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第 173 章 冬訓日常(1 / 1)

2019年11月5日, 在這個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周二,田徑國家隊在B市田徑國家隊訓練基地中舉行了冬訓啟動儀式暨冬訓誓師大會。

包括田協的主席、副主席、秘書長,以及國家隊此次冬訓大名單上的選手、教練員以及隊醫等後勤保障人員還有各個省市田徑中心的負責人均出席了這一次的誓師大會。

之所以這麼隆重, 也是因為這是奧運年前的最後一次冬訓, 不論是田徑國家隊方面還是上級的主管領導部門,所有人都期待著國家隊中的選手們可以在明年的東京奧運上創造出一些全新的輝煌成績來。

在11月5日的啟動儀式暨誓師大會之後, 國家隊全員又開拔去往了軍訓基地完成了為期7天時間的軍訓,直到11月12號軍訓結束,時間轉到11月13日, 事實上的冬訓才算是正式開始。

這一次的冬訓, 在短跑隊這裡,除了100米、200米和400米各個項目均新征召了兩名青少年選手之外,國家隊面向全國各個省級隊伍還征召了100米於少傑、陳培傑、高天武,200米高彥鬆、李清辭、張磊,400米林澤凱、張明亮、李銘洲等選手。

再算上國家隊內原有的鄭天錫、馮楚明、蘇嶼、詹佑銘、周宇昂等幾人, 光男隊這裡的參訓選手就高達20人。

當然,征召選手受訓和實際上最終能夠留在國家隊的選手大名單上還是兩碼事。

像是100米和200米這裡, 目前算上鄭天錫、馮楚明、蘇嶼和詹佑銘, 光這4個當前100米和200米短跑的王牌選手,就已經足夠湊滿明年東京奧運男子4*100米接力隊伍的正選陣容了。

而明年田徑國家隊的4*100米接力隊正選選手加替補選手的總名額隻有6人,也就是說,在這一大串征召選手中, 如果他們想要爭取明年的東京奧運會參賽資格,最大的機會就是爭奪剩餘的兩個替補名額。

又像是葉明浩、蔣若輝這些年輕選手, 他們雖然看起來因為集訓營的篩選,即便冬訓結束後也有2-3年時間可以保留在國家隊受訓的權力,但現在擋在他們跟前的第一個攔路虎就是’2020世青賽的參賽資格’。

如果他們無法成功獲得明年世青賽的最終參賽資格, 那麼很有可能他們在國家隊內的‘待考核’時間還會進一步縮短。

總之,對於任何一位進入了冬訓大名單的短跑選手來說,他們都不希望自己在進入了大名單之後再一次錯失進入或留在國家隊的機會。

因此,從11月13日的冬訓首日開始,田徑國家隊的短跑室內訓練館,這些被征召進國家隊的短跑選手就拿出了拚命訓練的架勢,務求要給國家隊的教練組留下良好的印象。

訓練場旁,詹佑銘看著這些一大早就已經在玩兒命訓練的選手,一本正經的感慨:“哎呀,年輕就是不一樣。”

蘇嶼:“……”

詹佑銘看到了蘇嶼臉上那古怪的神情,抬手捏了捏他的臉頰肉,調侃道:“喲,蘇小嶼,你這是對哥有什麼意見嗎?”

蘇嶼艱難掙紮了一下,沒能從詹佑銘的’魔爪’下脫身,於是隻能擰著眉頭,聲音含糊的回答:“咕……沒有。”

詹佑銘’嗬嗬’了兩聲,得意道:“乖。”

說著,詹佑銘大概是覺得蘇嶼臉上的手感挺好,又戳了兩下,直戳得蘇嶼瞪著他退開了步遠,才笑嗬嗬的又湊到蘇嶼身邊一把將人摟住道:“蘇小嶼,你的那個綜藝還有那麼些廣告到底什麼時候上?哥出國之前還能不能看上了?”

蘇嶼在嘗試再次掙紮又失敗之後,才又幽幽歎了口氣,賭氣道:“我不知道。”

這倒不是他瞎說,畢竟他隻管參加節目和廣告的錄製,至於節目打算在什麼時候上,廣告方打算什麼時候投放廣告,這些安排他都沒有了解過,都是田管中心那裡市場推廣與營銷部的工作人員在幫他後續對接。

詹佑銘自己這段時間也拍了好些個廣告,倒是也知道這些事情他們管不著,頂多就是這兩年直播的熱潮興起,有部分的商務合作會要求運動員後續參與一兩次線下的品牌見面會,那時候他才會知道廣告已經正式投放了。

他這麼琢磨著,摸了摸下巴:“可惜了,那看來我和老鄭他們出國之前應該是看不到你的那個綜藝了。”

詹佑銘之所以這麼惦記蘇嶼的這個綜藝,主要就是節目組那裡的預熱熱搜炒起來之後,當時陪同蘇嶼去錄製節目的崔岱澤說節目組預熱裡面炒作的人就是蘇嶼,這才吊起了詹佑銘的胃口。

而詹佑銘之所以這麼關心這個問題,是因為他和鄭天錫、馮楚明他們幾個,另外附帶還有陳培傑、於少傑、李清辭等幾個潛力不錯的選手算是給他們做陪練,在這次冬訓期間都直接被國家隊安排到海外訓練基地去受訓了,回頭很難第一時間關注到國內的消息。

目前他們雖然還在國內訓練,但這實際上不算是他們的正式冬訓,隻是他們幾個出國前的一次’出訪前集訓’,這個集訓主要目的是在出國訓練之前給他們’緊緊皮’,讓他們繃緊了弦兒,出國好好訓練彆在國外用訓練的名義瞎玩兒。

“唉。”詹佑銘頗有些憂鬱的看向蘇嶼,問他:“蘇小嶼,你真就不打算去海外基地受訓了?”

蘇嶼聽到這個問題,再度搖了搖頭。

這個問題,當初在世錦賽期間裴定山就問過他了。

蘇嶼認為,目前的階段,裴定山就是最熟悉了解他的教練,作為未來國家隊的功勳教練,蘇嶼並不覺得海外訓練基地的教練就一定能夠有超過裴定山的水平。

就像是這一次的冬訓,在正式開始之前的這一段時間裡,裴定山已經針對他需要改善的方向為他安排了多項訓練內容,包含長達八周的助力跑訓練、新的間歇跑訓練方案。

同時根據過去這幾個賽季他的訓練數據和成長數據,裴定山手上有一整套圍繞他形成的完整的運動表現集成內容,其中涵括了從2017年到目前為止的完整數據,也包含了18年、19年原有的完整訓練分期時間表。

與此同時,這些時間表上也記錄了裴定山在每個訓練周期中為他製定的各項訓練目標——包含循證驅動、表現優化、疲勞管理、損傷預防等一係列內容。

裴定山為他製定的所有訓練內容,包含訓練量、頻度、組數、密度,以及訓練方式、連續順序、時長等等,都是根據既有的目標、他的身體情況、計劃中的年度賽程及強度等最終製定的。

可以說,不論是蘇嶼每一毫厘的身高、體重、肌肉變化,都會對裴定山的訓練計劃產生一定量的影響。

蘇嶼是非常認真的認為,不論海外訓練基地的教練組有多強,都很難做到像是裴定山對他這種程度的關注。

他每一天的訓練、休息都嚴格的在裴定山的監控下。

這對有的人來說或許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強控製,但蘇嶼倒並不這麼認為——任何一名運動員,如果想要做到頂尖的水準,那他就必須要對自己的身體可以有足夠的了解。

隨著現代運動科學的不斷提升,運動員實力的提升不可能再像是曾經野蠻生長的時代,憑借一些較為原始的訓練方案就能夠繼續向上拓展成長空間。

作為一個曾經長時間泡在實驗室裡的研究生,嚴謹的科學觀和對數據監控的認可早已經刻在了蘇嶼的骨子裡,裴定山的這些訓練運動表現監控理念和嚴謹縝密的做法,實際也是蘇嶼對於裴定山感到更進一步信任的理由。

其實,像是鄭天錫、馮楚明還有詹佑銘他們長期出國去往海外參與訓練,也是因為早年國內不具備這方面的運動表現監控知識儲備,在最初與海外訓練團隊配合之後,鄭天錫他們的大量基礎數據也都儲備在了海外訓練團隊中,即便是現在國內的訓練理念和訓練水平、整體團隊已經有了較大的提升,但回國訓練,也有可能因為部分數據的缺失而難以達到海外訓練的效果。

有部分田徑迷對於選手總是要到海外訓練感到不理解,認為國內現在經濟發達,國際先進的訓練設備也不缺了——例如今年為了備戰明年的東京奧運,田徑國家隊斥巨資直接采購了兩台液氮冷療艙,就是為了提升選手們的訓練效率,降低選手的乳酸堆積水平,提升選手們的肌肉恢複速度。

目前按照國家隊的說法,明年東京奧運會,他們也會將液氮冷療艙直接運輸到日本東京,作為田徑國家隊的運動員保障用具。

而有部分田徑迷們認為國家隊內先進的理論知識和設備都不缺了,為什麼還要讓選手到國外受訓?

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國內外仍舊有著一定的訓練理念差異,另外就是因為雖然先進的理論知識也掌握了,可是國家隊內仍舊還是缺少像是海外團隊那樣專業的數據監控團隊,海外團隊憑借著他們在各項監控數據上的積累,可以針對鄭天錫他們做出更好的訓練規劃。

至於後續仍舊外派訓練的於少傑這些選手,一部分是陪練,反正海外的訓練水準確實很不錯,另外一部分則是如今國內即便有裴定山可以帶著國內的教練組著手組建國內選手的數據監控團隊,但正所謂也不能逮著一頭羊薅。

從裴定山回國到他帶著蘇嶼來到國家隊,前後滿打滿算也就是不到3年時間。

裴定山先是給國家隊挖掘出了蘇嶼、周宇昂和江源這麼幾個天才選手,緊接著又為國家隊的教練組強調了比賽數據和分析的重要性,幫助國家隊在全國田徑大獎賽的G市分站賽場地開始,全國逐步布局,開啟了對全國頂尖賽事的數據強監控時代,並開始帶著國家隊的教練組進行了多次的賽後數據分析討論會。

裴定山可以說是手把手帶著國家隊的教練組對於數據分析有個更深入的概念,將他在國外萊爾斯學員掌握的分析方式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

再之後,裴定山又配合國家隊的教練組一同對國內的400米教練進行了講座培訓,梳理了國外如今行之有效的400米訓練方案。

後續同步還在配合國家隊進行國內選手的基礎篩選,還有他在世錦賽期間主動推動的奧訓基地青少年人才集訓……

不僅如此,他自己還帶著蘇嶼、周宇昂這兩個選手,身邊隻有兩個助理教練在幫他采集蘇嶼、周宇昂的一係列精密數據,具體的數據分析,蘇嶼、周宇昂每一場比賽的賽後複盤,賽前對手數據調查等等……

如果複盤裴定山身上的工作量,將這些內容全部拉出來看一眼,就該知道,這究竟是一個怎樣鐵人般的工作機器了。

就裴定山現在這樣的工作量,但他實際上還是答應了國家隊的要求,會帶著國家隊的教練組針對如今篩選出來的這一批國家隊冬訓選手,一起組建這些選手的完整數據模型。

這已經夠夠的了。

孫高樹甚至覺得,就小裴教練如今身上的這些工作量,國家隊不給他開個倍工資都說不過去——但事實上,因為小裴教練的資曆問題,國家隊這裡連定級都很難給他往高了定。

在這樣的情況下,再進一步壓榨小裴教練?

至少孫高樹是做不出這種事的。

***

總之,因為這背後錯綜複雜的種種原因,這一次的冬訓,國家隊內的選手仍舊是該出國的出國,該在國內訓練的在國內呆著。

但不管是出國的選手還是在國內的選手,都不影響這些選手在訓練之中的認真投入。

像是蘇嶼,作為一個仍舊還在成長發育期中的青少年選手,雖然他的短跑技術已經非常出色,但是在他的爆發力、力量等方面仍舊還有著較高的提升空間。

而除了爆發力和力量之外,根據他身體柔韌性等條件的提升,他的步頻和步幅實際上也並不是永遠固定不變的,裴定山也需要根據蘇嶼的身體條件變化,考慮對蘇嶼的步頻和步幅進行改進型的訓練。

但這種的改進訓練卻是並不容易的,因為隨著蘇嶼的長時間訓練,實際上他的最大速度、步頻和步幅已經形成了一種非常強烈的慣性,在這種慣性的驅動下,有很大可能性導致不論力量、爆發力和柔韌性等身體條件再怎樣增長,蘇嶼的最大速度也不會改變。

這就是所謂的運動員的’速度障礙’。

當然,蘇嶼當前還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但這也是因為裴定山在給他製定訓練計劃時,綜合了可能出現’速度障礙’的可能性,為他增加了如助跑訓練等不同的匹配訓練方案。

隻是即便蘇嶼還沒出現’速度障礙’,以上步幅、步頻方面的調整也仍舊是一大難題。

另外就是隨著蘇嶼力量、爆發力方面的增長,他原本的技術動作與他當前的身體條件也有可能出現不適配。

例如在預備動作時,雙手的位置寬度根據選手的身體條件變化也需要隨時進行調整,像是預備動作時如果雙手位置太寬,對於身體條件不足的年輕選手,就有可能令他們缺乏高效的蹬離起跑器的力量。

而隨著蘇嶼身體條件的逐漸成熟,像是預備階段身體軀乾的傾斜角度等等,都需要進行更細致的調整。

除了這些複雜的細節問題之外,當然還有一係列的日常訓練調整。

不過對於蘇嶼來說,這些訓練上的調整內容,早在訓練開始之前,裴定山就已經跟他進行過了細致的講解。

裴定山是一個隻要選手願意了解,他就同樣也願意為選手解釋分明的教練。

而對於蘇嶼來說,了解到自己每一個訓練內容的具體目的,也能夠幫助他在訓練中更加有針對性的做出有質量的訓練,兩人之間的配合也是相得益彰了。

而除了蘇嶼之外,周宇昂日常雖然看起來大大咧咧,但他同樣是一個對於自己的訓練有著非常高追求的選手。

包括群裡的葉明浩和蔣若輝在第一次知道周宇昂會自己摸到海外的論壇上,用翻譯器去摸索著閱讀海外的短跑訓練論文時,也是非常震驚的。

畢竟周宇昂日常5G衝浪,感覺他簡直隨時隨地在吃瓜,分明是一個快樂得不得了又顯得不太帶腦子的家夥,但他在訓練上的追求實際上並不比蘇嶼差多少。

隻不過蘇嶼在知識上的求索是不分項目的,不論裴定山給他講解哪個項目的訓練內容蘇嶼都能輕鬆吸收,而周宇昂則不同——如果對他講解短跑方面的相關知識,他能夠絞儘腦汁的吸收學習,但一旦涉及到其它內容,他就有可能表演一個當場昏睡。

但不論如何,周宇昂在冬訓中所呈現出的狀態,也更加刺激得葉明浩和蔣若輝兩人更進一步的全身心投入其中。

***

這天,當400米組這裡的間歇訓練結束後,室內訓練場上,400米組這裡的選手已經癱倒了一片。

這一個冬訓周期中,裴定山針對這些400米選手的間歇性訓練已經不隻是上個冬訓周期的金字塔訓練方式了,這一個訓練周期新增的這個間歇性訓練算是金字塔訓練方案的加強版,訓練方式從原本金字塔訓練的200米折返跑變成了500米跑。

這種新的金字塔間歇訓練方式,一次6組,前組每組之間間歇3分鐘,後組每組之間同樣間歇分鐘,但前後組之間間隔7分鐘。

除此之外,對於選手500米全程的節奏也有一個粗略的限製,即每100米需要選手保持一個較為恒定的數字,同時對選手的500米成績有一個基礎的要求——70秒。

當然,從70秒開始,之後的數字會不斷的提升,當進入到新款金字塔PLUS訓練方案時,裴定山對於這些選手的要求似乎就已經變成了’精疲力竭為止’,反正一直到現在,即便是蘇嶼也並沒能在這個金字塔PLUS訓練中全身而退過,每一次的訓練都是到了已經沒有力氣再繼續進行為止。

當冬訓中這兩種金字塔訓練方案交替進行時,每一位400米的選手都對原始版本的金字塔訓練方案表現出了非常強烈的好感——沒辦法,實在是後面這一個版本也太不是人了點。

就像是這會兒的訓練場,所有人都癱倒在了專門給他們400米金字塔PLUS訓練空出來的場地上,看起來就像是一群馬上就要脫水而死的乾屍。

_(:зゝ∠)_

400米的訓練場上,李銘洲算是所有選手裡年紀最大的一個,他今年已經27歲了,下個賽季就28歲,原本都是打算要退役跑去混個體育局的官員當的年紀了。

李銘洲也想不明白,自己當初怎麼就被蘇嶼的那個成績刺激得一時激動,然後就拒絕了家裡人給他的安排,咬牙切齒的繼續訓練起來了呢?

如果當初他老老實實的跟著按照家裡人的安排,直接遞上退役申請,那現在他應該已經在他們老家的省體育局安詳的坐辦公室裡擺爛玩電腦喝茶聊天了,怎麼還會在這裡被訓得跟個死狗似的呢?

這會兒癱在訓練場的地上,李銘洲渾身說是汗如雨下毫不誇張,他的訓練服早已經濕透了,反正室內有暖氣,像是他和林澤凱、張明亮都把濕透了的上衣給脫了,身上就一條訓練短褲和綁在胸口的心率帶。

沒辦法,就那濕透了的訓練服再往身上穿,實在是難受。

這會兒但凡他們幾個爬起來,地上都能透出一個人形水漬來。

也不知道他們這是躺著喘了多久,李銘洲才聽到邊上不知道誰爬起來的聲音,但很快,那個討人嫌的聲音就響起來了——

“李銘洲,你不行了?”

李銘洲翻了個白眼,也咬著牙坐了起來:“張明亮,你小子才不行了!我好得很!”

他們倆這會兒都坐起來了,就兩手還在撐著地,倒是邊上在賽場上一貫跑得如狼似虎的林澤凱還在地上癱著,一邊癱著一邊還露出個傻笑,對他們倆道:“李銘洲、張明亮,你們好強啊,這就緩過來了嗎?我覺得還是起不來啊……”

李銘洲:“……”

張明亮:“……”

這傻子沒救了,他們倆這是緩過來了嗎?他們倆這是在進行一種’尊嚴之戰’而已。

倒是邊上另外有一個家夥,這會兒已經擦完了汗還換了件運動上衣,現在已經蹲在邊上關心他的朋友了。

李銘洲和張明亮看著不遠處蹲在那兒在跟蔣若輝對話的蘇嶼,兩人的臉上都是一陣扭曲。

就這個小變態,到底是誰說他是體能廢物的啊?

從金字塔訓練方案PLUS版本開始的第一天起,訓練中的蘇嶼就永遠都是訓練中能夠堅持到最後一個,恢複起來又永遠都是第一個的那個家夥。

李銘洲他們當時第一次在訓練中看到蘇嶼那個煞白的臉色,都在想說這個年輕的教練裴定山也太狠了,面對蘇嶼這樣需要重點關照的選手也不小心點,都不怕把人給練廢了嗎?

當然,李銘洲他們也知道,有些教練就是心狠手辣的級彆,那種教練一般不管你未來職業生涯的長期發展,隻管拚命壓榨讓你訓練,隻要人不死,就往死裡練。

這種教練手下的選手是比較容易出成績的,但是也更加容易出傷病,選手的職業生涯也會非常短暫。

一開始冬訓的時候,因為裴定山的心狠手辣,他們一度以為蘇嶼的成績是以透支健康和未來的職業生涯壽命為代價換取的,以至於還有些擔心自己的情況。

結果第一天在看到蘇嶼那個臉色煞白的模樣之後,很快他們也看到了蘇嶼是如何在他們還完全沒有力氣坐起來的情況下,緩過了一口氣,爬起來去完成了擦汗換衣服的一係列操作的。

當時,不誇張的說,李銘洲整個人腦子裡都是懵的。

這是什麼情況?

他是誰他在哪兒他在乾什麼?

後來,等這樣的情況多出現幾次之後,李銘洲他們就已經知道了,蘇嶼那個小變態,他每一次訓練之後看起來慘是真的慘,但是那種慘大概率也就是一種障眼法。

不管他再怎樣慘,恢複最快的永遠是他,第二天訓練狀態最好的也永遠是他。

:)

要不說人家是天才呢,這身體條件就是要更加變態一點兒。

就總之吧,李銘洲他們一開始還會擔心一下呢,到後來他們就都悟了——就他們自己的這個條件,有什麼資格擔心蘇嶼啊?還是先擔心擔心自己能不能熬的下去吧。

但後來,隨著訓練的時間進一步加深,李銘洲他們倒也發現了,這個名叫裴定山的教練,他看起來好像心狠手辣冷血無情,但是實際上他的訓練量是嚴格按照每個人的身體承受能力條件來製定的。

裴定山給他們的訓練量,雖然他們訓練起來會慘到沒邊兒,但實際上並不會對他們的身體根本產生影響。

反正練了這麼久,李銘洲他們並沒有真正的傷到過,反而是越來越適應這種訓練了——不過適應了也沒什麼好處,因為裴定山也會發現他們已經逐漸適應了,所以訓練量也會進一步加強。

而且裴定山還聯合體能教練以及營養師團隊一起給他們加壓,在體能訓練團隊合作營養師團隊的配合下,他們的訓練已經達成了一個非常完美的閉環。

簡單描述起來就是每天累癱成一團。

隻不過,訓練這種事情,累有累的好處,不管是李銘洲還是張明亮,在經過包括體能、力量爆發力和速度耐力、節奏等多方位的訓練調整之後,他們能夠感受到,自己如今的成績都已經比過去有了不小的提升。

不敢說百分百打開46秒大關吧,但是現在在訓練中打開46秒大關已經不算是難事了。

重點是,像是成績始終不穩定的張明亮,他在訓練中的成績表現也已經逐漸趨於穩定。

李銘洲也想不通裴定山是通過什麼方式將張明亮的那種成績不穩定的表現給改善過來的,反正等到了新賽季,張明亮到時候的表現大概得給國內的那些400米愛好者嚇一大跳。

***

而另外一邊,蘇嶼這會兒正在詢問蔣若輝的狀態。

與李銘洲他們這些成年選手相比較,蔣若輝和另外那位名字叫莊宇的選手,他們的基礎要更薄弱一些,在面對這些訓練的時候適應性也就更弱一些。

主要是也顯得更累一些。

但對於他來說,不管再苦再累他們也必須要努力地去適應,尤其是相對於100米和200米的青少年選手來說,蔣若輝和莊宇是對於自身實力提升最迫切的。

因為100米那裡,不管是葉明浩還是蔣若輝自己,他們的成績已經達到了世青賽的達標標準,200米那裡周宇昂就不比說,另外的兩名選手裡,周燼燃和湯江濤同樣也都有了世青賽達標的實力。

隻有400米這裡的蔣若輝和莊宇。

此前蔣若輝的400米成績在47秒93,莊宇的成績則是在48秒07,看起來是還不錯,但是2020的世青賽男子400米的達標線是47秒35。

不論是蔣若輝還是莊宇,距離世青賽達標的這個目標,都還有著巨大的差距。

目前100米和200米那裡基本上都已經可以確定世青賽滿員參賽了,回頭等到了400米這裡,如果他們倆一個都不能達標的話,那可就丟人丟大了。

就算是蔣若輝自己有100米那裡的世青賽達標資格在,可他知道,自己更想要參加的項目確實還是400米。

而至於莊宇就更不必說了,蔣若輝如果沒能成功獲得400米的達標參賽資格,那他至少還有個100米保底,而莊宇如果沒有400米的達標參賽資格,那他在國家隊內的考察時間可能就會被進一步縮短了。

所以在這段時間的訓練中,不管是蔣若輝還是莊宇兩人都是拚了命的在進行學習。

當然,裴定山製定的訓練方案中,除了這種金字塔訓練方案的間歇性訓練之外,還是有常規的諸如起跑加速訓練的。

畢竟400米到底還是短跑的範疇,哪怕400米的起跑反應速度看起來好像不如100米和200米那麼重要了,可是如果能夠有一個良好的起跑爆發加速,那麼對於選手在第一個彎道階段的速度爆發和第二個百米賽段的直線階段速度爆發會有一個良好的助益。

因此不論是基礎體能訓練還是技術課程又或者是彆的一些訓練課程,都在裴定山的規劃下,一點點緩步推進著。

與此同時,國家隊400米這裡的教練組,在劉欽龍的帶領下,全員開始給裴定山打起了下手,每天都在認真的采集著選手的各項身體數據,包含並不限於心率數據訓練後狀態反饋等等。

這一是為了建立這些選手的完整數據庫,第二更是為了更好的學習運動表現的評估方式。

隻是即便是作為教練,有的東西是學的來的,有些東西卻是怎樣也學不來的。

就像是這會兒,劉欽龍就有些頭疼的在對裴定山詢問。

“小裴教練,關於剛剛林澤凱的表現,你是怎麼判斷林澤凱已經到了臨界點應該去休息而不是更進一步訓練突破的呢?”

而對於劉欽龍的這個問題,裴定山這會兒也難得沉默了下來,最後他的回答是——

“這是一種感覺。”

他倒不是不想回答劉欽龍,而是這就是他所認為的最合適的答案了。

在萊爾斯學院的時候,曾經也有不少去學習的教練學員詢問萊爾斯本人——為什麼你能準確的判斷這名選手接下來應該進行力量訓練還是其他訓練了呢?

而萊爾斯本人的回答也是——感覺。

這是一種感覺,直覺。

這種感覺直覺源自於教練本身的一種靈感,當一名選手的數據和表現出現在他們面前時,通過對選手的觀察,他們能夠得到這名選手當前更應該進行哪一項訓練的直覺答案。

這種直覺往往是沒有道理的,但事實上,這種’沒有道理’的直覺背後,又有著他們這些教練心中原本儲存有的幾十上百套訓練方案作為後盾儲備支撐。

其實國內原本也有這種教練模式,其實就是所謂的’教練經驗’,但這又與傳統的那種單純憑借著自身幾十年用傳統訓練方案訓練了選手的教練經驗不同,是建立在更豐富完善的數學模型與先進理念上的一種經驗。

劉欽龍在聽到裴定山的回答之後,先是愣了一下,但他很快也明白了裴定山話裡的意思。

同樣是一種’直覺’和’感覺’,如果是在缺乏足夠紮實的理論基礎的教練身上,那或許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東西,但是如果是在裴定山這種有著豐富理論基礎的教練身上,這種感覺往往就是最接近正確答案的判斷。

想到這裡,劉欽龍也隻能搖頭苦笑道:“小裴教練,你這一點,一般的年輕教練可學不來啊。”

像是這種直覺和感覺,劉欽龍自己其實也有,他也帶出國不少優秀的選手,但是他的年齡限製以及過去的視野限製,哪怕他也在不斷的學習最先進的理論知識,和裴定山之間也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

而至於那些在國內的教育體係下成長起來的年輕教練,雖然不能說國內的教育體係不好吧,但是你也不能不承認,在大學中被教授的那些訓練經驗,比起他們現如今最先進的運動訓練理念也是有差距的。

***

但不管怎樣,隨著一天天的訓練,不論是100米還是200米又或者400米,所有全身心投入到冬訓中的選手們,實力都在一步步的快速提升。

國家隊方面針對這些選手所建立的數據庫也已經初步算是完善了起來。

也就是在冬訓還在如火如荼進行的時間裡,當初蘇嶼所參加的綜藝《超神腦力學神季》的預告……

被正式放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