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阿巴泰出城(求每日推薦追讀)(1 / 1)

李永芳的分析還是有些道理的,劉綎同遼東經略楊鎬在朝鮮戰場上有過一些矛盾,所以這次楊鎬在分兵時,直接將其分到了最遠的東路。

不僅是路途遙遠,而且兵力配置最差,劉綎在西南的主力部隊尚未到齊就被迫倉促出戰。實際隻有一萬五千明軍,外加一萬三千朝鮮軍。

劉綎本人臂力驚人,手持一柄120斤的镔鐵大刀,斬敵無數,是大明著名的“萬人敵”,人送外號“劉大刀”。

而且其麾下多是百戰精銳,兵力雖然不多,但是戰力強悍,東路的500人沒有擋住這個“劉大刀”也是有可能的。

此時阿巴泰有此不耐煩的說道:“何和禮,你還在猶豫什麼?如果我們再不出擊,赫圖阿拉外圍的寨子就要被明軍給全部端掉了,這些人雖然都是老弱婦孺,可也是我大金的子民,我們總不能任由明軍在城外肆虐,而無動於衷吧。”

阿巴泰雖然是努爾哈赤的第七子,不過其母親身份低微,連帶他也不受努爾哈赤的待見,雖然他很早就立有軍功,到現在也隻是一個不入流的台吉。

像薩爾滸大戰這種刷軍功的好機會,努爾哈赤將四大和碩貝勒以及一眾親信將領全部帶在身邊,卻安排他留守赫圖阿拉,其地位可想而知。

所以阿巴泰急切想通過軍功來提升自己的地位。

阿巴泰的這種地位,也說明了李永芳這個撫西額駙的實際處境。

不過,阿巴泰畢竟是李永芳的老丈人,此時他也不得不幫著自己老丈人說話,於是說道:“原本以為即使明軍突破到赫圖阿拉周邊定會直撲城池,所以並沒有將附近山區的人口轉移。我大金人口不足,這些婦孺如果被明軍斬殺對我們影響還是很大的。”

“根據情報劉綎的主力肯定還在路上,應該隻是少量騎兵的突襲。我也願意同阿巴泰台吉一起出征,剿滅這些明軍。”

此時何和禮顯得十分為難,現在後金的主力應該已經基本打垮了馬林,估計最晚明天午時援軍就會抵達,這個時候隻要自己緊守城池,就可以完成任務。

如今建州女真本族的人口也就不足40萬,要是一下子被明軍斬殺掉上萬老弱也算得上是傷筋動骨了。那些種地的奴才可以再抓,可女真就這些人口,短時間是難以補充的。

權衡之後何和禮還是同意了阿巴泰的請求,允許他率領自己的5個牛錄1500人出擊,李永芳也率領2000漢軍助陣。

不過如此一來赫圖阿拉就隻剩2500八旗兵和2000漢軍了。

阿巴泰早就按捺不住了,立刻率領自己的鑲白旗同李永芳一同出發了。

此時赫圖阿拉南面5裡外的寨子基本都被明軍給燒毀了,看到一個正在燃燒的寨子,阿巴泰不禁勃然大怒,罵道:“這群明狗實在是可惡,這是要將我們趕儘殺絕啊,所過之處幾乎是寸草不生!”

李永芳在一旁默不作聲,這已經是他們趕到的第三個寨子了,每一個都是如此。

這些明軍實在太狠了,居然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將寨子摧毀的如此徹底,實在是讓他們這些常年燒殺搶掠的野蠻人都感到汗顏!

很快4發響箭劃破長空,在漆黑的夜空中留下了3長1短四道痕跡。

各路明軍在收到信號後迅速集結。

李三順說道:“建虜已經出動了,看樣子有三四千人。”

這時李獻忠的表情顯得有些沉重,根據前世論壇上的研究,努爾哈赤留在赫圖阿拉的兵力應該隻有四千人,而且肯定不會是精銳。

按照他的預計,建虜最多也就是出動一半,兩千人左右。

以李家的兩千鐵騎去伏擊相同數量的八旗吊車尾,還是很有勝算的。

可誰知道他們居然出動了三四千,幾乎是傾巢而出,難道這建虜連赫圖阿拉都不要了?

還是說自己被那些鍵盤俠給坑了,赫圖阿拉的兵力遠遠不止四千?

以李家遼東鐵騎的實力,硬打三四千並非精銳的八旗也不是沒有勝算,可要是一戰就把李家的家底給拚光了,這後續的仗還怎麼打?

這時身旁一個年近50的中年將領出聲了,他說道:“少將軍無須憂慮,有末將的500鐵甲重騎在,這群建虜討不到便宜。”

說話的人叫查徽祖,其父查大壽官至遼東副總兵,原本也是李家的家丁。由於屢立戰功,頗受李成梁父子的器重,更是長期統帥李家精銳的數千遼東鐵騎。

所謂子承父業,查徽祖雖然隻是鐵嶺遊擊,不過作為李家的家將,他卻長期負責訓練統帥李家的騎兵。

這也是李如柏敢於將兩千遼東鐵騎交給李獻忠的原因,這位查徽祖隻對李如柏負責,他並不會擔心自己失去這支部隊。

其實東方的鐵甲騎兵並不是歐洲的那種重甲騎士,幾乎很少出現那種厚重的板甲。主要分成頭盔和甲胄兩大部分,李家的遼東鐵騎是精銳中的精銳,自然全都是明盔和明甲(通常是紮甲或魚鱗甲)以及臂手,面甲等配套的裝備。

但這一整套裝備重達五十斤,無論對於騎士還是馬匹都是巨大的考驗,並不是光有銀子就能辦得到的。

所以李家目前也隻能將遼東鐵騎維持在兩千人的規模,隻有巔峰時期的四分之一。

查徽祖口中的“鐵甲重騎”,不僅是騎士,就連馬匹也是披甲的,是真正的鐵蹄鐵甲。即便是不缺銀子的遼東李家也無法湊出這麼多的良馬,隻能將這個數量維持在五百。

除了明甲外,大明軍中還流行一種布甲,也就是通常說的“青甲”和“紫花布甲”,是一種內鑲鐵片的重型布面甲,也被稱作“暗甲”,重量約為明甲的一半,也有二十五斤。

通常這些明盔暗甲的騎兵也被稱作“鐵甲騎兵”,不過同明盔明甲的鐵騎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此時建虜的六萬八旗帶甲之士中,真正裝備明盔明甲的估計也就不到五千,大多數人隻能裝備明盔暗甲,甚至有些是皮甲。

當然了薩爾滸之後,後金得到了大量明軍的裝備,軍中的披甲率直線上升,戰力也被直接拔高了不少。

可以說現在是削弱建虜的最後機會了,真要是等到他們消化了薩爾滸繳獲的戰略物資,雙方的差距會更大。

查徽祖的鐵甲重騎讓李獻忠又重拾起信心,就算是以寡擊眾,自己也一定要將這些建虜給打痛了,讓他們嘗嘗李家“遼東鐵騎”的厲害。

正當明軍全力後撤準備同建虜決戰的時候,夜不收傳來了最新消息:通過觀察遠處清軍的火把,發現出城後韃子逐漸分成了前後兩波,而且兩波騎兵的距離似乎越拉越開。

這讓李獻忠眼前一亮,突然有了一個全新的想法。

新書衝榜,求推薦票,月票,追讀,評論,打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