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7 章 嚴苛訓練(1 / 1)

晚上的加訓確實是理論教學。

或者說,是對個人評估報告的一個更細致的分析。

這種分析,對A組和B組來說是不太需要的。在立海大內部,仁王本來就會定期出具類似的報告,並且隨時隨地解答學生的疑問。冰帝那邊則是跡部找了專業團隊,榊教練本身的理論能力也很高,也會輔助進行正選的能力分析。

B組中還有其他學校的球員,但鬆山和崎本的個人能力確實很平庸,伴田教練教導他們的方式已經算是條件下的最優了,沒什麼需要調整的地方。不二和佐伯則是本身的天賦足夠,又並不以網球為理想,那麼過於深入的分析對他們來說也不那麼必要。

仁王對立海大正選們的要求,其實是自己能夠定期給自己做評估報告並且進行自我分析和調整,所以他隻會引導學生,教導他們分析方法。

現在對D組的“理論教學”,其實隻是幫助他們分析。如果球員有心學習,或者決心深入研究,那麼自然也會從仁王的教導中學到具體的研究模式。

不過在場的球員們大多數隻是一邊聽一遍逐漸茫然。

我在哪裡,我在做什麼,我在上什麼講座嗎?

同樣到場的榊教練聽得津津有味,還就理論部分和仁王進行了討論。

而D組的球員中,慈郎已經昏昏欲睡閉上了眼睛,其他人也聽得很辛苦。大石還在堅持,並且看著自己的分析報告偶爾適度提出疑問。唯一精神抖擻的成員隻有乾,不斷在筆記本上奮筆疾書。

訓練營的第二天,算是正式開始集訓。

仁王在早訓前公布了教練組決定的每一組的隊長:“是根據你們昨天的訓練情況和表現決定的。當然,如果隊員有疑問,也可以內部進行調整,但我希望被指定的隊長能夠安撫好自己的隊員,這是我,是教練組對你們的期望。”

“之後的訓練中,隊長會負責隊伍調度,製定出場名單。每一次排位賽結束,都會重新指定隊長,進行人員更換。”

隊長會承擔更多責任,除此之外,還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在安排出場順序時,該把自己安排在什麼位置?是以隊伍的利益為主,還是先保證自己能夠晉級?

如果由教練組來指定每一組的出場名單,那大概率能保證每支隊伍發揮出最強的力量,但那樣就無法發揮出球員的主觀能動性了。每個球員都有自己的喜好和信念,自然還是內部自行決定出場順序更好。

從仁王的角度,隻有最終入選A組才能成為代表隊成員,那麼每個人都應該想辦法在最容易勝利的位置出場才行。但怎麼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呢?每支隊伍的隊長應該有所決斷。

A組的隊長是幸村,B組的隊長是跡部,對他們來說製定出場名單並不難,並且兩個人本身帶隊經驗豐富,在關東地區也有不小的聲望。

對跡部來說,唯一的難題大概就是要不要堅持在單打一出場。

C組的隊長是橘,D組的隊長是大石。

理論上選擇隊長應該參考原本球隊的結構,比如本身是部長的更容易被指定為隊長。C組裡隻有橘是不動峰的部長,“九州雙雄”的名氣也很大。仁王知道橘因為心理創傷發揮不出全部實力,但如果他能夠表現出隊長的風度來,也算是一種成長。

至於D組,雖然D組有梶本在,但梶本也是今年華村入主城成湘南以後才被指定成為的部長,在訓練營裡存在感也不強,目前為止也沒有展現出太強的能力。反而是大石,雖然隻是副部長,但青學部長空缺,大石昨天的表現又足夠沉穩大氣。教練組對大石的評價不低,便決定給他一個機會——又或者說,決定給他一個考驗。

對大石來說,自己到底要打什麼位置,要怎麼分配球員的出場順序,是一個難題。

但如果他有辦法帶領D組打贏C組,並讓自己晉級,那麼在這個過程中,他也會收獲很多。

這整個計劃確實完全體現了仁王的教學風格:高壓訓練,不斷夯實基礎,但又給球員們足夠的選擇空間。

“在身體和心靈上都不斷給學生們加壓。”伴田教練評價道,“這確實是隻適合有能力的學生的教學方式。”

個人能力不夠強,或者心誌不夠堅定,那麼很容易被壓力壓垮。

如果是山吹,伴田教練是絕不會采用這種訓練方式的。但青訓營聚集了關東所有傑出的選手,用這種訓練方式反而很合適了。而且這也不是長期,隻是短期集訓。兩周時間而已,這種程度的壓力應該不會對學生造成太多的負面影響。

老爺子對兩個年輕教練的“心狠”心裡有數。他決定之後花一些精力去觀察球員,如果真的有人承受不住,那麼他這個“溫和派”就可以進場進行一定的心理輔導的。

龍崎教練到此也終於明白了仁王的教學風格。

總教練是仁王,他有決定權。而看情況榊教練和伴田教練也是讚同這樣訓練模式的。

龍崎教練不由得有些迷茫:現在中學網球界已經嚴格成這樣了嗎?如果其他學校都是這種風格……那怪不得青學連關東大賽都進不去了。

她到底也是經過專業教練訓練的,對各種訓練模式和方法都心裡有數。雖然並不適應仁王的教學模式,但事已至此,她也多少明白了越前南次郎的用意。

伴田教練私下裡提醒她,讓她在訓練時間之外也多關注學生的成長。

“也可以稍微借鑒一下立海大和冰帝的模式。”伴田教練說,“有些學生不願意承擔壓力,但也有學生,越是高壓越是能成長。”

亞久津和千石都是這樣的人。伴田教練正是因為想要培養亞久津和千石成才,才積極加入青訓,也打算從仁王和榊那裡學習一些經驗。這不是他擅長的訓練方法,但他卻清楚,想讓亞久津和千石更上一層樓,就需要給他們提供一些壓力和資源。

訓練營就這樣走入正軌。

仁王製定了整體的大框架,而其餘教練也設計了自己擅長的訓練項目。

這些訓練項

目之前由教練組彙總後,由仁王和助教團隊進行分析,安排進入了不同的天數,讓學生們不至於因長期同類訓練而枯燥,也不會因為太經常逼近透支而身心俱疲。

就比如,第一天進行過極限基礎訓練後,第二天就沒有安排太多基礎訓練和體能訓練,而是增加了隊伍內部的分項對抗,專門進行某一項技巧的專項練習。

?拿鐵不加冰提醒您《無所不能的仁王君》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這一天球員們體能沒有耗儘,那麼D組的特訓就增加了基礎練習的部分。

當D組球員們在室內球場進行練習時,他們發現其他組彆有的球員自行進行加訓。特彆是立海大,基本來球場進行加訓了。

梶本震驚:“你們不是不需要加訓嗎?”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真田嚴肅道,“既然今天還有餘力,就繼續進行練習,不能浪費時間!”

太可怕了吧,這些人!

同樣到場進行加訓的跡部,看了一眼在場立海大的正選,暗自決定明天得把冰帝的人也全叫來。

但他不是很高興,因為立海大全員都自覺進行加訓了,而冰帝的人……隻有他一個人。這些人,都不能自覺一點嗎?真是太不華麗了!

這天立海大全員加訓的事也被其他組彆的其他學校的球員知道了。

他們私下裡討論著立海大的勤奮,在歎服的同時也忍不住有了這樣的想法:立海大已經這麼強,卻還是自行訓練,那麼他們和我們的實力差距會越來越大吧。真的能有隊伍能打敗立海大嗎?又或者,該怎樣努力,才能打敗立海大呢?

來到青訓營的都是最傑出的球員,那麼他們天然不會那麼容易服輸。立海大的勤奮和強大,並不會讓他們屈服,反而會激起他們反抗和成長的欲望。

而他們的追趕,又會反向刺激到立海大的球員。

訓練營不知不覺蔓延著這種熱火朝天的奮鬥氛圍,仁王非常滿意。

而在這種氛圍中,大家仿佛也能感受到自己的實力在短期內有了不小的提升:原本基本功並不紮實的選手,在這種魔鬼訓練中自然能夠迅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而本身就很強的選手,也因為過於充實的練習經曆有了“我在成長”的體驗。

很快,幾天的訓練過後,來到了第一次排位對抗賽。

從D組和C組的比賽開始,橘和大石提前帶著隊員進行熱身。

在教練組指定之後,隊伍內部當然也經過討論,但最終橘和大石都穩住了自己的隊長位置,並且在之前幾天的訓練過程中展現出了自己的實力和氣度。

他們走進場中,做最後的比賽準備,A組和B組的球員則在場外準備觀看這場比賽。

“從個人實力來說,D組有機會。”幸村看了一眼兩支球隊的配置,“就看大石能不能把握住機會了。”

“我覺得大石可以。”和橘打過一場的小仁王說,“橘有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