸絕學,燒山火,與之相對應的,還有一種手法叫做透心涼。

“沒想到小陸醫生也聽過燒山火。”

陸軒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針灸絕學,即便是不學針灸的,也大多聽過一些。

而且,中醫針灸近年來有關針灸絕學“燒山火”與“透天涼”手法的研究,引起了很多的重視,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燒山火”與“透天涼”手法的文獻記載,根據現存資料,大概以明代徐風的《金針賦》為最早,其後《針灸聚英》、《針灸問對》、《醫學入門》及《針灸大成》等書均有記載。

隻是因《金針賦》敘述不夠詳細,致後代醫家,各執一端,意見分歧。

“說起針灸絕學,這兩項絕技最早應該出自《金針賦》吧。”周建德屬於針灸大師,對《金針賦》也有研究。

“《金針賦》中的內容我倒是記得不是很清楚了。”隨後歎了口氣。

中醫針灸書籍極多,哪怕他用了幾十年時間去研究各類針灸書籍,也難以窮儘,記性再好的人也隻能記得一些大概。

想全部記住,怕是沒人可以做到。

周建德剛說完,就聽到陸軒在一邊說道:“一曰燒山火,治頑麻冷痹,先淺後深,用九陽而三進三退,慢提緊按,熱至緊閉插針,除寒之有準;

二曰透天涼,治肌熱骨蒸,先深後淺,用六陰而三出三入,緊提慢按,徐徐舉針,退熱之可憑。

皆細細搓之,去病準繩。”

周建德一臉詫異:“小陸醫生也研究過《金針賦》?”

“看過一些。”

陸軒微微點頭道:“《金針賦》中對燒山火和透心涼的記載都非常簡略,未指明具體的操作方法。

例如“先淺後深”、“先深後淺”應如何理解?

“用九陽而三進三退”和“用六陰而三出三入”,究竟有什麼區彆?

還有後面提到的“慢提緊按”、“緊提慢按”有什麼聯係?

“熱至緊閉插針”與“寒則徐徐舉針”應怎樣操作?

同時“皆細細搓之”,又應結合在哪一個環節?

這些問題不解決,就會無法進行具體操作。

也給後世針灸大師對這兩項針灸絕學的研究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說到這裡,陸軒頓了頓,又繼續道:“像《針灸聚英》中的燒山火歌:“四肢逆冷最難禁,憎寒不住病非輕,撥忙運起燒山火,患人時下得安寧。”

透天涼歌:“渾身卻似火來燒,不住時時熱上焦,若還依法行針刺,搜除熱毒病能消。”

這二首歌中,也僅僅隻是敘述了適應證範圍,並未提到操作手法。”

周建德看了陸軒很久。

這真的隻是接觸針灸不到十天?

周建德怎麼也想不明白,這要何等的記憶力,才能在不到十天的時間裡記住這麼多內容,還能完成針灸的得氣,雖說手法略顯粗糙了些,可能夠得氣就已經是一件極為了不得的事情了。

周建德還在想著陸軒如何做到的,就聽到耳邊又響起了熟悉的嗓音:“《針灸問對》中對燒山火是這麼解釋的:“針入先淺後深,約入五分,用九陽三進三退,慢提緊按,熱至,緊閉針穴,方可插針,令天氣入,地氣出,寒可除矣。

又雲:一退三飛,飛、進也,如此三次,為三退九進,則成九矣。

其法,一次疾提至天、三次慢按至地,故曰疾提慢按,隨按,令病人天氣入,地氣出,謹按生成息數,病愈而止。

一說,三進三退者,三度出入,三次則成九矣,九陽者補也,先淺後深者,淺則五分,深則一寸。”

而對透天涼則是這麼描述的:“先深後淺,約入一寸,用六陰三出三入,緊提慢按,寒至,徐徐退出五分,令地氣入,天氣出,熱可退矣。

又雲:一飛二退,如此三次,為三進六退,即六陰數也。

其法:一次疾插入地,三次慢提至天,故曰疾按慢提,隨提,令患人地氣入,天氣出,謹按生成息數,病自退矣。一說,一度三進三退,則成六矣,六陰者,瀉也。””

“不過……”

陸軒話鋒一轉。繼續說道:“《針灸問對》的記載數說並存,前後矛盾,使人捉摸不定。

例如對燒山火的“先淺後深”,書中指出:“淺則五分,深則一寸”,據此則進針應分為二部,但一說又稱“一退三進”,清楚地指明進針應分三部,二說顯有抵觸。

再如對九陽的理解,認為:“一退三飛,如此三次,為三退九進,則成九矣”,又指出:“三進三退者,三度出入,三次則成九矣。”則九陽似指進針的次數而言;

但對“六陰”的解釋,則說:“一飛二退,(按《金針賦》中僅有一飛三退為瀉之說,不知《針灸問對》以何為據),如此三次,為三進六退,即六陰數也。”又說:“一度三進三退,則成六矣。”前說的六數指的是退針的次數,後說的六數則是進針和退針的次數,兩說在計算上不統一,且亦與九陽數的計算法相矛盾,故缺少說服力。”

“而且……

它如對燒山火的“慢提緊按”及透天涼的“緊提慢按”誤解為進退針的快慢,故有“疾提慢按”———燒山火;“疾按慢提”———透天涼的解釋,與賦文又完全相反。

所以即便是《針灸問對》記載較為詳細,可太多的內容互相矛盾,也增加了後世針灸學者研究的難度,也缺乏說服力,不過這些內容倒是讓我們對燒山火和透心涼這兩項絕學有了新的認識。”

陸軒說著,突然間發現針灸診室內的氣氛有些詭異,大家都沒什麼動靜,於是轉頭看向眾人。

“你……怎麼記住這麼多內容的?”

周建德臉上的表情直接凝固,陸軒說的這些內容他都看過,但也隻是了解罷了,記住是不可能的,可陸軒剛剛說的這些,他覺得可能連一個錯字都沒有,這讓他都開始有些懷疑人生了。

人的腦子真的能記住這麼多晦澀難懂的東西?

而周建德的兩名關門弟子,此刻一臉懵逼。

兩人也學了針灸一段時間了,針灸醫書也看過不少,可要說將裡面的內容記下來。

那就隻能說一句抱歉了,根本沒那個腦子。

PS:燒山火和透心涼實操手法圖發了評論區,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實操下一章會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