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第 163 章(1 / 1)

同一時間, 國內體育頻道的直播解說間裡,田汝輝和周繼明兩人也才剛剛從先前男子400米短跑小組賽最後的狂熱氣氛裡平緩下來。

沒辦法,他們雖然確實也是經驗豐富的老解說, 但也正是出於對田徑項目的熱愛才會在這項工作上深耕至今, 正是出於這份熱愛,所以讓他們對於這份工作能夠完成得格外出色,也正是因為這份熱愛,所以有的時候難免無法那麼完美的控製好自己的情緒。

這會兒等到男子400米短跑的小組賽全部比賽完畢, 所有參賽選手均退場之後, 田汝輝和周繼明兩人的情緒也才終於緩解了過來。

此時, 由於時間才隻是下午5點,距離今晚餘下幾個值得關注的賽事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的距離,例如男子撐杆跳決賽的賽事就是8點05才開始。

這是世錦賽的賽事安排慣例了, 當日賽程中較為重要的賽事都會被安排到相對較晚的比賽時間。

因此這會兒, 場上的各個賽事不僅都是資格賽、小組賽, 而且除了男子跳高之外,其餘項目中已經沒有中國隊的參賽選手了,所以這會兒田汝輝和周繼明兩人自然而然的就將注意力放到了即將開始的男子跳高資格賽A組的比賽中來。

其實他們兩人早先在介紹今天的比賽賽程時,提到’值得關注’的賽事時並沒有提及男子跳高這個單項——這當然不是因為男子跳高不值得關注, 更多的原因是, 男子跳高的AB組資格賽相對於’男子撐杆跳決賽’、’男子200米決賽’以及有望奪金的’女子標槍決賽’這三個決賽項目來說, 僅僅隻是資格賽階段的男子跳高關注度自然就低了一些。

即便是與男子跳高同為小組賽的男子400米短跑,這個項目也因為有蘇嶼的存在, 以及中國的男子400米短跑首次登上世錦賽賽場這件事,從而變得備受矚目了起來。

和這些或星光熠熠或賽事重要程度更高的比賽想比較,男子跳高的資格賽就顯得有些平平無奇了起來。

但這會兒距離更晚些時候的重要賽事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隊的這裡的導播自然就將更多鏡頭切換到了男子跳高的單項賽事上了。

直播間裡, 田汝輝看了眼手裡的資料,已經迅速地開始介紹起眼前賽場上的資格賽情況。

“此次多哈田徑世錦賽男子跳高總計參賽選手32名,32名選手將分為AB兩個資格賽組分彆爭奪最終男子跳高決賽的參賽資格——其中AB兩個分組將決出各組前六名的選手,最終獲得晉級決賽的資格。”

像是男子跳高的資格賽和此前蘇嶼參加的400米資格預選賽說起來都是資格賽,但是各自的含義其實是並不相同的。

男子跳高的資格賽階段,所有參賽選手均是達標或是即便未達標也世界成績排名而受到主辦方邀請的參賽選手。

此次世錦賽男子跳高的世錦賽達標成績是2.30米,而所有參賽的32名選手,在本賽季的賽季最好成績中,數據最差的一位也已經達到了2.27米,像是這樣遞補獲得跳高參賽資格的選手僅有不到4位,也就是說,另外28名選手均是成功跳過2.30米橫杆高度後順利獲得了世錦賽參賽資格的。

而現在,在分為兩組的資格賽中,這些選手更是需要憑借自己的實力贏取晉級決賽的資格——在絕大多數選手都具備跳過2.30米橫杆實力的情況下,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的這兩個男子跳高的資格賽分組賽事,將會顯得格外的殘酷。

“目前已經來到場上的是男子跳高資格賽A組的16名參賽選手,稍後在他們之中將隻有前六名選手能夠獲得晉級決賽的參賽資格。”

“同時,我國跳高名將孫宇航以及年輕的天才小將江源都將在這一個分組中登場參賽——在這裡,我們先預祝他們可以在這一個分組中順利晉級,取得一個出色的成績!”

隨著比賽的場景從短跑切換到男子跳高,整個兒賽場上的氛圍似乎一下子就緩和了許多。

倒不是說男子跳高的賽事比賽就不激烈了,隻是像是男子跳高、跳遠又或者鉛球、標槍這些項目,選手們一個個陸續上場,賽前又有一些準備的時間可以留給選手,因此從觀賞性上來說,真正緊張的部分大約就隻有選手助跑開始,然後跨越過橫杆的那一瞬間。

而因為選手跳過橫杆之後,還有橫杆裁判的測量時間和重新調整橫杆高度的時間,再加上男子跳高的選手,在每個橫杆高度上都有3次試跳機會……種種因素疊加下來之後,即便選手們再專業、再配合流程調度,整體的比賽也很容易顯得不那麼緊湊。

特彆是像是資格賽前面幾個高度階段,對於這些參賽選手的難度算不上太高,因此往往淘汰人數少,整個比賽流程就顯得更為冗長。

正是因為田賽的絕大多數項目都具有這一特色,因此如果是不常觀看比賽的觀眾在首次觀賽時,往往就會發現——誒?現在難道不是跳高比賽的階段嗎?怎麼這個選手的跳高剛剛試跳完畢,鏡頭就切換到那個投擲鉛球的選手那裡去了?

就像是現在賽場上正在進行的這一階段比賽,雖然因為男子跳高這裡的資格賽有孫宇航和江源兩人同時在場參賽,國內的導播主視角肯定是切在男子跳高的賽事信源上,可是當選手們比賽之間有空檔,或者是輪到不那麼重要的選手登場時,導播也還是會將鏡頭切到場上同步在進行的男子鉛球資格賽與女子400米欄小組賽上。

國內嘰咕視頻的直播間裡,隨著男子跳高的資格賽A組賽事開始之後,整個公屏彈幕上的氛圍也從先前的萬分激動切換到現在的閒聊模式裡了——

【啊呀,男子跳高的資格賽啊,那咱們中國隊應該沒問題吧?】

【張旭健和江源不好說,孫宇航應該是沒問題的。】

【是啊,孫宇航雖然長了張多餘的嘴,但是他跳高項目上的天賦是真的沒得說,不知道在他職業生涯內,有沒有希望可以刷新中國的男子跳高紀錄啊——他目前最好的成績是2.39米吧?平全國紀錄,之前采訪上他就嘴欠說過,2.40米算什麼,等他來征服……】

【_(:зゝ∠)_嘿嘿,可惜兩年過去了,他還沒能征服2.40米高度。】

直播間裡的吃瓜群眾們看著田徑迷們的討論,那真是看得一愣一愣的。

【誒,不是,大佬們,為什麼看你們談到其他運動員的時候,都是一副要好好保護的樣子,在談到孫宇航的時候,恨不得自己先黑一把啊?】

_(:зゝ∠)_

實在是這其中的對比太鮮明了。

就像是嘲笑孫宇航還沒能攻克2.40米高度這件事一樣,這要是擱在其他運動員身上,那是必不可能被嘲諷的,還得好好給人解釋一下運動員的狀態沒那麼容易爆發突破。

但在孫宇航這裡吧……

那就是:快跟我們一起笑!

公屏彈幕上因為這個疑問的出現,讓田徑迷們的彈幕滾動都卡頓了一瞬間,半晌之後,才有人幽幽歎氣——還不是因為孫宇航長了張嘴?

於是有人開始細數孫宇航的經典采訪語錄。

像是記者問他今天在第二個高度試跳階段和第三個高度試跳階段的狀態反差較大,問他哪個階段的狀態是他的正常表現。

又有記者問他在跳躍過杆的一瞬間心裡在想些什麼……

當然,田徑迷也承認,這些記者的專業素養有些問題,提出的采訪問題很有些不靠譜。

但這種事情換在一般選手那裡大概就含糊隨便回答一下就算過了,可在孫宇航這裡,含糊一下那是不可能的事兒,當時就給他懟了回來。

——你今天出門先邁左腳,回家先邁右腳,敢問您先邁哪隻腳是正常的啊?

所有看過當初這個采訪視頻的田徑迷們都還能夠記得那一瞬間腳趾扣地的衝動——不是替孫宇航摳的,主要就是替那個記者摳的地。

沒辦法,孫宇航的回答雖然很欠,但道理就是那個道理。

對於孫宇航來說,他當時的兩個高度試跳,或許是一次失敗然後才果然,另一次是一次性成功,但是對於運動員來說,在跳高的比賽過程之中出現失敗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如果記者是觀察到孫宇航整個比賽過程中都比較緊繃,連續出現不應該存在的失敗,那時候再來提問他的狀態是否正常才更合理一些,而不是抓著孫宇航實際發揮很好的一場比賽中的某兩次試跳問題來提這種莫名其妙的問題。

而至於另外一個問他跨越橫杆的時候在思考什麼的這個問題,就更離譜得多了。

所以孫宇航當時的回答就顯得更不客氣了一些,直接問他——看得懂比賽嗎?看不懂的話下次換個記者來好嗎?

其實就孫宇航的這些表現和回答,他也未必真的就故意跟你找茬,隻不過他的性格吊兒郎當且嘴欠的特質在采訪中可以說是表現得淋漓儘致了。

而且他不僅是對記者嘴欠,對田徑迷們也嘴欠,原本還真有一些喜歡個性選手的田徑迷們喜歡他的,結果被他嘴欠嗶嗶了幾回,就成了孫宇航的’黑粉’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那種黑粉,而是跟孫宇航互損互懟的那種黑粉。

舉個例子的話就是——蒸煮為他自己的發言扛大旗,我們隻負責吃瓜和看戲,正主發言請不要誤傷粉絲。

像是這會兒在嘰咕視頻直播間裡對著孫宇航開嘲諷的,十個裡面應該有九個都是孫宇航的正經黑粉。

吃瓜群眾們:……目瞪口呆.jpg

行、行吧。

知道你們田徑迷們玩兒的花,沒想到你們玩得這麼花啊?

當然,有在討論孫宇航的,自然也有在討論江源的,畢竟江源是此次中國隊內除了蘇嶼之外年齡最小的一位選手,再加上當初有一段時間蘇嶼、江源和周宇昂的熱搜是捆綁在一塊兒的,因此有不少吃瓜群眾都對江源還有一些印象。

【哇,這個江源隻有16歲嗎?他看起來至少比蘇嶼大個一兩歲吧?感覺已經是俊朗少年人的模樣了,就是氣質看起來有點過於溫和,和邊上孫宇航那個吊兒郎當的樣子真是格格不入。】

【↑前面的朋友,你覺得江源比較成熟……是因為他的個子比較高吧?=w=(這裡沒有嘲諷嶼帝的意思,16歲1米77,很高了哦!)】

【↑?前面的朋友,如果你不加括號裡的那些內容,我就信了你沒有嘲諷蘇嶼的意思了_(:зゝ∠)_你這個括號未免有點太明顯……】

因為比賽的節奏沒有那麼快,再加上這會兒才是男子跳高資格賽階段的第一個橫杆高度的試跳階段,整個兒直播間裡的氛圍實在是分外的輕鬆,於是導致直播間裡聊什麼的都有。

原本正聊著這些零零碎碎的話題呢,突然之間,直播間裡就有人冒了出來——

【朋友們,千萬不要對當前橫杆高度的難度有好奇——彆問我為什麼。】

???

這話一出,還是帶著會員的炫彩光效閃過去的,直播間裡的吃瓜群眾們當時就迷茫了。

這話什麼意思?

很快,有人看了一眼此時賽場上的情況——男子資格賽A組正在進行第一個高度階段的試跳,就在剛剛,包括江源和孫宇航在內,都已經順利的一次性過杆。

而賽場上選手們經曆的第一次試跳高度是2.17米。

絕大多數單純看比賽的吃瓜群眾們還沒有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倒是有田徑迷們思考了一下,笑了起來——

【朋友,你不會去試跳了吧???】

那個炫彩光效字體的群眾默默在公屏上留下了一個句號,然後引來了全屏田徑迷們的’哈哈哈’。

不過單純的吃瓜群眾們實際上還是不太清楚這其中的意義,於是還有人在問為什麼在笑的。

直播間裡的田徑迷們倒是也不遮掩,而是直接表示:【不了解情況的朋友可以找找身邊2.17米這個高度的參照物,或者實在不行,就彆2.17米了,身邊有1米8出頭的朋友嗎?你們站起來目測一下,自己有沒有能力跳過1.8米的高度先?】

【哦,對了,為了方便身邊沒有1.8米朋友的,各位可以回頭找找自家的房門——通常來說,房門的高度不低於兩米不高於兩米四,也就是說,2.17米的話,高度基本可以參考你家房門浮動。】

吃瓜群眾們:……哈?

上一秒,所有人還在集體懵逼,下一秒,這些吃瓜群眾們忽然之間垂死病中驚坐起。

是的啊!!

2.17米,那是個什麼高度啊?

他們這些吃瓜人平時雖然兢兢業業的在吃瓜,關於這些數據也聽了不少,可就像是很難在實際現實生活中感知到0.01秒是個什麼速度一樣,平常人對於2米以上的高度也是沒有太多概念的。

他們隻會覺得世錦賽的男子跳高達標的標準線都是2.30米了,那2.17米的高度挺起來好像就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了。

可這會兒一旦將2.17米的高度具象化之後,特彆是有的吃瓜群眾直接原地一蹦三尺高,轉身就站到了自己房間的房門前之後……

不少人在默默仰頭看了一眼房門的高度之後,都當場倒吸了一口冷氣——

【媽呀,2.17米,我剛剛量了一下我家的房門,2.05米,這就是說賽場上那些選手剛剛跳起來的高度已經超過我房門12公分了?!】

【……我家房門是2米20,跟2米17差不多高吧,我現在仰頭看著它,就很僵硬——實不相瞞,剛剛我自己試著起跳了一下,我就算跳起來,腦袋也到不了我房門的高度……更彆說讓我直接跳過它了。】

【跳起來腦袋頂都到不了房門高度的+1,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今晚的康橋水裡泡滿了沉默的我。】

可以說,許許多多的吃瓜群眾們原本是根本搞不懂跳高的難度的,他們所能夠聽到的就是那一係列的數據。

而數據這個東西吧,挺起來好像是很厲害,可是對許多人來說又是沒有實感的。

於是不少人直到這會兒學會用家裡的門板又或者書櫃之類的東西做出對選手跳高高度的準確類比之後,才真正對世錦賽的水平有了一個比較準確的理解。

【沉默了,這個高度,怪不得呢……我之前還覺得有些問奇怪,怎麼國內有挺多跳高的比賽,選手跳個2.20之類的就能夠奪冠了,合著能夠跳過2米20米的選手,都已經可以人肉直接跳過這種堪比房門的高度了……

這個高度給我,彆說是助跑之後人肉起跳跳過去了,就是給我一個腳手架讓我爬過去我都夠嗆。】

嘰咕視頻的直播解說間裡,不少人在看到這個說法之後,都心有戚戚焉的點了點頭——可不是嘛?就自家房門的那個高度,他們使出吃奶的勁兒恐怕都很難爬的上去,就更彆提跳躍了。

而這種堪稱可怕級彆的跳躍,對於世錦賽資格賽階段的這些選手們來說,卻還隻是’最低難度’的起始高度試跳。

在這一瞬間,這些直播間裡的吃瓜群眾們突然之間對運動員的’爆發力’和’彈跳能力’的天賦有了一種實感,同時也為幾分鐘前覺得’2.17米這個高度的試跳沒有什麼大不了,一次性過杆都很正常’的自己感到了無比的羞愧。

總之,這樣的天賦和能力,真是太可怕了。

***

同一時間,多哈哈裡發體育場的後場休息室裡,蘇嶼和詹佑銘正在一塊兒看著賽場上的男子跳高的資格賽。

當前,2.17米高度的試跳已經全部試跳結束。

必須說,在這個高度上的試跳對於世錦賽上的這些參賽選手來說,確實算不上有太高的難度。

16名選手中,有14人都是成功的一次性過杆拿下的這個高度,餘下的選手中,有一人是二次試跳成功過杆,另外一名選手則是三次試跳成功過杆。

但最終,至少在2.17米這個高度上,是沒有選手遭到淘汰的。

很快,在2.17米的高度全員過杆之後,現場的主裁判發話,將場上的橫杆高度從2.17米調整到了2.22米,在由橫杆裁判調整並測量準確之後,新的一輪試跳才又開始了。

後場休息室裡,蘇嶼這會兒趴在按摩床上,廖醫生正幫他按摩放鬆呢,他一邊看著電視機裡的比賽,一邊還跟詹佑銘閒聊著。

“佑銘哥,你今天的比賽時間是今晚10點40,你為什麼不在酒店裡多休息休息?”

詹佑銘坐在休息室的凳子上,優哉遊哉的看著現場電視直播,姿態輕鬆道:“這還用說?在酒店裡一個人呆著多無聊,我的賽程不像你那麼密集,你連續這麼多天這麼多槍下來都能扛得住,我難道狀態還能比你差嗎?”

在笑嘻嘻的說完這些之後,詹佑銘又握了握拳頭,笑道:“當然,真正的原因是……哈裡發的休息室可比酒店有氛圍多了,在酒店裡等到晚上8點再來哈裡發?我擔心自己在酒店裡會無聊得睡過去。”

詹佑銘的這番話當然有些誇張,但是蘇嶼想了想也確實挺有道理。

此時哪怕他們在後場休息室裡,實際上偶爾也能夠感受到觀眾們興奮的聲音和振動,在休息室的這個環境裡,他們能夠明確的感受到比賽正在一點一點的逼近,自己隨時就要登場……

對於提升選手的賽前狀態確實是有一定好處的。

就在他們兩人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的時間裡,休息室裡的大電視中突然傳出了現場官方解說員誇張的驚呼聲——

“淘汰!”

“觀眾朋友們,這是本場男子跳高比賽中首位遭到淘汰的選手——在連續三次的試跳中,他都沒能夠跳過2.22米的高度,很遺憾,現在他將離開世錦賽的賽場……!”

這位率先從世錦賽男子跳高賽場上被淘汰的是來自肯尼亞的選手,而隨著這位肯尼亞選手的失敗,在2.22米的高度上,’淘汰’的魔咒似乎開始蔓延了開來。

除了這位肯尼亞選手之外,還有來自日本、澳大利亞、美國和德國的四名選手也在2.22米的這個高度上同時遭到了淘汰。

一時之間,賽場上原本的16名參賽選手就迅速的被削減到了11人。

此時,距離最後的6個晉級席位,還需要再淘汰5名選手。

***

賽場上的選手休息區內,由於此前每一位選手輪換上場的間隔時間較長,不少選手在下場之後都會直接再穿上自己的長褲和運動外套,以此來保證自己的身體溫度不輕易消散。

而這會兒在休息區的位置上,孫宇航看著邊上的江源,笑嗬嗬的對他道:“淘汰了5個了,不錯嘛師弟,你現在還健在啊?恭喜你順利逃離了倒數前五的席位喲!”

江源原本正將自己外套的拉練拉到最高,將自己的小半張臉埋在衣領裡閉目養神,在聽到孫宇航的聲音之後,他微微睜眼,看了眼孫宇航,淺淺笑道:“放心吧師兄,你還是先擔心一下自己不要在比賽裡’發揮失常’才對,畢竟區區2.40米以內的高度,就跟吃飯喝水一樣簡單,對吧?”

孫宇航:“……”

:)

擦,這個笑臉小狐狸。

孫宇航這輩子都沒見到有人能夠把他的采訪經典段子揉吧揉吧然後重新丟到他眼前的狠人。

孫宇航在這一瞬間深深的覺得,就他這個師弟,把皮膚切開之後,流出來的血估計都得跟張旭健一樣的黑。

也不知道他們跳高組怎麼了,怎麼淨招了這些黑心肝的家夥?

孫宇航是一點兒沒覺得自己也是一朵奇葩,他是深深的覺得跳高組除了他之外的另外兩個黑心肝的家夥是真的不行——就該把這倆丟到一個分組去,最後一決勝負,看看誰的心肝更黑點兒。

孫宇航因為江源的發言懶得理他,江源也懶得繼續發言,於是眼睛微微一閉,繼續坐在席位上閉目養神了。

不過,此時的賽場上,隨著2.22米高度上5名選手的淘汰,剩餘賽事的進程變快了許多。

現場主裁判在5名淘汰選手離場之後,發出指令讓橫杆裁判將橫杆高度調整到了2.26米——橫杆的抬升幅度比先前少了1厘米。

從這個橫杆抬升數據的變化,不少經驗豐富的田徑迷們也已經看出來了,這一次的男子跳高晉級資格最終估計會卡在2.29米高度到2.31米高度上。

像是國內的體育頻道直播解說間裡的田汝輝和周繼明兩人也都已經做出了類似的判斷——

“當前階段對選手們的篩選基本上就是對選手硬實力的篩選,選手的比賽戰術思維等方面的能力在這個階段很難發生太大的作用——眼前的這個情況對於江源來說實際上是比較吃虧的。”

“因為我們知道,在過去的許多比賽之中,江源通常都是依靠他的大心臟還有他極其出色的戰術頭腦來和他的對手在比賽的最終階段進行一種’纏鬥’,但現在,比賽還遠遠沒有達到可以進入’纏鬥’的階段,選手們相互之間就是一個純粹硬實力的比拚……”

直播間裡,田汝輝和周繼明兩人還在梳理著賽場上剩餘選手的情況。

此時場上剩餘的11名選手之中,已經沒有賽季個人曆史最好成績低於2.30米的選手了。

也就是說,江源此時就是賽場上剩餘選手中實力最薄弱的那一批,場上此時的情勢對於他是極為不利的,他現在身上的壓力也一定是十分巨大的。

畢竟在面對這麼多強手的情況——其餘的那些對手中,有本賽季中曾經跳過2.40米高度的對手,也不乏跳出過2.38米、2.37米高度的選手。

在這種情況下,他如果想要順利晉級,就必須保證當前能力極限也就在2.30米附近的自己,可以至少成功的跳過2.26米的高度和稍後2.29米的高度——而且需要儘量不要有失誤。

這個難度即便是對於狀態一向十分穩定的江源來說,也是非常高難度的挑戰。

但沒有辦法,這就是世錦賽的資格賽賽場——他雖然拚儘全力獲得了踏上這個賽場的資格,可是隻要他想更進一步,就必須要面對這樣的困難挑戰。

很快,2.26米高度的第一輪試跳正式開始。

在剩餘的11名選手之中,孫宇航的序號在第6位,江源的登場序號在第9位。

當前面的幾名選手都陸續進行完第一輪試跳時,孫宇航已經脫掉了自己的長褲和外套,做好了熱身準備。

在他去往助跑區之前,他還咧著嘴吊兒郎當的回頭看向了江源,朝他揮揮手:“師弟,等你喲。”

而這位中國隊當前的跳高第一人,並沒有給人任何為他提心吊膽的機會,在2.26米高度的第一輪試跳時,就姿態輕鬆的越過了2.26米的高度。

嘰咕視頻的直播間裡,已經懂得了2.26米高度是個什麼含金量的吃瓜群眾們這會兒看著一貫嘴欠的孫宇航,看著他成功過杆之後翻身而起時的那個瀟灑肆意的咧嘴笑,不少人忽然之間明白了為什麼孫宇航明明嘴那麼欠,但是仍舊能夠有不少的粉絲擁躉。

實在是他在跳高賽場上的表現太過引人注目,那種仿佛身體之中暗藏了彈簧一樣的爆發力與實力,還有他在越過橫杆時候的那種肆意的姿態——當他在海綿包上輕鬆的翻身而起時,那種隨性與自由的感覺確實很難讓人不被他吸引。

而在孫宇航的這一次試跳結束後,不少人也注意到了在選手休息區的位置上,江源也早已經站起身脫掉了自己的外套和長褲,正在做他這一次試跳前的熱身準備。

相比較於孫宇航的輕鬆,2.26米的高度對於江源來說已經是一個會有失敗幾率的橫杆高度了。

但如果這一場的比賽之中,孫宇航沒有跟他同組參賽的話,那麼江源或許還有可能會在這個高度上出現疏忽。

可在與孫宇航同組的情況下,江源決不允許自己在大概率可以過杆的情況下,因為任何的失誤而讓自己在2.26米的高度上出現過杆失敗的情況……!

面對孫宇航的笑臉,江源則早已經收起了自己慣有的微笑。

在這樣的賽場上,他與孫宇航同為中國隊的隊友,他自然不可能期望孫宇航出現任何失誤。

而他又並不想輸給孫宇航。

既然這樣,那麼他就隻剩下最後一種選擇了——那就是在孫宇航每一次成功過杆之後,也竭儘全力讓自己也保持住百分百一次性過杆的成功概率……!

帶著這樣的信念,江源站到了自己所在的助跑區起跑線前。

在他的眼前,隨著主裁判示意他可以起跳之後,計時員就已經開始時刻關注著邊上的計時表了。

“嘀嗒、嘀嗒。”

計時表的指針在一點一點的轉動著,而就在計時員已經要開始舉旗子提示他最後的倒計時時間時,就見這個站在起跑線後的少年深吸一口氣,邁開了他的助跑步伐。

當他開始助跑起跳時,他的每一個步伐都’踏踏、踏踏’的踩踏著一種準確的節律,隨著他的助跑越來越靠近橫杆的位置,他的速度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快。

直到最後倒數兩步的時刻,江源的步伐才又出現了一些改變。

最後的兩步將他助跑所帶來的橫向力量開始向著縱向向上的力量轉換,直到他的最後一步踩踏蹬地——他的發力腿迅猛的向下踏步,然後他的兩條手臂也同時用力的向下揮動……!

蹬地——起跳——騰空!!

當江源的身體隨著他的蹬地力量騰空的一瞬間,他開始感受自己的騰空幅度,然後在感受到自己即將來到最高點之前,他的身體在半空中扭轉姿態,他的兩臂在他騰身之前就已經先一步越過了橫杆,然後是他的頭部、肩膀、前胸、腰部……

他的身體姿態在半空之中仍舊依靠髖部的力量讓他的腿部可以在他上身已經過杆下沉的同時挺起過杆……

當他的腿部也借著這樣的力量完美的越過這道2.26米的橫杆時,已經肩膀先觸地的江源在觸地之後迅速的一個翻身而起,起身之後,他迅速的抬頭看向了橫杆的方向——

橫杆,紋絲不動!

“太好了!!!非常漂亮的一次性過杆!!”

體育頻道的直播解說間裡,田汝輝和周繼明兩人在看到江源的這個一次性過杆表現之後,都興奮的叫了一聲好!

不論之後的情況怎麼樣,但至少在現在,在剩餘的11名選手在競爭最後的6個決賽晉級席位的此刻,賽場上屬於中國隊的孫宇航和江源兩人都在此刻關鍵的戰局中保住了自己的一次性過杆率。

這基本也等同於保住了他們當前的排名位次。

當江源成功過杆之後回到自己的休息區位置上時,孫宇航挑眉看了看他:“嘿,不錯嘛,師弟,不過下一輪的2.29米可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喲?”

江源也看了孫宇航一眼:“彼此彼此——下一輪2.29米高度的試跳,希望你不要比我先一步失誤啊,孫師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