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秦宵沒回來(1 / 1)

0197、紅頭文件

幾天過後,王波真的給仰亞送來了可靠消息,他托人帶來了一封信,信裡是一份縣裡的紅頭文件。這次,大家想要的事情終於落實下來了。

文件是關於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保護和傳承的。蘆笙及蘆笙舞排在所有其他的地方文化之前。

關於蘆笙及蘆笙舞,是本地區民族文化的精華,也是本地民族文化的代表。必須大力加以保護並加強文化的傳承。鑒於這些,全縣將重新啟動各村寨積極開展蘆笙文化活動。對於蘆笙文化活動開展得好的村寨及民間組織,縣裡將給予大力的支持與扶持。並將在今年年底前,舉行全縣範圍內的大型蘆笙舞比賽。

在全縣大型蘆笙舞比賽當中,重新決出所謂的‘錦雞王’。

獲得‘錦雞王’稱號的,將代表縣裡,參加明年在市裡舉行的蘆笙團圓舞比賽。也將是蘆笙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點發源地,也是本地旅遊文化發展的中心。

這個消息,對於仰亞來說,簡直是比天上掉餡餅還讓人高興的事。再沒有什麼事比仰亞聽到這個消息更高興的了。

仰亞都高興得快哭出聲來了。

這麼高興的事,還是在好幾十年前,仰亞被人民公社宣傳隊錄取的時候。那些年,還在上初中的仰亞,一個人跑到人民公社宣傳隊,向當時的陳團長說他想參加宣傳隊。可是,遭到了拒絕。情況是,當時的陳團長也希望仰亞能繼續上學,繼續念完初中。

而且,在仰亞的家裡,阿爸和阿媽也是反對仰亞不上學而去學習吹蘆笙的。可是,在仰亞的一再要求下,是他自己在吹蘆笙方面的天賦打動了團長,也感動了阿爸阿媽。最後,在被錄取時,仰亞高興得眼淚都流了出來,連續好幾個晚上都睡不著覺。

今天,仰亞又睡不著了。

自從人民公社宣傳隊被解散後,仰亞這一二十多年來,沒有一件事情是讓仰亞高興的。他也對其他的事情不感興趣,他執著的,就隻有蘆笙。哪怕是在那幾年最艱難時期,仰亞身在獄中,也沒有忘記他的蘆笙。

那時,曾有好幾次,仰亞在獄中給其他人表演、給獄中的警察們表演,都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讚許。也因為這,仰亞出獄的時候,監獄長就有心想把仰亞留下來,成為監獄裡一個文藝宣傳員。可是,仰亞想到自己的家裡,想起自己的老父親,想起了自己親愛的妻子務妮,想起了自己兩個可愛的孩子,他沒有留下來,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家裡。

回到家以後,仰亞唯一丟不下的,還是蘆笙。

為了蘆笙,他可以再一次沒有‘名份’地走進教室,把自己所學到的蘆笙,毫無保留地教給家鄉的孩子;也為了蘆笙,他才咬牙堅持開荒種植茶葉;也為了蘆笙,他曾經想辦法把養殖場裡的豬偷偷賣掉來補貼蘆笙的開消。

可是,蘆笙卻在仰亞的一生中越走越艱難。

蘆笙隊、蘆笙唱堂舞、大蘆笙隊,看著看著就要看到光明了。可是,一陣‘風’吹來,又把仰亞的蘆笙夢給吹破滅了。

幾個外國專家的到來,讓仰亞已經‘死’去的心又‘活’了過來。可是,仰亞一直還迷茫著,不知道怎麼才能把蘆笙——這個他一生愛著的東西繼續乾起來,繼續傳遞給下一代人。

可是,以他個人的力量,連仰亞自己都知道,他這微不足道的貢獻,永遠也解決不了整個社會的問題。他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蘆笙,在本地被那些所謂的外來‘物品’、所謂的‘流行’所代替。

而今天,有了這個縣裡的紅頭文件,文件上對於本地民族文化的大力扶持和鼓勵,終於打開了仰亞的心結,他心裡的那一塊重重的石頭,也算是落下了一半。

他要重新讓蘆笙輝煌起來。這是他的夢想,也是他的希望。

當天晚上,仰亞就把寨子裡的幾個蘆笙手召集起來,把紅頭文件的事告訴了他們。

“這回,你們應該有信心和我一起把蘆笙隊重新建起來了嗎?”

“哎呀,文件上雖然這麼說,可是,這上頭的事,我們也拿不準,現在說是扶持,可是到時上面一變,我們不是什麼也沒有了嗎,反而還落得給大家一個笑話。”

“這次,不會像你們說的那樣的,這文件我們都拿到手上了,難道上面還會有什麼變化嗎?”

“仰亞,這可說不準,我們還是等等再說吧,等其他的村寨都搞了,都能夠得到上面的資助後,我們再搞,就不會吃這種眼前虧了。”

仰亞可不想這樣被動地坐著等彆人把事情做出來了,再跟著彆人後面去做,這一向都不是仰亞的做事風格。

“這樣吧,如果你們不相信,隻要你們願意來,從明天起,我就按每天你們的誤工補貼給你們。”

這下,仰亞的心裡有底了。

在這之前,他從阿吉那裡得來的一部分錢,本來也想著這樣去做的。可是,當時真的還是擔心,他不可能永遠都到阿吉那裡去要錢來維持蘆笙隊的事情,所以,仰亞不敢大膽地說出來。

而現在,仰亞得到了這份文件,其他可以不相信,而仰亞是絕對相信的。另外,還有的就是鄉裡裡劉副書記也曾許諾過的。他相信,以後這事,一定能夠做得下去。

“可是,仰亞,這上面的錢都還沒到位,從明天開始就重新成立蘆笙隊並開始訓練蘆笙,這可不是開玩笑的啊。人一來到,這補貼可是要發給大家的,要是沒有,那下一次你再想召集大家來,那可就更難了啊。”

“這個你們放心,隻要明天你們能來,我當天就給你們發誤工補貼。”

有了仰亞的承諾,再加上幾個老蘆笙手心裡也開始被仰亞說得蠢蠢欲動的。大家抱著試一試的心情,第二天,本寨子裡在家的幾個蘆笙手,終於又出現在了老曬穀場上。

久違的蘆笙,又在古老的寨子裡響了起來。

當天晚上散場的時候,仰亞信守承諾,把每個人的誤工補貼發到了每個人的手上。

直到現在,大家才知道仰亞說的是真的。仰亞真的現場給誤工補貼了。

“仰亞,這錢?”

“這個,你們不用管,既然我已經答應了你們,隻要你們能來,我一定會像今天一樣,一分也不會少你們的。”

“仰亞,其實我們也不是非得讓你每天都真的給我們錢。隻是,我們是真的擔心上面還沒有實施,而我們自己把自己給搭上了。到時找誰都不是。那既然你敢肯定上面會做好這件事,那也就沒必要真的每天都給我們發誤工補貼。隻要你記住,一個月給我們發一次就行。”

“好,那就這樣,從明天開始,我把你們每天來的人都記下來,一個月給你們計算一次。”

大家看著仰亞這是來真的了,從這一天開始,蘆笙手每天晚上都能夠按時到曬場上來練習,而且來的人越來越多。

至於家裡的那些農活。在農村,除了最忙的春耕和秋收,其他的時間,基本也沒有什麼大事,如果你待在家裡,好像每天都有做不完的活。可是,一旦你有事情去做了,家裡的其他人多伸伸手,事情也就做出來了。

蘆笙手們能從仰亞這裡拿到誤工補貼,家裡的人也不好再說什麼了。甚至有些人還開始羨慕起來。

“哎呀,你們看看,這仰亞叔(仰亞現在在村裡,已經適合大多數人都叫‘叔’了),又要把蘆笙隊整起來了。”

“聽說這上面正在鼓勵下面各個村寨把原來的蘆笙舞整誰起來,聽說,誰整起來了,上面還會有一定的補貼。那不願意來乾呢。”

“是呀,現在仰亞叔都把每天參與來練習蘆笙的人的名字都登記了,一個月給大家發一次誤工補貼,所以,大家還是挺積極的。”

“可是,現在,有什麼紅白喜事,大家也不請蘆笙了,也不知道這蘆笙跳來還有什麼用。”

“你沒聽說嗎,上面都說了,這是上面下來的文件,要保護什麼地方民族文化,什麼非物質文化遺產,既然上面有政策,又給錢,那學學總是有用的。”

村裡的人們白天晚上的議論著這件事,仰亞他們也一天天地訓練著。把前幾年丟掉的那些東西又慢慢地練了起來。

有了本村蘆笙手的啟動,仰亞想著,要想把蘆笙練習好,成立一支好的蘆笙隊。因為現在,農村已經有好些人外出務工了。就本村這都數得過來的幾個人,是成立不了一支好的蘆笙隊的。所以,仰亞想到的,還是像前幾年那樣,把附近幾個村子裡的蘆笙手都動員起來,成立大蘆笙隊那才有‘搞頭’。也才能在下一步搞什麼大型的蘆笙舞比賽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更不用說代表縣裡到市裡去參加什麼大型蘆笙團圓舞比賽了。

這邊的蘆笙手們,慢慢地已經走上了正規,也就是每天已經可以固定下來,晚上一起來訓練了。仰亞才能騰出時間來。他要到附近的其他幾個村寨裡去說服大家,仍然成立像前幾年一樣的大蘆笙隊。

其他幾個村寨的情況基本也和仰亞他們村寨差不多,也都是大部分人,特彆是年輕人大多都到外面去了,隻有一些老弱病殘以及小孩等的在家。仰亞碰到的,也是同樣的情況。他們不相信現在吹蘆笙還會有什麼前途。所以,都會以家裡面的事情太多、沒時間來推脫。

其實,鄉村裡的人想法也很簡單。等仰亞把可以給他們的誤工補貼也說出來的時候,還是有幾個人動了心,願意跟著仰亞一起繼續去學吹蘆笙。

可是,其他村寨裡的蘆笙手,可不像仰亞他們寨子裡的蘆笙手那麼方便,仰亞不可能把大家每一晚上都召集到仰亞他們村去一起學習。所以,仰亞隻能采取流動的方式,由仰亞本人分彆到附近的幾個村寨裡輪流培訓。

仰亞走了一圈,把原來附近他成立大蘆笙隊的幾個村寨都走了一遍。雖然,人,沒有像以前那麼多,但是,以前跟著仰亞一起大蘆笙隊的、還在家的人,都願意重新跟著仰亞一起練習了。而且,聽說是每練習一天,還有一定的誤工補貼後,還有一些原來不願意參加的人也參加了進來。

不管他們是出於哪種目的,現在,隻要是願意來的,仰亞都願意接受。首先把人氣做起來了也才能達到擴大蘆笙隊的影響力。也才能談得上下一步的打算。仰亞是抱著很大的目標和希望的。

仰亞用了幾天的時間,在各個村寨裡都進行了一定的培訓,加上原本大多數人都有一定的基礎,所以,仰亞也在各自的村寨裡挑選出一兩個負責人來,具體負責本寨子裡蘆笙手的培訓和練習。

這邊,有了仰亞的開始,在原來幾個蘆笙手的負責下,在沒有仰亞的時候,大家也在認真地練著。

仰亞正想著把第一階段的基礎練習好後,再進行下一步提高。這天,鄉鎮裡面的劉副書記終於來到了。

其實,從上次回來,後來又收行了王波托人帶來的紅頭文件,仰亞差不多都忘記了鄉鎮裡面劉副書記這事了。今天,劉副書記親自趕來。才又讓仰亞想起了那件事。

“哎呀,劉書記,你還真的來到了啊?”

“這不,我答應過你的事情,怎麼能忘記了呢。那我不是說話太不負責任了嗎?”

“沒有啊,我隻是想到,劉書記你很忙,沒時間過來,等過幾天有時間了,我再過去找你。”

仰亞說著,把劉副書記帶進了自己的家裡,倒上了茶來。

劉副書記喝了幾口茶後,說:

“聽說,你們村子裡的蘆笙隊已經開始組織起來,要不,你帶我看看?”

“好!”

說著,仰亞帶著劉副書記朝著曬穀場走,一邊聊起了蘆笙的事。

“仰亞,我們到上面的紅頭文件了,對於上次你說的,成立蘆笙隊的事情,現在上面在大力支持,所以,我們鄉鎮裡也不能落後了。今天,我過來看看,順便把上次答應你的事情給你辦了。”

說著,劉副書記從自己的包裡取出一個信封來,遞到仰亞的手上,說:

“仰亞,這是上次我答應你的一點補助,雖然不多,但是,我想對於你們來說肯定用途很大。下一步,我們也在努力地向上面爭取,我們就把你這裡看成是我們鄉裡的重點扶持對象了。我也了解過你們這一帶的曆史,也了解過你,所以,從你這裡開始,這事一定沒錯。”

仰亞接過劉事書記手上的信封,沉沉的,厚厚的,看來裡面的‘貨’不少。

仰亞也不客氣,對劉副書記說了聲‘謝謝’,然後把信封裝進了自己的口袋。

有了鄉鎮裡的支持,仰亞的信心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