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新帝登基大典之後的第十日便是封後大典,而就是在那一次大典之上,滿朝文武甚至很多人才真正見到皇後溫氏的真容。
也正是那一眼,遙遙看見的那一眼,讓無數人明白了新帝為何會那般喜愛溫皇後。
滿頭珠翠,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
有一美人兮,見之難忘。
一時之間,無數文人騷客癡慕不止,更有見禦駕而流連忘返,並靈感高漲寫下數不清的歌詠之文,流傳後世。
溫皇後出身嶺南溫氏,父為洛陽王溫晚,在除昏君、開新朝一事上也是患難與共夫妻攜手,再佐以嶺南溫家相助,更是激勵新帝匡扶中原之心,自然也足以與帝王相配。
至於那早就去世的張氏子,有點眼色的都不會提起來。
畢竟按照大多數人的看法,那就是溫皇後天生貴不可言,再加上容色傾城,見之忘俗,明顯就是那張氏子沒有福氣,承受不住才英年早逝。
總之說來說去還是皇帝陛下福氣大,得一賢後相伴。
此後溫皇後再親自帶頭與京中命婦夫人同辦育嬰堂、養老祠和女學女堂。
一時之間,在官員命婦和天下百姓口中,溫皇後善良賢德之名更是日益見長。
當大昭北伐以新帝的完勝而告終後,於情伉儷情深,於政相輔相成,明君賢後,交相輝映之美譽就被史官工筆給記載下來,流芳千古。
根據洛陽王所稱,溫皇後從小就喜愛看書籍圖傳,即使梳妝打扮時也手不釋卷。無論是經史子集,還是字書醫方藝文類聚,亦或者逸書雜著琴譜樂曲武林秘籍等等,皆愛不釋手。
於是朝野上下皆以搜尋孤本進獻於溫皇後為榮——也不是想要阿諛奉上,就是單純想要跟皇後娘娘看同一本書,莫名有一種幸福的感覺。
當然溫皇後向來寬厚待人,每每得到一本孤本,都會將其拓印傳於天下,以保證神州大地的文學秘籍不至於斷絕。
此種大義之舉,若是普通人來做,必定要惹紅眼病詆毀之。
可現在做出這樣行舉的是一國之母,自然就是一連誇讚之聲,享譽四海萬邦。
又因為溫皇後天生筋脈閉塞不宜習武,故而有所遺憾,隻得全心放在文學之上,時有新樂詩詞顯於人前,多受追捧,頗有長安紙貴之景象。
命婦當中比如楊丞相的夫人便很是喜愛與皇後相處,時不時都要進宮跟溫皇後吟詩作對賞花對弈,自然也對帝後琴瑟和鳴舉案齊眉的場景習以為常。
每次朝中事務一畢,皇帝總會過來尋皇後,便是尊貴如楊夫人,也隻能暫且避讓出宮,免得耽誤帝後之間的恩愛相處。
荷香和墨畫作為皇後身邊最得力的宮女,對於皇後經常與皇帝共執書卷,談古論今,並能發表獨特見解的現象見怪不怪。
因為溫皇後言行舉止皆為不俗,眼界和思想也是從不受匡束,而且諸多意見對皇帝對朝政大有裨
益,再加上皇帝一向對溫皇後十分愛重,登基之後更是對溫氏一族常常恩遇諭製,於是一朝二聖的現象居然在唐朝之後的朝代再次出現。
幸有皇後時常提醒勸誡,才未曾使得溫氏外戚權力過大之事發生。
君明後賢臣直,文治武功,柔中帶剛,春風和睦。大昭初期很快就迎來同樣讓後世魂牽夢縈的盛世——文武之治。
後世有無數史學家將昭朝的文武之治和唐朝的貞觀之治相提並論,而後面昭朝太宗蘇昭雲帶著滿朝文武延續文武之治開創的祥和盛世,更是比之唐朝的開元盛世也是不相上下。
更甚至因為祥和盛世並未像開元盛世那般被安史之亂打斷,並使得唐朝由盛轉衰,於是祥和盛世直接就取締開元盛世成為無數神州大地子民心心念念的桃源歸處。
特彆是昭朝的第三人皇帝——女帝蘇鴻席,也就是以戰功封為皇太女的昭武宗,直接就將昭朝的版圖擴張至兩倍大。
根據野史所稱,昭武宗之所以能當上皇太女,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受太皇太後溫氏和常樂長公主的喜愛,於是才得以被太宗寵愛信重,並棄三個皇子而選皇女成為儲君。
而這個觀點也從太皇太後做皇後時開創和支持女學女堂,並鼓勵有才學有才能的女子入朝為官,甚至還讓自己的小女兒常樂公主入朝參政等等行為得窺一二。
對於這樣的言論,史學界的觀點一向是兩極分化,大多歸為三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是武宗軍事才能出眾,且文韜武略也不比她的三個兄長差,於是才會被太皇太後和長公主選作皇太女,至於太宗那絕對就是自己母親和妹妹的傀儡,任由擺布。
第二個觀點就是認為武宗善於宮廷鬥爭和美化自己,直接就將同樣有野心做女帝的太皇太後和長公主給蒙蔽住,至於太宗,那就是一個靠啃親爹和啃親娘親妹妹,以及親女兒的傀儡皇帝罷了。
當然還有第三種觀點,就是覺得太皇太後溫氏、長公主常樂和皇太女都野心勃勃,不僅害得太.祖蘇夢枕四十八歲就駕崩,還為了權力弄死才四十六歲的太宗,最後這個由女人組成的帝國高層政治團體又因為皇位而政鬥不休,最終以太皇太後病逝和長公主隱居而告終。
至於太宗皇帝,那就一直都是個傀儡而已。
蘇·因為不想日日聞雞起舞苦練武藝且又無用武之地,故而開始學父皇裝病的白切黑小蓮花太宗·昭雲:“……”
——為何朕總是要被誤認成傀儡皇帝?你們見過有太宗這個廟號的傀儡皇帝嗎?還有朕活了四十六歲已經很了不起了!朕的父皇也就比朕多活兩年,比秦始皇少活一年啊!
——試問在整個神州大地的曆史當中,能活到四十六歲的皇帝很多嗎?很多嗎?根本一點都不多好吧!
——再胡說八道罵朕是傀儡皇帝,朕就飛天一腳從棺材板裡蹦出來誅你們九族!朕沒開玩笑!
桃·已經活到八十歲高齡,什麼都享受過已經完全沒有遺憾·夭:“……”
就是
很單純的想要隱居,順便跟一眾各有千秋的男寵好好玩耍玩耍的常樂長公主:“……”
蘇·已經在很努力活著,成功度過三十歲必死劫難,並因為舍不得妻子兒女勉強活到四十八歲·夢枕:“……”
——是朕不想多活久一點嗎?你們這些人根本不懂朕到底有多努力!再胡編亂造此等荒謬之言汙蔑朕的皇後,就把你們發配到韁北去放牧!
——朕委屈,朕要皇後親親抱抱舉高高!
若是教文武一朝的文武百官知道後世人的猜想,怕是都要當成流淚。
還請諸位孫子彆在胡言亂語了,因為陛下他真的很能活了,誰懂那種被皇帝親點的托孤大臣都兩腳一蹬去世了,結果皇帝還活得好好的感覺?
一批又一批的太子黨沒了,結果最大的太子黨——皇帝陛下還活得很好,甚至看起來還能再活好些年,簡直都要將白愁飛的頭發都給整花白了。
——動不動就病危,讓旁人看到點當魏醜夫的希望,但就是每次都能緩過來,甚至還會親自攜美麗無雙的皇後巡幸京師,當真是惹人嫌!
反正白愁飛已經被皇帝陛下這反複垂死病中驚坐起的操作給弄得心如止水心如死灰,便是在文武二十一年,象征帝駕崩的鐘聲響徹整個京師,他還是不敢相信。
他不敢相信皇帝陛下真的已經……駕鶴西去!
當京中家家戶戶的掛起縞素,為先帝守喪時,白愁飛卻是一陣悲痛襲上心態,兀的就流下兩行熱淚——
“大哥……”
昨夜金風細雨,今日故人西辭,哀哀哀!
·
嶽飛自行的為太.祖皇帝守喪三年,雖然新帝早就下旨昭告天下,說先帝不想耽誤天下大事和民間嫁娶,直接就讓以日代月,不必為他守喪太久。
但朝野上下還是有無數感恩於太.祖皇帝的賢明和賞識,直接就很主動自覺的默默守喪。
新帝同樣也為自己父皇的離去而感傷不已,但他作為一朝儲君,未來的萬民君主,卻是又不能因為自己的悲痛而使得國朝受疑。
國不可一日無君,新帝的登基大典很快就隆重舉行。
曾經的溫皇後,現在的溫太後也有出席。
眾人觀之樸素潔淨且形容憔悴,卻絲毫不損其豔色美貌,當真是在心裡哀歎惋惜。
一心忠君的嶽飛就沒有這樣的想法,他從二十歲開始就曾先後四次從軍。自文武元年遇太.祖皇帝且備受賞識,至文武二十一年,先後參與、指揮的大小戰鬥數百次。
北伐攻打金軍時更是力主抗金,跟隨太.祖皇帝直搗黃龍府,成功收複燕雲十六州。
嶽飛最為出名和受人敬仰的就是治軍賞罰分明,記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後來更是親自訓練出“凍死不拆屋,餓死不俘掠”的嶽家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除了戰功赫赫,嶽飛還是堅定不移的忠君黨,接連輔佐文武、祥和、勝天三朝皇帝,極受寵信。
勝天三年
,嶽飛平定倭患,直取東瀛平安京,倭國就此亡國。
勝天四年九月,女帝親賜名為平安城,嶽飛率嶽家軍班師回朝,進封鎮國郡王。
勝天九年春,嶽飛重病,上奏乞骸骨,帝不允,並親自前往郡王府探病,賞賜無數。
勝天九年五月,病卒,帝大慟,為之罷朝三日,後與太皇太後親臨出殯禮,太皇太後讚嶽飛為儘忠報國之賢臣名將。帝甚是認可,追封賢王,諡號武穆,後又在太皇太後提議下追諡忠武。
七十九歲已經算是十分罕見的高齡,更彆說嶽飛還是武將出身,那就更是難得。
其實嶽飛並未受到什麼疾病的侵擾,他是在一片祥和的情緒中安然病逝。
臨終前耳邊還縈繞著子孫兒女和徒弟辛棄疾、陸遊等人的悲嗆哭喊聲,嶽飛還隱隱約約聽到門房高喊太皇太後和陛下駕臨,但他真的已經沒有力氣睜開眼皮去接駕。
嶽飛明白自己這是要去繼續追隨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了,於是也不曾有遺憾和掙紮。
可正待嶽飛心滿意足的要魂飛九天時,一道悲苦痛哭的聲音就將嶽飛給拉回了人世。
“中原板蕩,金賊長驅,二聖又因北狩慘死,新帝卻這般諂媚議和,更是直書‘臣構言’……將軍,我們不如還是反了吧!”
剛剛適應自己這具年輕身體和理清楚‘自己’記憶的嶽飛:“???”
二聖北狩?靖康之恥?朝廷議和?神州陸沉,百姓蒙難?!
“!!!”
前朝的大宋皇帝你們這是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