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 章 擲玉(1 / 1)

魏都大梁這座城市坐落在鴻溝與濟水的交彙處,城牆高有五丈,是魏最繁華的城池。

周圍的田地屋舍密集,城中更有十萬戶,比以前的鹹陽都多,也就齊國臨淄能與之說一句差不多了。

隻可惜它好是好,就是娘胎裡帶了不足之症,周圍有黃河鴻溝,但地勢比黃河水還低,隻要引水淹之,就能一勞永逸。

昨夜王賁引黃河水一來,大梁便是要化為廢墟的命運。

但到底是魏惠王花費二十餘年建起來的,光是城牆就有三十餘裡的魏都城,而且老魏王增又動員了全城人加固大梁城牆擴寬大梁城池,被水一衝,竟也未垮。

現在魏人還在城頭上安置強弩勁弓,城防兵士日夜巡邏,嚴陣以待。

琇瑩知道這是秋後的螞蚱,最後一蹦了,於是他也在外面搜刮所有魏人的糧,屯糧於滎陽,大有一種和他們死磕到底的感覺。

“現在就等,等大梁城牆垮。”

琇瑩坐在地上,腿腳屈起,將手放在了膝上,慢悠悠地道,“魏的位置是真好啊。”

就算在不精兵事,他也看的清魏的重要。若把東方六國比成長蛇,趙燕為尾,齊楚為首,韓魏為中身。若擊蛇尾,其首救,若擊其首,其尾救,若擊其中身,則首尾相救。魏國便是蛇的中身。

“隻是而今蛇尾已殘,單靠蛇首還能救活這中段嗎?”

他望向大梁的方向,輕輕歎息。

“吞下魏後,六國再無回天之力了。”

王賁坐在地上給琇瑩指他引黃河水的位置,高聲道,“公子所言甚是。咱們若能一鼓作氣拿下楚國便是更好了。”

他說起了一樁舊事,言語間滿是對楚的不屑,“當年楚國欲伐魏時,我王便下令抽調四郡的兵力救魏,他楚懼秦而未發兵。而今他楚軍亦打算陳兵列陣,想嚇我們一嚇,老子又不是嚇大的,我秦還怕他!”

琇瑩輕笑,摟他肩,“我雖不精兵事,但也知我賁乃大將之風。”

王賁有點不好意思,小麥色的臉上騰起薄紅,“公子謬讚我了。”

琇瑩起身,拿起了望遠鏡去看了大梁城,大梁城上依舊是執槍披銳。

他將望遠鏡遞給王賁,問道,“那是大名鼎鼎的與我秦銳士齊名的魏武卒?不說自吳起死後,再無魏武卒了嗎?”

他不知兵,對兵種也不太了解,但見城上之人高大威猛,自然想起了魏武卒。

“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裡。”

身穿三層重甲,拿十二石重的弩,每人身上背五十隻箭,還要帶著戈和三天的糧,一天走一百裡路,這樣的士兵便是魏武卒。

這單兵作戰能力杠杠的,不愧是最早的特種兵。

王賁卻冷笑一聲,陰陽怪氣地道,“公子說的是,這是打仗還得自帶戈甲弓箭口糧的魏武卒啊!”

琇瑩覺得賁真

是一邊打著最穩的仗,像個挖土機似的,就往前推,不輕亂,也不冒進。一邊罵著最狠的人,天天陰陽怪氣的,主打就是叛逆。

“我發現你最近浮燥了一些。”琇瑩問他,“出什麼事了嗎?”

王賁鼻孔出氣,哼了一聲,與琇瑩坦誠道,“他李信一來,楚軍若進攻,阿父肯定讓我跟他一塊行動,他太跳脫了,肯定貪功冒進連累我。”

琇瑩哈哈大笑,“好阿賁,莫要煩憂,我與你二人做副手,他若不聽話,隨意出動,我就揍他,好也不好?”

王賁也笑,拱手下拜,“公子甚是英明。那我就勉強和他合作一下吧。”

他們現在其實都不過二三十歲的少年郎,赤烈烈的像火一樣,就是愛恨隨意,恩怨分明。或許風一吹,他們就忘了彼此恩怨了。

一月份,大梁城倒因寒冷倒塌速度慢下了,但是人心已經基本散了,上面也無魏武卒輪番執勤了,隻有稀鬆幾個士兵,防守不嚴。

三月天,大梁城牆塌,城中也已斷糧半月,人心惶惶,再撐不下去。

魏王被迫投降,但借口老邁,派了公子假乘小舟出城而降,公子假赤身負荊而來,卻未奉王印。

王翦撥出秦劍,不受此降。

“魏王派了一位公子而來,本已是大辱,而今竟連王印都不願交出,此乃我秦軍所不能忍爾,既魏王無誠心,那翦隻好試試我秦劍可利否了。”

王賁上前提劍殺了投降的眾人,揮軍殺進大梁城。

琇瑩也隨之進了城,他養的舍人與一些秦商也進了城,開始搜刮糧食。

他則是隨王翦一起去了魏王宮。

魏國的大殿中,老魏王強迫百官齊至,上首的王亂發白須,他因饑餓而面容凹陷,向四方扔著竹簡。

“反了,你們都反了不成。寡人乃是魏國之王,寡人怎可向那秦之虎狼屈膝投降!”

行至宮門前,王翦作勢讓琇瑩先行,“公子先請。”

琇瑩搖頭拒了,“將軍是主,我為輔,理應將軍先請。”

王翦笑起來,先進殿了,琇瑩位列其後。然後他就看見魏王增就往王翦身上砸書簡,王翦撥劍,那書簡應聲而斷。

“滾出去,這是寡人的宮殿,這是寡人的魏國,豈容你秦之鷹犬肆行無忌。”

魏王增仍舊是這厭秦的中堅分子,站在高台上向四處扔書簡,還是一副他與秦無甚話好說的樣子。

魏王增不喜秦,幾年前的五國聯軍攻秦一事,便算是他的手筆。

至於他不喜秦的原因嘛,琇瑩覺得是積年已深。

彼年,信陵君回到魏國,率領楚魏韓趙燕五國的軍隊在河外大敗秦國蒙驁的軍隊,當時魏太子增還在秦國做人質,我阿父欲囚禁太子增,雖然後來有人勸諫秦王,未得遷怒,後來我阿父因此事去了,他在秦的處境就更加不太好了。

再後來,他爹快死了,呂不韋給他送回來繼承王位,也算是對他有恩。

然後彼昔年,我和我

哥把呂不韋給砍了,又破了他心心念念的五國合縱,他要是喜歡我秦,那真是個聖人心懷。

可他的所想跟我有什麼關係,我是他的臣子嗎?隻敢四處躲嗎?

琇瑩一鞭子將那直擊他面門的書簡甩開了,鞭聲破空聲傳來,濺起一地灰塵。

那魏王停下了動作,看見了他手中的鐵製軟鞭,神色陰翳,一字一頓地道,“秦,琇,瑩。”

琇瑩收了鞭子,嗤笑了一聲,“亡國之君,喪家之犬,也配喚本公子名諱。”

“至於你的魏國不容我秦肆行?好辦。”

他拖長了語調,直接張弓拉箭,對準了魏王增的腦袋,輕輕勾唇,“你死了,不就好了。”

魏王增身移三寸,他亦移三寸,分毫未差,增終於受不了,豆大的汗水滲在額上,他中氣不足的喊道,“秦琇瑩,你個毒胚殺神!”

那邊秦軍入了城,也開始配合著琇瑩的人搶錢,將軍說財帛無所謂,貴族亦可殺,除糧食亦不可擅動,百姓不可屠,其他的百無禁忌。

王翦知道他們養不起那些降兵和百姓,更不可能用秦糧來喂這些人,他們隻能殺降,亦或屠城。

但當他提出屠城時,琇瑩第一次提出了反對意見。

王賁知他心性,勸慰道,“公子不可婦人之仁,我們還得攻打楚國,可沒那些閒糧給旁人吃。”

今年國內又逄大旱,雖有鄭國渠,但是可能對水敏感的小麥可能會減產。

琇瑩當時輕笑,笑容中帶著苦意。

“我知道,可若是今日屠城,那明日後日再要進城,必會遭到軍民的大力反抗,不若隻搶糧,囚貴族,劃一個地方任黔首自流。

“百姓食草,亦可活著,他們為生存拚儘全力,亦不會生亂,你瞧大梁附近,凡失糧地,無亂,隻是人相爭草,魚蝦絕跡罷了。”

王翦思索片刻,答應了,他也相信隻要貴族不在,黔首便不會生亂。畢竟他也不想每個城池都如大梁這般頑抗。

今日魏王不給王印,他們或有憤怒,但還有一絲慶幸,慶幸魏王這個老傻子讓他們尋個旁人挑不出錯的借口可以囚著貴族,直接餓死他們,又能省一批糧食。

所以此時他罵琇瑩殺神,琇瑩覺得罵得真好,值得給他個一箭爆頭。

他長箭隨心而出,將魏王增釘在了後面的壁上,而後他保持輕笑上前,拿起他的王印便擲往地上。

那王印由玉雕成,加上他天生神力,擲在地上,立刻四分五裂。

“你在做什麼?”魏王增大聲怒罵道。

魏臣也一下子挺起了身,齊身高呼,“公子何意?”

王賁也被他這一動作倒吸了一口涼氣,反而一旁的王翦哈哈大笑,撫須長喟歎一聲,“摔得好!”

琇瑩扭頭衝魏王輕笑,姿態溫雅,可出口的話中卻帶驕狂萬分。

“不過是塊玉罷了,還當個寶守著,魏國不過爾爾。”

他接著又對魏王心口一箭,然後掃視了魏臣一

圈,嚇得他們不敢直視自己,才朗聲衝不斷流血,奄奄一息的魏王道。

“有無此玉,我秦都照樣吞你魏土,亡你宗廟,我王照樣可以橫強六合,君臨天下。燕楚也好,齊魏也罷,都是我秦的疆土,我王的彊土。”

拿不拿到所謂王印有何重要,值得你向我秦拿喬嗎?我王便是拿木製印,那也可以通令各國,不過是塊玉罷了。

王翦下令將所有的魏官員押至各府,方便琇瑩手下人取他們的糧食和財帛。

你瞧那玉有什麼用呢,你的臣子啊,不照樣聽我的。

四月中旬,王翦和王賁已經在魏楚邊建立了一波防線,風塵仆仆的李信率二十萬大軍才至琇瑩鎮守的大梁。

等到五月,秦國關中糧草又將迎來一場豐收,阿政發糧給的快,秦剛占大梁,糧便依著鄭國渠渭河順水直下,送到大梁,送到琇瑩處。

這一切剛剛好,正好秦防線形成,秦楚可一戰。琇瑩駐魏,亦可收儘韓魏之糧,處理韓魏內亂,後方已大穩。

現秦可與楚一戰,秦必勝矣。

一切都在阿政掌握之中。

“這些人跟阿兄比,太笨了。”

琇瑩有條不紊的分批運輸糧草,為前線持續供命,還順手鎮壓了一場韓魏的小內亂,活捉了一批漏網之魚,都打包運回了鹹陽。

“他們確實太笨了。”阿政望著鹹陽宮掛著的大地圖上,提筆寫下了秦字。

青年勾起唇角,眉目鋒利,將手劃向楚都的位置,“接下來,便是楚了。”

外面淅淅瀝瀝的下起小雨來,他看向殿外,下雨了,該變天了。!