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 章 莊公二十二年(2)(1 / 1)

【好的,經的內容終於說完了,其實就幾句話卻發散了這麼多。我們現在回歸莊公二十二年的傳,其實這一年的傳從頭到尾隻講了一件事,就是陳宣公逼死了自己的太子禦寇及其所引起的一係列嚴重後果的前因。】

【是不是覺得這句話說得很繞?其實不繞,禦寇的死無非是想廢長立幼的老套路,大家想必也已經看膩了,但逼死禦寇隻是個導火索。重點是禦寇和陳厲公的兒子、自己的堂兄弟公子完關係很好,公子完怕接下來倒黴的就是自己。】

【於是公子完堂堂跑路了,一溜煙兒去了齊國。說到這裡,如果對齊國有所了解的話,大家應該已經明白這是什麼嚴重事件的前因了——田氏代齊。作為宣告著春秋結束,戰國開始的重要標誌之一,公子完就是篡奪了齊國的田氏的祖先。】

齊國諸人臉色均有所變化,包括外嫁的文薑和宣薑兩人。倒是魯侯同陰沉的臉色難得微霽,不禁露出幸災樂禍之色。

畢竟聽過多少魯國的不和,再怎麼波折也隻不過是內亂,而如此豪橫的齊國,最終甚至淪落到被外姓人取而代之……竟還不如那晉國,至少還是同宗。

他瞧了晉侯詭諸一眼,又不屑地移開目光。如此違逆祖先之人,後代定當不會有好下場。便等著看罷。

【齊國薑姓,乃是周朝的開國功臣呂尚、也就是我們很熟悉的薑子牙的後代。我們一般將春秋時代的齊國稱為薑齊,將戰國時代的稱為田齊。但很明顯,田齊的這撥人其實不姓田,他們隻是氏田,於是又是姓氏混淆導致的稱呼變化。】

【所以田齊其實是媯姓,畢竟是陳國公族的後代嘛。作為一個在各大國之間受夾板氣的國家,陳國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一躍翻身當主人了。就是不知道原主人是個什麼心態,畢竟當大家都叫齊國的時候,不了解的人很容易以為它們一脈相承。】

【現在就來正式講講公子完吧,剛才說到他是陳厲公的兒子,對的就是之前那個《史記》和《左傳》記載矛盾,我們很仔細分析了一番的那位。公子完逃到齊國以後,齊國待之以卿位。】

【自此《左傳》不再稱他公子完,而是管他叫“敬仲”。而根據《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的記載,敬仲是他的諡,至於為什麼從以國為氏的陳改稱田,史記的三家注說法不一,比較公認的說法是上古音中陳和田近似。】

【當然音韻學這種東西,反正我是不懂的,大佬說是就是吧。而且現在大學裡的音韻學基本講中古音比較多,上古音又是另一套。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自己研究一下。話說回來“敬仲”這個諡,仲應該還是排行,敬作為諡號倒是很常見。】

【嗯,一瞬間能想起來的諡“敬”的其實是荀彧。荀彧作為三國著名人物,幾乎是人臣中品德和名聲的巔峰之一。以此做參照,可以想見陳完其實一生應該也是安分守己並為齊國作出貢獻的。如果不是這樣,田氏可能也沒有在齊國崛起的機會。】

【春秋和戰國還是不太一樣,血緣的重要性要更濃。

戰國時期我們經常會聽到人才在不同國家之間流動甚至坐到高位,以秦國為例,《商君列傳》一開頭就寫商君是“衛之諸庶孽公子也”,衛國公室出身的他先效力魏國,又去了秦國。】

【最後在秦國位極人臣,能夠做到這一步的外國人在戰國不算罕見,但在春秋就很少見了。而齊桓公想拜陳完為卿,卿一般是爵位,但是按這裡陳完推辭後讓他做工正的寫法來看,所指的可能是《周禮》的六卿,是地位最高的六個官職。】

【無論齊桓公是真心還是客套,他確實非常禮遇陳完。陳完推辭的話語也很精彩。我們之前說《左傳》以記事為主,很少記言,就算記了也大部分是那種馬後炮的預言。但這段言的內容很多,而且是符合當時語言習慣的。】

【他的發言很精彩,翻譯成白話體現不出來,建議大家都看看原文,重複的外交辭令卻完全看不出重複,甚至說出了花。意思本質很簡單,大概是說我這個流亡之人得到您和齊國的寬容,赦免我的罪責,這已經是恩惠了。】

【我得到了如此多的恩惠,怎麼敢接受卿的高位為您召來毀謗呢?哪怕死我也要將這樣的心聲告知於您。《詩》中有這樣的句子“坐在高車上的人招攬我為士,我哪裡會不想去呢?隻是怕旁人的言語罷了。”】

【恩,這句詩在今天的《詩》中已經沒有了,可能是修的時候篩掉了吧。所以我們也不能像前面的《燕燕於飛》一樣去追究它的典故。但是字面意思大概就是這樣,陳完說得非常謙遜的同時,也給齊桓公來了一頓彩虹屁。】

【總之聽完這段話,不知道齊桓公是真被打動了還是我們都懂得那種推拉,最後陳完做了工正。君臣二人十分相得,甚至還會一起喝酒。某次宴飲中都喝到晚上了,齊桓公玩嗨了,說我們點火繼續,陳完也很守本分地拒絕了他。】

【當時臣子宴君要來一卦來表示謹慎,於是陳完借口說我卜了白天的宴飲情況,但是沒卜晚上的,所以晚上不敢款待君上。怎麼看都是標準的賢臣人設,誰能想到他的後代會走上了反叛之路。】

文薑瞥了息媯一眼,她與陳人未曾熟絡過,不過見此女性情柔順,生平也幾乎是逆來順受,還以為陳人大抵如此——畢竟是以姻親而聞名的國家。不過就此前景象來看,這夫妻兩人也並非是全然的東風壓倒西風。

陳國大抵也是如此,弱小則以柔順之色示外,實際上難辨忠奸。想必她齊國的那些後人也是被陳人的看似委曲求全所欺,才會淪落至此。

各國之間收留他國流亡的公室子本為常事,尤其是他國公子公孫,誰知會不會有助其複位、從中獲利的一日,恩將仇報也並非罕見。就如鄭國昔日收留宋公馮,後來他卻插手鄭國的君位繼承,致使鄭國自小霸一時而逐漸衰弱。

然取而代之的事情確是文薑難以想象的,更難想象的是薑姓的公族大夫們又是如何容忍此事。難道她薑姓族人死絕了不成?

【接下來就又是預言了,而且這段預言寫得很有趣。說的是當年陳完他老丈人打算把女兒嫁

給他,於是慣例來了一卦。丈母娘親自卜的,結果得到了“吉”,但是卦辭就有點嚇人了。】

【先是說鳳凰和鳴,這當然是好姻緣,但下一句卻說,媯姓後人會在薑姓國家繁衍。繁衍五代,會成為這個國家的正卿;八代之後,則無人敢與之爭鋒。根據田氏的曆史,這個預言很準,所以大概率是後人寫的。】

【關於嶽父,《史記》裡認為這個嶽父是齊國的,楊伯峻先生則根據後文的另一條預言認為嶽父是陳國大夫。我們先繼續講下一條預言,然後再討論嶽父的問題。說這條預言要再往前追溯,追溯到公子完出生那會兒。】

【公子完他爹陳厲公是蔡女所生,所以蔡國殺了五父扶植陳厲公上位,這是我們之前說過的事情。他小時候,周朝的史官拿著《周易》來拜見陳厲公——最初的史官其實並不隻是記載曆史,而是與巫類似的存在,搞觀星祭祀什麼的。】

【《周易》我們都知道,就是講卜筮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八卦。於是這位周的史官就給公子完來了一卦,卦象是“觀之否”,也就是觀卦變為了否卦。這裡需要簡單的介紹一下八卦。】

【首先,八卦的每個卦,其實都是由三條線組成的,線分為兩種,兩節虛線和實線。虛線被稱為陰爻,實線被稱為陽爻。根據陰爻和陽爻的組成不同,有了離、坎、震、艮、乾、坤、兌、巽八卦,準確的說是八個符號。】

【這玩意兒一般人是不會背的,但是奈何小瘋我打網遊的時候副本逼我認卦,於是……如果想背有口訣。扯遠了,這八卦分彆有所代表:離和坎一組,分彆是火和水;震和艮一組,分彆是雷和山;乾坤是天地;兌是澤,巽是風。】

【不要問我坎的水和兌的澤有什麼區彆,我不知道.jpg,我給自己方便記憶的解釋是澤指沼澤。然後也不要問我艮為什麼是山不是土,沒有為什麼。】

【然後一個卦象是由兩個卦的符號組成的,所以八個符號可以組成六十四個卦,因為上下的順序很明顯不能無差。彆的卦象就不管了,“觀之否”中的觀,是坤下巽上,否則是坤下乾上。“之”的意思是前者變成了後者。】

【至於為什麼要變卦,啊太複雜了,反正就是達成某種條件後,前一個卦中的某一個陰爻或者陽爻會直接轉變成相反的爻,我們這裡就不細說了。主要來看看當時人是怎麼解“觀之否”的。哦對了,這個其實念“冠之痞”。】

【因為從巽卦變成乾卦隻有一個爻變了,所以看的是本卦發生了變化的那個爻辭。《周易》裡觀卦發生變化的第四爻爻辭是“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觀國之光其實是使者聘他國時會發生的事情。】

【整個爻辭都是指公子完會成為君主的上客。這是發生在陳國嗎?不是,而是在異國。也不是發生在公子完身上,而是在他的後代身上。以上是對“觀之否”的解,但是為什麼能這樣解,《左傳》也做了詳細的解釋。】

【“光”是能照耀遠處但自某一點而來的東西,坤是土、巽是風、乾是天。“觀之否”則巽

變成乾,即:風變成天、其下始終是土。】

【與此同時,又引入了一個在演繹八卦時其實用得不多的理念,叫互體,即上下兩個符號組合而成的新符號。自下而上的第二到四爻、或者三到五爻,都是兼二者而有之。這裡取否卦的二到四爻,形成了一個艮。】

【風變成天,在土之上,其中有山。這是單純看“觀之否”兩個卦象得出的結果。山中物產豐富,天光照耀它,於是這些物產顯露在土地上。這就是“觀國之光”。】

【艮除了是山,也是門庭。門庭中堆滿諸侯朝天子或者互相聘問的禮物;乾為金玉,坤為布帛,所以禮物中包含有各類寶物;又乾為君、坤為臣,所以坤下乾上的否卦有臣朝見君的含義,也就是臣為君之賓客。】

【再加上觀作為動詞,是看旁人所為與自己無關,所以上述根據卦象得出的全部結論都不發生在卜卦的本人、即公子完身上,而是在他的後代身上;風在土上,風會行進,意味著從這裡到其他地方,所以這一切會發生在其他國家。】

【如果發生在其他國家,這個國家肯定是薑姓。因為薑姓是四嶽之後,隻有山嶽才能與天相配。而如此顯赫的未來,考慮到沒有什麼事物能夠各方面都強大,所以陳國衰落,公子完的後代才會昌盛。】

【周史這洋洋灑灑的預言,是不是感覺尤其中間部分格外牽強,主要是解《周易》原本就有的爻辭這一環,實在是太玄乎了。姑且一聽,這種玄乎的東西還是看原文意會比較好,翻譯成白話總覺得怪怪的。】

【不過按照預言確實是,陳國第一次被楚國滅亡時,陳完的後代開始在齊國當正卿;陳國被楚國第一次滅國不久就複國了,但後來又被楚國滅了。這第二次滅國時,齊國已經是田氏的天下了。】

【好,二十二年就到這裡。最後還是討論一下陳完的嶽父到底是陳國大夫還是齊國大夫。楊伯峻先生的觀點是,根據周史的預言,公子完的後代是在異國有所建樹,且講到丈母娘的預言時,是在公子完已經逃到齊國的背景下,討論的過去的事情。】

【所以公子完結婚是在老家。嗯,我個人覺得的話,周史的預言其實看不出來,因為卜卦的對象是公子完本人,齊國當然是異國,異國並不是針對公子完的後代。但是講丈母娘這件事時,慣例的“初,發生了某事”這個格式,倒是更有說服力。】

【《史記》這段其實基本都用的是《左傳》原文,唯獨嶽父懿氏,《史記》寫的是齊懿仲,楊先生覺得這裡是《史記》的失誤。從身份來講,懿仲確實是齊桓公上位的功臣,如果他很欣賞陳完把女兒嫁給他好像也沒問題。】

【但是除了前文說的反對觀點外,懿仲是國氏,諡懿,怎麼想《左傳》應該都不會管他叫懿氏才對。而且丈母娘的預言那麼炸裂,如果真的是這個人,作為齊國公族,真的不是先選擇把陳完斬草除根嗎?】

【哪怕是後人附會的預言,也不應該安在他身上才對,因為就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