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章 桓公十二年、十三年(1)(1 / 1)

馮有些猝不及防地挨了這一拳,連旁邊的熊通都沒來得及拉他一把。他險些咬到自己的舌頭,正考慮著要不要還手,以及還手的話會不會招致鄭國人不講道義的群毆,就聽到旁邊有女子輕笑一聲。

雖然沒有親眼看到,但以馮之見,那應該是文薑發出的。莊薑性子會更冷淡一些,魯桓夫人的寡言則隻是暫時無意招惹魯侯允的權益之計。他暗自觀察過許久了,隱在莊薑身後,文薑面上幾乎沒有一刻是不帶笑的。

不過祭仲除了這一拳倒也沒有做更多,而是退回到了鄭國父子之中。他似乎整個人都輕鬆了下來,徑直便坐在了寤生的旁邊——他們確實更像是朋友。

“多年不見,彆來無恙?”寤生沒有計較祭仲立公子突一事,而更像是老友重逢一般含笑問道。

祭仲的回答十分乾脆:“向來不錯。”他的目光在公子忽和公子突之間掃了一圈後道,“昔日不曾問過,不知君上對曲沃與翼相爭如何看?”

“不必如此隱晦,寡人已知曉那些事了。”寤生笑了笑,感慨道,“禮崩樂壞之世,倒也不稀奇。你大概還不知道,剛才那道聲音所述的都是後世史書中的記載。一切皆是定局,再如何指責他們都是無用。”

他的聲音低沉了幾分:“所以寡人也不怪你。”

“君上雖不怪足,但足問心有愧啊。”祭仲苦笑道。

公子突終於忍不住開口:“隻不知是立吾有愧,還是擅權有愧。”

寤生一個眼神橫過去,但公子突好歹也是做了十幾年鄭伯的人了,真當想要爭辯之時,怎麼可能那麼容易退縮。他隻作不見,緊緊盯著祭仲的雙眼。

“皆無。”祭仲搖了搖頭,“若能使鄭國安穩強盛,公子忽與公子突於我並無差彆。可惜……有負君上遺命。”

“罷了。”寤生拉過祭仲的手拍了拍他的手背,又指向仍在直播的熒幕,“與寡人一起聽聽後世的記載罷,哪怕隻見鄭國一步步走向衰敗。”

【桓公十一年,一開始就是魯桓公多管閒事係列。他先是把周邊的兩個有矛盾的小國杞國和莒國說和了,大家一起簽了盟約。這其實正常啦,畢竟安定的周邊國際環境肯定是有利於本國發展的。】

【雖然這個時代好像沒什麼可發展的,但退一步講誰樂意鄰居天天吵架打架呢,說不定還時不時要抓你評評理。可能是因為這次說和成功了?反正魯桓公又決定再幫宋國和鄭國邁向和平,嗯,理論上是可能的,畢竟鄭國都換新老大了。】

【而且這個新老大還是宋國女子所生,魯國再在中間拉拉關係說點好話,說不定就真能解決宋國和鄭國多年來的恩怨。然而,魯桓公廢了老鼻子勁,和宋莊公會面了三次,花了半年的時間,結果宋莊公說,還是不和好了吧。】

【擱誰誰不生氣?所以魯桓公轉頭就和鄭厲公立了盟約,甚至親自帶兵去伐宋,就為了出這口惡氣,實在是太言而無信了。】

既然都說到這了,允自然想起了這件事,惡狠狠地瞪向了

馮。對方自然是毫不心虛,儘管下巴上明顯的紅腫讓他顯得有些滑稽。

【這件事就這麼沒後文了??[]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畢竟,言而無信而已,帶兵前去表達一下不滿也就算了,總不能真打到魚死網破。接下來則是楚國的事情,桓公十一年,五個小國聯手伐楚,被鬥廉輕鬆破解,顯得莫敖屈瑕有點死板。】

【今年輪到楚國報複了,他們選了絞國做給猴看的那隻雞,屈瑕作為最高軍事長官,這回終於顯得厲害了些。楚國軍隊駐紮在絞國的南門——或許這個國家小到就隻有一座城池,其他的都是些聚落;也可能隻是略寫了,就是都城。】

【軍隊駐紮下來之後,屈瑕並不是很想走常規路線,比如爬城牆。考慮到絞國很弱小,估計沒有什麼有謀略的人才,他決定玩點陰的:行軍肯定有後勤部隊,這時候的後勤可能身份低微,其中有一部分人要采樵,他要用這些人當誘餌。】

【理論上采樵人也是有正規軍保衛的,但現在,屈瑕把負責保衛的人撤掉了。隻留下了采樵人,被絞人俘虜了三十個。由於絞國很小,所以他們可能物資十分匱乏,第一天就急忙把這些楚國的役徒驅趕進了山,大概也是為了采樵。】

【這就正中屈瑕下懷。楚軍駐紮在南門,屈瑕又帶人守在北門附近,還在絞人驅使役徒乾活的山下埋伏。絞人下山遇伏後肯定要逃回城邑,然而已知南門有楚軍,最終就隻能走北門——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但這個描述裡肯定是沒有東門和西門的。】

【然後就被打得落花流水,最終簽了城下之盟。城下之盟是一種習語,簽了基本對一個國家而言是奇恥大辱。比如宋國未來會有一位執政叫做華元,他說哪怕國內易子而食,析骸以爨,也不能應城下之盟。不過這個事兒還早,以後再說。】

在場唯一的宋國人,宋公馮的眉毛緩緩地縮成一團,有些不能置信宋國以後竟然會淪落到如此地步。他可沒有寤生那麼灑脫,直接就發了條彈幕提問:“是誰讓宋國遭遇此等災難?”

【問得好,我不知道啊~我還沒看到那。】

馮一時氣結。

眾人都忍俊不禁。

【又下一年,也就是桓公十三年,主要也是兩件事。一件事依然和屈瑕有關,大抵是這個時期正是楚國努力擴張的時期,所以相關戰爭記載很多。另外一件則比較微妙了,充分體現了什麼叫人走茶涼。】

【先說第一件,前面說到,宋國幫公子突上位是有條件的,要求鄭厲公給他們很多財物。其實要一次可能也就算了,但是沒完沒了鄭厲公肯定受不了,所以就聯合紀國、魯國和齊、宋、衛、燕四國大打了一架,然後贏了。】

【這場戰役有很多有趣的細節。首先是燕,不是我們印象中戰國七雄的燕,而是南燕,小國家不用太在意。然後描述四國打輸,用的是“敗績”,《左傳·莊公十一年》寫到“大崩曰敗績”,也就是說輸得很難看。】

【最主要的是,來看看這個陣營劃分。在鄭莊公活著的時候,齊、衛、鄭才是一夥兒的,齊僖公和鄭莊公

曾經一起去紀國當黃鼠狼;魯國本來一直夾在紀國和齊國之間有點左右為難。】

【現在呢?鄭莊公一死,齊僖公翻臉不認人,就不跟鄭國好了;魯國終於在齊國和紀國之間勉強選了個邊,不過有文薑在問題不算特彆大,畢竟這場仗主要的矛盾還是在鄭國和宋國之間;衛國倒一直是齊國的小弟。】

【怎麼回事啊鄭國,你說如果是鄭忽當政,齊國記恨兩次被拒婚所以決定跟宋國好了倒也就算了。這明明上位的是鄭突啊。誒,不過這麼說的話,是不是可以倒過來理解。也許是齊國自詡正經國家,才不和你這篡位的小宗同流合汙?】

公子突毫無儀態地翻了個白眼,低聲道:“利益使然罷了。”

【開玩笑的,就算齊國真這麼說了也就是扯大旗而已,決定國與國之間關係的本質還是利益。君不見宋莊公推公子突上位,看似因為他是雍氏女的兒子,實際還不是使勁索要財物甚至都到把鄭厲公搞急眼的地步。】

【索要財物說起來好像很短視,但仔細想想,姻親並不能保證不發生戰爭,何況雍氏姞姓,並非宋國公族為其一。其一,與其指望鄭厲公上位以後給宋國帶來好處,怎麼想都不如把原本也算得上稱霸一方的鄭國直接給攪亂對不對?】

【內亂來上一輪,哪個國家都吃不消的。就算不至於直接衰落,但是也很容易就會傷了元氣,尤其對這種稱霸的國家,一旦有弱點,其他國家自然趨之若鶩。鄰居嘛,自然是既能擋槍,但又不會威脅到自己的才是好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