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 機緣巧合(1 / 1)

女仵作 請君莫笑 6103 字 8個月前

吳蔚給高寧雪的書信足足寫了五頁紙,信中吳蔚不僅敘述了完整的事件經過,還內附了化肥的製作方法,成肥後的性狀和顏色,以及使用方法。

吳蔚反複叮囑高寧雪,此事事關重大,清廬縣去年就下了兩場雪是事實,一旦莊稼欠收,後果不堪設想。

翌日清晨,吳蔚帶了乾糧,盤纏,騎著醜醜便出發了。

高寧雪給的通訊地址吳蔚早已記在腦海裡,泰州毗鄰清廬縣,常有清廬縣百姓到泰州城內,是以雖然正值平燕王搬遷,宜王入主,吳蔚也很順利地進城了。

來到城中,吳蔚先是漫無目的地逛了逛,見這泰州城牆高城深,十分堅固,城內古色古香,店鋪儼然,一眼望不到頭。

城中街道皆由青石磚鋪設而成,凡有車馬經過,都會發出悅耳的脆響。

泰州城的百姓衣著也比清廬縣體面了不知多少,粗布麻衣者也少有,雖尚處守製期,所見百姓多以素色衣衫為主,所用面料並不便宜。

在清廬縣難得一見的車馬,於泰州城內也並不罕見。

吳蔚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重鎮之地的百姓都是如此富庶,但泰州城如此繁榮多要歸功於老燕王的治理。

這樣肥碩的果實被宜王給摘了,也不知道曾經的燕王,如今的平燕王會不會嘔到吐血?

吳蔚大致看了一下,泰州城內的店鋪種類很全,幾乎每條街道上都能看到一家煉丹坊,院子後院的石料堆得和小山般高,裡面不乏做化肥的原材料。

吳蔚停在高寧雪給的地址前,仰頭一看,匾額很新,上書六個大字:泰州華安當鋪。

吳蔚走進當鋪,夥計熱情地招待了吳蔚:“客官,裡面請。”

吳蔚跟著小二進了當鋪,店小二將吳蔚引到最外側的櫃台處,笑著說道:“客官,請先讓小的看看當物,再請專門的掌櫃給您估價,咱們華安當什麼都收,傳家之寶,古玩奇珍,字畫首飾,十八般兵器,毛皮錦衣,棉夾被褥,有當無類。”

吳蔚心想:高寧雪的產業做得還挺紅火的。

吳蔚沉吟道:“小二哥,敢問貴當東家,可是姓高麼?”

店小二挑了挑眉,不著痕跡地打量著吳蔚,又掃視了一圈大廳內另外幾名客人,說道:“客官,您裡面請,小的去請大掌櫃來。”

吳蔚一顆懸著的心落了地,跟著店小二來到一間內室,房間不大,擺著一張四方桌,兩張太師椅,牆上掛著一幅古畫,左右兩邊擺著兩個近一人高的大肚花瓶,一看就是珍品。

店小二給吳蔚倒了一杯茶,去請掌櫃了。

片刻後,一位中年男子來到內室,笑容可掬地朝吳蔚拱了拱手,才坐到吳蔚對面,說道:“姑娘,打聽小店的東家,所為何事啊?”

吳蔚謹慎地問道:“敢問貴東家可是姓高麼?”

“沒錯。”

“請問你們東家叫什麼名字?”

掌櫃的眼中的疑惑一閃而過,笑道:“姑娘

莫要怪罪,小人位卑言輕,不敢言東家名諱。”

吳蔚的內心同樣生出了一絲疑惑,不過想到高寧雪的身份和自己所處的時代便也釋然了,便低聲問道:“這裡的老板,可是平佳縣主?”

掌櫃的的眼神變得有些古怪,打量著吳蔚,問道:“姑娘,縣主娘娘並不在此地。”

“我知道,這裡到底是不是她的當鋪?”

“這裡的確是高家的產業。”

吳蔚隱約覺得有些不對,但轉念一想或許這裡是高寧雪爺爺的產業,掌櫃的如此回答也能說得通,再加上高寧雪曾自信滿滿地告訴吳蔚,這裡都是能信得過的自己人,吳蔚也不再多想,將懷中的信拿了出來,推到掌櫃面前,說道:“我這裡有封信,十萬火急,勞煩掌櫃的派人快馬加鞭呈報縣主。”

掌櫃的拿過信封一瞧,隻見上面寫著:高姑娘親啟。

吳蔚本想寫“二當家”的,但想到明鏡司如今的處境,便改成了高姑娘。

“姑娘放心,我即刻派人快馬加鞭,很快便能送到,敢問姑娘貴姓?”

“縣主看了信自然就知道我是誰了。”

“那,姑娘可要回信?”

吳蔚想了想點頭道:“要是能給我個回信就最好,我多久來取?”

掌櫃的思索片刻,答道:“一月後,同日來取。”

聽到這個日期,吳蔚不得不再次感歎這個時代通信的滯後性,對高寧雪的期望又淡了幾分,不過吳蔚明白這已經是很快的速度了。

“好,那我就一月後來取,請你轉告縣主,若是抽不開身,撥些銀子給我也好。”

“姑娘放心,我記下了。”

……

當鋪大掌櫃親自將吳蔚送到了門口,目送她騎上醜馬,消失在街頭,側過頭對身後的夥計說道:“備轎,我要出去一趟。”

“是。”

……

泰州燕王府舊址,幾日前已改製完畢,如今的匾額嵌著三個鬥大的金字:宜王府。

早在民間百姓聽說聖旨之前,藩王和朝廷內部的調動早就開始了,隨著燕王府的搬遷,城內空了一些店鋪,新入主泰州的宜王順勢接手店鋪,成為自家的產業。

梁朝的藩王在就藩時會得到朝廷的一筆安置銀子,到了封地便要自給自足,同時每年還要給朝廷納稅,進貢,所以各地藩王為了養活封地的府兵,維係王府的運轉,通常會派人經營一些產業。

其中不乏農莊,店鋪,鏢局,漕運等、燕王撤離所空出的鋪子,宜王順勢接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可憐的吳蔚到底還是吃了信息滯後的虧,要是她能早來一個月,這封信便不會落到旁人之手了。

……

宜王是先帝的二皇子,乃是已薨逝的庶妃所生,是一位正值壯年的英武王爺。

在燕王改封後,宜王主動挑選了偏遠的泰州作為自己的封地。

對於宜王的選擇,新帝暗自歡喜,臨行前給了宜王諸多賞

賜,而宜王也火速就藩,接了聖旨的三日後便點齊兵馬前往泰州了。

彼時,老燕王和高寧雪正在京城,老燕王年事已高不宜顛簸,隻派了幾個得力的主事來主持,宜王還出了不少力。

宜王聽完掌櫃的的敘述,笑罵道:“你這精明東西,既然是給小堂妹的信,你差個人給她送去不就是了?何必誆騙人家?”

“?_[(”

聞言,宜王隻是無所謂地笑了笑,擺了擺手讓掌櫃的退下了。

待廳中隻剩下宜王一人,他才撕開了信封,隨著信紙的翻動,宜王臉上輕鬆的神色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驚異和嚴肅。

看完吳蔚書信的最後一個字,宜王豁然起身,風風火火走了出了。

宜王所到之處,一片叩拜請安之聲,走了大概半柱香的功夫,來到一處清幽之地,也不再聽到下人們的請安聲,唯有枝頭的鳥兒三三兩兩聚在一處,嘰喳不絕。

宜王推開一道圓門,踏進一間小院,駐足,環顧一周,徑直往書房的方向走去,叩響書房門。

“篤篤篤。”

“請進。”屋內,傳出一女子平靜的聲音。

宜王推門而入,繞過屏風,隻見原本端坐在書案後的女子已起身側步,立於書案一側行了一個拱手禮,說道:“見過殿下。”

“坐吧。”宜王說完,竟自己動手搬了一把椅子,放到書案對面。

宜王落座後,女子也坐回到原來的位置上,宜王抖了抖手中的信紙,說道:“有件有意思的事兒,你看看。”

女子攤開手掌,宜王將信悉數放上,看到信上的字跡,女子沉寂無波的眼眸裡突然閃過一絲精光。

隻掃了一眼,女子便說道:“寫信的人我認識。”女子的聲音平靜,隨著信紙的翻動,展現出了與宜王適才同樣的肅穆之色。

“怎麼樣?是不是很有趣,很離奇?”宜王微笑,語氣平和又隨意,看來是與女子十分要好。

“雖然信中所言之事駭人聽聞,但是我相信她一定是掌握了切實的證據,此事關係一縣百姓的生存大計,不能坐視不理。”

宜王“嘖”了一聲,說道:“你這位朋友莫非是一位布衣神相?此等駭人之事,她是如何未卜先知的?若是這封信流傳出去,她被人燒死也不為過的。”

女子輕笑一聲,說道:“此人姓吳名蔚,就住在清廬縣內張家村界的半山小院裡,說起來……她也是明鏡司的人。”女子的目光一黯,沉默了。

“既然如此,本王不若就派人把她請來,也好讓你們見上一面?”

女子搖了搖頭,說道:“還不是見她的時候,我勸你暫時也不要見她。這泰州雖距京城千裡,卻也不乏暗樁眼線,寫信之人是個特殊的,清廬知縣一早就想要她的命了,若是被張寬發現她與宜王也有交集,於你於她,都不是一件好事。”

宜王點了點頭,寬慰道:“你放心,本王雖初來乍到,但這宜王府內也是鐵板一塊,你就安心在我這兒住著,便是朝廷欽差來了,也定不會搜到這裡。”

“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