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我的路線(1 / 1)

袁紅豔離開了,辦公室裡隻留下劉平武一個人,繼續思考著人生大事。

自己走的路線,非常明確,主攻電源管理芯片及其配套的功率器件。

這條路線第一個好處,是抓住黃金時期,替代歐美高價芯片和器件,獲取高利潤,積聚後續發展的資金。

比如提供給眾普的方案,SQPower+盈海所有器件的成本才二十元,自己敢賣四十一元。不是自己膽大心黑,確實是歐美同類型的芯片,賣得就很貴。

TI國半方案,報價就是六十九元,還是看在眾普科技如此大的需求量上,給出的“特價”。

其它客戶,至少八十元起步。

那它們的成本是多少?

TI、國半方案的所有半導體器件從台島、翰國代工廠出來的價格,成本估計不到十元。

運到米國,經過一係列的運作,什麼專利費、研發費用、管理費用、運輸費用、環保成本、員工福利費用、回報社會費用、高管的私人遊艇和飛機...

所有亂七八糟的費用都要打進成本裡,再確保賬面上百分之五十的銷售利潤率,然後給到代理商的價格一般是五十元以上。

TI、國半這類米國老牌半導體廠在大中華區的代理商,絕大多數是台島和南港公司,少數是星加坡公司,大陸公司少之又少。

這些代理商,賺錢是小事,管理費用、運輸費用、回報社會費用、員工福利成本、高管的會所和高爾夫球會VIP費用,這些成本總得加上去吧,你不能讓人家虧本賺吆喝啊。

所以給眾普科技報六十九元,他們都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有良心的商家。

標杆擺在那裡,劉平武報四十一元,比TI國半的方案便宜三分之一,便宜得恰到好處。報得太低了,眾普科技說不定內部還會有個聲音出來。

“華豐電子的方案,怎麼這麼便宜?便宜沒好貨,測試沒問題,以後批量交貨會不會偷工減料啊?”

其次這條路線發展前景遠大。

第一步積聚足夠的資金,可以推動技術升級和革新,目標盯著移動通訊,從手機到交換器再到基站,直接可以打通整個產業鏈。

然後在移動終端鋰電應用的基礎上,技術再升級,向使用鋰電的新能源拓展,電動車、儲能、光伏...

至少三十年內不用擔心市場。

先走技術路線,把技術刷到極致——其實也就是把效率推到極致。保持技術優勢的同時優化生產工藝,降低成本

等到競爭對手千辛萬苦追上來,降價**可以施展出來!

我的器件性能比你的好一丟丟,價格還比你便宜五分之一,大多數客戶都知道怎麼選擇。隻要市場份額的優勢掌握在自己手裡,那自己的製造成本就是最優。

誰跟我PK,都是虧本賺吆喝。

你吆喝一兩年還可以支撐,吆喝個十年八年,誰受得住?

這原本是歐美大品牌對付中國的手段之一:你造不出來的,我就賣天價。你造出來了,我就賣個蘋果價。

隻不過中國一旦能造出來,就能把它賣成白菜價,你的蘋果就要放酸了。

自己學習歐美先進銷售手段,沒毛病啊。

核心的SQPower等半導體公司,還是翰國的?

我都是中翰友誼的橋梁和使者,翰國的,不就是我的了嗎?再過幾年不就到2008年了嗎?

急什麼!

孔明亮要走的是另外一條路線,雖然無比艱辛,困難重重,但是總得有人去探路,蹚出一條不一樣的路來。

他看中了一家歐洲公司,研究了四五年,一直想買下來。

先是想說服青雲和中電集團,但是由於前景不明確,無法說服決策層,一直耽擱著。

現在劉平武願意出這個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