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黨爭再起(求新章追讀)(1 / 1)

聽聞“捷報”,方從哲心中大喜,莫非遼東又打了勝仗,這次捷報實在來的太及時了!

東林黨這夥人實在是太善於鼓動人心了,剛才哪怕是再晚一會,估計自己就要被迫表態了。

黃嘉善聽聞東林黨在東華門逼宮,於是收到了這份捷報後第一時間就急忙跑了過來。

畢竟是起七十歲的人了,這下著實讓他喘地厲害。

調整了一下氣息後,他激動地說道:“鐵嶺參將李獻忠,趁建虜大軍圍攻沈陽之際,再次東出鴉鶻關。在總兵賀世賢的配合下,殲滅正紅旗三千人。”

原本黃嘉善喊“大捷”的時候劉一景等人著實嚇了一跳。

這眼看逼宮就要成了,居然跑出來一個捷報。

不過聽聞隻是殲敵三千,他們也就放心了。

三千建虜雖然也不少了,不過相比於敵人深入沈陽,掠走我大明數萬百姓,這點斬殺根本無濟於事。

正當他們準備繼續發難時,聽到黃嘉善激動的說道:“然後李參將率部深入建州老巢,搗毀馬爾墩寨、古勒寨等多處建虜巢穴,斬殺城寨中建虜1萬兩千,並救回被擄邊民一萬兩千餘,繳獲各種物資無數。”

黃嘉善居然在關鍵的內容上來了一次“大喘氣”,這下東林黨徹底歇菜了。

方從哲激動地拿著戰報又看了一遍,然後大喊道:“大捷啊,這是犁庭掃穴!”

李獻忠這次出擊雖然沒有攻破赫圖阿拉,但是徹底焚毀了建州的第二大城古勒寨,重創了建虜,說是犁庭掃穴也不為過。

有了這份戰績,本次出征建州可以算是打勝了。

畢竟建虜在沈陽城下被擊敗,而明軍卻深入建州腹地斬獲頗多。

雖說明軍的損失還是要大於建虜,不過我大明畢竟家底豐厚,內地的援軍可以源源不斷開赴遼東。

建虜受此重創恐怕短時間無力再發起進攻了,除非他建州女真準備亡族滅種。

而此時東華門外圍觀的百姓聽聞明軍取得如此大捷,瞬間歡呼了起來,這也是李獻忠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他們面前。

劉一景此時也沒有心情再表演“撞棺材”的絕活了,一眾東林黨人灰頭土臉的離開了東華門。

很快近期的戰報全都到了萬曆手中,他也終於鬆了一口氣,大明總算是扳回一城了。

儘管楊鎬同汪可受吹噓自己如何運籌帷幄,但他們的戰績無非就是頂住了建虜對沈陽的一次佯攻,揪出了一批奸細。

至於說吸引建虜主力,是他們有意為之,還是被動防守,倒也不是那麼重要。

萬曆很清楚,要是沒有李獻忠那出人意料的反戈一擊,估計遼東地區又要被建虜大肆擄掠了。

當然還有那個監軍閻鳴泰也是可圈可點,主動帶領三千人馬殿後,並在清河重創建虜,掩護主力撤退。

正是有李獻忠同閻鳴泰的拚死周旋,楊鎬等人才有機會將明軍的主力撤到沈陽、遼陽。

不過對於東華門外的那場鬨劇,他卻覺得有些意猶未儘,東林黨居然就這樣草草收場了。

雖說這些年東林黨人同其他幾黨爭得是你死我活,但唯獨在兩件事上他們是出奇的一致。

一是阻止自己立鄭貴妃所生的三子朱常洵為太子,二是反對自己派“礦監”到全國各地征稅。

反正這些文官就是和萬曆過不去,既然他們不讓自己如意,那麼他也絕對不讓這些文官的日子好過。

所以萬曆一直讓他們相互牽製,絕不讓一黨獨大。

包括首輔的人選,他先用浙黨的沈一貫,然後用東林黨的葉向高,現在是浙黨的方從哲。

他是絕對不會讓一黨長時間占據首輔之位,從而形成尾大不掉之勢的。

方從哲擔任首輔也已經有5年的時間了,對於方首輔的工作他還是比較滿意的。雖然他暫時沒有更換首輔的想法,但此時他也有一些擔憂。

現在東林黨人基本被逐出了朝堂,“齊、楚、浙”三黨抱團獨大。

尤其是本次遼東大戰之後,恐怕在遼東又會提拔重用一批三黨之人,如此一來朝中的勢力就會過於失衡。

對於楊鎬這個遼東主帥,萬曆並不滿意。

雖說這次他也算是臨危不亂,穩定住了局面,但一戰就折損了大半九邊精銳,要是這樣打下去,非把大明拖垮了不成。

於是他決定出手乾預一下朝堂的走勢。

一向不肯補缺的萬曆皇帝,這次終於一次補了好幾個缺。

兵部郎中袁應泰擢升兵部右侍郎,少詹事劉一景擢升吏部左侍郎,吏部主事周順昌擢升戶部郎中,兵科給事中楊漣擢升都察院僉都禦史。

萬曆的這次補缺直接引起了軒然大波。

首先這些人和職位根本不是吏部上報的,而是萬曆直接任免的。

雖然隻是四個人,也沒有涉及到各部尚書這樣的一把手。

可他們全都是東林黨人,這無疑是給朝堂傳遞了一個信號,陛下要重新重用東林黨人了。

而且劉一景和周順昌可是本次“闖宮哭喪”事件的主角,很顯然這說明了萬曆對於遼東經略楊鎬並不滿意。

這樣的結果讓首輔方從哲和兵部尚書黃嘉善始料未及。

其中最要命的就是劉一景這個吏部左侍郎,吏部可是掌管著對官員的考核,三黨之前能夠將東林黨逐出朝堂,主要是因為把控著吏部。

雖然劉一景隻是吏部左侍郎,但是現在吏部尚書的位置空缺,這就相當於他把控了吏部。

袁應泰擔任兵部右侍郎的信息也不簡單,兵部左右侍郎向來有“左內右外”之說,也就是東林黨有機會插手外部軍務,比如遼東戰事。

方從哲明白陛下這是對內閣不放心,怕他徇私舞弊,故而讓東林黨也參與進來。

看來這場始於“遼東大捷”的風波並沒有因為東林黨人“闖宮哭喪”的失敗而告一段落,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

原本大敗而歸的東林黨則是喜出望外,雖說他們沒能逼迫方首輔就範,卻意外獲得了陛下的青睞。

不少人都開始羨慕劉一景了,他們後悔為啥當時去撞棺材的不是自己。

而此時的劉一景則是沉醉在眾人的馬屁之中,前朝有“海瑞抬棺罵嘉靖”,如今有“劉一景撞棺討公道”。

於是關於這次“遼東大捷”中楊鎬是否有諱敗為勝,又一次成為了雙方爭論的焦點。

雖說明軍的確是取得了不小的戰果,但楊鎬的屁股似乎也不是那麼乾淨,虛報戰果也是有的。

最主要的是西北兩路人馬的潰敗該由誰來負責?

雙方為此扯皮了數日,也一直沒能弄出個結果。

好在如今建虜已經退兵,遼東暫時並無戰事,於是內閣首輔方從哲決定調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開原總兵馬林、鐵嶺參將李獻忠、南路監軍閻鳴泰入京當面對質。

由原遼東總兵李如柏暫時統攝遼東軍務,遼東巡撫周永春繼續負責遼東政務。

新書衝推薦,求推薦票,月票,追讀,評論,打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