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大唐君主亡國秀(精修版)^^……(1 / 1)

要閉關自守, 少接觸那些極有可能是白眼狼的外邦人嗎?

這種想法一出李唐的君臣就控製不住想去行動。

想去閉關,想去自守,想要安穩。

李世民憋住心中的歎息, 沉聲道:“朕的貞觀包容百邦,卻落得突厥人反叛之局, 最後國家動蕩, 民不聊生…… ”

他眼眶中似有淚花閃過,“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非每任君王都能成明君,非每任明君都能從一而終, 如此,可還要大唐成容納百川之唐?”

李世民是在問百官, 也是在問他自己, 是否要承擔這份風險。

眾臣子沉默, 好似在遙望未來。

這個決定過於重大, 不是他們一拍大腿就能做出回答的。

許久, 房玄齡道:“唐後百代,以唐為誡,應該也發出如陛下這般之疑問 。”

“而他們的結局,或許能告訴陛下,此事可為不可為。”

他們遙望未來,在看那些閉關自守國度的未來。

不用遙望得過於遙遠, 玄宗的下一任帝王是如何應對這些外邦人的?

【安史之亂表面是結束了,但它的餘韻卻讓巨唐變得破爛不堪,再無翻身餘地。】

【‘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裡百餘家, 世亂各東西’「1」愛國詩人杜甫的這首《無家彆》直接寫明了天寶後的大唐。

土地荒蕪,城鎮殘破,人煙斷絕,千裡蕭條,流氓遍地,百姓們無家可歸。

幾百裡內,僅有“編戶千餘”,猶在戶籍上的百姓也因戰後重建任務不斷加劇而痛苦,空前浩劫下的大唐經濟狀況江河日下。】

【但生活沒有放過大唐,安史之亂削弱了封建集權,卻給了平定叛亂的將軍們和安史餘黨擁兵自重的條件。

這些將軍在藩鎮中,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財賦「2」,尾大不掉,皆是朝廷動不得的大佬。

表面聽命朝廷節製,實際上各自為陣,做山大王,割據著大唐的疆土,讓唐政府成了擺設,根本管理不了一點點。

中央叛亂,相應的……

邊防空虛。

原本聽話的外邦紛紛獨立,吐蕃等外邦更是乘機而入,又把河西走廊、西域安西北庭拿走了。

唐王朝疆域迅速萎縮,全盛時期的盛唐疆域一千兩百萬平方公裡。安史之亂後的大唐疆域萎縮至四百五十萬「1」。】

李世民目光沉沉,恍若看到一條巨龍被打倒後,試圖翻身,但再無轉圜餘地的狼狽模樣。

他輕聲呢喃:“締造一個強大的大唐帝國需要大唐君臣民一百多年的奮鬥,需要數代人的經營,但是讓它內憂外患,葬送它,毀掉它,讓它走向泥沼深淵,朝不保夕,岌岌可危,隻需要安史之亂短短的七年時間……”

小李治在一旁憋住心中的濁氣,“千裡蕭條,藩鎮割據,外邦入侵,最後…… ”

“苦的都是百姓罷了。”

他雖小,但是看老父親和臣子們講多了,看多了,也知道百姓的重要性了。

其餘臣子的心情也是沉重得很。

“土地荒蕪也就罷了,百姓還要負擔戰後重建,這些重建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皆取自於民間,本就因戰亂流離失所的百姓哪裡負擔得了!朝廷施以壓力,藩鎮紛紛擾擾,誰也受不了。”

他們腦中回想那副蕭條的場景。

這是他們一點都不想生活的地方,沒有生活,唯餘生存,苟延殘喘。

他們視線投向仙幕。

重建安穩之世,需一群大能力者方可。

做天寶後的君、臣、百姓定然很不容易吧。

【大唐王朝在擁有一百四十年的輝煌後,因為安史之亂這個盛唐轉衰的拐點,命運的齒輪轉到了苦難的一百五十年。】

【唐玄宗撕爛的大唐,後世子孫自然要縫縫補補。】

【唐之衰亡,蓋朝廷乃天下之本也,人君者朝廷之本。「1」

人君不正,天下百姓不正,百姓轟然而起,則亡朝廷。

接下來請欣賞由大唐王朝的君主們帶來的人君正則國正,人君不正則國亡秀。】

殿中的君臣,突然深覺不妙。

“好像不是什麼好話…… ”李靖久違的忐忑出聲。

“後面大唐都亡了,接下去的帝王能是什麼好鳥。”程咬金吐槽。

但吐槽歸吐槽,他們還是控製不住期待,嫋嫋明君的出現。

【亂世天子唐肅宗,執政五年,面對天子出奔、叛軍肆虐的困局,他迎難北上,不懼叛軍,親率大軍收複長安、洛陽兩京,消滅叛軍,迎回玄宗。

初清明,誌平禍亂,未有酒色昏荒之事。

專注前朝事業,繼承盛世之果,解決玄宗之病,活脫脫一個零零七工作狂。

曆史評價:肅宗英姿穎發,儀表非常,雅類聖祖,此社稷之福也。】「1」

這個皇帝在場的人沒有一個人不認識的,李世民的眼中冒出滿意之色。

“就是這人,在天子棄國門之時挺身而出,扶大廈之家將傾。”

李世民對於這個人印象深刻,在仙幕吐槽他們唐朝不如大明擁有天子守國門的底氣時,是這人挽回了他們一絲絲顏面。

“看起來確實是一個明君啊!”長孫無忌眼中充滿希冀。

房玄齡感同身受,道:“雅類聖祖,這是多麼崇高的評價啊!”

原先他們看仙幕所透露的陛下晚年的所作所為,還為陛下沒做到儘善儘美而遺憾,但他們現在一點都不遺憾了。

遺憾個球!難怪他們的陛下會成為能夠超越榜一秦始皇的榜三,就他們陛下從出生到逝世所做的那些事兒完美到被稱為聖人他們都敢相信。

後代子孫和他們陛下相比就是一個在奪目金烏旁的螞蟻!

“希望這個唐肅宗是能夠從一而終的明君。”他們祈禱。

希望這人能從螞蟻進化成小星星。

【縫補小能手唐肅宗邊縫縫補補,邊……下猛料。】

熟悉的刺感席卷李世民的脊梁骨。

李世民脊背發涼。

他嘴唇微微顫動,顫聲道:“朕,朕就不應該對後世子孫懷抱太大的期待。”

剛剛還懷抱期待的臣子們何嘗不是這麼想的。

房玄齡右手撐住長孫無忌的肩膀,準備迎接方才不敢信,但是等會兒一定會給他們帶來刺激的史料。

“感覺一定不是什麼好話…… ”

看來這人彆說是小星星了,將會變成比螞蟻還不如的塵埃。

【唐肅宗過分專注前朝的事業忽略後朝,結果就是——宦妾交煽,甘蹈前車。

前車之鑒不借鑒,還專門踩著前車之跡走。

宦官與後宮的紛爭再起。】

李世民他們在想宦妾交煽的前車之鑒有什麼。

是漢朝從漢高|祖到漢獻帝貫穿四百多年的外戚乾政,宦官亂權,還是唐高宗的後宮乾政,周皇登基,又或者是玄宗的小愛妃家族亂政,宦官胡攪。

哦,原來這些都是前車之鑒。

“這前車之鑒如此多,這些唐肅宗怎麼就不信邪呢。”

彆看程咬金是武將,實際上他腦袋瓜子可靈敏了。

此刻,他內心充滿了對唐肅宗的遺憾,甚至腦補出唐肅宗與宦官愛妃的一二三事。

尉遲敬德附和:“沒準兒是不信邪,或是身在局中,成局中人。”

反正總歸是有理由的。

不過,總歸是不妨礙他們這群人對唐肅宗失望。

他們現在隻祈禱唐肅宗的宦妾亂局不要太亂,太亂最後受苦的還是百姓和這個再也經不起波動的國家。

【平叛期間,以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使’,統帥大軍;以狡猾陰險、囂張跋扈、擅權作福的宦官李輔國為兵部尚書掌握權利;讓程元振等宦官一起操縱軍政大權,勢傾朝野。】「1」

【君子退、小人進,使功業不遂。

謀士李泌趁亂直搗叛軍老巢的建議,不被采納,錯失殲敵良機。

魚朝恩不懂兵法,不知用兵,使唐軍相州大敗,卻扔鍋郭子儀,讓良將蒙塵。

冷待晚年唐玄宗,殺建寧王李倓、越王李係、張皇後,把持朝政。一樁樁一件件無一不是說明宦官們的權勢滔天。】「1」

【宦妾交煽,儲君不穩,政變再啟。】

亂局很亂,看得李世民他們喘不過氣,隻覺得剛剛說得太滿了,這個唐肅宗確實不是從一而終的明君,還很有可能是延續宦官之亂的昏君。

李世民暗暗咬牙,氣肅宗不明忠奸,又氣這些人又政變:“這些人是不政變就登基不了了嗎?還是大唐皇位繼承就得政變一下???

他登基是,李治登基也是,不一樣的是李承乾在準備政變。

周皇登基是,玄宗登基更是經過兩場政變,現在,他們的好大孫,也要開啟政變了。

【宦妾宦妾,宦官權利大如天,‘妾’張皇後也不逞多讓。

於是政變開啟,張皇後想廢太子李豫立越王,宦官為從龍政變擁立李豫唐代宗。】

唐代宗,也是一個他們熟悉的名字。

“是那個真正結束安史之亂的代宗。”

李淵驚喜。

唐肅宗退君子,進小人,使功業不遂,讓功業‘遂’之人正是代宗。這是仙幕在介紹安史之亂尾聲時是所言,他記住了。

李世民心中一絲微弱的火苗在燃燒。

看來這個政變的結果還是好的,不過好話確實不能說太早。

他猶豫希冀道:“能結束動亂,應該也是個好君主吧。”

不說是從一而終的好君主,應該也好過前面幾年吧。

其他臣子側目,李淵側目,沒想到他們陛下的標準竟然降低了。

李世民欲哭有淚但不好意思哭。

天知道,現在他的標準已經降低到前期是好君主就好了。

沒辦法,他算是看出來了,隻要是人就沒有幾個能從一而終的。

前明後昏,是常態了。

一個他很討厭的常態。

所以,這個唐代宗應該也當過好幾年勵精圖治的時刻吧?

“應該是勵精圖治過的。”魏征沉著道,“要不然想要解決安史之亂無異於天方夜譚,就是…… ”

他深思,“代宗上位既然受宦官們支持保護,就怕宦官再次亂政。”

其他人完全讚同魏征的說法,宦官能夠擁護皇子登基,那權利無異於大到頂天,在這種情況下唐代宗可以怎麼出頭呢?

【李豫代宗的上位離不開宦官們的保護,畢竟宦官保護他登基,】

【但你以為代宗會被有翊戴之功的宦官裹挾那就錯了。

代宗很強。】

魏征猜錯了,魏征被否定了,但他不惱怒,他甚至心情很愉悅,很期待。

他喜歡這種否定,因為那意味著這個代宗不是廢物,而是擁有自己想法和權利的君主。

【寶應元年(762年)登基。

即位當年,就以李適為帥,仆固懷恩為副將大敗叛軍,結束安史之亂。

之後,更是誌於朝政,打壓權宦強臣,掌握朝政。

整飭吏治,起用賢臣;定計誅殺、流放權宦李輔國、魚朝恩、程元振等人;改革鹽法、漕運、鹽政等,改善財政。「1」】

【在這些對內的文治武功上,剛登機的代宗無疑是個好皇帝。】

李世民很滿意,隻覺得不愧是他的好大孫,沒有辜負他的期待。

“敢動鹽法、漕運、鹽政,這小子好樣的。”

這些玩意兒的持有者如大樹一樣上下串聯,輕易動不得,但這些玩意兒也確實賺錢。

李世民內心祈禱這個好大孫不要再出幺蛾子了,他這個老祖宗的心是真的受不了那麼大的刺激。

【但一切注定是不會這麼順利的。

安史之亂的餘韻會擾得他們風雨飄搖。】

【唐代宗762年登基。

同年江南二三十萬饑民接連起義。】

仙幕展示出江淮地區災民起義的視頻,視頻中的豪吏派遣小官前往鎮中、村中追征八年賒欠租調,這些官員皆是朝廷專門派過去的豪吏,囂張得要命,他們搜括民間粟帛,為非作歹,終於引得被餓得面黃肌瘦的百姓們起義。「1」

“饑民起義,不愧是饑民起義。起義者皆是面黃肌瘦的百姓啊。”

一股子無力感席卷而來。

李世民覺得倦了,看來這個唐代宗是不是明君,得打個大大的疑問。

“安史之亂時就已從江淮征收了賦稅和糧食作為打敗起義軍的軍餉,現在又追征八年租調,這不是逼死人嗎?”

李世民痛苦,李淵倒是看得開:“無非就是皇帝私庫缺錢,戶部缺錢,但災後重建花錢的地方太多了。就對富裕的江淮地區征調了,還專門派豪吏去征收,看來是怕沒征到錢。”

君不見豪吏就被派去江南?因為在眾人心中江淮地區富裕,江淮地區有錢。

除了江淮地區任何地方都不會出現出現一下子被征八年的稅的情況

那八年大唐風雨飄搖,正處於安史之亂的時期,誰有空管你有沒有納稅。

因為誰也不知道到底是哪方勢力坐上皇位。

還沒有安穩下來就被抓著繳稅,這些百姓們真的是沒人有錢,要錢沒有,要命一條,難怪□□。

【內憂外患,鎮壓完饑民,第二年吐蕃又來了。

宦官程元振壓下不報,刺史投降吐蕃做內應。

最終,吐蕃攻占長安。

和爺爺唐玄宗一樣狼狽。

代宗出長安,逃陝州。

吐蕃掠府庫市裡,縱兵焚閭舍,燒殺搶掠,熟悉的三殺,讓長安蕭然一空。「1」】

眾人目眥欲裂。

不敢信大唐能再現天子棄京都出逃。

“本以為吐蕃隻是乘機而入,儘得河西走廊,沒想到是攻入長安。”

不可抑製的,在場所有人都對吐蕃生起了惡感。

“一介宦官欺上瞞下讓國都淪陷,一州刺史叛國做內應,都好樣的。”

“是缺乏良將,還是皇帝缺少耳目,竟被掩埋內情到大唐再次陷落?”

嘲諷,是對未來大唐吏治的嘲諷,也是對皇家的嘲諷。

沒有做好一個大唐國土的主家,讓大唐再一次陷入混亂當中。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李世民腦中再次浮現出這句話,這是一句多麼有魄力的一句話。

而他們大唐沒有做到,那不知明的明朝卻做到了。

【直到郭子儀逼退吐蕃,唐代宗才得以返回長安。】

國都再還,貞觀君臣無力的同時慶幸。

“熟悉的名字。”文官們側頭詢問。

武將們恍然:“這不就是前期平定安史之亂的郭將軍,不過後面被小人拉下台了。”

“真是個好官,竟是他平定了吐蕃之亂。”

一路沉默到現在的唐玄宗一朝也覺得這人是好官。

唐玄宗小心地向臣子們詢問:“眾位愛卿可知這郭子儀是何人?今可還在?”

在場的文臣武將們經此一役早已面色蒼老了不下於十歲。

兵部尚書知道陛下這話是衝他問的,也不推拖,腦中一轉就想到了這人。

“郭子儀出身太原郭氏,乃壽州刺史郭敬之之子,曾參加過武舉,以“異等”成績補任左衛長上,後去了桂州都督府長史,現在嘛,現在在單於都護府副都護的任上。”「1」

他腦中回憶起這人,確實是個英勇之人,但也沒有什麼其他特色了。

之所以能被他記住,也就是…… 年紀偏大但能打?還很有進取心。

很有進取心的郭子儀身著軍裝,在單於都護府遙望京城,心中一片明朗,他雖然年紀不小,但他知道自己不會被局限於小小都護府,未來定然可以走去京都。

不過現如今的朝廷一片祥和之色倒是真的。

渾然不知未來有大機遇的郭子儀現在痛並快樂著。

朝廷一片祥和,升職難,但朝廷上下安樂,又讓人欣喜。

【不過讓人開心不過兩秒,765年,也就是代宗登基第四年,仆固懷恩之亂又來了。】

“仆固懷恩之亂?”此刻。貞觀朝的臣子們的母語是無語。

他們對這個仆固懷恩腦海中還是有印象的。

長孫無忌面無表情:“這仆固懷恩不是剛平定安史之亂的那個,怎是他亂起來了?”

難道滿朝奸臣!

李世民想吸氧,感覺頭發原地掉落,腦海中開始浮現出他們大唐的兵製。

道:“這大唐到後面到底是什麼兵製!怎麼誰都能反?”

他滿腔疑問,想到安祿山節製三府兵權能調動二十萬大軍的權利,腦中思索,難道是那個節製兵權的權利?

是藩鎮節度使有權,有兵,又有地?或者還有其他他們不知道的東西?要不然這些人怎麼叛變和吃飯喝水一樣簡單?

【仆固懷恩被宦官壓製,叛變了,他的叛變威力大到出奇,他的同伴有吐蕃、回紇、吐穀渾、黨項、奴剌等部眾,共三十萬人來犯,直取長安。「1」

三十萬大軍讓京城陷落在即,京師震恐。】

此刻,貞觀與開元一朝的君臣也震恐,三十萬邊軍打長安,那不是分分鐘拿下剛結束戰亂不久的長安???

難道要再現那丟死人的天子出逃場景??

李世民不得不承認,未來出現的大唐的皇帝都是沒有力挽狂瀾的能力,而是能一個棄國而去的軟腳蝦。

【不過天再降郭子儀,說服回紇,大破吐蕃,平定鬨劇。】

【吏治吏治,無吏不成治,可見吏治不明,國家將亂。唐代宗雖能壓製宦官,但宦官造成的危害總歸是發生了。

所以在曆史評價中,代宗多被批評:代宗行事素寬厚是真,容宰相宦官擅權而逐賢臣也是真。雖能察宦官為惡之跡,讓這些為惡宦官遭誅貶、縊死。但斷之不早,奸臣大害國賢已成事實。「1」】

長安沒有再次陷落,君主沒有再次出逃,貞觀君臣們終於放下了心。

他們不得不承認仙幕所言的曆史評價是對的。

“雖非昏主,但也不是英睿之君,更像是優柔之主,中材之主。”

【繼任的第十位皇帝唐德宗李適還不錯。

強明自任,信用文武百官,用賢相,廢租庸調,行“兩稅法”,嚴禁宦官乾政;用賢能之策,聯合回紇、南詔等國,打擊吐蕃,一度重開安史之亂後被吐蕃切斷的東西陸路交通。】「1」

新的稅法出現,眾人看得目不轉睛。

“夏、秋兩季依土地征稅,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

李世民看得兩樣放光。

蕭瑀更是看得奮筆疾書:“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這和戰國以來的以人丁為主的賦稅製度不一樣!這是舍人稅地!「1」”

“這法子好,以往的稅製租稅徭役多落到百姓頭上,此法能杜絕此事。”

“不過此法會有土地買賣兼並之患,吾等應該…… ”

他們直接當場就頭腦風暴起來了。

討論到後面,他們越來越期待唐德宗後面的部分了。不知道還有沒有什麼他們可以學習的。

最後他們總結,“看來德宗一朝頗有中興氣象!”

【唐德宗駕崩,第十一位皇帝唐順宗李誦登基,唐順宗慈孝寬大,仁而善斷,登基後搓手手一心預備改革,然後……

遭到宦官抵製。不到兩百日就在宦官密謀下禪位了。

永貞革新戛然而止,跟著他改革的王叔文、柳宗元等曆史著名成員要麼被賜死,要麼被貶。】「4」

“…… ”

此刻的沉默震耳欲聾。

貞觀群臣:“??”

說好的中興呢?怎麼就無了??

怎麼唐德宗就駕崩了?怎麼宦官又出現了??

【為何原本被唐德宗打擊的宦官勢力能強到拉天子下馬呢?

因為這大唐國都啊,再次陷落,天子啊,再次出逃了。

不成熟的削藩致使三鎮叛亂,四鎮稱王。派去鎮壓的士兵在涇原兵變,占領長安,天子再再再次被迫出逃。

出逃的天子發現曾經信賴有加的禁軍沒有保護他,身邊唯一能一依靠的竟是潛邸宦官們!

兩者間鮮明的對比讓唐德宗知道為何曆朝曆代都信任宦官了。

這些宦官們實在是太過忠心可依了!】

“宦官,家奴,君王,主子。”

李世民知道唐德宗為何有這種感覺。

宦官說到底就是家奴而已,還是一批被打下強勢烙印——斷根的家奴。

除了皇宮沒人會接納他們,他們在外隻會受到歧視,所以他們是皇家最忠誠的家奴。

皇家死,他們死,皇家興,他們興。

皇帝也不用擔心,他們篡位,因為他們是無根者。

他們就隻會幫主子謀奪權利,主子卻不用擔心這群人權利大到奪取家族家產。

但同時,最悲傷的是,這批家奴一般都是因為家中淒慘才會淪落被斷根送入皇宮,也就是這意味著這群人基本上不是治國之才,多是庸者。

當庸者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卻沒相應的才能和自製力,最後帶給大唐的……

隻會是混亂。

但不可否認,這群宦官確實是皇帝最能信任的人。

李世民腦子是真疼了。

又得思量關於宦官們的處置方式。

要麼不要有宦官,要麼就提高宦官的知識水平,但提高知識水平的人誰想做宦官哦,頭疼。

【等叛亂鎮壓完,出逃回來的天子回來就變態了。

中興氣象消失,之後的唐德宗對藩鎮多姑息,對宦官信任有加,對臣子不再信任,公開索賄、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增收間架、茶葉等雜稅等,直接擺爛。「1」

在他治下藩鎮跋扈,武夫橫恣,民怨日深。

初,赫然有撥亂之誌,全消失了。

德宗,一個想做個至聖至明的天子,卻做成了讓大唐比天寶還動蕩不安的天子。】

很好,貞觀一朝的臣子們見識到了什麼叫做擺爛的君主,這下子把李世民也給驚到沒空想七想八了。

***

【不過不用擔心,宦官們還是做了一點點好事的,他們後面扶持上去的皇子本以為是扶持上去的皇帝菜雞,沒想到是王者!

我們的大唐很快就迎來了真正的中興之主!】

【一位熟讀列聖實錄,仰望列聖,把‘太宗之創業,玄宗之致理’,當作榜樣,準備效法的少年郎。

——唐憲宗。

扮豬吃老虎,糊弄過了眾宦官成功登基。

登基後他勤勉政事,鼓勵直諫,虛心納諫,任用賢能,在位十五年間,剛明果斷,用人不疑,平定藩鎮,致使“中外鹹理,紀律再張”,出現元和中興。「1」

政治風氣堪稱貞觀、開元第一人。】

【除了與他老祖宗唐玄宗一樣善其始,而不善其終,讓臣子恨不得他早死一點點,要不然真算得上一個好皇帝。

唐憲宗晚年漸驕侈,罷賢能,信仙佛,吃丹藥,性格暴躁易怒,讓大唐再次混亂,最後被宦官聯合起來噶了。】

什麼叫開心不到兩秒鐘,這就是。

“讀列聖實錄,見貞觀、開元故事你就不能看看玄宗晚年的教訓???”

貞觀的臣子們是真的無法理解了。

這人讀玄宗朝的事情時是選擇性眼瞎嗎?要不然玄宗後二十年大大的教訓擺在那裡,這人怎麼就看不到呢?怎麼就能讓大唐再次混亂下來了???

一顆種子埋在了他們的心間——隻要是人治,就沒有一個皇帝能夠從一而終。

這顆種子也埋在李世民心間。

人無完人,人治的結果就是這樣子垃圾。

【之後被宦官們推上去的唐穆宗就不是什麼好鳥了,沒有唐憲宗的扮豬吃老虎。

他是宴樂繁多,畋遊無度,縱情享樂,毫無節製的唐穆宗

是因打馬球驚嚇致患風疾,足不能履地,朝政為宦官所控,迷戀上金石之藥的唐穆宗

是以為天下無事,推行消兵之策,讓被裁撤兵士無以為生嘯聚山林,讓元和時期削藩成果付諸東流,讓藩鎮割據現象日益嚴重,讓藩鎮再反,社會動蕩,民不聊生的唐穆宗「1」】

【唐穆宗死了,死在金石藥下。】

【其後三子接連被宦官操控,扶持登基。】

【唐敬宗與老父親一樣昏童失德。

穆宗荒耽,敬宗尤甚。

他禮遇朝臣,但好遊宴,暱佞幸,任由權宦把握政權的。臣子頭叩龍墀,流血勸諫,他感動並表揚但屢教不改,玩樂變本加厲,花樣不斷翻。「1」

在他們二人治下藩鎮之亂未消,朋黨之禍又起,要不是因為二人在其立位不久,讓天下未至於敗亂,怕是內外交訌之下,唐室益危。】

【宦官政變之後再政變,十八歲敬宗被噶了,唐文宗李昂被宦官們拉上位了。】

李世民他們看累了。

李世民滿眼倦色,道:“穆、敬二朝兩派朋黨互攻,皇帝生死廢立竟全被宦官操控。”

憲宗被宦官廢,穆宗被宦官養廢,敬宗被宦官政變廢。

“朕就看這大唐後期能荒唐成什麼樣子!”

李世民失望極了,這大唐後期是他無法想象的癲。

【文宗算是一個好皇帝,

厲行節儉,革除奢靡,注重吏治。

太和之初,政事脩飭,號為清明,他致力於複興王朝。「1」

然後……

他被軟禁了。

他企圖發動滅宦官的政變事敗後被軟禁了,接應他的官員更是遭受牽連,被宦官們屠殺,讓朝廷幾乎為之一空。

恭儉儒雅,對太宗《政要》慨然恭之的文宗最終沒有完成他銳意於治的前願,面對宦官專權,脅天子,藐宰相,欺淩朝臣的場面隻能一籌莫展飲酒麻痹自己,抑鬱而終。】

“受製於家奴,境遇甚至不如漢獻帝。”李世民覺得唐朝後期真癲了。

“也不如周赧王。”李淵不禁淒然淚下。

如若這好大孫是個大奸大惡之人他不會落淚,但這人不是啊,這人有心圖治,從頭到尾凡除吏必召見訪問,親察其能否。他是真的想做個好皇帝,但是……

卻被廢了。

甚至禍及忠良,朝臣受牽連,能叫上名頭的都遭受族株。

李世民安撫老父親,道:“宦官撓權之下,文宗還是太過於仁而少斷,製之不得其術,才會事情敗露。”

終歸還是帝王之術不過關,有母親生沒父親教,沒培訓到位。

【不過唐朝的運氣挺好。

唐文宗後面的那個繼任者是中興之主。

唐武宗很幸運,幸運的遇見了被譽為“萬古良相”的李德裕,君臣相知被譽為晚唐絕唱,同心協力,共創會昌中興。

他們君臣對內剛柔並濟澄清吏治,降伏藩鎮,發展經濟,滅佛收地,革除積弊。對外擊潰回鶻烏介可汗及其部眾,穩定漠北,謀劃西域,搞定邊疆。「1」

然後…… 還是因長期服食長生丹藥而駕崩。】

又見長生丹,李世民在這一重重洗腦下非常相信一件事情。

那就是世界上沒有人能研發出來的長生丹。

要不然他的好大孫怎麼全死在丹毒上:)

【唐武宗雖死,但精神永存,並為下任皇帝留下一個非常強大的遺產。

——萬古良相李德裕。】

【不過這個被宦官選擇的繼任者可沒有了解到唐武宗的良苦用心。

身為唐憲宗的兒子,唐武宗的叔叔,唐宣宗很有自己的想法。

他登基後……

壞消息:唐宣宗棄李德裕不用啦!一登基就把晚唐重臣李德裕貶出朝廷。

好消息,唐宣宗李怡是個和他老爹唐憲宗一樣扮豬吃老虎的主兒,並為大唐開創了大中之治。】

【唐宣宗,隱晦不露是他的代名詞,無能容易被支配是他的對外表征,這是一個被唐武宗瞧不起,臣子不禮遇他也不會生大氣,持重少言、公認不慧的小弱雞。

但本質上,卻是悶聲發財的小聰明人

即位以後,他勵精圖治,抑製宦官,打擊權貴,憂勤無怠,勤儉治國。尚儉德以恤人隱,謹法令以肅臣下,擊吐蕃、安塞北、平安南,收河西走廊。

微行以察取士得失,焚香以讀大臣章疏,唐宣宗為人明察沉斷,從諫如流,聽納規諫,且能恭謹節儉,以大中之政有貞觀之風,成就治世。「1」

被曆史評價為漢之文帝,唐之太宗。

人稱小太宗。】

李世民看得滿意極了。

“擊吐蕃、安塞北、平安南,收河西走廊,得地四千餘裡,戶口百萬之家;讓六郡山河,宛然而歸。「1」確實是個好帝王。”

“是一個努力讓唐王朝無西顧之憂的明君啊。”

明白大唐確實在走下坡路,現在看到每一個試圖力挽狂瀾的人他們都很欣喜。

但同時他們也很清楚。

能讓已衰敗的朝政呈現出“中興”的局面已是不容易,仙幕所講的這些皇帝,他們所做的措施都無法大唐解決日益複雜的社會矛盾。

大唐,挽救不了了。

但能讓百姓們安穩一時也好。

【但大唐沒有那麼容易拯救。

到了後面整個大唐水旱頻發,江淮一帶連年水旱,農村十室九空。

到了後來,大唐經濟、政治衰退,國內亂象頻生。

到了後面,將帥管理不當,各藩鎮相繼叛亂,百姓該艱難還是艱難。

到了後面,唐宣宗又死於長生藥中毒。

到了後面,嗚呼,自是而後,唐衰矣!

到了未來,唐宣宗被曆史評價為知為君之小節,而不知其大節,放著萬古良相李德裕這根粗大腿不用,竟然把他貶了。

天知道,這人可是被曆史評價為能與管仲、商鞅、諸葛亮、王安石、張居正並列的中國六大政治家之一。「1」

“武宗知而能任之,言從計行”讓李德裕的政治才乾與軍事才能得以充分發揮,就讓唐朝興利除弊,改變積貧積弱的朝廷強大中興。

他一人能撐起了唐文宗時期沒有完成的“永貞革新”,改革功績和效果甚至遠超“二王八馬”,

是‘武宗用一李德裕,遂成其功烈’,‘德裕以一相而製禦三鎮,如運諸掌’是能維護中央集權,重振唐廷聲威,讓唐“王室幾至中興”的能臣賢相「1」

就是這麼個萬古之良相,一代之高士,竟然就因李德裕因位高權重而猜忌放逐。

這宣宗,糊塗啊!】

【之後,大唐王朝徹底失去了重振國勢的希望,隻能靜待著曆史大幕無情落下。】

【唐宣宗離世後,內臣爭立嗣君,幾至於亂。】

【一個荒誕不經的亡國之君李溫被矯詔登基。】

【唐懿宗李溫,在他十四年的執政生涯中,給予了曆史唐末農民起義、梁晉爭霸的答卷。】

【懿宗——“以昏庸相繼”

——怠於政事,不納諫,又喜宴遊,用錢不可勝計。

——寵信宦官,亂用路岩、韋保衡等21位宰相。

這些宰相中但凡出一個好相都不會讓大唐流落道衰亡之地,但倒黴就倒黴在這些宰相大多數是碌碌無為、貪夫徇財、為人不堪者。】

仙幕羅列出一係列人名,看到這些人名的宣宗世界唐宣宗本人:“…… ”

唐宣宗震驚,唐宣宗惶恐,唐宣宗超大聲:“來人!快派人把李相請回來!”

“不!”

他緊急叫停,驚恐萬分地跑出去,道:“朕自己請!”

天知道他看這個突然出現的屏幕多久心就涼多久。

本以為權傾朝野的李德裕是侄子唐武宗的人,沒想到是一心為大唐的人。

本以為李德裕所做的他也可以,沒想到這人是能與管仲、商鞅、諸葛亮並列的萬古良相。

本以為……

本什麼本,大唐要亡了!

他未來兒子所任命的這些宰相都是什麼垃圾!

宰相杜悰無才乾,屍位素餐;宰相路岩拉幫結派,招納賄賂,奢肆不法之輩,還有曹確、楊收、徐商等,這些人都是什麼垃圾啊,全都是他棄之無用,當小官的垃圾!「1」

他的蠢兒子不管朝政也就罷了,竟然讓這些人掌握大權!

當然最主要的是,晚唐糟心的事情太多了,他發現自己搞不定!後面竟然還有連環水患災害和藩鎮叛亂等著他!

大唐亡矣!

李相!你等等朕!朕錯了!

此刻,五十九歲的李德裕在去往荊南的路上。

他面色淡然,坐在馬車邊上遙望著四周的風景,沉心靜氣。

李德裕淡定,他身邊的人可是一個賽一個不淡定,天知道,當聽聞李相被罷免的時候,他們可都驚駭萬份,這是誰!這是李相!是執政多年,位重功高的李相,他們哪能想到他會有被罷免的時候。

於是李德裕就感受到身邊每個人面容上的鬱氣,比如邊上的車夫。

李德裕一開始還試圖勸諫:“阿才,吾乃先帝重臣,今上非先帝親子,厭棄吾實乃常事。”

無奈,身邊的人就是勸不聽。

所以在一片鬱氣中,就隻有李德裕還淡定著。

不淡定不行啊,畢竟這是早就知道的結果罷了。

李忱素來不喜他,等李忱登基後,更是因為他與先皇武宗陛下配合親密,因為權利而厭棄他,親政次日就把他貶成荊南節度使。

他早料到,他不奇怪,唯一遺憾的就是……

和武宗一開始立下的中興之夢,怕是沒法子親自實現了。

不知道在原定命運中,之後又有四五次被指責、栽贓、貶謫經曆的李德裕,現在隻想找個地方窩著養老。

不知道唐宣宗李忱已經追過來的李德裕,此刻隻剩下滿腔遺憾。

【李漼驕逸殘暴,臣子們腐敗弄權,地方用刑用法苛刻,集體目無法紀。

民眾開始武裝起來反抗,浙東、安南、徐州、四川相繼暴動。

徹底動搖李唐皇朝的唐末全國農民大起義拉開了序幕。】

【晚唐國有九破:終年聚兵,蠻夷熾興,權豪奢僭,大將不朝,廣造佛寺,賂賄公行,長吏殘暴,賦役不等,食祿人多,輸稅人少。

天下蒼生有八苦,官吏苛刻;私債征奪;賦稅繁多;所由乞斂;替逃人差科;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凍無衣,饑無食;病不得醫,死不得葬。「5」

這些苦在懿宗病死,唐僖宗的繼位後雪上加霜。

生於深宮之中,長在宦官之手的唐僖宗隻懂得肆無忌憚玩樂,是一個與唐懿宗一樣的無能昏君,他的存在讓打唐的局勢直走下坡。】

【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

黃巢北伐,攻陷長安,唐朝的皇帝又一次逃了。】

【起義剛下,節度使又來。

唐朝10道統領府、358個州,節度使們各擅兵賦占近三百州,朝廷製河西、山南等數十州。「1」

皇帝在蜀地好不容易熬到農民起義結束,節度使又逼長安,隻能逼得皇帝再丟棄長安奔逃。】

“又是國都淪陷,天子奔逃。”

“蜀地,這唐僖宗是繼唐玄宗之後又一位避難逃往四川的皇帝吧?”

李世民倦怠得早已說不出話了。

“又見鑾輿幸蜀歸,朕早已數不清到底是幾陷國都天子幾遷了。”

整個大殿,肉眼可見的涼。

但仙幕裡的長安,更涼。

【諸道兵馬入長安燒殺搶掠,縱火燒焚。】

【這年的冬天,異常寒冷,城裡九衢積雪,寒冽尤劇,宮闕蕭條,鞠為茂草。僵凍而死的百姓、官員橫屍蔽地,慘不忍睹。】

【寒風蕭瑟中,大唐,迎來了它的末代皇帝——唐昭宗李曄。】

【唐昭宗是個想要有作為的皇帝,但是唐僖宗時期藩鎮割據,以兵力壓製群藩的超強藩鎮已經出現。

所以在唐昭宗十五年的執政生涯中,前期他勵精圖治,注重人才,擴充兵馬,讓京師人數達十萬之眾「1」,但……

一切都是無用功。

對藩王用兵發的結果就是中央禁軍折損大半,朝廷有效兵力不足,朝廷威望降低。

不僅如此,還打破藩鎮間平衡,使朱溫一家獨大,成為中原霸主,讓大唐有機會直接亡於朱溫手中。

不知道的,以為他是朱溫派到大唐的臥底。】

李世民已經預料到大唐這位天子最後的結局了。

無非就是另一個漢獻帝。

“藩鎮割據已成為大唐帝國難以醫治的痼疾了。”李世民目光悠悠,“無論這個末代皇帝如何用兵,都是徒勞。”

大唐積重難返,奇跡不會因為皇帝的主動用兵而發生變動,除非中央能夠無差彆的對所有強藩用兵,隨意用兵的結果隻會打破平衡,讓朝廷損兵折將,禁軍逃亡殆儘,讓沒有被討伐到的藩王受益,讓形勢劇變而已。

【有人抱著上帝視角說:唐昭宗不應該擅自妄動。

動,則是他缺乏帝王的謀略才能度量城府、心機政治智謀。

重視人才是正確的,打擊宦官是正確的,但最不應該做的就是打壓藩王。

李克用是大唐最忠誠的臣子了,是唯一能夠抗衡諸藩王的臣子了。

打壓藩王就是做事莽撞,不謹慎細心,就是意氣用事,不從容謹慎,就是混招暈招,加速唐帝國的滅亡。「1」

說:唐昭宗啊,應該隱忍不發。】

【但……

誰想做縮頭烏龜呢?

隱忍不發是唐獻宗。

但奮力一搏,單車變摩托,輸了唐昭宗,但贏了,可是唐光武宗啊!

可惜,唐昭宗失敗了。】

【曆史,對唐昭宗深感扼腕,因為他已經把所能做的做到極限。

他能做的,也極為有限。

自古亡國,未必皆愚庸暴虐之君也,要知道唐昭宗當年也是被稱之為神氣雄俊,有會昌之遺風之君。

大唐亡國,其禍亂之來有漸積,積重難返,及其大勢已去,岌岌已危。

昭宗為人明雋,初亦有誌於興複,想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但外患已成,皇帝也未經戎馬,識人不明,內無賢佐。「1」

最後隻能四處飄蕩,如同無根之浮萍。】

【不乖的皇帝怎麼辦?那就挾天子。

想成為皇帝但出師無名怎麼辦?正面例子漢獻帝的結局就在那裡,‘挾天子以令諸侯’。

唐昭宗一步步淪為了被人挾持的“唐獻宗”,被藩王玩弄於股掌之間,成為藩王搶奪的對象嘗儘人間百態,受儘艱辛苦楚,毫無自保之力。】

【天祐元年(904年),朱溫發兵攻陷長安,殺害唐昭宗立唐哀帝,後大肆鏟除朝官。

於天祐四年(907年),朱溫終逼哀帝禪位,改國號梁,定都於開封。唐朝滅亡,立國共290年。】「1」

【藩為“保衛”,鎮乃軍鎮;唐玄宗當年大量擴充防戍軍鎮,設立天寶十節度,本是作保衛家國安全,防止異族進犯之用。「1」

但,終是毀了唐朝。】

“原來是這個渾小子搞的製度!”

李淵氣到跳腳,尤其是看到李唐真亡了,本就身體不好的他更是直接暈厥過去,被太醫救醒後的李淵開始紮李隆基了小人。

安撫好了老父親,李世民也癱倒在塌上了。

其他臣子好不到哪裡去。

長孫無忌眼中閃著淚花,歎氣輕聲道:“晚唐就像個病弱老者,即使扁鵲重生,也藥石無醫,或許唐昭宗慢慢將養還能多活幾天吧。”

周邊臣子何嘗不懂這個道理:“所以沒有將養的結果就是削藩這劑猛藥下去,一命嗚呼。”

這人真蠢,他們想。

“韜光養晦不好嗎?為何到處發號施令?自己幾斤幾兩沒數嗎?弱小的時候不懂得隱忍,一味不自量力地蠻乾最後就是害人害己,自取其辱。”

“十萬個新兵蛋子能做什麼?那些藩王手中可都是百戰邊兵,作何要去挑釁他們…… ”

不可控製的情緒,讓他們變成仙幕所說的那種‘上帝視角’。

他們責怪。

但他們不能責怪,因為就像仙幕所言那般,唐昭宗儘力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唐朝沉屙積累已久,不是他們陛下這種絕世聖君、命世之才,誰能力挽狂瀾?

無法扭轉必敗困局,不能怪唐昭宗。

畢竟他隻是個生錯時代的君王罷了,若是生在安穩之時,也能勉強算個平平無奇的明主。

【大唐表面上亡了,但實際上還有一絲魂魄在。】

傷心的君臣循聲望氣,一時之間心底深處湧起一股熱流。

“大唐魂魄尚在,難道是有後生在亂世之中建唐?”

如,如劉備建蜀漢那般,讓大唐的氣魄殘存?

真的有這種人嗎?那他這個皇帝做的好不好有沒有給他們這些老祖宗丟臉?

【還記得我們提到唐昭宗滅藩王時提的李克用嗎?】

李世民等人:“……”

謝謝,有點印象,但不多,就是那個被打的那個藩王嗎?

【李克用沙陀族,本姓朱邪,後賜李姓。

唐昭宗為何被罵?就是因為他對李克用下手。

這個李克用,唐僖宗時的黃巢起義是他協助南下鎮壓的,藩王作亂又是他二次受敕勤王,農民起義還是他再再次南下大敗農民軍。

甚至連唐昭宗被李茂貞等三帥進京挾持時,也是他率軍勤王,敗三帥,救出昭宗。「1」

之後與朱溫長期對峙,堪稱唐末維持藩鎮平衡的另一隻有利隊伍。

所以鐵了心要搞李克用的唐昭宗被罵,就是因為在很多普通人的心中,李克用是藩鎮中對唐朝最忠誠的。】

仙幕放出唐末李克用的資料。

讓李唐眾人深刻的了解到為何唐昭宗會被罵。

實在是……

“李克用沙陀族出身,若想在中原建立王朝,就需對唐朝忠誠。”

君不見曆史上多少少數民族入侵中原但是沒有建立統一國家,就是因為中原百姓的排外心重,想要在中原立國就得中原化,有個合適的時機。

他們發現,唐昭宗沒有發現,所以就瞅準了李克用打。

“若是能像周王室依靠晉國一樣依靠李克用…… ”

李世民腦中浮現出很多恢複大唐,或者說穩定大唐局勢,再緩緩圖之的方法。

“那大唐應該還能維持十幾年吧。”

資料中的李克用脾氣雖然不是很好,愛驕傲自詡,但也確實耿直,可以利用。

【眾人會喜愛李克用,還有一點就是因為這人,在朱溫代唐稱梁後,用唐天祐的年號,以複興唐朝為名與後梁爭雄。

甚至李克用病死後,他兒子李存勖建立的國家就叫‘唐’。

李存勖休兵行賞,厲行整飭,禁盜賊,恤孤寡,止貪暴,峻堤防,寬獄訟,安民生。

占幽州、魏州、漢中及兩川等地,滅後梁。

繼任者李嗣源也是好樣的,與民休息,共享承平,修水利,減稅負,穩糧價,讓中原經濟複蘇,讓天下屢稔,朝廷無事。

時梁晉吳蜀四分天下,後唐以一滅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6」

【後唐,直到清泰三年石敬瑭向契丹割地稱臣,以燕雲十六州為代價,借遼精兵五萬人攻入洛陽,才滅亡。

唐朝滅亡了但唐魂沒亡,後唐的末帝見大勢已去,帶上傳國玉璽以及宗族登上玄武樓,自焚而死。】「6」

“嗚嗚,難怪後世之人喜歡這個後唐,換朕朕也喜歡!”李世民終於受不住淚目。

李世民抱住身邊的老父親,與老父親一起痛哭流涕。

“細細算來,國都六陷,天子九逃,玄宗後面的皇帝就沒有一個不逃,現在終於有一個不逃的了!”

“這才有大唐皇室的氣魄!”

他實在太喜歡這群人了。即使這群後唐人並非他李家的血脈,隻是掛著他李家的名頭,但至少延續了他李家的香火,延續了大唐的榮光啊!

臣子們也感慨良多:“吾大唐終於還是落幕了,落幕的對象,也是好樣的。”

對另一個人,他們則是咬牙切齒,惡狠狠道:“多可恨啊,這石敬瑭,彆讓我等有機會穿到你那邊,要是逮著你定然把你碎屍萬段,竟然敢賣地求榮,國土是不可分割的,怎能分割!”

“還有那個契…… 契丹?”

他們的惡狠狠卡殼,面面相覷,互相問:“這個契丹是什麼異族,你們聽過?”

被問到的人也是一頭霧水,絞儘腦汁也沒想出來這個契丹。

“燕雲十六州在北方,這個契丹伊應該是突厥、回紇才對,怎麼就變成了契丹?”

“呃,可能是後期變動?”

臣子們猜測,但不管怎麼樣,喜歡後唐,嫌棄厭惡這姓石的人是沒毛病的。

【大唐,它擁有不朽傳奇的唐太宗李世民,創造了獨一無二的女帝和少有的女官,包容了各族文明,成就了天可汗,讓大唐威勢傳遍各個文明,甚至為後世帶來了充滿無限想象力的唐詩。

它迎過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輝煌;也迎過國都六陷,天子九逃的狼狽;迎過自穆宗以來八世,而為宦官所立者七君,君王廢立受製於家奴的憋屈。

它亡於內鬥之政,沒有丟臉丟到外邦去,甚至是晚年,它的殘喘也能夠一腳帶走回紇,南詔,和當時的世界級大帝國吐蕃。

即使最後亡國了,被遼兵攻破城池,君王也沒有像原先那樣奔逃,而是以身殉國。】

【大唐,多麼有意思的國度啊,它不斷的面臨危機瀕臨覆滅,又出現賢明之君快速中興,然後再度瀕臨覆滅,又快速出現力挽狂瀾之輩,扮豬吃老虎之輩崛起繁榮。

大唐的存在讓人遺憾於它要是能夠一直維持盛世到千年後該有多好啊。

如果後世之人能夠完全按照李世民留下的祖宗之法該有多好啊。

聽從李世民老祖宗一遍遍強調的民生紅線意識,聽從老祖宗要重視治人,慎選官吏、監管地方,虛心納諫。】

【可惜,老祖宗已經把怎麼懶政都不會丟權的萬世之法寫在《帝範》和《貞觀政要》中了,但還是沒人聽從。】

【可惜,李唐的榮光終歸是沒有延續到一千年後的今天

更有甚者,唐亡的遺毒餘酷,影響到了之後整個華夏的走向。】

【親愛的大唐君臣啊,你們相信唐朝滅亡後的中原大地,會因為看到大唐的藩鎮割據而施行重文抑武治國之策,扼斷華夏尚武風氣嗎?

親愛的大唐君臣啊,你們相信唐朝滅亡後的中原大地,會因為看到安史異族亂國而閉關鎖國到被飛速發展的外邦吊打嗎?

你們相信中原百姓會龜縮於長江以南,被劃分成四等人,被視為低等族,把前面的腦袋剃得圓溜溜的,最後被外邦大炮轟開大門,幾近消亡嗎?

親愛的大唐君臣啊,你們相信,華夏民族會如此憋屈嗎?】

大唐君臣:“???”

大唐亡則亡中原?

這是什麼謬言???

就請問誰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