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本的曆史中,日本一家社會調查網站曾做過一項調查,將70到80年代中期出生的一代人,稱作“poin世代”。
沒有經曆過那個時期的日本人,無法想象《poin》在當時有多火。是的,這個詞語甚至超越了電視劇本身,一度成為社會現象,在廣播、電視和人們日常聊天中出現率極其頻繁。
特彆是在卡拉ok,《poin》更是必點歌曲。即使在二十年後,很多人去唱卡拉ok的時候,仍舊會點這首歌,為的就是伴隨著副歌旋律,喊出一句“poin”。
換個便於理解的說法——這是個能和美國人嘴裡的“f-u-c-k”相媲美,帶著濃濃時代印記的鐵板台詞。
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因就是日本人的生活太壓抑了。
就像美國人喜歡用公路文化來標榜自由一樣,日本人是典型的鐵路文化。在這個電車提前20秒發車都要向民眾謝罪的國家,所有人都像行駛在鐵軌上的電車一樣,按部就班,絕不篡越。
甚至自殺,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死在軌道上。
有德性的人會把工作做完交接好,揣好遺書臥軌。一部分更有德性的人,臥軌也要等末班車,以免耽誤彆人上班簽到。
這種刻板與壓抑,太宰治給出了精辟的總結——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
從生到死都在說“抱歉”的日本人,心理壓力非常之大,偏偏這些壓力又很難用言語釋放,於是poin這個用來表達一切負面情緒的詞就火了。
這一世的《poin》比前世來勢更猛。
如果說反町版是“抱怨”,那麼林海版就是“爆發”。
林海版的副歌部分,調子更高,金屬唱腔帶來的穿透力是反町隆史的低音無法比擬的。
同時,在編曲和混音上,兩首歌的差彆也不小。
很多華夏人最初接觸日本歌曲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有過相似感受——太吵。
形成這種感受的主要原因,就出在編曲和混音上。
其實在七十年代,日本歌曲並沒有那麼吵,那時的日本歌曲號稱比bes更苦情,“你愛我、我愛他、他愛你”的歌曲一抓一大把,然而到了八十年代,情況出現了變化。
一方面是音樂人的炫技心理導致的。
進入八十年代後,日本音樂人的炫技心態開始膨脹,到了後來,演化成了“為創新而創新”,反應到歌曲中就是編曲越來越複雜。
有人戲稱,日本編曲師,總試圖把交響樂團塞進作品裡,哪怕那隻是一支廣告pv。
另一方面則是偶像產業的不斷發展導致的。作為快消品的偶像,往往不具備精心打磨過的唱功,因而在混音過程中,會強調伴奏,弱化人聲。
綜合上面兩點,結果就是一不小心就熬成一鍋粥。
反町版《poin》就存在這樣的問題。
林海版則不然。
林海在編曲時,沒有誇張的炫技,在樂器和效果的選擇上也非常的克製,使得歌聲沒有被伴奏淹沒,也就越發具有感染力。
……
於是,“病毒”爆發了。
……
根據事後統計,七月十四日夜,富士電視台總計接到了超過兩千通抗議電話,都是“換歌”引發的,而在記者的街頭采訪中,很多人都表示自己也打了電話,隻是根本打不進去。
“根本不明白他們是怎麼想的,雖然我很喜歡反町,但是主題歌換成他唱的話
(本章未完,請翻頁)
,我隻能說抱歉!”
“如果一開始就決定要換的話,為什麼未完,請翻頁)
態的發展漸漸出現了失控的趨勢。
……
七月十五日下午,在千葉,發生了一起集體跳軌自殺事件,引發舉國震動!
在日本,跳軌自殺沒什麼好稀奇的。日本每年都有超過兩萬次鐵道人身事故,死亡人數在三萬上下。
然而,絕大部分自殺事件都是個人行為,而這次“千葉自殺事件”,參與人數多達十九人,其中更有六人為未成年人!據目擊者稱,這些人在火車即將到站時,高聲唱著《poin》,像企鵝一樣排隊跳下軌道,最終釀成了九死十傷的驚人慘案!
這一下,所有人都坐不住了。
當天,經產大臣約談了富士電視台社長日枝久,日枝久隨後通過電視向民眾公開道歉,解釋說這次的“換歌”是因為版權問題,會充分考慮民意,在後續播出中更正錯誤。
……
到了七月十六日,情況又發生了變化。
這一天,新一期《周刊文春》發售,雜誌詳細披露了林海被捕的始末,被多家媒體引述轉載,引發舉國嘩然。
如果整體去看這篇文章,對林海是極端不利的——其中不僅披露了他的混血血統和偽造身份的行為,還詳細報道了他被捕的前因後果。
不得不說,《周刊文春》的總編新穀學對時機的把握很準確,為了擴大影響,雜誌社還臨時在東京的電車、地鐵車廂裡刊登了廣告,廣告有一個抓人眼球的標題:“愚弄民眾的華夏間諜!”
《周刊文春》這一波騷操作,創造了驚人的銷量,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民眾對林海的批評聲並不多,反倒是同情他的聲音占到了大多數。
為什麼呢?
原來就在頭一天晚上,深田恭子在參加一檔談話節目時,專門提到了林海。
和林海一樣,深田恭子這些天也是炙手可熱的話題人物,因為喜歡這個甜美可人的女孩而專門守在電視機前的人很多。
令觀眾意外的是,恭子在節目中並沒有過多談及自己,反而三句不離林海。
從她口中,觀眾們知道了林海的“half華夏血統”——這個詞是恭子造的,知道他曾經連母親健在都不知道,目前正為振興母親所在地的經濟而努力著……
林海的“淒慘身世”,激發了很多女性的母愛,反倒是他的華夏血統,在普通民眾眼中成了可有可無的事情。
……
到了七月十七日,另一個更有分量的女性接受了nhk電視台的采訪。
她就是剛剛成為三星集團太子妃的林世玲。
林世玲在采訪中,透露了《周刊文春》沒有報道的更多細節,並公開向林海表示感謝。
人們這才知道,林海面對的並不是幾個不良少年,而是持槍歹徒,甚至在與歹徒周旋中,還中了一槍……
當天下午,民團和朝總聯聯合發聲,對林海的義舉表示感謝;幾乎同一時間,華夏駐日本大使館也對外表示,譴責媒體對林海的不實報道和蓄意抹黑。
轉天上午,警視廳迫於輿論壓力,不得不召開新聞發布會,證實林世玲所言非虛,表示關於林海是偷渡者和間諜的指控為不實報道。在發布會上,警視廳還對外公布了前段時間發生的“京都連環殺人案”的一些細節,以及林海為案件偵破提供的幫助。
警視廳同時還表示,會擇期對林海進行公開表彰。
至此,試圖將林海一腳踩死的人隻好偃旗息鼓。
而對於民眾來說,林海這個“男主角”卻遲遲沒有露面,這讓所有人感到好奇。
林海去哪兒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